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基于幼儿教师特殊性的分析
2011-03-20周红云李继宏
周红云 李继宏
(聊城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已有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人的认知、情绪情感、社会性和习惯等方面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人一生中发展速度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这一时期接受科学适宜的教育,可为一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幼儿尚处在不完善、未成熟的发展阶段,教师在教育的同时需要对他们进行生活上的照顾和保护,做到保教合一,确保儿童全面发展。幼儿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幼儿,因此工作目的、内容、方式等与中小学不同,专业素质的要求也与中小学教师有很大区别。以上原因导致幼儿教师在整个教师群体中显得非常特殊,因此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与其他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相比就有其特殊性。
林崇德、申继亮教授认为,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主要包括: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学监控能力和教学行为与策略。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教师的知识水平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是其从事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1]。“教师专业素质是指教师在系统的教师教育和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获得并逐渐发展而成的,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出来并直接作用于教育过程具有专门性、指向性和不可替代性的心理品质”。[2]叶澜教授认为,新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有:专业精神、教育观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教育智慧。本研究以新《纲要》为指导,从幼儿教师的特殊性着手探讨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相关问题。
一、完善的道德素质
在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中,道德素质应该是核心。一方面,由于幼儿教育也是一种信托行为,幼儿教师掌控的是学龄前的幼儿,作为受托人的责任重大,同时使幼儿教育充满了强烈的道德意义。另一方面,幼儿园教师的道德素质也是自身发展和提高工作效能所必须的。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包括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幼儿教师作为专业教育工作者承担着特殊的使命,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幼稚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历程“,“因此,幼稚园教师的任务更加重大”,其道德素质与中小学教师相比有着特殊之处。
《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幼儿园工作人员应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爱护幼儿,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文化和专业水平,品德良好、为人师表,忠于职责,身体健康”。这是社会对于幼儿教师的外在的强制性的要求,实践中需要将此规定落到实处,将此社会道德规则内化。首先表现为热爱、尊重每一个幼儿,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爱与尊重是教育他们的基础。教师热爱班里每一个孩子,平等对待与尊重每一个孩子,是对儿童权力的尊重,也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一种榜样和教育。其次表现为幼儿教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这是教育好幼儿的保证。幼儿并不仅仅是幼小的个体,更重要的是这个社会未来的社会成员,幼儿教师要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这是每一个幼儿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幼儿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不同,可以说和幼儿是朝夕相处。其音容笑貌、言行举止都会有意无意地成为幼儿模仿的榜样。幼儿教师事业心强,有责任意识,就会自觉发挥榜样的积极作用,避免对儿童产生消极影响。另外,由于幼儿教师工作琐碎劳累、收入低、社会地位普遍得不到认可,这些因素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如果仅仅把教师作为谋生的工具,那么最终受到伤害的是幼儿和教师自己。因此只有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意识,才能保证教育成效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二、先进的教育理念
幼儿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这是从事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有没有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理念,是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重要差别,也是未来教师专业素养不同于以往对教师的要求的重要方面”。[3]幼儿教育这个事业在21世纪将对人类社会、时代发展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因此它要求 “从业人员有高度的自觉性、责任感和创造性”。尤其要求幼儿教师具有先进正确的教育理念。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主要表现在幼儿教师形成的终身教育观、儿童观和保教活动观。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它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这是一个符合终身教育理念的定位。幼儿教育应追求幼儿健康、全面、和谐和可持续的发展,是幼儿园阶段从小学的预备阶段成为人生的起始阶段。这表明,幼儿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不同,幼儿教师只有形成终身教育理念,才有可能通过适宜的活动,有效地组织指导实现新《纲要》确立的目标。幼儿教育的对象是幼儿,而幼儿是不同于成人的独立的、自主的和独特的人。新《纲要》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形成“尊重幼儿、保障幼儿权利、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儿童观”[4],此观念有助于幼儿教师理解幼儿教育的科学规律、身心发展规律和高质量幼儿教育的含义。教育活动是幼儿园的实践方式,它是沟通教育理想和幼儿发展的桥梁,是幼儿园各种活动的中心。幼儿教师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必须围绕活动的目的与任务为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创设环境,合理安排时间,选择合适内容,应用各种形式,合理利用各种资源,通过师生互动,促使幼儿健康成长。
三、丰富的专业知识
根据幼儿教育的特殊性,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应包括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及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三个方面。
幼儿教师首先要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幼儿教师应该成为“通识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也才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自己的教育教学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才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也才能够提高自己在家长和社会中的地位。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对于幼儿教师尤为重要,使其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幼儿教师个人的生活质量,体验生命的价值。自然科技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幼儿教师科技素养的形成。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教师应首先形成端正的科学态度,具备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这对于当前我国的幼儿教育尤为重要。其次幼儿教师还要掌握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的科学。幼儿教师不是“哄”“看”孩子的“高级保姆”,只有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教育哲学等理论与知识,才能依据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最后幼儿教师由于其特殊性,还要具备精深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学前儿童教育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法和幼儿园课程等知识,可以为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告诉教师在幼儿园具体该做什么和该怎样做。
四、高超的专业能力
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对于幼儿教师专业能力也有不同的要求。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是幼儿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对幼儿施加有目的的影响的主体“行动”能力,是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中相对独立和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些能力可以使幼儿教师胜任承担好自己的角色。当今社会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幼儿教师必须具备有效选择和组织教育内容的能力,尤其在今天园本课程开发的大背景下。即根据一定教育目标,运用己有的“教育专业知识”(关于“教什么”和“如何教”的知识如课程标准、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原有经验等),选择教育内容或开发课程资源,对教育活动进行设计和实施的能力。幼儿教师要根据本园特点、本班儿童发展和当地特色,灵活有创意地选择和组织教育内容,创设良好环境,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第二是教育过程的组织与监控能力,即在教育过程中组织与管理各种形式的学习或探究活动,调节幼儿行为,保证教育活动朝着既定目标进行的能力。在幼儿园里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和创设的环境,直接或间接地进行教育监控。一方面教师要监控幼儿的学习,并提供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对自己的教育决策、行为、能力和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与反思,以促进自我改进、自我成长。第三,幼儿教师还要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幼儿园与社会一样也有复杂的人际关系,如师幼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等。另外,幼儿园并不是封闭的系统,还需建立家长与教师的关系,建立与所在社区有关机构人员的关系。只有使幼儿园—家庭—社区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创设有利于幼儿健康发展的大环境。因此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第四,幼儿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这既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幼儿教育改革对教师的要求,又是由教育对象的特点决定的。幼儿教师必须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开展学习和研究活动,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结合起来,提高研究意识和能力。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教师的素质应是职业道德、教育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综合统一。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形成幼儿教育的专业智慧,把握教育契机,灵活处理教育过程中的矛盾冲突,从而不断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1]林崇德,申继亮.教师素质论纲.北京:华艺出版社,1999:30-34.
[2]杨高全.论教师的专业素质,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3,(26).
[3]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
[4]李季湄.《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简析.江苏教育出版社.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解读,20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