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11-03-20

文教资料 2011年32期
关键词:岭南文化大众文化岭南

王 宇

(广东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320)

岭南文化是指我国五岭以南即广东、海南,广西大部分地区,以及港澳地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广东是“岭南”的主要地区,更是“岭南文化”的主要代表。岭南文化作为中华优秀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发展独具特色。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其文化地位目前处于边缘化和失语态势。岭南文化何去何从,是需要着力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岭南文化的成就

岭南文化从独立发展至今有一万多年,岭南最初是以越人为主的“南蛮”之地,秦始出现中原移民。秦汉之际,赵佗在岭南建立南越国,糅合汉越文化,岭南文化渐有区域性、兼容性和开放性特征。从三国至宋代间,两次大规模的中原人南迁潮,使岭南的物质文化得到长足发展。至清末,许多岭南人到海外学习,岭南文化从农业文化转向以商业文化为中心。中西、新旧文化的碰撞,使岭南产生了一批思想巨子,从康有为、梁启超、郑观应到孙中山,他们不仅代表了岭南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集大成者,而且代表了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主流,是近代中华文化发展的最高成就。近代的岭南文化已经显示出鲜明的特征:经世致用、开拓创新的价值取向;开放融通、择善而从的社会心理;经验直观、发散整合的思维方式;清新活泼、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

现当代岭南文化灵活新变,甚至一度让 “京派文化”、“海派文化”都黯然失色,突出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是岭南文化从“南大门”转变为“南风窗”。“文革”结束后,广州作为“南大门”,每年均举办出口商品交易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对外开放政策后,广东与海外的文化交流大增,制度文化更科学,文化消费更丰富,形成了务实开放的新风。二是岭南文化从“沙漠”转变为“显学”。岭南文化曾因其偏居一隅被忽略,广东更曾被称为“文化的沙漠”。但到了上世纪80年代,广东在吸收现代文明特别是同源的港澳文化方面,远远超过内地。岭南形成了以工商业文化和市民文化为核心的、当代中国最强势的地域文化,出现一大批闻名全国的文艺工作者,广东的传媒业也一直领先于全国。岭南文化俨然成为“显学”。

二、岭南文化的困境及成因

诚然,岭南文化乘改革开放的春风,破旧出新,为其他地区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模范作用,但随着国内的逐步开放,广东文化的发展呈现了马鞍形态势,近年正在向底部移动。岭南文化的文化认同感在走低,遇到了传承与创新的双重挑战。一是岭南文化遭遇形象危机。央视春节晚会的节目曾以广东人作为笑料,小富即安、爱钱如命、暴发户、冷漠、迷信似乎成为典型广东人的形象,甚至有被妖魔化的趋势。至于广东的城市形象,也有不少人认为说不清楚。二是岭南文化传统流失。近年,在不少广州本地年轻人中兴起了一股寻根热,他们基于广州的岭南传统建筑被拆除、岭南传统民俗流失的现状,积极宣传和呼吁保护岭南传统文化,甚至自发寻找民间艺人拜师学艺。这固然是一种文化自觉现象,却从侧面反映了岭南传统文化断裂的现状。三是岭南文化出现排外困惑。岭南在历史上经历四次大规模的移民潮,改革开放后也大量引进外地人才,但矛盾的是不少外地来粤的人却表示对广东城市的身份认同感很低,他们有的是生存和竞争的压力,却在这座看似包容的城市里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四是岭南文化遇到创新瓶颈。岭南文化本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敢为天下先,然而,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岭南文化渐失锐气,被指缺乏文化大师,精英文化持续低迷,大众文化滑向庸俗,凸显了岭南文化创新的艰难。

对岭南文化的困境根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层原因:一是工具理性强势,价值理性失落。岭南文化承认人欲合理性,关注实效,功利性强,经验为上。可以说,岭南文化是一种工具性文化。工具性文化的长处在于尊重人的价值、踏实进取、灵活善变。但过度追求经济利益使岭南文化放弃人文内涵较重的民间传统习俗,不注重人文价值;工商市井文化普遍存在的实惠心理,也会表现为文化上“媚俗”现象,限制文化创新。二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产生冲突。近代以来,对科学、理性的过度推崇使人们对社会进步产生了激进的理解,出现了一种否定传统的思想倾向。改革开放后,广东深受港澳文化影响,加上比照与西方的经济差距,更加大了岭南文化向西方学习的力度。这样难免急功近利,可能忽视了自己的文化传统。此外,当前出现了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双向融合趋势,各文化传统正被一种具有全球性的新文化传统整合与取代,形成新的全球文化。岭南文化作为最先直面全球化问题的中国地域文化,也不可避免地最先加入了与全球化的博弈。三是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发生变迁。精英文化是知识分子文化,特点是严肃性、批判性;大众文化是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一种市民文化,特点是娱乐化、多元化。大众文化尽管通俗易传播,但存在着盲目性、自发性,缺乏真正的文化个性与创造性。岭南人务实重利、重行动、轻思想,岭南文化又素有亲和力,更有利于大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所以岭南的精英文化总体发展稍嫌落后。

