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严相济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011-03-20殷萍
殷 萍
(江苏省泰州中学 附属初级中学,江苏 泰州 225300)
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之后,我国大多数家庭出现了独生子女,出现了很多的“小皇帝”“小公主”,对这些娇惯孩子的特殊教育也成为了我国特有的现象。我们无论在与家长谈论对子女的教育还是与老师谈论对学生的教育问题时,常常会聊到如何对孩子“少些溺爱,多些要求”,常常会聊到教育方式问题,大家有一个基本共识,这就是营造宽松的环境,实施严格的管理。宽松的环境,就是给孩子适度的自由,让孩子的思想与探奇有发挥的空间,让孩子能在快乐与兴趣中学习;严格的管理,就是要及时纠正孩子的不当的思想与行为,让孩子步入正常轨道,不走或少走弯路。同时做到宽而有边,严而有度,这样所产生的教育效果是比较好的。
实践证明宽严相济的教育方式应该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用好这样的艺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弄清楚宽严的先后顺序——先严后宽
在班级管理中,有经验的班主任都知道先严后宽,因为如果先宽后严,就势必会引起孩子的反感,而且学生相对不容易适应先宽后严的管理方式,倒是先严后宽,能让学生更好地与老师亲近,但是又不失距离。
《菜根谭》中讲道:“先严后宽者,人感其恩;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初接触学生时,班主任一定要示学生以威严。无威不能立望,学生如果不敬畏班主任,学校的规章制度便难以严格落实,难以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而班级的初始班风一旦偏斜,今后再想扭转,恐怕非一日之功可就。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带班之初形成良好的班风可为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班级的一切工作走上正轨之后,班主任逐渐亲善学生,针对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宽严的尺度。要善于容学生之短,宥学生之错。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班主任就以宽松的方式处理为佳。因为学生的很多错误都是成长中的错误,是阶段性的产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也会逐渐意识到以往的幼稚可笑之处。回想到以前不懂事时犯的错误,班主任宽以待之,必会心存感激,而以奉献于班级作为对班主任的回报。
心理学上著名的人际交往的“增减效应”理论指出:人们普遍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显得不断增加的人,不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显得不断减少的人,通俗说就是希望对方对自己的喜欢能 “不断增加”而不是 “不断减少”。事实上类似的例子生活中比比皆是,例如许多销售员在给顾客称量物品时,总是先抓一小堆放在盘里,再一点点加,而不是先抓一大堆,再一点点拿掉,等等。仔细分析,老师在班级管理中宁可先严后宽,而不先宽后严,实际上与人际交往的“增减效应”理论的精髓相符合。需要指出的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无论怎么做都不可能使得所有学生都满意,有少数孩子肯定希望老师总是宽松对待他们,这是由人性的弱点所决定的。总之,在管理上,不管先严后宽还是先宽后严,都不是最好的管理措施,更明智的选择是先严后宽,然后要严宽并施。
二、全面把握“宽”与“严”——整体“严”,个体“宽”
在每一节班会、晨会,甚至任何一个不良现象萌芽的初期,班主任都要面对班级整体,明确宣布规章制度,布置工作任务,严格落实校规校纪和班规班纪。对于班级出现的不良事件,要面向全体学生讲明问题的严重性,深入挖掘,指出厉害,强调指出事件对班级造成的恶劣影响。针对具体情况,可点名或不点名地对犯错学生加以斥责,以对全班学生起到警示作用。
面对学生个体,班主任可私下与之交流,可多从学生角度为之分析违纪的危害,讲明班主任为了维护集体利益而批评处罚他的原因,相信他今后可以改正缺点,也希望老师和学生之间互相理解。这样既能让学生认识到错误,又能让学生理解老师的意图,让犯错学生在明理中规范行为,避免因班主任的批评处理严厉而导致师生关系的疏远。
记得我第一年做班主任的时候,班上一男生宿舍发生了物品失窃事件,具体为食品和少量现金丢失。事情发生后,我在第一时间对全班同学进行了教育,非常明确地重申这种行为带来的后果,因为偷窃行为是事关重大的原则问题。
经过调查,同宿舍有五个同学怀疑是张同学偷了这些东西,他们提出了理由:该同学平时常犯小错,平时特别喜欢吃零食,物品丢失时张同学在宿舍。经过明察暗访加上“诈骗”,张同学承认这些东西是自己趁着舍友不在时拿的,事后他也很害怕,想把东西还回去,可是又不敢,更不敢亲自交给那个同学,直至被我发现他没用一分钱,但是经不住诱惑,食物已经被他吃掉了。这件事情如果按照当时的校规校记,张同学应该会被记大过的,而且要全校通报。可是当时我考虑到如果孩子的这种行为被曝光,那么他在其他同学面前很难抬头,而且他的认错态度很好,并且是初犯,于是私下没有上报学校,并且没有在全班同学面前对他进行批评,但是必须让家长知道,这样可以联合家长共同对他进行全面、严厉的教育,并且自行出了一份对他的“通报”,告诉他这是学校对他开出的“罚单”,还没来得及盖章,我们各个老师为他求情获得了“缓释”,先观察表现,如果再犯将会“数罪并罚”,那时就要被开除。结果这个同学真的改变了很多,平时的表现也好了很多。
后来孩子毕业了,在我的QQ上留言,真诚地说:“老师,谢谢你当时对我的宽容,如果当时我被学校处分了,照我的脾气肯定会一蹶不振,甚至会恨你们。我知道初一时的我们是很不懂事的,虽然您可能是想用惩罚来让我改变自己,但是当时我肯定会认为您是不喜欢我,故意整我,而且一旦形成的想法比较难以改变的,那我只会更加消极。记得当时您对我们要求很严格,我们班各方面表现在全校也是很好的,可是大家都很怕你,因为您对我们向来是有错必罚的。可是当时您竟然帮助了我,没让我受到那么严重的惩罚,我当时多么感激您您肯定不知道,也不一定会相信我的保证,所以我只能用我的行动来证明我对您的感激。非常感激您,老师!”
