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2011-03-20童卫军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工学教学管理校企

童卫军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童卫军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高职院校在全面实施工学结合的过程中,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传统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了较大的冲击,亟待构建与之相适应的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即以校企合作平台为依托,构建教学管理组织系统;以教学制度建设为依据,构建教学管理运行系统;以实训过程管理为重点,构建教学质量控制系统;以行业企业参与为要素,构建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以教学质量文化为先导,构建教学服务支持系统。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教学质量始终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已进入模式转型和内涵提升的关键时期。示范院校建设项目的实施,推进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成为职业教育界的共识[1]。但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时间还不长,高职院校的内部质量监控体系还不健全,其外部质量保障制度也不完善,已有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也都带有很深的传统学科教育印记。高职院校在全面实施工学结合的过程中,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传统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在工学结合的背景下,如何确保教学环节的正常运行,及时跟踪和反馈信息,做好教学质量的评价和监控,建立一套适应于工学结合理念的教学质量管理、运行、监控和评价系统,创新和构建一个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高职教育发展到内涵提升阶段必须面对的新课题,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破解的首要问题[2]。

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的束缚,围绕工学结合中“工”与“学”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系统设计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确保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3]。本文试从教学管理组织系统、教学管理运行系统、教学质量控制系统、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和教学服务支持系统诸方面,探索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以校企合作平台为依托,构建教学管理组织系统

职业教育与产业界有着天然的联系,其本质是依托行业企业的一种教育。实践证明,没有行业企业的实质性参与,职业教育就会失去其存在价值[4]。近年来,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实践和深入,校企双方都进一步认识到,校企合作之所以运行不畅,关键是因为校企之间没有形成一个共同参与办学的管理与服务平台。这个平台要能有效整合校企之间的优势资源,把学校和企业都看成是这个平台的一部分,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学技能。高职院校要以校企合作平台为依托,构建教学管理的组织系统。这个平台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学院、系、教研室等各个层面都要与行业企业建立组织联系。如在学院层面,由学院与政府、相关行业协会以及知名企业组建高职教育联盟或产学合作联合会,采用理事会的制度,形成利益相关方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的政、行、企、校互惠联动机制,从学院层面上总体规划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方向,做好合作项目规划与资源优化的顶层设计,协调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二级学院或教学系一级层面,可以与相关行业协会和知名企业成立以行业企业命名的二级学院,学校和企业可以按各自投入的相关设备、知识产权以及人力资本折价入股,采用股份制的形式办学,建立具体合作项目的董事会,具体协调和指挥各专业合作项目的实施;各专业教研室与企业的相关部门合作成立具体操作层面的项目合作小组,形成一个开放的多层次的校企合作管理与服务平台。在校企合作平台的总体架构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组织就不再只是学校内部的事情了,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过程的组织,特别是工学结合过程中“工”的确定和落实,往往都需要行业企业的共同参与。因此,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组织系统的内部,必须有行业企业人员的兼职,而在工学结合企业的管理岗位,也必须有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的兼职。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组织系统的一大特色是学校与行业企业人员的交叉任职。

二、以教学制度建设为依据,构建教学管理运行系统

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的根本依据,建立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构建教学管理运行系统、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措施。

1.从学校层面看

(1)明确校企双方的权责。通过制订《校企合作办学章程》《合作办学经费管理办法》《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管理办法》《校企共引共享人才协议》《校企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服务管理办法》等合作项目制度,进一步明确校企双方在合作办学中的权利和义务。如可以用制度的形式明确企业在学生实训中的职责,规定入驻企业40%的生产能力用于学生的生产性实训,从而确保学生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同时,《教师工作规范》《学籍管理规定》等也要明确教师和学生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的权利、职责和义务。

(2)完善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根据工学结合的要求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修订《学分制管理规定》《奖励学分规定》《毕业生标准》等,鼓励学生通过延长或缩短学制的方式,如提前工作通过业余时间返校修满规定学分,取得毕业证书;或是在校期间开展自主创业、参加技能大赛等,学校给予奖励创业学分或技能学分,修满学分提前就业。

