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语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1-03-20郑杰李宁
郑杰李宁
(大连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韩国语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郑杰李宁
(大连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随着韩国语教育的发展,韩国语教材也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但近年来,笔者发现韩国语教材建设方面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从当前国内韩国语学习现状着眼,分析了教材建设的重要作用,指出目前韩国语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韩国语教材编写的要求,以及关于教材编写的几点意见。
韩国语教材;存在问题;对策
引 言
中韩建交以后,中国逐渐掀起了学习韩国语的热潮,加之韩国语教育的迅速发展,推动了韩国语教材建设,仅仅十几年间,韩国语教材出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单一到多领域百花齐放的局面。目前,韩国语教材建设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喜中带忧。笔者通过对市场上韩国语教材的调查发现,很多教材存在着共性的问题。本文试通过总结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从而促进韩国语教材建设向更好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国内学习韩国语的现状和教材使用现状
(一)国内高校开设韩国语专业情况和韩国语学习人数情况
从1992年到2010年这18年间,中国开设韩国语专业的各类学校达到130多所。其中四年制本科院校就已经达到76所,这76所大学中韩国语专业在校生总人数达3万名。开设韩国语专业的两年制、三年制的专科学校有60多所。此外,很多学校把韩国语定为第二外语或者选修科目。社会上韩国语强化课程班,以及通过网络、教材等媒介的韩国语自学者也越来越多。在这种局面下,韩国语教材的开发就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
(二)韩国语教材的重要性
韩国语教材是教学的基本要素,是教学之纲之本。在培养韩国语人才这一复杂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韩国语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教学改革、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依据。高校韩国语教材不同于一般韩国语书籍,它是根据特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大纲、为一定年级、一定水平的学生掌握韩国语某一专项技能或知识而编写的书籍。一本高质量的韩国语教材能够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其次,韩国语教材是韩国学知识积累、储存及传播的重要手段。一本优秀的韩国语教材,不仅仅教授语言知识,而且也应该是韩国学知识的载体,在教授语言的过程中,起到普及韩国学的作用。
(三)目前国内韩国语教材使用现状
仅就目前国内各大高校韩国语专业教育而言,使用教材版本繁多,其中有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发起,北京大学出版社组织编写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科研社组织编写或引进的教材、延边大学、复旦大学、洛阳外国语学院等组织编写的教材。这些教材有的是组织国内专家编写的教材,有的是本校自己开发的教材,也有的是引进韩国原版教材,等等。这些教材由于组织者和编写者的不同,在内容和体系编排以及取得的教学效果等各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甚至语法术语都不统一。另一方面,我国的韩国语教育者也看到了教材的匮乏,积极投身于教材建设的行列,取得了较多的成果,这是可喜可贺的;但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教材建设队伍中出现“速食主义”现象,教材从构思到出版缺少酝酿、调研和系统的规划,导致很多教材出版后经不住推敲,甚至在出版后,还存在着低级的文字性错误,编写上也没有遵从认知规律等等。为了提高国内教材水平,笔者在这里将国内出版教材存在主要问题试总结如下:
第一,简单重复性建设严重。很多教材只是在既有教材的基础上,简单地进行了“大拼盘”,将各种韩国和国内教材进行重新组合,拟以新的标题。我们提倡去粗取精,提倡吸收现有教材的优点,但绝不是简单地组合和拼装,而是应该是对现有教材的提升,应该把教改和科研的先进成果应用进去,把韩国学的最前沿成果融入教材。
第二,教材质量不高。根据笔者对市场上多本教材的研究和观察来看,质量普遍不高。一本教材的出版至少应该有“调研—定位—构思—收集素材—确定大纲—反复研讨—编写—初稿—校内试讲—审校和修改—咨询专家意见—修改—出版”这样几个步骤,但现状往往是几步并为一步走,中间缺失很多环节。试想,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教材怎能保证质量?而现实情况是,暂且放下文字理论性错误不说,有些教材内容与生活脱轨、内容老化、编写程序不科学合理、编写体例死板单一,更不用期盼通过教材启发思维、启迪人生了。
