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文教学的困惑及其对策

2011-03-20林永波

文教资料 2011年6期
关键词:文言文课文教学

林永波

(云浮市中心体校,广东 云浮 527300)

中学语文教学从语言的角度来分可以分为现代文教学和文言文教学,由于现代文与现行的语言都是白话文,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而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言,与现在日常交际语言相去甚远,学生理解困难,教学也因此比较难。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深感文言文教学课时不少,但成效不大。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对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困惑及对策。

一、文言文教学的困惑

(一)文言文教学到底达到什么目标?

整个中学阶段入选文言文190多篇,这个数量只是讲授的篇目数,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而文言文教学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可以说不高,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就初中的文言文课文来看,内容也不难,如《为学》、《陋室铭》等课文朗朗上口,就连我小学一年级的儿子也可以背下来,并且能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而初中学生由于课程增多,语文要背,历史地理要背,很多文言文也要求背诵,觉得时间安排不过来,加上刚接触陌生的文言文,背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到初中可以说是基础教育,普及高中也将在近些年得以实现,然而,文言文,为什么只在初中和高中阶段才出现。而教育学和心理学都明确指明,小学是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如今英语在小学一年级都已经作为一门课程,为什么文言文要到初中才能让人学得懂?

“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有人将此当作文言文不重要的恰当理由,使文言文教学遭到忽视,而文言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也不会重视文言文,因为他们早就认为自己已经具备这个能力了。所以这种貌似好意的要求,实际上给人的感觉是粗疏含糊,既然要求这么低,有什么理由要让学生好好学呢?

(二)文言文教学是作为文言文知识还是作为用古代文学作品来教学?

在大学,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学是两门独立的课程,现在评职称,古代汉语甚至可以替代外语,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古代汉语的分量与难度。如果文言文的教学可以看作是“古代汉语”,则偏重语言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可能把文言文教学教得类似大学的古代汉语课,对初中学生来说无疑枯燥无味,从初中文言文的考试题目来看,也更多地侧重字、词、句,不能不说是侧重了“古代汉语”。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仅停留在字意的层面上,把古文学习的教学精力日复一日全部摆在让学生归纳文言常用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规律上面。我们不能不承认,这样有针对性的古文训练似乎有教学的实效,而我们更要面对的是,学生对古文学习日甚一日地兴趣索然,翻译、字词、句式成了学生古文学习的全部印象,文言文学习实际在教学中沦落为语言材料的地位,这样的古文学习难道不令人望而生畏吗?

但如果是以“古代文学”来教学,文言文的教学可以看作是“古代文学鉴赏”,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包括古典作品)的能力,从宏观上去理解古典文学的写作特点、思想特色,让学生体会经典、了解经典,探究作为经典的文言文的文学价值、文化价值,将文言文上得尽可能的具有语文味,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把文言文当作古代汉语来教学以“读懂”为目标,而把文言文当作文学鉴赏训练却以“读懂”为起点,前者基本上属于语言教育的范畴,后者基本上属于文学教育的范畴。这是性质不同而又密切关联的两个训练阶段。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规律,也应该让它们建立自己的训练系统,以便更有计划地搞好这两种训练,全面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这两种教学的任务不同,教学要求也有不同。

(三)背诵是必要还是非必要?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了在私塾读书背诵的情景:……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这段文字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很多人教到这里谈到这“先生”,都笑“先生”迂,这是不是鲁迅先生的本意,我不这样认为,我只觉得这是一种写实,反映出的是小孩贪玩的天性与私塾严厉的情景,从这种写实中也可以看出千百年来文言文教学的经验就是朗读和背诵。

二、文言文教学的对策

(一)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由于文言文与我们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学生较难理解,往往学习兴趣不大。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1.先讲故事,后引入课文学习。比如《木兰诗》中关于花木兰的故事,可以通过网络找到与花木兰有关的电影、电视连续剧、动画片等有声的辅助教学手段,讲课前,布置学生回去上网看,为节约时间,最好看电影或文学故事,在讲《木兰诗》前先让学生讲讲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先学课文,后编故事,改编成剧本,进行文言文再创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先讲故事,后引入课文学习”的教学方法正好相发。比如教杜甫的《石壕吏》、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课文时,可以先把当时的写作背景讲给学生听,然后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学习课文,课后让学生以为首诗为题材,写一个故事。写得精彩的在课堂上朗读交流。当然,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可以鼓励学习创作漫画和图画等,也可以开展表演。如在学习《核舟记》时,我让三个学生分别摹拟苏轼、黄鲁直、佛印的动作、神态等,结合静态的表演进行教学,课堂上学生的兴趣达到了高潮,留下了深刻印象。总之,应根据不同课文内容设计不同的方法,教学形式可以不拘一格。

3.名篇中的名言名句反映出的做人道理,让学生讨论来引入课文学习,以此激发学习兴趣。如讲《醉翁亭记》时先讨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的意思,学《曹刿论战》时讨论在什么情况下要“一鼓作气”,学习《论语十则》时先讨论“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等成语今天的用法,把学习课文上升到体会古代先贤的哲学思想,学习做人、做事和为人处世的道理,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朗读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手段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书面语言,我们今天只能通过它与古人对话,学习语言如果不开口朗读背诵,就不能掌握学习文言文的真缔。具体应该怎么读呢?我认为要抓好以下两个层次。

