APP下载

例谈物理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

2011-03-21李池刚

物理通报 2011年7期
关键词:预设教材课堂教学

李池刚

(句容市实验高级中学 江苏句容 212400)

在学科教育和课堂教学中,“生成”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和“预设”是相对的.而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建构教学活动的过程.生成的课堂是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包括教材、教案在内的文本教学资源和包括师生、生生在内的超文本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以动态生成为主旋律,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为手段的课堂教学理念及其指导下的课堂教育活动与过程.新课程更加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但不是说教师可以不要课前的教学预设.

1 课堂生成和教学预设之间的关系

以前的教学,教师习惯于按预定的教案照本宣科,问题的回答也是教师设计好的.若学生的回答与教案不符,很快就会被教师“矫正”过来.若有与设计不协调的音符,很快也会被“消灭”.这种教学模式使课堂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课堂活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实际的课堂,学生只要在思考和体验,必然伴有丰富的情感、情绪的变化和丰富的动作,必然会生成许多教师没有预设到的最生动、最具吸引力的教学资源,教师不应以妨碍教学、以遵守课堂纪律为名去强行抑制.另一方面,为了保证教学活动有效进行,课堂确实需要纪律;合作学习也好、探究学习也好,都应该是一个有序的过程;一个吵吵嚷嚷、秩序混乱的课堂,很难保证教学活动的完成.

新课改倡导课堂教学既要有预设又要有生成.没有生成,课堂就是封闭僵死的操练,没有预设,课堂就是杂乱无序的盲动.可见“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课堂生成和教学预设是对矛盾的统一体.

2 课堂教学如何处理好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

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课堂教学可从三个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即了解学生、熟悉教材、再加上一定的教学机智,是处理好课堂的预设与生成问题的有效途径.

2. 1 物理课堂设计必须有弹性预设 要预设学生情况

对课堂教学的预设首先要从学生入手.学生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个体,而每个人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等皆不相同,再加之课前准备的程度不一,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在备课时了解他们的知识储备,了解他们的课前准备,并预测可能发生的一些课堂变化,思考其对策,然后存储在自己的弹性预设空间内.

在“自由落体运动”教学中,当老师设问让一片羽毛和一个小钢球同时下落,谁会先着地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知道它们会同时着地.这样一来,教师原先精心设计的精彩教学环节与精心预设的提问全被打乱,怎么办?

一种情况是教师不理采这个学生的话,继续按自己的教案组织教学;另一种情况是教师因为有了课前预设,便不慌不忙地进行了下面的教学.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我是从书上看来的.教师:很好,你很爱看书.那么你看到过这个实验吗?

学生:没有.可书上是这样讲了.

教师:书上那样讲是不是对呢?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体验是否相同呢?

学生们积极思考,渴望着满意的回答.

教师:那么,我们现在来看一看,事实是不是像你说的那样呢?请每位同学自己撕一片白纸来代替羽毛,再找一个粉笔头来代替小钢球,请大家自己做这个实验,让白纸与粉笔头同时下落,观察二者是否同时落地,然后讨论轻重物体下落快慢有何规律.

有了课前预设,教师及时肯定了那位同学的学习精神和提前预习的态度,但同时通过实验让学生们看到纸片与粉笔头并不是同时落地,给学生一个很震撼的感觉,就是书上说的与现实很不相同.教师接着问:同学们想知道为什么我们看到的现象和书中的结论不一样么?就引起了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下面你们还做这个实验,请用力把纸捏成一个很小的纸团,让二者同时下落,观察谁先落地,并思考两物体没变,现象为何不同.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教师进一步调动起来.这时,学生个个兴趣盎然,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的探索中,从而逐步概括出自由落体的条件和规律以及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区别.

因此,课前的教学设计必须是留有空白,它需要教师具有开放意识,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等设计都要预留空间.课上要给学生多一点自学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提问的机会;教师做到课前课上给自己预留一个可以自由支配的弹性空间,才能够很有把握地进行课堂生成.

2. 2 积极探索物理新教材 从教材中寻求可能的生成点

课前预设要从新教材中寻找学生心灵的思维活动空间与三维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传统教学观念“以本为本”,把学科教学活动简单的理解为“教教材”,而新课程标准则要求教师的理解是“用教材教”,就是用教材去教知识、教方法;运用教材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素质.探索物理新教材就是要做到读懂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读出与知识、方法、能力、素质等有关的教育因子,对精妙之处应深刻理解、简易之处应完整认识、不妥之处应变通处理.从教材中寻求生成点,可从几方面考虑:在教材的争议处设质疑点;在精彩处设揣摩点;在与生活关联处设情感价值升华点;从教材的抽象、空白处寻找想象训练点.

