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协作学习研究
2011-03-20张菊香
张菊香
(渭南市瑞泉中学,陕西 渭南 714000)
21世纪是科技高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纪,现代的中小学生为了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就必须具有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及其他各方面的能力。协作学习为实现这一要求提供了基础。在协作学习中,学生可以打破自我学习的封闭状态,通过小组的合作分工、相互沟通、讨论辩护等形式获得更多的新知识;并能够多方面学习吸收其他小组成员的优点,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和改进自己个性上和知识上的不足。因此协作学习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的重视。
1.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指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并通过小组中学生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协作学习是一种自主性较大,创意性较强的学习方式,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综合素质能力而开展的教学组织活动。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老师指导为辅助条件,小组合作学习为手段,利用各种条件因素,让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团体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协作学习的基本要素有4个,即协作小组、成员、辅导教师和协作学习环境。①协作小组。协作小组是协作学习模式的最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对小组的划分要做到均衡平等,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如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一般要采用互补的分组形式。小组人数不要太多,一般以5—6人为宜。②小组成员。小组成员也就是学习者,这是进行写作学习的最基本的元素。小组成员之间的合理分配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③在协作学习中,教师的主要职责由主讲者转换到了辅导者,但是教师在协作学习中并非可有可无的,教师是协作学习的组织者、学习效果的保证者及协作学习的促进者。协作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比传统教学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现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由传统的以“教”为中心转到以“学”为中心,还要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④协作学习环境。无论什么教学方式都是在环境中进行的,协作学习的环境主要包括组织环境,即学习成员的组织结构,空间环境,即协作学习的场所,以及各种外界环境,如社会家庭,等等。
协作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也就是说教师要把小组当成组织或机构让其独立运行,教师只是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组织最后的评定工作。其基本模式主要有7种,分别是竞争、辩论、合作、问题解决、伙伴、设计和角色扮演。①竞争。竞争是指多个学习者参与学习过程,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看谁完成得最快最好,并对最后的结果给予一定的评价与奖励。②辩论。协作者之间围绕给定的主题,首先确定自己的观点,然后由教师或组织进行辩论,最后由教师或中立者对双方的观点进行裁决。③合作。小组成员之间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协作者之间要互相配合、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并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进行分工合作。④问题解决。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有多种方式,如竞争、合作、辩论等,要综合运用。⑤伙伴。指协作者之间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结成的伙伴关系。⑥设计。它是基于学习者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注重过程的协作学习模式,主要由教师给定设计主题,该主题强调学习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运用能力。⑦角色扮演。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扮演的角色可以互相交换。通过角色扮演,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将会有新的体会和收获。角色扮演的成功将会增加学习者的成就感和责任感,并可以激发学习者掌握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
在实际开展协作学习的教学中,这些教学模式并不是单一地运用,很多时候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综合的运用。
2.课堂教学与协作学习
2.1 课堂教学的特点
课堂教学在开发人的认知潜能,帮助人们发现客观世界的规律,以及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力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代社会对全面人才的需求,传统课堂已显示出了它的不足与局限性。
其中最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在应试教育制度下,老师和学生都面临着考试和升学的压力,教学内容主要是针对考试给学生进行上课和讲授知识的,忽略了学生的个体、个性的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对考试,完成升学;学生不能获得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体验,而是各种知识的堆积,以致对生活的价值与意义缺乏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其次,在功利主义教学思想的影响下,课堂教学只是把人当作“工具”和“人力”来生产,过于注重学生对概念、判断、推理等知识的掌握,甚至把系统知识的传授和认知能力的发展看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甚至唯一任务,而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完满精神世界的树立。所以很多走出学校的学生感到迷茫,没有方向感,有的甚至走上了错误的道路。最后,课堂教学主要指向的是知识和技能领域的发展,没有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培养;把课堂教学目标局限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当前教学论思维局限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否完成认知目标限制了教师对学生认知能力以外的其他发展的关注。以至于“在未来的社会中,他们可能不会认识,不会做事,不会交往,甚至于不会有很好的生存能力”。
