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动画专业教育中的传统回归
2011-03-20黄秋野陈旻瑾
黄秋野 陈旻瑾
(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214122)
浅论动画专业教育中的传统回归
黄秋野 陈旻瑾
(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214122)
在动画产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动画专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本文指出了在动画专业教育中传统回归的必要性,并从专业教育观、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三方面分析了实现传统回归的具体途径。
动画专业教育 传统文化 传统回归
21世纪以来,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崛起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变动的一个突出现象。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以数字媒体为基础的动画产业迅速发展为新兴的、复合型的朝阳产业。国家为发展和繁荣动画产业,促进动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出台一系列鼓励和扶持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动画教育的发展,也推动了动画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创新。
动画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范围涉及影视制作、动画创作、广告制作、游戏研发、虚拟现实等领域,并涵盖了科技、艺术、文化、教育、营销、经营管理等诸多层面。在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兴起的背景下,应结合国际教育管理体系和教育产业市场规律,建立正确的专业教育观,改革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动画专业教育中凸显民族性、国际性与时代性,其中尤其要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为基础,以传统的人文精神为核心,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下动画艺术人才教育的本土化进程。
一、动画专业教育中传统回归的必要性
1.动画产业与我国动画专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动画产业作为文化产业,是本世纪极具时尚与生命力的行业,在全球的文化产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国际权威机构统计:2002年,全球动画产业的产值是268亿美元,2003年预计是310亿美元。韩国和日本的动画产业的产值都超过了汽车业。在拥有儿童3.9亿的中国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市场,动画游戏业现在已经被世界各国普遍看好,被称为是21世纪最有希望的朝阳产业。”[1]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动画产业尚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动画市场潜力巨大,动画人才奇缺,这为大力发展国内的动画专业教育提供了历史机遇。
在此背景下,近年来动画专业的数量和招生规模呈翻倍增长。“2007年,中国各类大专院校开设动画专业的数量已达到1680所之多。而在大专院校就读的动画专业学生人数更是达到了50万之多,这一数字还不包括在民间软件培训机构中学习的人数。”[2]中国动画专业教育发展规模在短时间的急剧膨胀,带来了培养目标、人才结构、培养目标、教学质量等诸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动画产业的良性发展。因此,动画专业教育的探索与改革势在必行。
2.传统文化在动画专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信息时代,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不断涌现,信息化、现代化的深入,缩小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距离,也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飞速发展的高科技、西方强势文化的扩张和价值观的渗透、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都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情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对民族的传统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一方面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另一方面民族传统文化也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整合潮流中显示出了特有的文化个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北京2008奥运会吉祥物设计组的负责人、著名艺术家韩美林曾经说过:民族艺术就是我的根,指出了民族艺术与传统文化对现代艺术与设计的深远影响。
民族传统文化是动画艺术的基石所在,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亦是动画教育的重要使命。在中国动画艺术的发展史中,出现过运用传统艺术表现手法创作的优秀动画片,如《小蝌蚪找妈妈》、《牧童》、《山水情》等,更有以简洁造型和深刻寓意取胜并获得多项国际大奖的动画片如《三个和尚》等。但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国外动画在中国曾一度创下9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据调查,高达80%以上的中国青少年,最为推崇的是日本动画,而国产动画少之又少,精品难觅踪影。”[3]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渊源和民族精神,也形成了不同的物质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方式。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动画艺术中蕴藏着不同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审美追求,表现出不同的民族性格与民族心理。而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传统文化,无时无处不影响着动画艺术的表现语言和表现形式。在动画教育中正确地认识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关系,更深地理解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把握东与西、古与今的尺度,挖掘富有民族个性的动画艺术语言,对推动当前动画艺术人才教育的本土化进程,发展和壮大中国的动画产业,促进中国动画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动画专业教育中传统回归的具体途径
1.树立正确的专业教育观
首先,要重视传统文化在动画专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处理好民族性与国际性的关系,大力弘扬传统的人文主义精神。中国动画产业的飞速起步始于上个世纪末,而受美国、日本等动画产业发达国家的影响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非常大,甚至出现盲目模仿、照搬的现象。不可否认,美国、日本等动画产业发达的国家自上个世纪发展以来所形成的完善的艺术形式、成熟的设计理念对发展中的中国动画产业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但是,学习并不意味着单纯的模仿和照搬,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说:“单纯的模仿好像别人的皮肤附在我们的骨架上,每一动作都会使皮肤和骨骼之间发生不停的摩擦。”民族传统文化作为艺术发展的土壤和源泉,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要充分认识到“艺术设计教育只有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具有深厚的文化土壤,才有足够的文化养分,启迪未来设计师的心灵,并为重建我们民族人文关怀精神和创新能力做出实际的贡献。只有富含人文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民族才有可能拥有自信心,才能永远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受到别人的尊重”。[4]
