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新课标与山区农村小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

2011-03-20温丽新

文教资料 2011年14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新课标理论

温丽新

(龙川县通衢镇双寨小学,广东 龙川 517376)

在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育正沐浴着教育改革的春风。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为我们的传统语文教学输入了新鲜血液,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将会迎来崭新的局面。

一、语文新课标是山区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新希望

我国在2001年7月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语文新课标的正式实施,是我国现代语文教育改革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也是我国语文教育改革的一次难得的新机遇。语文新课标所追求的是一种全新的语文教育价值观,反映了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体现了当代教育以“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为基本要求的时代精神,与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有着实质性的区别。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的概念和特征作出了明确的课程定位:“语文是人类活动的重要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中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特征。”语文是人际沟通的工具,因此,其工具性是语文教育的基础目标,我们的语文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基本的交流技能。另外,语文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以看出,语文也是育人之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理所当然应当承担起的责任。这也是语文之人文性特征的内在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而且要使学生体悟到语文所传达的人性美。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这一点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由过去的教师本位,逐步实现向学生本位的转化。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每一位学生的综合潜力。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贯彻“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的三维教育理念,实现教育之目的:“教书育人”。“教书”是基础,是教育所关注的最基本方面,即“授业”;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实现“传道”,即传授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授之以渔”;最后,到达“育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人格健全、智能多元的人。

要实现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是极其重要的。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所应当承担的职能给予了明确界定。《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这样的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所提倡的“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

二、多元智能理论是语文新课标的力量支点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力不是一种核心能力,而是一组同样重要的能力。这组同样重要的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这一理论对传统认识中流行甚广的智商理论及相应的智力观进行了质疑和超越[1]。在90年代,中国引入了多元智能理论,并迅速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与重视,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

多元智能理论与传统的智能理论相比较,有着本质性的不同。传统的智能理论,即是解答智力测验或者应对考试的能力。该理论认为智能是一元的,智商测试是客观公正的,智商分数的高低与人的智力水平成正比[2]。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一种生物生理潜能”[3],这种潜能需要与特定的环境或社会条件相联系,才能发挥出来。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如果某种能力被认为是有价值的,那么,这种能力应当被认定为智能;否则不能认定其为智能。多元智能理论中的智能是指“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4]。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判断人类智力之标准,不是考试成绩,而是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是创新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注重结合实际情况,挖掘孩子们的各种潜能,增强其对现实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一种内在的能力和素质,不断丰富和发展语文教育的内涵。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并且每个人的智能都有着与生俱来的不同的强项和弱点。每个人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运用和发挥这些智能的方式会有一定的差异,这不仅仅与一个人的遗传因素有关,更重要的是与其后天的人生经历、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相关。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有利的环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语文教学创造良好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之中,结合当地的特色环境,培养学生的优势智能,为其智能的发挥创造最大限度的现实空间和思维视野。

在加德纳所认可的人类的七种智能之中,有三种智能和语文教学直接相关:语言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语言智能,指的是掌握并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但这并不是我们过去所理解的只是简单的识字背诵,仅仅从表面上感受语言美,它更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之时,能够感受到其中所传递的人文精神和人性之美。人际智能,是指认识他人,与人合作的能力。这是语文教育所要承担的重要任务之一,因为在复杂多变的人际交往中,语言是实现成功人际交往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这种人际智能也是语言智能的自然延伸,但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智能的培养,并不一定能提升他们的人际智能,他们的人际智能需要在设定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得到培养与熏陶。自我认知智能,是指深入了解自己内心世界,并逐渐形成指导自己实施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的能力。这是由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特征所决定的,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正确引导。

三、践行新理念是山区农村小学培养多元智能的途径

前文第一部分介绍了语文新课标将给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带来的新希望,第二部分对如何把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教学有效结合进行了简单解读。基于这些理论,我根据自己所处的粤东北等山区的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探讨山区农村小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途径和方式。与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粤东北等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仍然比较落后,这些地区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等也有着相当程度的差距,经济发达地区小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山区农村小学,而要更有效地在落后山区农村小学实施语文新课标,会遇到更多有待克服的种种障碍。因此,我们应当基于当地山区农村有限的课程资源和师资力量,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创造性地探索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新理念。

首先,在优秀师资比较紧缺的情况下,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优秀教师资源,合理分配到各个学校,以便让这些教师起到应有的带动作用,传授他们在教学中的先进经验;还应当组织部分优秀教师去一些名校考察学习,学习别人的先进教学理念。理念先行,然后才可能改变落后的现实。比如,学习先进学校的经验之后,再结合本地山区小学的实际加以改进,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心理素质,使传统的语文课堂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性、生活化和趣味性的舞台,这也符合以锻炼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多元智能理论宗旨。

其次,由于办学经费所限,本地山区农村小学的教学设备设施一般比较落后,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先进教学理念的实施,例如,不少小学还是传统的黑板,没有多媒体,教学参考资料短缺,等等。面对这些实际困难,老师需要发挥自身的能力,在现有的条件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浓郁的文化氛围。例如,通过老师对课文的生动讲解,让学生体会其中的语言美、意境美;老师还可以让学生闭眼倾听其有感情的诵读,把孩子带入无限想象的空间。读完后,让学生再回味片刻。之后,让同学们把自己的内心感受讲述出来,或者写在本子上,让学生们相互评价自己的小作品,老师最后进行点评,但是不要下孰优孰劣的结论,否则,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语言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

最后,我们应当好好利用当地山区农村的优势,即珠三角地区所不具有的接近大自然的环境条件。在语文课程设置上,可以适当增加课外活动课,或者把课堂教学搬到广阔的室外,或者利用周末,组织一些户外活动,到大自然中去。在活动之前,老师要做好策划,设计能有效调动每一位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语言智能和人际智能。而室外轻松的氛围,更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寓教于乐”,使严肃的课堂生活化,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和自主合作精神,增强其多元智能的目标。

[1]张亚南,郅庭瑾.“多元智能”在中国:回顾与展望[J].江苏教育研究,2009,(3):13.

[2]沈致隆.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前景初探[J].江苏教育研究,2009,(3):19.

[3]霍华德·加德纳.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视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4.

[4]霍华德·加德纳.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6).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新课标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多元智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多元智能视域下对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医外科学教学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