(3)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明确各专业必须达标的核心技能鉴定课程,更好地指导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即“工”的目标主要是围绕专业核心技能的训练和提高。

2.从专业层面看

(1)全面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工学结合的要求,从专业对应的就业岗位分析、核心课程的确定、实训基地和“双师”教师的配备,以及教育教学过程的系统设计,都要体现工学结合的理念。同时,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评价指标、专业建设成果奖励办法、特色专业评选办法等都要贯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念。

(2)积极推进教学改革。通过修订《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办法》《课程体系改革办法》《核心课程建设规定》《教材建设管理办法》《双师素质教学团队评审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明确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3)建立激励和考核机制。完善教职工工作考核、教职工奖惩条例,制订优惠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尤其是通过经费配套或减免等措施,鼓励专业课教师参与行业企业的应用研究、技术服务以及职业技能培训或下企业锻炼,鼓励二级学院与行业企业开展广泛合作,并将校企合作的成效纳入学校年度考核。

3.从实践教学层面看

规范实践教学运行环节,通过制订或修订《实践教学系统管理办法》《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学生实习管理条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毕业设计与毕业综合实践管理办法》《生产性实训规程》等,尤其要制订《企业实训基本要求》《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管理办法》等,进一步规范实践教学运行过程。同时,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期间,学校与企业要共同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及相关作业文件,包括学生顶岗实习任务书和工作日记、教师实训指导手册和工作日记、实习安全责任制度等内容。此外,为确保学生实习期间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学校要为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购买实习责任险。

三、以实训过程管理为重点,构建教学质量控制系统

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在工学结合模式下构建教学质量控制系统,要坚持全过程的控制理论,建立实时监控、多级督导机制。

1.坚持全过程的控制理论

(1)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工学给合的要求,把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按照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一致的要求,编排质量保障工作流程,落实工作任务和载体,包括校内外工作场所和真实的实训项目,同时根据工作流程的安排,确定每一环节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要求,形成工作流程模型和质量标准模型[5]。

(2)以工作流程模型和质量标准模型为依托,构建专业教学质量控制体系框架,设计专业教学质量控制体系下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并实施控制,在这里,工作(产品)的质量标准就是教学质量的标准。实现对影响教学质量各个环节和因素的全方位控制,既要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合作企业的选择、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双师”素质教师的引进和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方面考虑,也要从教学实施、教学检查、定期考核等方面考虑。尤其要注重实训环节的控制,要研究实践教学环节及其质量影响因素,制订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引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以企业规范管理与督查实训过程。

2.建立实时监控的教学质量监控网络

制订和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明确校企合作办公室、教务处、人事处、教学督导处、二级学院和教学系在工学结合实施过程中的职责和任务,同时明确各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的职责。学生到企业实习前要进行充分的思想动员,做好相关前期工作,对实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排查,做到工作预防在先。校方的专业实习指导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同时要实时跟踪了解学生在企业及岗位的情况,做好有关思想工作和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生尽快地熟悉工作岗位和适应社会生活。

3.建立多级教学督导机制

建立学院、系、教研室、学生信息员和实习企业参与的多级教学督导机制,形成与之相配套的运行标准与管理制度。学院、系部、教研室、学生实习企业是质量监控主体,企业和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是责任主体。通过修订《教学督导工作条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办法》《顶岗实习学生信息员制度》《教学督导质量考核和评议细则》等,成立院系二级实训督查小组负责巡回督查,不定期检查教师和学生的到岗率、工作业绩及作业文件。同时以现代网络为基础平台,建立顶岗实习学生QQ群、论坛等,实时监控学生顶岗实习的心路历程,实现资源与信息的共享。

四、以行业企业参与为要素,构建教学质量评价系统

高职院校要按照《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操作要求,建立由学校、行业企业、教育部门和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媒体等共同参与的综合考核评价系统,尤其要注重行业企业的评价和实践环节的评价。