1.“理解地读,把握节奏、流畅、出声地读”。朗读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借助语感,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并培养对文言文的领悟能力。学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古文,要读懂一篇文言文,就要准确理解文章和句子的意思,特别是要读准字音。在文言文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字、通假字等,如果不首先解决这些字词的语音问题,那就根本谈不上诵读。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通悦,高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通饲,饲养,喂养”等等,又如《卖柑者言》中的“配虎符、坐皋比者”中“比”应读pí(皮音)而不读bǐ。教师应该加以适当指导,对于这一方面有主动提示就习惯的学生,要多加表扬好好鼓励。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还要把握节奏,流畅、出声地读。大多数文言文都是琅琅上口的,只有读准其中的节奏,多读,出声地读,才能体会其中的精妙之处。如“其一犬坐于前”(《狼》),就应该读成“其一/犬坐于前”,而不能读成“其一犬/坐于前”。停顿准确了,就不至于产生歧义,自然也就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意了。又如《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但《陋室铭》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所以句式上《陋室铭》是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朗读节奏可以划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在个人朗读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运用多种朗读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如配乐朗读、集体朗读、两人对读、男女对读、分小组读、表演朗读、多人交替读、常速读、快读、慢读、轻声读、高声读等,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就能在读中领悟文言文学习的乐趣,还能体验到学习语文的真正魅力。

2.有选择地让学生背诵。入选中学的文言文本来就不多,课文编选的文言文,都是精彩的脍炙人口的名篇名段,要熟读成诵。古汉语背多了,对理解或朗读都有裨益。当然,背诵也要讲求方式方法,不能简单地按照私塾式的呆板办法,要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指导学生背诵,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背诵,如背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以抓住“苦”、“劳”、“饿”、“空乏”、“拂乱”等关键词语,领起全文内容。根据这个思路,不但有助于记忆,而且有利于今后对材料的提取、运用。

二是引导学生抓住句式特征背诵。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时,这几句句式同为“××非不××”,背诵下面的“域民不以封疆为界……战必胜矣”,可理清这几句先排比句、再骈句、后散句的句式特点,从而加强记忆。

三是引导学生按空间顺序背诵。如《核舟记》描写的是一艘用果核雕的小船,详细描写“船舱(窗、雕栏)、船头(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和神情)、船尾(两个舟子的神情也“不属”)、船背(题名和篆章)”。又如《醉翁亭记》一文的二、三两段分别描绘了两幅画面,一是风景画,即朝暮四季图;二是风俗画,即“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让学生产生联想性记忆。

四是时间顺序背诵。如《扁鹊见蔡桓公》可以按时间顺序背诵:扁鹊见蔡桓公→居十日,扁鹊复见→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居五日……桓侯遂死。《桃花源记》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展开记叙,从他逢桃林、入桃花源写起,以他出桃花源再寻未果而告终,按照这一线索就比较容易记忆。

(三)文言文教学制度安排宜早不宜迟。

1.让古代幼儿启蒙学习经典走入幼儿园。现代心理学证明,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零岁开始,一至三岁即有显著的发展,幼儿期是人的记忆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现代文以多章节词为主,文言文与现代文最大的不同是文言文中基本一个字就是一个词,更合幼儿时期的语言习惯。如果在这个阶段让孩子多背点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和篇目,接受经典教育,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可以作为一种终身去消化、理解、收益的文化储备。当前,也有民间组织开设“现代书塾”和“孔子学院”,学文言、学传统,国家领导人出访法国还看到法国儿童读《三字经》的动人场面。据悉,从2003年开始,中国已经有五百万个家庭、六十多个城市少年儿童加入诵经读儒经典行列。更有些现代书塾的学童,穿戴仿古衣服,向孔子行叩拜礼。如现在云浮市在小学开展背《弟子规》活动,我儿子在五岁时就教他读《三字经》,三个月下来就能把《三字经》记下来,对《三字经》的大概内容也能了解个大概。实践证明,幼儿园开展读启蒙经典并不难,难的是由一个较权威的部门去推动,特别是编写幼儿教材方面,增加传统国学内容,如增添 《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三字经》等诵读学习内容,让文言文基础在幼儿园得到初步的掌握。

2.让文言文教学正式进入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比喻文言文和白话文之间的关系:如果把中国语言比作一把折扇,文言文相当于扇轴上面的主体部分,而白话文仅是扇轴下部的扇尾。两者在数量、质量上皆不可同日而语。目前,新课标人教版语文教材,从五年级下册开始安排文言文,五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上册各安排了一篇,分别是《杨氏之子》和《伯牙绝弦》,六年级下册安排了《学弈》和《两小儿辩日》两篇文言文。文言文学习内容安排得比较迟,内容也比较少,因此,如能在整个小学阶段每个学期都安排一定数量的文言文,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学习文言文的成语故事、神话故事等,学习效果就会更佳。

[1]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学语文教学,1997,(4).

[2]张鸿苓,张锐著.中学语文教学.光明日报社出版,2001,(4).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猜你喜欢

文言文课文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背课文的小偷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