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文化对当代中国设计的影响
2011-05-08陈澜
陈 澜
(华东师范大学 设计学院,上海 200052)
中国本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积累和沉淀形成的本民族所特有的,根植于我们一脉相承的市民文化意识,这样的文化意识无时无刻不深刻地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中国人的艺术与美感的创造主要源自于自然和生活,源自于对日常生活的品质追求,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和文化氛围中,没有什么东西不是精心设计的,不论是皇家宫廷中的用品,还是文人或平民百姓的生活日用品,都是具有符合他们各自身份及文化背景与审美情趣和品味特征的设计品。这也就是为什么任何一件中国古人的生活用品,放到今天的博物馆中都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的原因。
中国本土文化,即儒、释、道思想的融会贯通。中华民族文明发展数千年,在这其间各种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互碰撞交融,儒释道文化一直传承至今,并没有因为社会的变化变迁而消亡,相反它对各种外来文化兼容并蓄,并且更加地发扬光大,这本身就说明中国文化巨大的包容性,也正是这种包容性才使得中国文化更加的博大精深。到了现代社会,现代设计开始产生,它的出现是顺应社会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的需求,它由艺术演变成为具有功能性的、实用性的应用美术,是中国的文化再传承再延续的一种有效传播媒介,中国本土文化必然对当代中国设计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现代的平面、视频、包装等设计领域,很多的设计作品都运用中国独有的工笔、重彩,水墨等传统手法,再融合现代电脑技术的特殊肌理效果,现代又不失传统。2008年北京奥运会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元素,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又如六间房、富春山居等现代仿古建筑,运用江南水乡的青砖灰瓦白墙色调,使现代建筑附着古典文人气息,形成独有的、宁静的中国风韵。这种特有的中国风能激发受众对设计赋予的本土情感的认知与认可。本土文化影响了这些设计师的作品,作品的呈现效果又带动了受众的文化认同感。然而,在全球文化格局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的今天,以及数字全球化的影响下,互联网把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在本质上改变了我们的沟通和交流方式。网络、电视媒体的覆盖率、金融全球化等种种因素大大缩短了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人与人之间在空间与时间之间的距离,加速了“现代文明”的城市化普及。文化、艺术本身的国际化与多元化已经变得不可逆转,成功的新产品、新设计、新媒体、新的艺术形式但凡成功便会迅速流行,表现出一种高度聚集的文化认同与接纳,从而引发人们的外部世界的相似性:社会趋同,消费的同化,生活标准的同化,愿望的同化,活动的同化,审美的同化和价值观的同化,等等。因此,面对全球化的侵袭,我们必须在东方和西方之间,现代与传统之间,旧与新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世界各国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所面临的焦点问题是一样的,即对现实的人文关怀。只是每个人因各自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不同而采取的切入点有所不同。中国的设计师也在思考全球背景下的本土设计的出路,设计师王序认为:“冲突实际可以归为沟通问题,中国设计师应该解决这个中西文化的冲突问题,应主动与外界沟通,用简单明了的设计语言,把中国的哲学带到世界其它地方去。”韩家英则表示:“不能过分强调民族性。现代社会是一个国际化的社会。现代传媒和通讯科技的发展把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距离日渐缩小,设计中的传统是不必刻意标榜的。”
设计是围绕着人为核心进行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就会产生有针对性、有差异性的设计品。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过程中,当代设计不仅需要满足人们对物质的基本需求,而且必须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不同时代的人具有各自不同的审美情结,体现出不同的种族对自我实现的要求,当代中国设计的本土化必须考虑民族认同的情感要求。比如奥运火炬祥云图案,福娃的命名和造型;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中式外观,等等,都能引发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这种对文化的认同也同时演变成对设计的认同和对商品的认同,它既能体现商业的价值,又激发情感的共鸣,在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中,是本土文化和当代中国设计能够紧密相连的基础。研究大众文化的学者建议消费者去参与或积极回应设计品的设计——这样,设计品就不仅是为受众创造的,而且在本质上是被受众创造出来的,体现了受众的喜好和价值观,使消费逐渐演化成为消费的文化和文化的消费,成为一种具有文化内涵的生活方式。在情感消费或文化消费中的消费者所追求的绝不仅仅是物质性的商品,它更有商品背后所蕴藏的精神意义和文化附加值。由消费方式向生活方式的改变,也预示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追求的不是拥有单一的某个物,而是通过物本身而带来的整个生活环境品质的提升。当物及使用物的环境一直处于变化和成长状态时,设计的方式就随之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设计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创造的来源来自生活,是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文化特征的创造,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产生不同面貌的设计作品,中国的设计师必须在本土文化中吸取给养,才能走出中国的设计之路,这种吸取给养并不是一种对传统的所谓中国元素的简单抄袭,作品才会有创造性的生命力,设计才能由满足基本物质需要提升到满足情感的人文关怀,而是在设计中融入本土文化,提升作品层次与附加值的重要因素。作为今天的中国设计师,他必须享有自由思想和自然的生活状态,才能为大众带来更多的充满感动的事物,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令人快乐的设计。同时,他又是一个有能力以旁观者的身份去体验和感悟人类文化生活的生活者,并且保持一种对生活品质与品位不懈追求的生活态度,才能从一个全新的视角体会并创造出符合消费文化的中国设计品。
这是中国设计师对于中国本土文化传播的责任,也是本土文化影响中国设计的根本所在。
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
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
上海九间堂
富春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