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和高等教育的相互关系研究综述
2011-11-11孙明明
孙明明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经济与管理系2008级研究生,上海200062)
社会资本和高等教育的相互关系研究综述
孙明明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经济与管理系2008级研究生,上海20006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成本和收益分析成为各个利益相关者在进行决策时所关注的对象。社会资本,虽不能像经济成本和收益那样进行量化的分析,却不可否认地在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学校组织高等教育时起着再生产和收益的作用。本文意在对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作梳理,理清现阶段的研究脉络,为进一步地研究打下基础。
社会资本 高等教育 相互关系
“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2009年1月初,新华社播发的温家宝总理署名文章中的一句话,这句话引起了社会对农村大学生比例下降的关注,在高等教育不公平的表象背后,人们也开始逐渐关注社会和高等教育的相互关系。社会资本,一个在公众话语中代表着 “拉关系”“走后门”的贬义词,在社会分层中起着怎样的作用,与高等教育又有着怎样交织的关系,这是本文通过梳理近年来国内学者对社会资本和高等教育的相互关系的研究,试图理清的问题。
一、社会资本
1.背景
资本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马克思,他认为:资本是能够产生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通过商品生产和交换过程产生。(Marx,1867/1995,Vol.1,chap.4,and Vol.2,chap.1)但是此概念仅限于经济领域,亚当·斯密将其范畴扩大至人力资本:一个国家人口中所有获得的、有用的能力都归结为资本的一部分。(Smith,1937)此后,约翰逊、舒尔茨和贝克尔对其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解读,他们认为,劳动者拥有知识和技能,可以要求资本家付给他们超过劳动力交换价值的报酬,也即资本存在于劳动者自身。将资本概念进一步颠覆的,当数提出文化资本的布迪厄,他将文化定义为一个符号和意义系统,认为社会的统治阶级通过控制教化活动(比如:教育)——使主流的符号和意义内化于下一代中,将自身的文化价值强加在其他阶级身上,从而实现了统治阶级文化特征的再生产。(Bourdieu和Passeron,1977)
2.社会资本概念和研究领域
根据康小明对社会资本概念的整理,得出了如表1所示的体系表格,可以更直观地把握社会资本的概念:
同时,他指出: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是结构性的社会网络资源,或者是行动者在社会网络中能够接触到并动员的资源。(康小明,2006)
王建华对社会资本的研究,归纳为七个领域,即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家庭和青年行为问题、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共同体生活、工作和组织、民主和政府治理、集体行为的普遍性案例。同时指出,从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视角对社会资本或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对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进行的研究较少。(王建华,2003)
表一
二、社会资本与教育
在分析社会资本和教育的关系时,钟宇平作出了分类,他在研究社会资本因素对个体高等教育需求的影响时,将社会资本和教育的关系分为:社会资本和教育达成的关系、社会资本和教育成就的关系、社会资本和教育期望的关系,并得出三对关系皆有正相关性的结论。
在具体分析社会资本在教育中的体现时,钟宇平在进行研究时,对社会资本变量的测量做出了如下的分类:1.学生个体水平上的社会资本变量;2.家庭社会资本变量;3.学校社会资本变量。(钟宇平,2006)
三、社会资本与高等教育
(一)两者的关系
在讨论社会资本和高等教育关系时,王建平认为高等教育不但具有政治、经济功能,生产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而且生产社会资本,并借以促进人的阶层流动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此同时,社会资本对于高等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的“公共关系”方面,即一个国家社会资本的发达程度的高低将决定该国高等教育与外部组织及个人的关系和谐与否,以及高等教育是否能够得到政府、公民及其他组织的信任与支持。具体而言,社会资本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高等教育获得捐赠的情况;其二,高校与企业的关系;其三,政府对大学的态度。(王建平,2003)
(二)研究领域和结论
1.理论分析和政策建议类
曾敏提出各阶层所占有的社会资本的不同造成的高等教育的机会不平等,呼吁国家在政策的制定方面正视这一问题,从而来真正地实现教育的平等,加大对贫困家庭教育的投入,保证公民的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曾敏,2006)
李强认为在社会文化资本理论视阈下,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高等学校在知识、文化和关系等资源上对终身教育体系建构具有独特优势。建议树立新的高等教育观和建立资源服务的有效机制。(李强,2006)
2.实证研究类
此类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领域,以钟宇平为代表通过课题展开的对高中生的高等教育需求的调查和研究,分析社会资本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和以康小明为代表的对大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成就的研究,分析其中社会资本所起的作用,具体情况和结论如下。
(1)钟宇平、雷万鹏通过课题“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高等教育需求研究:教育财政之考虑”(A Study of Demand for Higher Education with Reference to Educational Finance in HK&Mainland China),选取北京市、江苏省、湖北省和陕西省2003级高三学生为样本分布点,调查中国高等教育需求中的城乡差异,得出如下结论。