其次,中国的动画专业教育还要在坚持自己特色的文化价值观与本土传统文化立场的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的需求不断创新探索。我国的动画教育起步晚,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当前,中国对动画人才的需求量逐年提高,国内动画专业教育也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潮。在这种热潮中一定要坚持正确的专业教育观,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动画教育的发展,不能为市场短期利益所驱使,或一味地借鉴国外,或盲目地固守传统。具体而言,一方面要结合国情,立足民族传统文化,弘扬传统人文精神。另一方面要坚持与时俱进,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学习最新的动画技术手段,结合时代的需求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现代动画艺术教育本土化之路,使动画教育在国内能够得到良性的发展。
2.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的动画产业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其中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关键。而在正确的专业教育观的指引下,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至关重要。首先,要结合中国动画产业的现状和市场的需求,科学构建动画人才的培养目标。中国的动画产业虽然处在起步阶段,但是对动画人才的需求却非常急迫。“目前,企业大量需求高素质动画人才,显然包含两方面要求:既要系统地掌握动漫艺术专业理论和应用技能,还应具备一定的民族性文化修养和分析能力。偏重技术性教育使教育者在单一机械的人机对话中工具性不断强化,失去了民族性的文化底蕴,动漫艺术的原创性无从谈起”。[5]在确立动画人才的培养目标时要避免出现“唯技术论”、“唯市场论”,应从我国国情和市场的现状出发,培养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国际文化视野、符合信息时代需求的动画人才。其次,以创新的教学模式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动画艺术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电影与绘画的结合,既需要丰富的理论素养,又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应以“产教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强化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教学中依托民族文化底蕴,结合市场需求,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以启发式、讨论式等研究型教学方法,把课程讲授和艺术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全面发展。最后,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要改变传统的以考试为中心、以分数定好坏的人才评估标准,建立弹性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机制。一方面,学校里的课程以开卷、调查报告等多种形式考核,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在掌握基本文化知识与素养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课外实践和企业的挂职锻炼,参加各类学生科技竞赛、各种技能比赛,实践的成绩与成果计入学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能有效地促使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
3.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完善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当前由于动画专业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大,导致了有些院校动画专业匆匆上马,课程体系建构不科学,出现了诸多问题。如以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动画人才培养规范性研究”课题组于2007至2008年对全国有代表性的开设动画专业的54所高校进行的调查研究为例,调查结果显示“动画课程的设置偏重于教授动画技法,动画理论的系统教育和动画产业上游创意、统筹人才的培养比较缺乏。90%以上的动画专业开设了动画原理、运动规律、造型、场景设计,二维三维动画软件这几大类课程,都属于动画技法范畴。而只有不到一半的院校开设了动画史和美术史课程。35%左右的院校开设了导演、表演、剧作的课程……”由此可见,完善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迫在眉睫。
动画专业由于其学科的特点,既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和艺术的创造力与表现力,又需要以一定的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为依托。以我所在的江南大学动画专业为例,按照公共课程、学科理论、学科基础、学科专业四大块构成课程体系,以素质教育下的创新教育为核心,从知识、能力、素质多方位入手,突出课程体系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公共课程、学科理论的教学模块中通过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设置加大了对学生民族性文化价值观的导入,在学科基础、学科专业的教学模块中通过对民族造型艺术观念相关的课程设置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的潜移默化,再通过教学实践等环节不仅能使学生把对传统文化的理论认识融入艺术实践中,而且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充分认识到民族性的文化价值观对中国动画艺术发展的重要性。总之,中国当前的高校在大力发展动画教育专业时,必须把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建设作为工作的重心之一,只有这样才能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国内原创型动画设计人才的培养。
结语
当代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实质是民族动画艺术的商业化、民族化、人性化,动画专业教育中的传统回归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经济全球化的新环境下,在国家大力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政策下,动画专业教育迎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历史契机。如何充分发挥各个学校与社会资源的优势,大力培养中国原创型的动画设计人才,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动画人才教育的本土化之路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
[1] 史立新.动画艺术教育之管见[J] .艺术教育,2006,(6).
[2] 王波.浅析我国动画教育的模式与弊端[J] .中国科技信息,2007,(23).
[3] 师高明.刍议动画设计人才的培养思路[J] .电影评介,2006,(17).
[4] 曾强.当代中国艺术设计教育传统回归之路何在[J] .美术观察,2006,(6).
[5] 钟英.动画教育民族性构建策略的思考[J] .教育探索,2009,(7).
本文为江南大学2008年质量工程培育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