三、岭南文化的未来之路

虽然正面临着时代的挑战,但岭南文化性格中具有开放的思维和直面困难的勇气,文化底蕴深厚。2010年7月,广东出台《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要大力推进实施广东建设文化强省战略,要求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岭南优秀历史文化与吸收外来文明成果有机结合起来。这指明了岭南文化的未来之路,应着力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要弘扬岭南传统文化,建立岭南特色文化品牌。传承与弘扬岭南传统文化既是现实的需要,又是未来的选择。只有通过发掘、保护和利用岭南优秀传统文化,才能进一步建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品牌,也才能进一步迈向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标。在传统的弘扬过程中要注意三点。首先,应重建价值理性、挖掘岭南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广州是一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文化传承和保护的任务繁重。不仅有西关古宅、沙面洋房、上下九骑楼等传统建筑,还有波罗诞、舞醒狮等特色民俗,以及广绣、广彩等传统手工艺,这些都需要先深入了解,而后精心呵护和传承。其次,应树立文化自觉感,促进岭南文化从传统向现代的顺利转换。文化自觉体现了一种文化理想、文化批判和文化创造意识。要加强人们对国际形势的了解和把握,以国际视野来审视自身文化,提高岭南文化的层次。最后,要善于利用大众文化平台,弘扬岭南传统文化。大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积极与消极、进步与倒退共存的特征。但大众文化是广大民众情感的载体,在当代具有特别的价值。应抓住岭南文化平民化的特点,善于利用大众文化的媒体平台比如网络微博等进行宣传,促使岭南文化传统回归民众日常生活。

二是要创新文化发展模式,提高文化软实力。一个文化创造力较强的民族,更容易赢得其他民族在观念上的尊重、情感上的亲近、行动上的支持。这种使其他民族尊重、亲近和支持的能力,就是“文化软实力”,而文化创造力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力促文化创新。首先,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讲是人的建设,文化竞争力本质上是人的文化素质的竞争。提升文化软实力,基础在于提高公民素质。应该立足人本思想,以经济发展和资源引进各地文艺名家,切实提高人才的待遇,同时注意本地人才的培养,比如,许多网络写手实际上是潜在的文化精英。还应多开展岭南文化论坛、“南国书香节”等岭南文化普及活动。其次,要积极引导大众文化方向,建立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市民文化。随着现代化的推进,过去曾被庸俗化的市民文化将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并主导现代人的生活。岭南文化的传统是平民化,我们一方面应发扬岭南文化的优良传统,结合时代潮流,大力发展健康的大众文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群众多样性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要通过制度创新和法律法规建设规范大众文化的发展。可以建立多元文化参照表,使各种文化精华能为我所用。再次,整合文化资源配置,打好组合拳。广东的文化元素多而杂,这种分散成为制约广东文化品牌形成的一大瓶颈。岭南文化的精华散落于城市大街小巷,有学者提出在广州“构建岭南文化走廊”的设想,可使民众通过轻松的方式领略岭南文化的魅力。最后,加大力度推动广东文化产业化发展。应该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扶持文化产业和重大文艺项目的发展、打造集约化的创意产业道路,以改革的精神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推出能在全国叫得响的文化精品。

综上可见,岭南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杂交”文化。这种独特的文化正遇到历史传承和融合创新的双重挑战,解决好岭南文化的这个危机和挑战,不仅对国家文化发展有利,而且对全球文化具有影响和贡献。“传统在现代延续”、“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传统、特色、创新应是岭南文化的生命力和永久的魅力所在。

[1]邹广文.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6).

[2]田丰.实现文化自觉,全面提升岭南文化竞争力[J].广东社会科学,2003,(3).

[3]李权时.论岭南文化工具主义——兼论岭南文化的现代转换[J].广东社会科学,2009,(4).

猜你喜欢

岭南文化大众文化岭南
忆岭南
岭南文化名家
雨岭南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
基于岭南文化的生态意识培养策略
易说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