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透析

2011-03-20邵永强

文教资料 2011年14期
关键词:作弊考试道德

邵永强

(河西学院 2007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甘肃 张掖 734000)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透析

邵永强

(河西学院 2007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甘肃 张掖 734000)

本文对大学生作弊的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依照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这是杜绝学生考试作弊的根本出路。

大学生 考试作弊 预防机制

近年来,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屡见不鲜,引起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这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难题,而且影响高校的外在形象、内在管理和人才质量。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成因和对策进行研究,以便于高校管理者参考。

一、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

1.社会道德约束乏力

我国目前正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计划经济体制已经被打破,而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传统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开始受到严峻挑战,而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价值观念,如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等价值观还没有得到很好地确立,正处于一种“混沌”状态,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日益暴露,社会上不正之风流行,比如拉关系、搞贪污、走后门等各种不道德的现象犹如稻田里的野草般滋生蔓延。这导致大学生道德信念模糊,对于作弊很多学生并不认为是道德问题。一旦被抓也是认为自己运气不好,结果,由外部给予多大压力也变得无济于事。由于缺少了内心对道德的敬畏,有一部分大学生考试作弊时很坦然,而许多其他同学看到他人作弊,内心的不安也会大大降低,从而盲目效仿,这些行为几乎受到别的学生甚至一些老师的理解与同情。因此,社会道德约束乏力导致了道德监督和舆论压力的失范,降低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思想道德成本,使得部分学生不明是非曲直,价值取向扭曲,在学习中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追求知识的愿望降低,道德底线崩溃,从而增加了其考试作弊的可能性。

2.教育体制缺陷。

长期以来“行政化”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固化,只关注学生是不是能够考试合格,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现在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教育坠入“行政化”的泥潭、考试陷入“八股化”怪圈、教学方式僵化死板、学生学习能力或素质的异化等问题导致的教育目标的南辕北辙。高校教学已经沦为“后高中阶段教育”,始终没有跳出“填鸭式”、“注入式”的模式,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地位,其主动性和创造性无从谈起。学习没有兴趣,考试问题多多,不求奖学金,只要60分,早已成为一些学生的口头禅。当60分也变得困难,抄一抄,蒙混过关,成为一些学生的不二选择。

3.学生学习功利化明显加强。

大学教育“严进宽出”,当代大学生经过高考的“独木桥”后就认为一切万事大吉了,大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就把学业放在次要的位置,忙于人际关系、恋爱、兼职甚至进网吧玩游戏,花天酒地,就这样混日子。但是当下在大学里对学生的评价依据还主要是以文化课成绩为主。例如:“三好学生”、优秀班、团干部、优秀团员、入党积极分子、奖学金评定等。文化课成绩占的比重超过60%以上。

4.高校监管不力。

首先,在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高校一方面要加强管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便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又担心管理过严导致学生成绩普遍偏低,违纪学生人数上升,影响学校声誉”。[1]结果是高校监管不力,给学生考试作弊提供了“温床”。

其次,学校对部分违纪学生处理不当。有一大部分作弊学生被老师发现后,仅仅是收掉作弊所用小抄,根本没有任何惩罚,这对作弊学生和他人都起了反面的示范作用。即便一些作弊学生被监考老师上报,但也存在熟人出面将其摆平的事情,这使学校的管理规章制度成为一纸空文,流于形式。此外,学校对作弊学生的处理也相当宽松,美其名曰“治病救人”,其实就是网开一面。因此,由于学校和监考老师的默许和包容,导致近年来校大学生考试作弊之风愈演愈烈。

5.人才评价的弊端。

尽管整个社会在呼唤素质教育,但是 “深化教学改革”大多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经常是雷声大雨点小,改革的步伐有如蜗牛前行,应试教育依然有着肥沃的土壤。奖学金的评定,各类单项奖的评定,优秀毕业生的评选,学位的授予,无不牵涉到学习的成绩,甚至大学生追求入党,学习成绩也是重要的参考条件。尤其是大学毕业找工作,学业成绩成了一个硬指标。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错觉:学习是为了考试,考试是为了继续学习。一部分学生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高分就不足为怪了。

6.就业压力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高校进行大规模的“大跃进”——高校扩招,高学历人才大规模增加,就业压力空前膨胀。毕业时找工作,单位的好坏与在校时学业成绩的高低优劣有很大的关联。因此,考试直接关系到在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牵涉到学生的前途和命运。所以,学生考试压力较大,对自己缺乏信心,在考试中铤而走险,费劲脑汁、想法设法采用各种手段作弊。

