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语文在独立学院开展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2011-03-20郭贵星

文教资料 2011年2期
关键词:任课老师大学语文中学语文

郭贵星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广东从化510990)

大学语文在独立学院开展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郭贵星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广东从化510990)

当前,大学语文教育受到越来越多关注高等教育的有识之士的重视,而独立学院的大学语文教育研究却相当较少。独立学院大学语文教育的发展,既有大学语文教育定位与独立学院办学理念的冲突矛盾,又有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课程设置的矛盾,与大学语文师资的极度匮乏关系密切。从课程定位到教材选用、编写,从师资力量到教学模式的转变,大学语文的开展在独立学院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对策。

独立学院大学语文困境对策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为培养受过高等教育而又具有良好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即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在这种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语文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这种困境既有自身定位与人才培养定位的结构性矛盾,又有与专业课程在应用性上的冲突性矛盾。不解决内外双重性矛盾,大学语文在独立学院的开展就只能举步维艰。清醒认识这种困境,进一步研究在困境中的生存之道,是大学语文教学必行之路。

(一)对大学语文教学的模糊性认知,是大学语文在独立学院开展的最大拦路虎。

独立学院由于其人才培养定位于高级应用型人才,即工程型(以培养工程师为目标)或技能型(以动手能力强为目标)人才。这就导致了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大学语文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处境。在专业课程与实践课时优先的前提下,还要兼顾公共基础课程(思想政治类课程和大学英语)和专业选修课后,才有机会让人文素质类的大学语文进入到最后一个层面的教学。换一个说法,就是大学语文等人文素质类课程在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中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课程。因此,在大多数独立学院中,大学语文成为公共选修课程。造成独立学院这种模糊性认知,其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独立学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中,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工具意识”或“功利意识”,这就决定了独立学院不可能投入过多的精力进行大学语文教育。独立学院受就业导向的影响,对人才培养更多取决于市场与企业的需要,这就必然形成一种功利的心态。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有没有用”就成为了课程设置的首要条件,而大学语文课程作为人文素质类课程,其作用的发挥需要较长的时间。受限于独立学院重技能、轻素质的观念,大学语文教育既没有起着普通综合性高校中的基础性作用,又没有像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和思想政治课程的政策保障。但必须正视的是,在“工具意识”影响下独立学院教育的重心日益偏向于智力和技术的训练而忽视人文素质教化,强调文化的“工具价值”而忽视文化的人文关怀,甚至挤压文化的精神价值。从培养学生素质的角度看,在“工具意识”影响下的教育导致了不容忽视的后果,使之形成极强的“工具—功利”意识。不仅如此,而且将成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的一块短板,使社会形成过于功利的氛围。

第二,大学语文教育的模糊定位,是造成独立学院模糊性认知另一个原因。大学语文教育在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得高校的重视,尤其是重点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格外重视。教育部也主张有条件开设大学语文的高校要努力在除汉语言文学专业或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开设大学语文课程。这种局面的形成,一方面是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形成重理轻文局面的不良影响,并在近年来经济转型过程日益凸显,使社会过于功利化,缺乏人情冷暖的人文关怀,从而导致人文素质类课程得到重视,另一方面是终身学习的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语文能力又是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能力,因此重视大学语文教育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但尽管如此,大学语文的定位却始终不太明晰。这种模糊定位体现在大学语文教育上有两方面的表现:其一,大学语文教育作为人文素质类课程,其承载的能力培养过于宽泛,从审美能力、人文精神、人文素质到价值认知与判断,还包括中学语文所承载的赏析与应用语言能力,这就使得大学语文犹如万金油,哪里不舒服就用在哪里。这实际上是弱化了大学语文的功能与地位,使大学语文教育边缘化。其二,大学语文教育在专业性越来越强的独立学院,其开设的随意性很大,也使大学语文的定位受到冲击,并进一步被边缘化。为服从专业学习的需要,独立学院在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时都定位为选修课性质,而将更实用的应用写作类课程定位为专业基础课性质。因此,只有在师资允许的情况下,大学语文开设方能得到一定的保障。而对于独立学院而言,由于其本身是社会筹备经费进行办学,师资是比较紧凑的。只有在授完专业基础课程的空隙,大学语文才有开设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语文的开设,其随意性就相当大了,在这种没有保障的条件下,课程本身应具有的功能就会进一步削弱,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

第三,大学语文教育与中学语文教育的衔接和区别,是大学语文定位模糊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学界,大学语文教育如何开展,应与中学语文如何进行衔接和区别,至今没有太明确的认识。中小学语文课程是中小学教育中的核心课程,而大学语文显然没有办法在专业特色鲜明的独立学院取得这种核心地位。如何结合专业特色来开展大学语文教育,就成了独立学院任课老师不得不面临的生存问题。在兼顾专业特色后,大学语文课程还要承担起中学语文“听、说、读、写”四大能力。独立学院,由于生源比2A或重点大学的生源相对不均衡,其学生进入大学前几乎有一技之长,但却是技术类技能,学生的语文水平普遍较低。我作过一个调查,在从12个独立学院收回的近600份有效问卷中,高考语文成绩高于105分(总分150分)的不足100个学生。换言之,学生中学语文的基础知识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学习。独立学院大学语文任课老师,课程只有36学时至72学时,要处理好专业特色与基础教育、课程在中学与大学之间的衔接的关系,且承担的教学任务(周学时超过12节)远比其它公立学校(周学时8节左右)更重的情况下,大学语文定位的清晰化就成了一件相当繁重的任务。

