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1-03-20朱水生
朱水生
(新干县城上中学,江苏 新干 331300)
新课标要求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教学方式、方法,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构建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确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对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给地理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
在目前的中学地理教学中,最大的尴尬就是地理不作为升学考试科目而受到极大的忽视,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是摆在地理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中学地理课堂分析
自新课标颁布以来,广大地理课教师认真贯彻实施“标准”,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对提高地理课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老套,甚至放任自流。
就目前来看,中学地理课仍是“地点”课,教师的教学任务是教会学生记忆地理名词。有的老师抱着一种应付的态度,“照本宣科”,学生随意做与本课程无关的事情,老师却视若无睹。甚至有些老师把地理课作为自习课,或者干脆把地理课让给其他老师上“主课”。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完成教学目标而形成的比较固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教学模式单一有其历史原因,体现在教学手段单一和教育思想陈旧。而“放任自流”则反映了对地理教学的认识和态度。受到教育观念的制约,在我国部分地区,地理课往往被置于一个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有的学校甚至不开设。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影响,在课程设置上,大多数学校经常存在挤占地理课的现象,导致上课课时不足,达不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谈不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欠丰富,教学方法欠灵活,教学效果不理想。
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对于课堂教学,尤其是中小学课堂教学至关重要,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目前,中学地理课教材知识点杂乱,不便记忆,学生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记忆,效果较差。这种情况,地理课教师普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依然采用传统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完全按照教材“规范进行”,教学方法单一,主要是讲授法、“满堂灌”,必然导致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差。
(三)教学设计欠妥,理论教学枯燥、乏味。
基本理论知识是学习地理的基础,懂一些基本理论才能更好学习有关地理知识,而且对地理知识融会贯通与记忆等方面都有帮助。然而,有的老师用一整节课时间来讲授基本理论,教学内容就显得枯燥、乏味,学生不仅感受不到地理课的魅力,还对地理课产生逆反情绪。
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它体现了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需要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的指导。中学生求知欲强、接受能力强,但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必须针对学生实际,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营造适合中学生年龄特点的课堂环境。
二、中学地理课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应深入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开拓思路,创新方法,以育人为本,全面实现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
(一)地理教育观念需要转变。
在我国大部分中学的课程设置中,地理课往往被置于一个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而被忽视。学校领导、老师将地理课改上其他文化课的现象也不少见,这样就使得不少学生忽视这门学科。也正是由于这门学科不涉及升学考试科目,并不影响其升学率,因此很多学校老师、领导及社会并不给予重视。
令人欣慰的是,新课标对中学地理课的必要性、重要性做出了强调和说明,把地理课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比较高的位置。广大中学领导和教师应及时转变观念,与新课标对地理课教学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为实现地理课教学改革做好思想准备。
(二)教学模式的合理选择。
古往今来,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已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种教师独霸讲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能力的发展。地理课新教材以新的形式与内容对传统的教法提出了挑战。它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求地理教学改变过去的注入式方法,强调探究、发现式教学,鼓励学生对地理事物、现象产生好奇心,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在多元、动态、开放的大课堂中求得全面发展。教学活动应更多地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着眼于教给学生终身有用的知识和能力。
因此,地理课在教学模式选择、教学过程设计上,不能与文化课等同视之,而需根据地理课的目标任务进行选择。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多采用启发、思考、发现等方法进行疏导。
(三)教学内容的合理组织。
当今,陈述性地理知识及地理信息都以海量形式出现。在“一标多本”的情况下,无论哪一本教材都只能反映局部地区、一段时间内所呈现的地理资讯,单纯以教材内容为教学内容本身意义已不大,这就是所谓的不能“教教材”而应该“用教材教”的理由所在。
学生总是较易对新的事物产生兴趣,选择近期出现或发生的地理现象和问题能较明显吸引学生的关注,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好奇心。因此,教学内容应选择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对教学素材的加工与处理,使其更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更能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四)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主要是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新课标理念是引导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针对中学课堂教学现状,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很关键。
1.讲授法。讲授法是基本教学方法,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对于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效果显著。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研究对象,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方法,适应地理学科实践性较强的特性。案例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弘扬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要。
3.图示法。图具有简明直观的特点,充分运用地理图是地理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利用好地图,对学生理解、记忆课本中的文字有良好的效果。
4.将杂乱、纷繁的教学内容与诗歌等形式结合的教学方法。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学好地理必须从培养兴趣开始。因此,老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应将松散、难以记性的地理名词等相关知识改编成诗歌或者与诗歌结合,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课堂教学的合理设计。
教学设计必须针对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构建教学步骤。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教学思想,并根据每一课的教材特点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有机的整体。
为了使地理课堂教学收到良好效果,教师应根据中学生模仿力强,但持久性和自制力差的特点,因势利导,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合理设计课堂教学。
(五)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从某些方面来说,学生对老师的感情,直接影响对老师所教课程的态度。教师个人素质应该从道德修养和专业水平两个最基本的方面来提升。
1.重视教师的言行和个人修养。热爱学生,孜孜不倦地教诲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中心内容;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刻苦钻研、虚心求教是教师应该具备的美德和重要的职业素质;团结协作、乐于奉献体现教师个人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修养,以丰富的内涵、谦逊的态度、善解人意的品格、开阔的胸襟和强烈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的楷模。
2.努力提高专业水平。专业能力是教师魅力的直接体现,也是教师从事教学的基础。要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
[1]田建文,刘春玲,赵旭阳等.石家庄县域地理教育状况探析[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2).
[2]鲍银霞.有效学习发生的条件及其对教师教学的要求[J].教育导刊,2005,(6).
[3]任曼丽,杨铭.中学地理教育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8,(8).
[4]陈祝清.中学地理教学参考[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