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农村初中生流失原因及对策探究
2011-03-20刘晓利
刘晓利
(河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2)
教育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着重大的作用,教育也是将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但是随着经济大潮的冲击,虽然我国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但是还是有很多农村的初中生未毕业就投入到了打工的行列,造成了大量农村初中生的流失。这些直接阻碍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也阻碍了整个社会发展的后劲。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有效遏制初中生的流失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农村初中生流失的原因,提出了遏制农村初中生流失的策略。
一、新形势下农村初中生流失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因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人们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教育效益的分析。这样的理念引导着家长和学生陷入一种误区,认为教育收益大于教育成本,上学“不划算”。虽然我国现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但是据调查,学生的资料费、文具费、生活费等在物价不断上涨而农民收入仍然不高的今天,很多家长和学生仍然只能“望学兴叹”。
2.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地扩招加之经济危机的冲击,使现如今的大学生不再是过去的“天之骄子”,而陷入了应届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境地。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初中生对高等教育之后的出路问题产生了怀疑。打开各地的人才招聘网,很多的岗位竞聘都注明需要几年的工作经验,在社会更加注重社会经验的背景下低学历的青年因为丰富的社会经验往往比高学历的大学应届毕业生拿的工资还高。这就像一个“诱饵”,使很多家长和青少年迷恋上了暂时的富足而选择让孩子早打工、早挣钱、早成家。
3.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提倡了很多年,但是应试教育仍然根深蒂固,尤其是在教育资源缺乏、教育理念落后的农村地区。在这样一个指挥棒的指引下,一部分家长变得功利化,他们只是一味地关注学生的分数,关注学生能不能顺利升学,而忽视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样的千古真理,所以很多的学生尤其是老师、家长眼中的“差生”在初中阶段就离开了学校。同时,应试教育使学校和老师也变得功利化,很多农村初中体、音、美等所谓的“副课”过早地离开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不堪重负,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这也是导致学生辍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4.国家重视普通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而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较小,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就像是帮助家长约束孩子的 “大幼儿园”,学生在里面学到的知识非常有限,这使得很多家长和学生不愿意花钱去职业学校。另外,社会上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观点就是中等职业教育就是收容那些升学无望的差生。这样一种偏见使很多家长要么选择让子女放弃上学,要么花钱供养子女上名牌大学。因此对于那些升“名牌大学”无望的初中生只能选择流失到社会上。
(二)政府因素
1.虽然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使青少年的受教育权进入了有法可依的阶段,但是“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阶段我国执行得并不好。同时,很多农村家长法律意识淡薄,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工具,认为不让孩子上学是自己的家务事,与社会无关,而政府在执法方面又存在缺陷,所以导致很多初中生没有毕业就流落社会。
2.户籍管理、初中毕业证的管理存在漏洞,为一些初中生提供了便利。很多初中生辍学出去打工或者参军,需要身份证和初中毕业证,但是政府在这方面的管理力度不够,掏一定的手续费就可以拿到身份证和毕业证,甚至有些为了打工还篡改年龄。
(三)学校因素
1.学校周边的环境恶化。近二十年来,我国网络化发展迅猛,这也影响到农村地区。很多农村初级中学的外面,大量的网吧、电子游戏厅在热火朝天地经营,虽然门口挂着“未成年人禁止入内”,但是走进网吧内部会发现大部分都是涉世未深的初中生。再去看他们从网络中汲取的知识时我们会更加担忧,很多初中生都是在打游戏、看充满暴力的录像等。久而久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会发生扭曲,那么急于挣脱学校的束缚也是在所难免的。
2.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限制。很多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会选择让孩子到城市里去读初中,而条件不好的学生只能选择在农村,这就造成了学生的一些隐性流失。同时,农村地区的教师有一部分因为好学生的流失而失去教学动力,得过且过,而不注重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这样学校、教师合力将所谓的升学无望的学生推向了社会,造成了显性流失。
(四)家长和学生的因素
1.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农村中的一大部分青壮年都加入到了城市的打工族,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关注。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很多家长长期与孩子分离而忽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很多学生因为缺乏父母关爱而出现很多问题,其中厌学、逃学、辍学是众多问题中比较突出的几个。同时,打工经历让很多父母滋生了“读书无用论”的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很多父母支持孩子上学的积极性严重受挫,甚至会强迫孩子离开校园而加入到新生代农民工的行列。
2.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待提升。同时,农村家长的家庭教育很少涉及孩子的个性培养、意志力锻炼等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加之初中生意志力薄弱,很多初中生在迷迷糊糊中就走向了社会。
二、新形势下遏制农村初中生流失的策略