(二)大学语文教材的混乱局面,是制约大学语文教育在独立学院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大学语文教育不仅仅受限于独立学院对大学语文教育的模糊性认识,还受独立学院大学语文教材鱼目混珠的混乱局面影响。这种混乱局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大学语文教材选文其原则与中学语文选文的原则相近,这就意味着选文的重复性相当高。以徐中玉先生所编20余种大学语文教材为例,其基本遵行的原则有:1.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即强调真、善、美的统一,这是我国语文教材最基础的原则;2.典范与经典相结合,强调选文的示范性作用,将示范与经典有效地区分开来,从而扩大学生的视野;3.有所突破,突出改进与创新,即要与时代性相结合,突出选文在不同时代发挥的不同作用。这三大原则不仅是大学语文教材选文的原则,而且是中学语文选文的原则与标准。这就意味着中学语文所学习过的典范,也会大量出现在大学语文教材中。徐州工程学院骆新泉老师《大、中学语文教材的重复状况分析及解决措施》一文指出,人教版中学语文(含初中、高中)与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第八版大学语文比较,其重复率超过了16%。换言之就是在徐本第八版124篇选文中,有20篇和人教版中学教材是一样。这种重复性的学习,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减,对课文的新鲜感也会逐步消失。但即便如此,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系列大学语文教材依然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好教材之一。因此,如何编撰一本好的教材,是值得国内大学语文教育专家研究的课题,这也是很好地帮助独立学院大学语文教师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第二,目前独立学院在大学语文教材的选择上,几乎都是由大学语文课程负责人全权负责的。这就意味着,在取得任课老师同意后,独立学院大学语文教材的选用是参差不齐的。而课程负责人与任课老师的选择原则,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自身教学的方便与否、图书公司或出版社是否有回扣、能否提供其他方便条件等问题上。图书公司或出版社往往投其所好,组织独立学院任课老师编写大学语文教材,这就使大学语文教材种类繁多,鱼目混珠。就广东省内而言,各类图书公司和各大出版社出版大学语文教材不下百种,而这些教材的编写者,基本上都是各高校任课老师。不仅如此,为适应现代计算机和媒体技术的运用,出版社还组织相关课件的制作,从中以撰稿费和科研费的名义给教师回扣。在这种前提下,尤其是独立学院的任课老师,从名义上来说参编教材属于科研,而实际上有科研费拿,如此名利双收的事情是很难拒绝的,而所编教材的水平却是参差不平的。

不管是内在的选文原则,还是外在的选用教材,独立学院在大学语文教材的选用上都是混乱的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语文教育在独立学院的发展,并进一步边缘化,从而得不到重视。另外,从成本考虑的角度出发,大学语文师资的缺乏,也是影响大学语文教育在独立学院的发展。

大学语文在全国各高校的发展并不容乐观,尽管在传统文化热潮的影响下,社会和教育界越来越认识到大学语文地位的重要性。但长期形成的教育体制及专业课程体制设置影响着大学语文教育改革的进程。在独立学院开展大学语文课程,我在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与同行的交流,以及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大学语文教育要与独立学院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结合起来,形成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独立学院的生存依赖于其高度的灵活性,尤其是专业设置的前卫性,其真正吸引学生最主要的是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只有将大学语文课程嵌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才能从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中吸收有效的养分,从而更好地为学院发展作出贡献,并为学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考。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为例,该院重在培养工程技术、机电装备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面对着技术与知识更新换代的周期性越来越短,该院大学语文教研室将大学语文、成本会计、管理学三门课程同时提升为必修课的可行性报告提交给学院行政班子,提出为学生未来学习服务的理念,打造大学语文当下应用型与持续学习性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从而使学院接纳了这一建议。该院在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向广东省其他独立学院提出“培养人才毕业五年后再较量”的挑战。得益于此,大学语文课程不仅成为必修课,而且获得了4个学分共72学时的学时数,大大保障了大学语文教育的开展。

(二)明确大学语文教育的目的,将“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与通识教育结合起来,将大学语文的定位进一步明晰。

大学语文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成才的基本能力,是学生通向未来更高层次的发展的重要基础技能。从这个方向出发,通识教育就有了一个很好的结合点,大学语文定位就不仅仅停留在“听、说、读、写”的能力与爱国、修身教育的层面。而是认识传统与文化,认识历史与技术发展的一条有效通道。重新创新与变革,将经典与典范性纳入到文化的层面,加强学生对语文能力的体验,从而改变“理强文弱”的不平衡局面,使大学语文教育在保障现有目标的前提下,进一步延伸到培养学生思维与传承传统文化的路子上去。独立学院大学语文的定位,不能将重点高校大学语文教育的目标那样定得过于宽泛,应该集中于学生的持续学习性,在专业课程学习夹缝中求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三)任课老师应具备一定的师德与时代使命感。

从大的方面来说,要不断钻研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大学语文在独立学院的认识,并将这种认识与教学结合起来,为学院的发展作出应作的贡献。从小的方面来说,大学语文教师要对自己的饭碗有焦虑感,这种焦虑感来自于对整个学科的生存高度的认识上,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摒弃眼前的功利思想,做出本职工作,切实地为大学语文教育在独立学院的出路出谋划策。当然,社会及全行业也要重视大学语文师资的培养,目前在全国只有一个高等语文教育专业博士点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教育界和全社会重视起来,大学语文教育才能进一步发展,独立学院大学语文教育开展的困境才会被重视起来。

独立学院大学语文教育,承载着新一代“蓝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时代重任,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要途径之一。没有自己文化的传承,没有自己民族的历史,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永远也无法实现强国之梦。

[1]骆新泉.大、中学语文教材的重复状况分析及解决措施[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7).

[2]杨定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问题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猜你喜欢

任课老师大学语文中学语文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基于小学生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策略与实践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任课老师参与班级管理的实践探索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