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的货币战争让全球受伤
2011-03-20陶短房
欧洲重建货币体系难以为继
1879年,美、英等国开始采用金本位制,此后各主要工业化国家纷纷效仿。1914年8月,由于一战爆发,欧洲各国几乎同时宣布暂停金本位制,停止黄金和本币以及本币和外币的兑换,在战争中为维持军费大发纸币。这样一来,金本位实际上遭到了破坏。严格地说,货币战争在这时就已经开始了。
战后,欧洲精英们迫切希望重建自由贸易体系。英国于1925年恢复金本位制。法国将汇率定为1英镑兑124法郎,而战前的固定价为1∶125。其他国家有的效仿英国,有的效仿法国。这样一来,就造成坚持旧比价的国家(跟随英国者)货币被高估,出口竞争力下降,黄金和本币大量外流,而改用新比价的国家则出现通货膨胀迹象。好在当时的美国拥有最多的黄金储备,并采取了积极支持英国金本位制的政策,令摇摇欲坠的国际货币体系得以维持下去。但不久后,美国就感到力不从心了。
1928年,美联储率先打开货币战争的闸门:宣布终止给外国的长期贷款。第二年,美国又推出号称“20世纪最愚蠢法案”的斯姆特-霍利法案,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引发全球贸易壁垒大战。从1929年底开始,阿根廷、智利等国货币相继因滥发而大贬,匈牙利、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农业国也相继跟进,令仍在坚持金本位的英国、德国力不从心,金融濒临绝境。1931年9月,英国宣布放弃金本位,实行黄金出口限制,允许货币贬值。这标志着两次大战之间的金本位制的解体,并带来了第二波贬值潮。到1932年初,已有24个国家放弃了金本位,并毫无顾忌地贬值自己的货币,以对抗经济危机和他国的关税壁垒。至此,金本位作为全球体系的日子成为历史。
在别国货币贬值的冲击下,1933年,美国宣布美元和金本位脱钩,并开始贬值。这样一来,第三波货币贬值狂潮开始拉开帷幕。
加剧了全球性经济危机
英、美两个金融大国先后贬值货币,无疑是最强烈的货币战争信号。同样被经济危机弄得焦头烂额的日本、原本就是第一轮贬值排头兵的拉美国家和刚刚跟随英国“老大”贬值过的南非等国,也忙不迭地再次祭起增发纸钞、贬值的法宝,为货币战争添火添柴。
这样一来,仍然坚持在金本位体制内的国家,主要是西欧国家,就成了这些发动和参与货币战争国家的牺牲品,最终这些国家也不得不在1936年左右加入战团。这场继关税壁垒后刮起的“货币脱钩贬值风”,加剧了全球性经济危机所造成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全球贸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不得不接受美国称霸金融世界的既成事实,在1944年7月达成布雷顿森林体系,改变各国货币直接和黄金挂钩的旧办法,改为只有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都与美元挂钩。这场货币战争至此才彻底结束。
(文/陶短房 据《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