在控制其他因素以后,城乡高中生对高等教育有着同样强烈的需求,但学生的城乡背景与影响高等教育需求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a)当高等教育预期收益率较低时,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更希望接受高等教育;当高等教育预期收益率较高时,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更希望接受高等教育。
(b)当家庭网络资源较少时,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更希望接受高等教育;当家庭网络资源较多时,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更希望接受高等教育。
同时,他们提出建议:农村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学生对高等教育的旺盛需求表明,接受高等教育几乎是他们改变其不利社会地位、实现流动的惟一渠道。扩大农村学生的高等教育机会,是改善城乡差异的重要手段。政府应该在教育财政和招生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以回应此类教育需求。(钟宇平、雷万鹏,2005)
(2)钟宇平、陆根书通过对中国大陆三省一市10909名高中生和香港3157名高中生的调查研究,以发现社会资本因素对个体高等教育需求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
(a)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家庭教育期望,无论是对中国大陆学生还是香港学生的高等教育需求都具有显著影响。
(b)家庭中兄弟姐妹的数量、家庭成员辅导学生功课、父母与子女沟通频率等因素,对中国大陆学生的高等教育需求具有显著影响;家庭社会网络广泛度、师生沟通频率,则对香港学生的高等教育需求具有显著影响。
(c)研究还发现,一些常被认为影响个体高等教育需求的因素,如家庭社会网络资源、父母与学校的联系等,对学生的高等教育需求并无显著影响。(钟宇平、陆根书,2006)
(3)许善娟、丁小浩、钟宇平通过来自香港研究资助委员会资助的“高等教育需求”课题的数据分析,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以香港高中生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将学生家庭的社会资本区分为学生个人和父母两个独立的分析单位,探讨学生如何运用其个人及父母的社会资本创造人力资本。得出如下结论。
(a)香港高中生的公开考试成绩和其个人的社会资本是影响其升学、择校和择业的显著影响因素;
(b)高中生的家庭背景变量对这三类选择行为的影响则不显著。(许善娟、丁小浩、钟宇平,2006)。
(4)康小明以已经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类毕业生为实证研究对象,考察了高等教育阶段积累的社会资本及其家庭社会资本与其进入劳动力市场之后的职业发展成就之间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
(a)社会资本是职业发展成就的重要影响因素。
(b)高等教育阶段是自主积累社会资本的关键环节。
(c)形成社会资本的途径应多元化。(康小明,2006)
四、结语
通过以上对国内学者对社会资本的研究和探索的分析,可以看出2000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到社会资本在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以及高等教育在生产社会资本中所占优势。
但通过梳理不难看出,我国学者对该问题的探索仍在初期阶段,体现在研究者的数量少,对该问题的实证性研究多是以子课题的形式开展,应用领域仍比较单一,集中在高中生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和大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但对高等教育过程中社会资本的具体生产情况,例如大学生自身社会资本生产、高校社会资本生产等,我国学者仍缺乏重视,没有进行研究。
希望本文对该问题的提出和梳理,能引起相关学者的兴趣,对此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1] Bourdieu,Pierre and Jean-Claude Passeron.Reproduction in Education,Society,Culture.Beverly Hills,CA:sage,1977.
[2] Marx,Karl(David Mclellan,ed.)Capital:A New Abridgement.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1867,1885,1894).
[3] Smith,Adam.The Wealth of Nations.New York:Modern Library,1937.
[4] 康小明.社会资本对高等教育毕业生职业发展成就的影响与作用——基于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类毕业生的实证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J] ,2006,(12).
[5] 雷万鹏,钟宇平.中国高等教育需求中的城乡差异——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北京大学教育评论[J] ,2005,(7).
[6] 李强.论高等学校建构终身教育体系的资源优势——基于社会文化资本理论的视角.学术论坛[J] ,2006,(12).
[7] 王建华.高等教育与社会资本引论.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J] ,2003,(12).
[8] 许善娟,丁小浩,钟宇平.香港高中学生的社会资本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影响分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J] ,2006,(2).
[9] 约翰·奥伯莱·道格拉斯.创造一个抱负文化——高等教育在人力资本和社会变革中扮演的角色[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4).
[10] 钟宇平,陆根书.社会资本因素对个体高等教育需求的影响.高等教育研究[J] .2006,(1).
[11] 曾敏.当前获取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均等——依附于经济之上的社会资本的作用[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