1.树立“以他方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在工学结合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坚持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对学生实习成绩的评定,企业占70%、学校占30%。可以采取“3∶4∶3”制,第一项为教学业绩项占30%,由学校专业指导教师评定成绩;第二项为工作业绩项占40%,由企业根据完成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来评定成绩;第三项为职业素质项占30%,表现为敬业精神和对企业的忠诚度等,由企业评定成绩。

2.评价方式从终结性评价转变为过程性评价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教育,要求对教学质量的评价随着工作过程的进行实行跟踪评价,这是一种过程性评价,而非终结性评价。要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使教学质量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教学质量在工学结合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得到有力保障。

3.建立教学信息反馈和行业企业反馈机制

通过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的实时公布,建立第三方信息评价系统,及时吸纳行业企业、用人单位、新闻媒体等第三方组织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与管理。尤其要注重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把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初次就业率、专业对口率、起薪水平、高薪岗位率(高薪值评估参照标准为政府部门发布的当年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不同学历初次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工资指导价位”的高位数)、进名企率等作为毕业生质量的指标,实施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工程。

五、以教学质量文化为先导,构建教学服务支持系统

教学服务支持系统包括教学经费、教学设备、校内外实训基地、师资队伍、校园文化等所有与教学有关的服务支持系统。以教学质量文化为先导,就是以质量文化引领提升教学服务的各项子系统。

1.建立情感对接和文化融合机制

学校和企业的文化背景、管理理念、运行机制、价值需求等各不相同,存在很大差异,要实现校企深度融合、融通,让学生从“在校生”到“企业人”再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化,就必须消除彼此间的沟通障碍和情感隔膜,建立基于情感和文化融合的沟通机制[6]。学校应树立为企业服务的办学理念和以企业为中心的办学意识,建立校企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沟通渠道。如制订校企合作联席会议、例会等会商制度,切实解决好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和需求。同时加强校企文化的融合,促进彼此间的沟通和理解,引入企业文化和标准,形成共同发展愿景。

2.师资队伍体现“双师”素质和文化

为满足工学结合对“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新要求,应从注重学历为主向注重具备实践经验的真才实学过渡,师资队伍建设要强化“双师”素质和文化。通过制订“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定办法、下企业锻炼管理办法、兼职教师管理办法,通过柔性引进或与企业共享等方式,引进行业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和高层次技术人才,鼓励教师到企业参加顶岗实践,建立一支真正适应工学结合要求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3.形成“技术第一、技高为荣”的质量文化

学生掌握技术技能的高低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和工学结合的要求,在全校师生中倡导和形成崇尚“技术技能、技术第一、技高为荣”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各级技能大赛,对获奖的学生予以重奖,树立和宣传校园“技能标兵”的良好形象;对教师参加技能比赛获奖,或是指导学生技能大赛获奖要给予大力表彰,作为职称晋升、岗位聘任和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2006-11-16)[2011-06-25]. ht t p://www.m oe.edu.cn/edoas/websi t e18/49/i nf o24249.ht m.

[2]丁金昌.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校层面的思考及示范院校建设的实践[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16-20.

[3] 丁金昌.基于“三性”的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10(6):72-77.

[4] 朱建.大力推进企业界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J].中国电力教育,2008(4):15-17.

[5] 王成方.创建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8(15/16):57-58.

[6] 童卫军.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7):86-87.

Construction of Work-study Combined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ONG Weijun
( Wen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Wenzhou, 325035, China)

In the course of implementing the work-study combined model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t is critical to create a new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to adapt to the traditional one, for the former poses a great impact on the latter.It can be achieved by establishing the organization system of teaching management with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s the foundation, the operation system of teaching management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ystem as the basis, the control system of teaching quality with the training process management as the center,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eaching quality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enterprises and industry as the core, and establishing the supporting system of teaching service with the teaching quality culture as the guide.

Vocational education;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study;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G719.21

A

1671-4326(2011)03-0026-04

2011-07-10

浙江省教育厅社会科学课题(Y200909631);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R20100341);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2011N125)

童卫军(1976—),男,浙江开化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

丁金昌]

猜你喜欢

工学教学管理校企
盐工学人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工学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