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困难学生的元认知研究概述

2011-03-20马玉花蒋建敏

文教资料 2011年6期
关键词:元认知困难个体

马玉花 蒋建敏 王 静

(1曲阜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2东营市教科院,山东 东营 257091)

1.学习困难

“学习困难”一词,最早源于医学界,国外又叫“学习障碍”或“学习无能”,至今没有统一的概念。医学界认为学习困难问题是大脑损伤的问题,因此,经常从医学的角度出发进行此类研究。20世纪50年代中期,心理学界和教育界认为,并非所有学习困难的学生都是由于大脑器质性损伤引起的;到了1963年,美国特殊教育学家柯克认为,“学习无能”的儿童指那些感官正常、又无显著的智力缺陷、只是在行为上与心理发展上表现出相当的偏差,以致无法在家庭中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或在学校中依靠通常的教学方法不能进行有效学习的儿童[1]。1968年,美国联邦教育署全国障碍儿童教育咨询委员会把“学习无能”定义为:“儿童在理解及语言应用等方面有一种或几种以上的心理过程异常,以致儿童在听话、思考、说话、阅读、书写或进行算术运算时显得能力不足。但是,这个词并不包括那些主要是由于视觉、听觉或动作障碍,或是智能不足、情绪困扰及环境、文化或经济不利因素导致学习问题的儿童在内。”纵观以上概念,我们可以发现有关学习无能的内涵主要为两大类:一是器质性障碍,主要是指由于遗传、车祸等大脑损伤造成的失语症、视听觉失常、感觉缺失所形成的学习困难;二是机能性障碍,主要是指由于各种心理因素,如知觉、思维、理解、记忆和言语表达过程紊乱而造成的学习困难[2]。

国内普遍承认的观点是:“学习困难”是指一个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研究者进行实证研究时,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界定采用比较公认的标准,即“儿童的实验成绩与其能力的期望值存在显著差异,但这并不是由情绪、智力、视觉、听觉障碍或是缺乏良好的教育环境引起的,而是信息加工过程存在障碍导致了他们在听、思、说、阅读和书写、拼写和数学计算上有困难”。

2.元认知

“元认知”这一术语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John Flavell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他最初对元认知的定义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结果或与之相关的活动的认识”,以及“为完成某一具体目标或任务,依据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的监督以及连续的调节和协调”。1981年,Flavell又作了更为简洁和清晰的概括:“反映或调节认知活动的任一方面的知识或认知活动。”Brown等把元认知理解为 “个人对认知领域的知识和控制”。Yussen的观点则为“元认知是反映认知本身的知识体系或理解过程”。W ittrock认为“元认知是对一个认知过程的意志与控制”。

国内学者董奇认为元认知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张庆林认为元认知是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自我调节;郭成认为元认知是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体验,它对人的认知活动起着计划、推动、监控和调节的作用;汪玲认为元认知是个体对当前认知活动的认知调节。心理学大辞典则把元认知定义为一个人对自己的学习、记忆或思维活动的知识和控制,即对认知的知识和监控调节。元认知的实质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从本质上来讲,元认知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活动过程。这种调节活动通过两种基本过程而得以实现,即监测和调控。元认知监测指个体对自己认知活动各类型、环节的判断和评估,表现为学会判断、知晓感、提取自信判断等各种形式;元认知调控指个体对认知活动作出计划、调整的过程。在元认知活动中,这两个方面彼此依存、互为因果,监测得来的信息会指导调控过程,而调控的后果又通过监测为主体所得知,并为下一次调控过程提供信息。监测和调控的循环交替进行就构成了元认知活动,它推动着认知活动的进展。监测和调控这两种活动既能让学生了解自己信息加工的过程和能力,又能让学生懂得如何采取措施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信息加工过程。

大量研究表明,学习困难儿童在感知觉、注意、记忆等低级认知活动过程的各个方面都比正常儿童差,近年来研究者的焦点集中到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元认知及学习策略等高级认知过程方面。一些元认知研究表明,学习困难学生在元认知水平上显著低于学习优秀生。随着课程数目的增加、难度要求的提高、学习压力的加重,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学习活动作出科学的计划、合理的安排,以适应学校的要求。而学习困难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显然不符合这些要求,王春燕和梁晓燕[2]认为学习困难学生的元认知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学习困难学生不能很好地预期或计划自己的学习,难以形成有效利用的认知系统;(二)学习困难学生不能自觉地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三)学习困难学生缺乏对学习的有效监控,从而降低了活动的效率与成功的可能性。

