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在对外汉语口语课堂中的运用
2011-03-20胡莹
胡莹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 临安 311300)
任务型教学法在对外汉语口语课堂中的运用
胡莹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 临安 311300)
近年来,强调通过真实的交际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的任务型教学法非常流行。在英语学界,它已经成为指导教学的主流形态。在对外汉语的口语课堂中,越来越多的人提出并尝试以各种各样的“任务“来进行教学。那么,这种教学方法在多大程度上适合当前高校中班级化的对外汉语口语教学,还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探讨。
对外汉语口语课堂 任务型教学法 运用
一、任务型教学法及其优势
在当前的高校对外汉语口语课堂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一般由这么几个环节构成:先预备,交代上课的目的和学习一些必要的词语;再通过课文来进行语言材料的输入;接着学习新知识,提出、解释并练习重点及难点项目;然后用新学的知识练习交际和表达;最后是总结,复习刚刚学过的新知识,检查掌握的情况。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一直以来受到了不少批判。问题的核心在于: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难以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特别是前半段语言知识练习中的课堂气氛大多比较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有效激发。此外,这种教学方法以知识传递为主,教学内容受教师控制,难以培养真正的交际能力。
针对种种弊端,近年来,任务型教学法开始流行。在英语学界,已经成为了指导教学的主流形态。在对外汉语口语课堂中,越来越多的人提出并尝试以各种各样的任务为载体来进行教学。这种任务型教学法的主要教学环节有:首先,在任务前,引入主题,介绍任务。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任务并选派代表报告任务的完成情况。任务完成后,由教师在学生任务完成的基础上作出点评和操练。整个语言学习过程都围绕任务来展开。从理论上讲,这种教学法的优势在于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强调真实性的任务情境,学生使用汉语进行实际交际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学生获取的语言输入不仅来源于教师,而且来源于和自己的知识结构存在着信息差的同学,这就使他们能够在更大的空间内自由地建构自己的语言知识体系,从而有效提高真正意义上的交际能力。
那么,这种理论上的假设在实际的班级化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能否得到落实呢?任务型教学模式能否作为一种更先进的教学模式,完全地取代传统口语教学模式呢?要回答这一问题需要对外汉语课堂的现状作进一步的考察和分析。
二、实施任务型教学法所遇到的问题
尽管任务型教学法从理论上来说在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方面存在着无可争辩的优越性,但是,它能否在班级化的对外汉语课堂中得到广泛的推行呢?恐怕还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教师和教材的问题。在班级化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需要选择适当的教材以辅助教学。而当前的对外汉语口语教材大多分成以下几个部分:课文、生词表、注释、练习。这些内容都与相对传统的教学法相对应。即使是当前使用最多的,口碑较好的教材也是如此。教材中的课文总有人工雕琢的痕迹,没有一本能够说已经做到从头到尾地为学生提供了完全的真实的语言输入。因此,要在课堂上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就要求教师承担主要的任务设置的工作。这对教师的水平、能力是一大考验,也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备课时间。此外,在课堂中,面对学生更大的主体性,教师如何把握、监控,如何引导每个学生更好地构建语言知识体系,如何进行有效评价,这些都给教师提了更高的要求。就现阶段的高校对外汉语教师构成来看,能真正意义上利用任务型教学法来教学的教师少之又少。
其次,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彼此之间的个体差异尤其明显。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常常都有着截然不同的民族背景和性格特点。那么,面对这些差异,如何选择难度适宜的任务呢?第一,从学生心理来说,在具体的班级教学中,有的学生喜欢挑战,喜欢难度大的、新鲜的任务。有的学生相对保守,希望任务的设置在自己所掌握的语言能力范围内。难度选择的不当就极可能使一部分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第二是在合作学习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分组。如果分组不当,那么积极的、外向的、程度好的学生很可能会挫伤另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者造成他们的依赖性,造成语言能力的培养效果上的不平衡。
最后,在传统教学法下,教学目标和内容能够比较容易地分解成很小的教学单元并依照逻辑顺序,从基本概念、子技能的学习出发,由简单到复杂、由部分到整体地呈现给学习者。这是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的。相比之下,任务型教学法关注任务的完成,对语言本身不再刻意强调。语言输入的逻辑性较弱,对语言知识体系科学、系统地建构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就产生一个问题,这样的教学法是不是适合所有的学生?
三、当前的研究
那么,当前对外汉语教学界的研究成果能否解决任务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难题呢?在查阅一些资料后,我们发现,针对任务型教学法的论文相对比较少。现有的成果大多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往往是通过对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环节、实施原则的介绍说明任务型教学法实施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但真正具有说服力的实证性研究却相当不足。如果没有充分的实证,怎么能够说明任务型教学法就一定能取得优于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呢?
当然,也有一些文章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实例研究。如《任务型教学法在对外汉语口语课堂的实践浅析》一文以《博雅汉语》“现在习惯了”一课为例,对任务型口语课堂的教学设计作了探索。《任务型教学法与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一文以《汉语口语速成入门篇》第十五课“去邮局怎么走”为例,完整地展示了任务前、中、后的教学过程。此外,《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商务汉语口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模式初探》等文章都在任务型教学的具体实施和实施效果上做了相关说明。但从这些文章中,我们看到这些研究者对“任务”的理解差异性很大。有的甚至把背诵或复述课文作为任务或任务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的主张淡化前任务阶段的语言输入,有的却非常强调词汇和课文的学习。如,《商务汉语口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模式初探》一文指出:“不具体讲解词汇和课文是对任务型教学法存在偏颇的认识。”此外,对任务型教学法实施效果并没有一个具体的评价标准,在我们查找的资料中,仅有《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和《任务型教学法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两篇文章尝试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教学效果进行量化分析。此外,《辩论教学模式在中高级汉语口语课中的运用》一文明确采用实验的方法对不同教学法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这种方法值得提倡,但分析的范围太小,得到的结果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验证。由此可见,我们当前的研究还很不够。要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作更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实证性的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任务型教学法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提到:“在所教的实验班级,几乎所有的学生开始并不适应教学从他们自身的实际出发,……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后,通过对学生的访谈,他们表示慢慢地开始认可这种学习方式……”《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提到:“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学生对口语课还不太有兴趣,参加小组活动时积极性不太高,对于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完成任务结果这一方式也不太认同,而在课堂活动中对语言形式的关注也要大于意义。而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实施到中期的时候,学生对口语课的兴趣已经大大提高,参加小组任务活动时也更加积极投入。对语言形式的关注也逐渐由形式转到了意义上。”我们还注意到,在这些实证性研究中,所选择的学生至少都是初级下水平之上。这是不是说明任务型教学法并不适用于水平较低的留学生呢?由此产生的任务型教学法的适用性问题也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1]刘荣,刘娅莉.辩论教学模式在中高级汉语口语课中的应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华文教育与研究),2009,3.
[2]汪静娜,陶国霞.任务型教学法在对外汉语口语课堂的实践浅析.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9,30.3.
[3]李燕.任务型教学法与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第4卷).3.
[4]叶祥桂,汪小琴.任务型教学理论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7.9.
[5]陆华,李业才.对外汉语教学运用任务型教学理论的优势.继续教育研究,2009,7.
[6]袁珂.商务汉语口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模式初探.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第社会科学版),2008,(第37卷).6.
[7]王燕.任务型教学法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北京语言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5.
[8]顾婷.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北京语言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