另外,部分大学办学死板单一,培养的大学毕业生与市场需求不符,造成严重的结构性失业。调查显示,中国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与农民工工资差距在逐渐缩小甚至低于农民工。随着“知识过剩”和大学生持续“贬值”现象的提前到来,使在校大学生价值观错位,对学业失去信心,在迷茫徘徊之中,“处于‘知识就是力量’和知识有时难以体现自身价值的矛盾之中,从而使个别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2]在平日的学习中敷衍了事,无所事事。但是,在考试中为了不让“红灯高挂”而加入考试作弊的行列。

二、防治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策略

由上述可见,种种原因造成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而且还有大幅上升趋势。如果想要彻底根除高校普遍存在的这一顽疾,就必须制定出确实有效的防治措施。

1.强化道德约束。

学校教育的目的,首先在于德育,即培养诚实信用、光明磊落的人。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不仅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更是预防和杜绝考试作弊的重要手段。高校应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诚信教育,特别是通过创造良好的道德情境,形成正确的道德舆论,并加强宣传,形成强有力的舆论导向,让诚信的正气压倒投机取巧的歪风,引导学生将外在的约束内化为道德自律,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和诚实正直的品质,养成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素质。逐渐使学生认识到杜绝考试作弊要从我做起,做到从根本上彻底消除考试作弊这种恶性的大学校园现象。

2.进行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学风、教风建设。

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既是对几十年来行政管理模式的检讨和反思过程,又是对新时代、新环境的自觉适应过程。学校原有体制下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产生供需之间的诸多矛盾,特别是结构性失业引发了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应该在教育领域大刀阔斧地展开从教育理念、教育制度到高校日常运行机制在内的全方位的改革,使高等教育体制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样才有可能确立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的高校教育。各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营造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氛围、学术氛围。“确立以创新知识为主的‘探究式’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要体现出层次特色、学校特色、学科特色、专业特色,避免‘千校一面’、‘万人一面’的‘工厂标准化’办学”。[3]从而彻底改变我国高校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因袭式”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3.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动机。

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说:“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宿舍和人数,而在于它的一代又一代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考试作弊问题,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且使大学生学习的知识真正能够学以致用。这样才能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使学生乐于学,勤于学,善于学。

4.完善考试管理规章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对考试秩序的维护……是靠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化和学校有关考试的纪律规范来进行”。[4]

严密组织考试,严格考试纪律是有效防止考试作弊的有效手段之一。这包括考场的安排、监考教师的安排,不同年级不同课程插班考试,同一课程也可采用AB卷进行考试。建立良好考风的关键是狠抓考场纪律。监考教师要及时准确地发现作弊的学生。严格执行考试作弊违纪处罚制度。管理是教育,处罚也是教育,必须用严格的制度和铁的纪律来维护考试的严肃性,使考风、学风不断得以净化。

5.建立人才综合评价体系。

传统科举教学模式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综合性评价,无法准确评价学生学习态度、自学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妨碍了学生潜能的后续发挥,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改变以往‘一元化’的评价体系,将人才评价标准社会化,建立能充分体现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真正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5],从多方位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不断发展。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克服单纯追求学历的错误倾向。只有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才能有效而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拓展就业渠道。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办学定位必须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实行校企联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拓展大学生就业渠道,加快高校专业结构调整,对社会需求进行科学预测,合理安排专业结构,“做到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并通过评估、投入、调控、推动等过程,力求推进本科教育与社会需求对接,是人才供求逐步走向动态平衡”。[6]在大学毕业时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大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对读书有了兴趣。这样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就会没有市场,考试作弊的顽疾就能得到有效防治。

[1]武剑,徐彬,冯秋菊.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分析及对策[J].新西部,2010,(02).

[2]张耀君.试析高校考试作弊现象及防治措施[J].长春大学学报,1997,(2).

[3]侯雁飞,王庆玲.“钱学森之问”与深化高校教学改革[J].学理论,2010,(24).

[4]魏小强,鲁井兰.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及其对策[J].高校教育管理,2007,(1).

[5]侯雁飞,王庆玲.“钱学森之问”与深化高校教学改革[J].学理论,2010,(24).

[6]叶松,张德义,霍新刚,朱光.教育体制改革滞后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相关研究[J].才智,2010,(21).

猜你喜欢

作弊考试道德
作弊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没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