3.元认知实证研究

研究者针对学习困难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元认知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元认知整体水平

元认知的实质即是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在学习活动中对个体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和监控作用。

左志宏和席居哲[3]对学业成绩优、中、差三类学生的元认知、学习动机水平进行了比较,发现学习困难学生在元认知和学习动机这两个因素上都显著低于学习优秀生,但与中等生有着较为一致的元认知水平,其学习动机水平则显著低于中等生。

3.2 元记忆

元记忆是由美国心理学家Flavell于1971年提出的,他将元记忆称为个体关于记忆过程的不同方面的知识,包括信息编码和提取等方面的知识;个体对自己记忆的功能、局限性、困难和所使用的策略等的了解程度就代表了他的元记忆水平。大多数研究者在研究元记忆时主要在记忆加工和记忆监控两方面进行考查。例如,周楚等人考察了小学三到五年级学习困难学生的元记忆监测、控制水平与学优儿童之间的差异及其发展特点,结果发现,学习困难儿童在三种元记忆监测判断等级上均显著低于学优儿童;学习困难儿童具有元记忆控制能力,但其控制水平相对低于学优儿童[4]。俞国良和张雅明的研究结果表明,从元记忆判断等级差异来看,学习不良儿童在难度判断和知晓感判断上与对照组儿童无显著差异,但在学习判断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从元记忆监测的准确性看,学习不良儿童元记忆监测水平与对照组儿童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在个体身上发展较晚的前瞻式记忆监测上[5]。

周永垒、韩玉昌和张侃[6]研究了元记忆监控对学习困难生记忆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元记忆监控的参与可以显著增强学习困难生的记忆效果,同时学习困难生的元记忆监控能力显著低于学习优秀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习困难生的认知记忆效果;无论是学习优秀学生还是学习困难儿童,元记忆与被试的记忆成绩都存在着高相关。

3.3 元理解

李伟健发现,阅读元认知缺陷是导致85%-90%的学习困难学生产生阅读困难的原因之一,学习困难儿童存在元理解缺陷。元理解是个体对自己阅读理解过程和结果的监测及随后的调控,元理解监测影响元理解调控,并进而影响阅读理解的加工状态或加工过程。学习困难儿童元理解的缺陷是理解监测问题,还是理解控制问题,还是二者都有缺陷?针对这个疑问,赵晶等人考察了不同难度的阅读材料条件下,学习困难学生理解监测和控制的特点[7]。结果发现,以即刻学习判断作为理解监测指标,学习困难学生在不同难度阅读材料上的理解监测分数均显著低于学习优秀学生;以学习时间分配作为理解控制指标,学习困难学生用于高难度阅读材料的时间分配显著少于学习优秀学生。

3.4 词语思维加工水平

思维是认知活动的核心,而在思维结构的各个要素中,元认知起着整体控制和协调的作用,探究元认知和思维的加工过程意义重大。

周永垒,韩玉昌[8]的研究表明学习困难学生对词语思维加工的自我调节、自我监视和自我控制能力显著低于学习优秀学生,学困生在语词思维加工过程中的自我评价能力比优秀生弱,且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

4.总结

元认知理论为全面深入理解学习困难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对理解学习困难学生的内部加工问题和发展提高学业成绩的教学方法都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对学困生与学优生的元认知能力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学困生在元认知上存在缺陷,但是研究者很少提出切实可行的提高学习困难学生元认知能力的策略,并验证其效果。这一点还需进一步探讨。

[1]裴利芳.学习困难学生的认知因素分析.心理学动态,1995,(4):12-16.

[2]王春燕,梁晓燕.学习困难学生元认知发展特点及教育对策.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5):22-24.

[3]左志宏,席居哲.三种学业成绩水平学生元认知、学习动机的比较.中国特殊教育,2005,(5):69-72.

[4]周楚,刘晓明,张明.学习困难儿童的元记忆监测与控制特点.心理学报,2004,36(1):65-70.

[5]俞国良,张雅明.学习不良儿童元记忆监测特点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3):1-5.

[6]周永垒,韩玉昌,张侃.元记忆监控对学习困难生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8,(5):42-46.

[7]赵晶,李荔波,李伟健.学习困难学生理解监测和控制的特点.中国特殊教育,2007,(10):48-51.

[8]周永垒,韩玉昌.学习困难学生对词语思维加工的元认知实验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4,(4):49-52.

猜你喜欢

元认知困难个体
基于元认知的数学焦虑研究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选择困难症
元认知在大学英语教改中的应用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元认知策略对阅读词汇量的补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