2.2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协作学习
2.2.1 对学生分组。这是协作学习中关键的一环,教师在分组时要考虑到小组内成员的性别、学习成绩、个性品质(包括脾气、性格)、兴趣爱好、纪律表现、学习习惯、能力(包括表达能力、自控能力、管理能力)、家庭经济、社会背景的差异等各方面因素。协作小组是动态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即在学习一段时间后或完成不同的任务目标时就要将组员动态编排一次。动态编排使学生不断有机会了解更多同学的观点,也可以打破组内长期形成的学生关系和氛围,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协作小组的人数究竟为几人,实际上是一个动态过程,既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交往能力的强弱,又要考虑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在开展协作学习之前教师要明确小组内每一个成员都要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位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或承担一定的任务,如组长、记录者、发言人、激励检查者等,并且各种角色要轮流替换,以实现小组成员的互相依赖,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2.2.2 制定学习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在开展协作学习之前,教师要确定两类课程目标:一类是知识性目标。这主要是针对学习内容讲的,要与国家制定的各类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水平相符。另一类是社会性目标。要求确定课堂上需要加强哪些人际交往及其他方面能力的培训。学习目标要体现于教学过程之中,因此针对协作学习的两类学习目标,要求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设计周密的、有针对性的活动计划,以保证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协作学习不偏离课程目标所要求的轨道。同时,计划中的学习活动也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因为协作学习中很多学习目标是通过活动来完成的。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问题:学习活动的设计要和学习目标相一致。保证设计的学习活动有足够的协作空间;设计学习活动和学习行为既要紧扣课程目标,又要符合协作学习的要求;设计的学习活动要有可选性。
2.2.3 课前准备。协作学习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从专家到工具,从主导者到辅导者。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统治地位发生了改变,面临很多的问题,在课前必须做充分的准备。另外,从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化到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不仅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且要帮助学生做好准备。对一时的转变,学生可能难以接受,并且不知道该怎么开始,这就需要老师的帮助与引导,使学生尽快习惯这种学习方式。
2.2.4 安排教学活动进程并实施监控。学习活动的有效管理与监控是非常重要的,是完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协作学习中要做好指引者,发挥好督导和介入的作用。教师对协作学习小组的介入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还可以打破课时的限制,在适当的时机介入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过程中。另外,教师在监控、跟踪过程中要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当小组成员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没办法解决时,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对组员中出现问题或矛盾时要及时了解与解决;共同奖励与惩罚,每次小组完成一个任务时,每个小组成员可以得到相同的奖励,而且这种奖励与惩罚应是经常性的。
2.2.5 评价学习结果。评估工作是课程的收尾工作,也是决定协作学习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客观准确的评价工作应是对协作学习的画龙点睛,对于协作学习小组的成员日后更好地开展协作学习起着良好的反馈和促进作用。协作学习中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协作过程和协作结果两方面,如学生和其他成员是否协作愉快、是否愿意帮助别人、是否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与他人的信息交流情况:信息沟通的频率和数量、信息沟通是否准确,理解他人是否有困难,等等。协作学习的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注重过程的评价。因此评价准确有效地实施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教师对整个协作的过程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控。
3.结语
协作学习下的课堂教学,是结合课堂教学与协作学习方式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前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这对老师和学生都具有极大的挑战性。要从以前的教学方式中转变过来,是一个缓慢的转变过程,还需要老师与学生共同探索。
[1]赵建华,李克东.协作学习及协作学习模式[J/OL].中国电化教育,2000,(10).
[2]高科.“自主——协作学习”:创造性教学的理性支点——兼谈创造性教学的途径[J/OL].中国小学教学资源网.
[3]王静,余胜泉,董兴岩.协作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C/OL].网程网http://www.910cn.cn/teacher/news/216/342/343/154093.shtm l.
[4]郑永柏,刘革平,何克抗.协作化CAI的概念、理论和方法[C/OL].电化教育研究,1997,(第2期).多媒体与计算机教学.
[5]陈兵.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整合模式的探讨[C/OL].教师与职业,第29期.
[6]王逢贤.学与教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