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很大,让我对自己所看到所听到所用的严厉教育方式产生了一点怀疑。虽然当时只是出于对这个孩子的保护,却对孩子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后来我在处理问题的时候都会认真思考,总是试图找到一种既能达到“罚”的效果,又能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宽容的方式。
三、宽严并用——严后必宽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学生违规事件,班主任必须维护各种规章制度,从而从严处理这类事件,即使学生当时不认可班主任的处理方式,甚至痛恨班主任,从大局考虑出发,班主任也必须 “有法必依”,否则不足以正班风、树正气。
对问题学生进行纪律处理只是第一步,后面的第二步工作是万万不可少的,即对被处理学生的安抚工作。《菜根谭》中说:“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太高,当使其可从。”学生的思想境界毕竟还未达到“依理不依情”的地步,不管班主任如何正确,学生只要失了颜面,心中总会有郁结之气。存有郁结之气,早晚会寻机与班主任对立。因此,班主任事后一定要找被处理的学生谈心,做好善后工作。此时班主任应以和缓的语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挖掘学生日常行为中的闪光点,鼓励他改正错误,并让他理解班主任怒其不争的心情。
在班级管理中,无论宽与严都应饱含着爱的深情,以教育好学生为根本目的。严是责任,严而不酷;宽是智慧,宽而不乱,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审时度势——该严则严,可宽则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任何场合,学校的规章制度、班主任的“师道尊严”都必须维护,对于违规、违纪学生,班主任为达到教育警诫全班学生的目的,必须对其严肃处理,但同时我们也要善于容学生之短,宥学生之错。
我们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上课时有个别孩子因为各种原因分神,甚至打瞌睡,但是老师针对这种情况,通常都只是用某些方式悄悄地提醒他,行为严重者点一下名而已,达到让孩子认真听课的目的即可,并不会过多地对孩子进行批评,对于屡犯者私下教育也就可以了,毕竟孩子的自制力是有限的,尤其是初中生,没有了小学生的单纯和积极,也还没有高中生的成熟与上进,所以我们主观上要能够容忍这种现象。
但是,当孩子在课堂上扰乱课堂秩序,比如在课堂上玩扑克时,我们肯定是宁可课不上,也一定要进行班风整治,否则学生会认为老师默认了这种行为,那么班风学风势必日趋低下,我们的管理越来越难是小,全班孩子的前途渺茫是大。
诸多事例不胜枚举,总之,在孩子犯错时,我们要考虑清楚问题的性质,如果涉及原则问题,就要严格惩罚,比如偷窃,但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班主任就以宽松的方式处理为佳。因为学生的很多错误都是成长中的错误,是阶段性的产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也会逐渐意识到以往的幼稚可笑之处,回想到以前不懂事时犯的错误,班主任宽以待之,他们必会心存感激,而以奉献于班级作为对班主任的回报。
五、宽严有度——宽有边,严有度
其实“宽严相济”的政策最早运用于法律中,我国现阶段实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坚持区别对待,对严重刑事犯罪坚决严厉打击,依法快捕快诉,做到该严则严,对主观恶性较小,犯罪情节轻微的未成年人初犯、偶犯和过失犯,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慎重逮捕和起诉,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可诉可不诉的不诉,做到当宽则宽”,“宽不是要法外施恩,严也不是要无限加重,而是要严格依刑法,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刑事法律,根据具体的案件情况来惩罚犯罪,做到宽严相济,罚当其罪”。简而言之,就是适度宽容,轻处小恶以感化轻案犯,依法从严惩罚大恶以震慑重案犯。
我们的学生都还是没有良好的自控力的未成年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责任和义务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教育,更应该有度量容忍他们犯一些小错误,用我们的宽容和爱心为孩子营造一个很好的成长环境。弹簧的原理是当压力大于弹力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大的反弹力,当拉力大于弹力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个反拉力,教育也是如此宽严相济,就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节宽严的尺度。
我们的孩子是发展中的人,这也就意味着他们还是不成熟的人,是正在成长的人。从教育的角度讲,它意味着孩子们是在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有缺点,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回避的。所以我们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缺点和错误,要理解和体谅,要宽容对待,适当引导。当然,宽容不是纵容,也不是冷漠。宽容不是无原则的迁就,不是无道理的庇护,更不是纵容;宽容也不是漠不关心,不闻不问,态度冷漠。否则,让有的孩子觉得你“软弱”,甚至于有时可能还“忽悠”你,容易造成纪律的松散和学习的松懈,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做到宽而有度。
宽容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现在的孩子即未来的公民、国家的建设者,在做人和学习上对他们应该有基本的要求,要严明纪律,规范行为,该批评的要批评,不能听之任之,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死揪蛮干,更不能体罚、变相体罚,不能伤身伤心。由于孩子们还不太成熟,过严,使刚性太强,容易破裂、对立、搞砸,因此我们要严而不过。
宽而有度,严而不过,宽中有严,严中有宽是和谐的教育。宽严相济的教育方式,会使孩子们觉得舒服点,可接受性、可行性就会增强些,促使事情变得可以改变或通融,容易让孩子们动心愿行,进而知错改错,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宽严相济的教育方式是孩子们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学会宽严相济,在宽严相济中进行有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