第三,缺乏较高、深层次的教材。目前教材市场上初级教材较多,中、高级或是其他专业领域的教材则较少,例如:翻译,同传,经贸,法律,旅游,文学,词汇学,写作等等专业书籍难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今后编写人员还需厚积薄发,编写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教材,填补教材建设领域的空白。
二、编写教材基本要求
编写教材是一项细致而艰巨的科研任务,编写人员应对教材编写有明确和高度的认识,韩国语教材编写应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教材编写应力求资料准确、丰富。“准确”是教材编写之根本,它不仅指文字和文字表述等表层,更是指理论和观点等更深层面的“准确”,如果在教材中出现理论和政治错误,其恶劣影响是可想而知的。这就要求教材编写人员必须具有关于该领域扎实的基本功,并且在编写之前作充足的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丰富”是教材存活的“土壤”,内容丰富多彩的教材才会引发学生兴趣,具有生命力。所谓丰富,即指教材内容应涉猎广泛,通古及今,与时俱进,生动活泼。内容狭隘、脱离生活、刻板的教材既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也不利于传授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二)编写韩国语教材还需多方合力。这里的“多方合力”指韩国专家、朝鲜族教师和汉族教师发挥各自优势,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为教材把关。韩国专家在保证语料的准确、鲜活、地道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汉族教师从中文角度出发,可以在教材表述简明准确、文字通顺流畅等发面发挥重要作用;朝鲜族教师了解两种语言,在各个方面可以起到协调和沟通的良好作用,从而使三方的合力达到最大值。
(三)新编教材要注重在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新教材不应该是简单的重复性建设,应该是对现有教材的扩展和提高,是对现有教材体系的补充和完善。教材建设应该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应及时将教改成果尽快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同时也应该与科研成果相结合,将韩国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反映到教材中去。
三、韩国语教材建设的几点意见
为推动韩国语教材建设,出现更多更好的教材,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建立起全国性的韩国语教材协调机构。目前的教材出版模式是以出版社为主导、高校教师广泛参与的形式进行的。由于出版社过分重视市场,各个出版社之间也缺乏必要的协调和统一,所以重复建设较多;同时由于一些领域过于专业,经济效益不佳,出版社较少问津,所以韩国语教材建设的薄弱领域也一直存在。有鉴于此,我们呼吁在全国建立起韩国语教材协调机构或组织,能够在全国范围内主管和协调韩国语教材建设,形成该机构组织指导下的、出版社为主导的、高等学校和广大教师广泛参与的教材建设模式,这样才能使教材建设既遵循教育规律,又充分利用市场规律,从而加快教材建设。
(二)教材编写和科学研究相结合。教材的编写要与相应的科学研究相结合,及时反映科研新成果。目前韩国语教材面临着编写与科研相脱节的矛盾,编写人员较少从事专门科研,而科研人员又仅仅专注于其科研领域,较少问津教材编写,即便参与编写教材也很少能有效地将科研成果融入教材。科研成果与教材的结合是今后教材发展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教材和科研成果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三)韩国语教材编写应引起专家的重视。我们积极呼吁韩国学领域的专家们都参与到韩国语教材建设中来,把优秀的科研成果尽快融入教材,尤其是一些发展较快的领域,更应充分调动专家、高水平科研人员参与教材的编写。在提高教材适用性的同时,不断提高教材的科学性,使得更多的科研成果能够及时运用到教学中去,满足社会对韩国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教材在组稿、编写时应及时了解该领域前沿内容,了解该领域前沿的专家和学者,积极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参与编写。
(四)中韩两国共同开发视听说教材。多年来,韩国在推动中国的韩国学研究和韩国语教育方面投入了很大精力,特别是资助中国举办了多次会议,但是效果都不太理想。笔者认为主要是在教材建设方面投入不足或未找到好的切入点。我们认为韩国应支持中国在编写听说一体的教材方面有更大的投入,应当组织中韩两国专家共同编写出一套好的视听说教材,然后到韩国录像、录音。如果能开发出一套这样的教材,将对中国的韩国学普及和韩国语教育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五)韩国语教材建设需要有一个监控体系,乃至逐步走向制度化。目前在我国韩国语教材市场还不够繁荣、不够规范的情况下,需要一个高水平的监控体系,乃至建立起教材建设规划管理制度。应逐步改变过去各自为王、随心所欲、完全跟着市场走,甚至粗制滥造的混杂教材建设状态,要在监控体系下,有组织、有秩序、讲科学、高质量地开展韩国语教材建设。
【责任编辑:董丽娟】
G420
A
1673-7725(2011)02-0170-03
2011-01-20
郑杰(1981-),女,辽宁朝阳人,讲师,主要从事中韩语言对比研究;李宁(1980-),男,吉林省吉林人,讲师,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