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2011-03-20万洪善

微生物学杂志 2011年1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技能职业

万洪善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6)

高职高专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万洪善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6)

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在微生物学教学中创建了一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从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材内容选择及双师型队伍建设等关键性环节,探讨了高职高专微生物学教学的模式。

微生物学;教学模式;高职高专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中介,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用来设计课程,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基本范型[1]。微生物学是高职高专生物技术专业的基础课,是一门主课,根据各个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通过对岗位工作过程中“岗位能力、核心能力及核心内容”的分析,在建设微生物学精品课程中,按照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了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方案,在构建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中,做了如下的探索。

1 构建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理念

拟定微生物学课程体系开发的基本内容: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明确专业定位;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以服务对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以岗位任务为引领,构建课程标准;以实际工作为情景,实施真实教学;以工学结合为模式,培养实用人才。

2 确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依托行业,根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原则,强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强化实践训练;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循环式递进,达到学校教学、学生择业、企业需求兼顾共赢。为此建立了实践教学体系的平台,加大仪器设备的投入,建立校内微生物综合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工”与“学”的需求,将技能训练与教学课堂合为一体,并与我市几家知名企业合作建设了校外实习基地;改革原有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集中时间安排校外生产实训,让学生深入到具体操作岗位学习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分析检验方法等,同时在实习期间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实训实习的日常指导主要聘请校外兼职老师来完成,这些校外兼职教师一般来自生产一线并具有中级职称,学校也配备相应的实习指导教师和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以引导、协调和保证学生的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能按照大纲的内容和要求来保质保量地完成[2]。实训结束后,通过劳动部门的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实现毕业生到企业的“零过渡”。

3 改革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做”一体化

通过改革“课堂讲授+实验”的传统二段式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会贯通,实现了“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努力把教学过程变为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新性学习的过程,力求做到理论融于实践、动脑融于动手、做人融于做事,实现“所学”与“所用”零距离,缩短理论到实践的过渡期;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如在做菌种鉴定实验前,老师先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验要点,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制备培养基,熟悉培养基配制的环节、接种的方法,并用他们接种培养的菌种进行后续的实验,在学生动手过程中,教师随时进行指导,这样学生根据老师所讲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验现象,能很好地分辨出不同菌种的特征。对于个别学生失败了的实验,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允许他们重做,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了学生强烈的工作责任心,真正体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融基本知识、职业技能及职业素质为一体。

4 用高职高专教育理念,科学合理取舍教材内容[3]

在教材的建设中以高职教育理念为引领,以围绕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形成和提升为原则,根据职业技能选择教材内容。因此对理论知识选取原则是:强化重点内容,弱化重叠内容,整活相似内容,突出岗位任务内容,体现技能考试应知内容。例如我校化学制药专业2007年微生物学授课计划所示,在课堂讲授中弱化了微生物基本理论知识的内容,凡是学生自己能够看懂的知识,课堂上不讲,增加了对微生物的培养、分离、纯化、发酵及其产物的提取等岗位任务内容的学习。实践内容选取原则:抓好基本技能操作训练,突出岗位真实任务项目,融合技能考试必须掌握的技能,减少验证性实验,加大综合训练项目,如“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并进行初步鉴定”项目,包括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计数,细菌革兰染色及形态观察,真菌形态观察,细菌生理生化实验及微生物细胞大小测定等子项目。开设自主实验,如“酸奶中乳酸菌的分离和鉴定”、“池塘水中大肠埃希菌群数的测定”、“酒精发酵和巴斯德效应”等多项独立课题。根据课程模块,科学合理取舍教材内容。跳出教材编排的定式思维,突破原有的课程系统性和学科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以综合性、职业性、创新性的实验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另外,在教学中注意及时融入微生物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新药研发动态等内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结合典型事例,如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和汤飞凡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用自己分离的菌种制造出我国第一批青霉素事迹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其进行职业道德和科学素养教育,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体教学过程中。

5 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双师”水平是影响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核心因素,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石,教师的知识结构、知识创新能力、自身的生产实践能力和师德风貌直接决定着高职教育的水平。在“双师”队伍建设中,首先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担任实践课教师;其次,规定青年教师下企业挂职实践锻炼半年以上,并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和进修学习,同时要求青年教师参与专业、课程、教材、实训实习基地等建设,以及教改和科研课题,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再次,实行教师间互相听课、观摩教学,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多渠道构建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6 改革传统考试模式,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为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对考试内容、考试方式和评分标准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考试内容加强技能运用,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将单一的书面闭卷考试方式改为应知部分(基本知识)与应会部分(操作技能)相结合的模块化考核形式。考试增加技能考核部分的权重,有利于全方面考核学生学习成效。

高职高专微生物学课程改革并不是说不重视学科理论知识,而是强调要摆正知识和能力的关系。使学生尽早接触并了解未来工作岗位的情况,对于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提高学习兴趣十分重要。要做到教学内容与学生就业后所需知识的一致,教师观念的转变是首位的,只有教师意识到高职高专课程的职业定向性,才能在教学中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以适应社会的需求[4]。

[1]谢庆娟.构建高职教育特色的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全国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教学经验交流会议,2010,6:16-19.

[2]周双林,崔山凤,龙正海.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10,37(3):153-156.

[3]纪燕玲,于汉寿,汪素美,等.《基础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中设计性实验的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07,34(5):162-163.

[4]孙莹.能力本位,因材施教—浅谈药物分析课程教学[J].全国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教学经验交流会议,2010,6:29-31.

Teaching Model of Microbiology in Higher Specialized Vocational Colleges

WAN Hong-shan
(Lianyungang Technical College,Lianyungang,Jiangsu 222006)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a teaching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learning-working combination in microbiology teaching.From key links,the implementation of"teaching-learning-doing"integration,teaching materials sele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dual-qualified-teacher team,the teaching model of microbiology was discussed.

microbiology;teaching model;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G424.1

B

1005-7021(2011)01-0110-03

万洪善女,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微生物教学研究。E-mail:wanhs9799@126.com

2010-07-08;修回日期:2010-10-21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技能职业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职业写作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我爱的职业
PBL结合CBS教学法在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