如在万有引力定律一章中“引力常量的测定”一节,大部分老师只注重结论而不太重视测定过程.这节课可生成的资源是什么?教师可设置成问题形式:两个1 kg的铅球相距1m时的引力有多大?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这么小的力么?然后让学生讨论有什么解决办法(注意这里是否有可生成的资源),再让学生看教材讨论卡文迪什实验最精彩的地方在哪儿?(注意学生的讨论结果)在这个实验中,扭称实验装置是一个最巧妙精彩的地方(也是教材中可生成新资源的素材),学生理解了都会为卡文迪什的智慧所感叹.因为这个实验的重要思想,就是微小形变的放大,比如小引力的放大,比如平面镜转过θ角,它的反射光线会走过2θ角,比如通过角度的偏转跟扭转力矩的关系来间接测引力的大小.教师在教学预设或在教学中把这个地方处理好了,教学就很成功了,因为学生真正领悟到了科学思想的精华.教材中类似的素材很多,要靠去教师去挖掘,而且要挖掘到位;然后启发学生,注意课堂的动态生成.

2. 3 教师要对课堂生成的信息及时重组 要注意共性与个性达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为生活中从没发现这种现象.然后带着浓厚的兴趣和疑问看教材、交流讨论、质疑.这节课笔者上得轻松,学生们学得愉快,他们不仅观察到了奇异的偏振现象,还有了很深刻的体验与认识.

总之,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所以我们需要动态生成性课堂,它改变着我们的教育理念,提升着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但这种动态生成,并不是纯自然状态下的无序生成,而是要有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对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全面把握和对教学方案的预先设计,并在预案中就为学生的参与探究留出时间和空间,是有预设的生成.因此,二者的有机结合,将会使我们的物理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使物理教学更加和谐统一,能让学生在共性中彰显个性,彰显人的生命价值.

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真正思考或行动起来后,会生成大量信息;对于这些信息,教师要区别对待,巧用生成性课堂资源.尤其是当生成的资源与课前的预设不一致时,不要总是想办法把学生纳入自己的轨道,而应该及时调整或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案,抓住共性,因势利导,用好生成性资源.例如学习“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内容中,引导学生开展辩论:“一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卡车内,如果有个人竖直向上跳起,那么他将落在何处?”学生都积极参与,展开热烈的讨论和精彩的辩论.一部分学生认为应落在原地,但大多数学生认为该落在车的后方;他们认为人跳起后,车在向前运动,因而人将落在后面.双方相持不下,各持己见.此时,一学生的回答别出心裁.他认为:“按这种说法,你就可以完成24小时世界环游,当你跳起来时,地球已经转过去,人就会落在后面.那么,只要24小时不停地跳,你就能实现环球旅游了.”此时,辩论进入了高潮.有的学生说:“空气如果和人一样,在地球向前转动过程中,落在后面,那么,风该有多大?”有的学生说:“怪不得密闭的车厢内不会感到有风,而在敞开的动车上就会有很大的风.”学生们越辩越明,此时的课堂,学生们神采飞扬,充满生机.

对于那些即兴闪现出来的火花,教师应敏锐捕捉,并予以引燃,顺水推舟,给以适当的鼓励,从而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共同研究.例如笔者上“光的偏振”一节课时,因为学校没有偏振实验装置,就以笔记本电脑为例,讲述液晶显示器应用了光的偏振原理,可同学们觉得很抽象,不太明白,想看看现象,有位学生发现自己带的电子表就可以观察到偏振现象.于是就利用这个学生的思维火花生成的新的课堂资源组织教学,即把有类似电子表的学生组织起来分组观察教室里的日光灯,并讨论看到的现象.同学们把两个表叠在一起,对着日光灯看,一个表不动,另一个表逐渐转过90°,透过两块透明的手表,会明显的看到光线由明变暗.光竟然不能透过两块看起来如此透明的玻璃板!学生都感觉非常神奇,因

1 傅道春,徐长江.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 汪明春.预设与生成.华中师范大学.2004

3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 顾鑫盈.从预设式教学到动态生成式教学.天津教育,2004(2)

猜你喜欢

预设教材课堂教学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对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的探讨
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探讨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