以上论述可以看出造成农村初中生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学校、家庭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只有净化社会、学校环境,更新家长理念,才能有效遏制农村初中生流失,为初中生受教育权的实现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一)从政府的角度来说
1.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为保障初中生的受教育权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国家应该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改善现有法律缺乏刚性和可操作性的现状,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定期地开展执法检查,对于没有按规定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要强制其送子女上学并给予相应的处分;对于那些雇佣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私营企业要给予严厉的打击。
2.教育行政部门要完善学生户籍档案管理制度。针对农村学校毕业证发放的漏洞,可以采取高校学位证书的发放方式,对于没有参加毕业会考的学生或者毕业会考没有通过的学生是不予发放毕业证的。同时,完善会考制度,改善现在会考监考不严格、学生不重视的现状,真正保证学生学到扎实的基础知识后才能拿到毕业证。
3.净化学校周边的环境。对于初级中学学校周边的电子游戏厅、网吧,以及租售不健康书籍的书店,工商行政部门要及时予以取缔。同时,政府要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在农村学校建立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使涉世未深的初中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不出校园就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
4.政府要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中等职业教育可以转化农村沉重的人口负担,因此政府要引导全社会树立“上大学并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希望”,这样一种理念,鼓励农村的孩子学习一门技术,这样在遏制农村初中生流失的同时,也缓解了我国“高级技工荒”的窘境。同时,随着城乡二元经济的发展,“科技兴农”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的重视,所以在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的今天,农村的孩子没有必要非要到城市才能挣大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政府要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把新生代的农民工转化为知识型农民。另外,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应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增加初中生继续上学的动力。
(二)从学校的角度来说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使学生感觉到学校的温暖。传统的学生观在应试教育的指引下,形成了“分数唯一”、“把所有学生当做一个整体,抹杀学生个性”的局面。因此我们要继续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对于教师而言,我们要树立一种新型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个性,对学生少一分冷漠,多一分关爱;少一分指责,多一分指导;少一点苛求,多一些宽容;让学生成为学校里的主动探求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程序机器,让学生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在老师的指引下都逐渐提升。
2.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改革陈旧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要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育方法,真正地把学生当自己的朋友,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能够保持高度的兴趣,而不是因为厌学而逃学继而辍学。
(三)从家长的角度来说
家长要抛弃“小农意识”,树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理念,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孩子的基础教育。知识改变命运,只有通过教育,一代代的孩子才能逐渐摆脱贫困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初中阶段是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家长适时地引导,经常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而不是让孩子无所约束地自由发展,最终走向迷途。
总之,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初中生的教育,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更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而农村初中生的流失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因此只有国家、社会、学校、家长通力合作,才能有效地遏制农村初中生的流失,才能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稳固发展。
[1]黄崴主编.教育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美]丹尼尔·科顿姆著.仇蓓玲,卫鑫译.教育为何是无用的.江苏人民出版社.
[3]佘双好主编.毕业发展与教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8.
[4]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编.农村教育的出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5]张洁.对农村综合初中办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以西部Y省某地区为例.中国教育学刊,2007,(4).
[6]张静.基于湖北省某镇农村义务教育“控流保学”问题的研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3).
[7]杨永强.农村初中生辍学现象透视与分析.职业圈,2007,(14).
[8]吴文平.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实施的艰巨性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