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锡常地区高级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与对策

2011-03-19马霞冯雪红季传峰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1年4期
关键词:苏锡常工学院常州市

马霞,冯雪红,季传峰

(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常州工学院翻译研究所,江苏 常州 213002)

随着世界500强企业中的49家外资企业进入常州,常州市投资洽谈会、上海投资说明会、常州市科技成果展示会等高层次经贸活动每年都会如期举行,常州国际会议、国际展览会越来越多,装备制造、新资源、新材料、动漫等先进制造业基地需要大量高水平、专业化的外语人才以及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对口译人才,特别是专业化的口译人员与高水平的国际会议同声翻译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但据常州市商务局介绍,在对外商贸活动中从业人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专业很好,但英语口译欠佳;第二,英语很好,但缺少专业知识;第三,对常州市经济、社会、投资了解不够;第四,高水平的英汉口译人员奇缺。而除了常州工学院外,目前常州市还没有一所高校把口译课建设为重点课程,也没有建立一支既能从事现场口译,又能进行重大笔译活动的教学、科研骨干教师队伍,这显然与常州市可持续经济发展要求不相符。文章基于目前的口译人才培养的要求,提出苏锡常地区专业化的高级口译人才培养模式,以顺应常州市“十二五”规划中“经济国际化”的要求,更好地为地方服务。

一、研究目的

(一)高级口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打造专业特色、拓宽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要求

当前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存在诸多问题:第一,缺少行业特色,从业空间将逐渐萎缩;第二,随着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的加强,专业优势将逐渐减小;第三,专业方向过窄,专业水平将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第四,各高校都争相开设英语专业,专业内部外语人才的竞争将日益加剧;第五,高校英语专业本科入学人数逐年下降。

除此之外,国内一些著名的学者也针对外语专业中的翻译教学问题提出了他们的看法。刘宓庆认为“翻译和翻译教学其所以不能脱离社会实际,根本的原因就是翻译实际上全面参与了语言的社会功能,而且社会要求这种参与尽可能同步、尽可能不折不扣,又尽可能高瞻远瞩具有指导性”[1],指出了口笔译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由于对市场需求了解不够而出现的教学与实际需要相脱节的情况。穆雷也对口笔译教学问题进行了总结:“目前我们的翻译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口笔译的教学目标不明确。(2)教学对象不明确,教学方法不明确。(3)大量教材存在着抄袭剽窃、堆砌例句、缺少分析、参考译文质量低劣、不注明出处随意引用等问题。”[2]这些问题促使必须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翻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以上提到的这些问题也都普遍存在于开设翻译专业或翻译课程的各个高校中,因此也是高级口译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现行的高级口译人才培养模式远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级口译人才的需求。正如武汉大学翻译与比较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刘军平介绍的那样,目前全球一年的翻译产业(翻译公司、翻译软件、翻译培训等)有上百亿美元。随着对外交流的深入,中国翻译产业的前景也十分看好,比如口译员一天的报酬可达3 000~8 000元,沿海地区最高的可达万元[3]。针对这一市场需求和现行的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笔者认为高级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在改革高级口译人才培养模式时,各地也应因地制宜,打造自己的特色,为培养出来的人才寻求更好的出路。

因此,我们认为在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的高级口译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意重点打造常州工学院特色,以为苏锡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很强的口译和笔译实际操作能力、具有“高层次、应用型、职业化”[4]特点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为特定培养目标,为翻译人才特别是口译人才在长三角地区提供光明的就业前景。

(二)高级口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与学校发展特色和定位相一致

现行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在教育理念上偏重专业的学术性,对应用性重视不够。虽然很多学校也都招收翻译方向的本科生,但在入学考试、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和学位论文写作等方面,是按照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的,有些学校甚至完全忽视了口译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不尽人意。这种模式不利于高级口译人才的培养,也不适应应用型、专业化翻译人才的知识和能力需求,与常州工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符。口译专业化程度高,应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强,有必要引入专业化的培养模式,进行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

(三)高级口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旨在加强口译人才队伍建设

常州工学院口译团队将立足于苏锡常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常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加强口译理论与实践梯队的建设,建立一支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具有英、美访学或留学背景,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且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参与重大项目研究的学术基础,既能从事现场口译,也能进行重大笔译活动的教学、科研骨干教师队伍,培养出高水平的英汉、汉英翻译人才。口译人才队伍建设也将为今后翻译专业本科以及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申报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现状

苏锡常地区专业化的高级口译人才培养模式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1)英语专业口译的课程设置与苏锡常地区尤其是常州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2)因口译课程设置的不合理而导致的资源浪费问题;(3)如何通过口译课程改革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4)如何通过高级口译人才培养的模式来提升英语人才的培养规格;(5)如何通过口译实践活动树立常州工学院的口译团队在常州市的品牌。常州工学院建院以来,外国语学院及其前身语言文学系就一直以“面向江苏、服务地方”为宗旨,培养外语外贸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为苏锡常地区专业化的高级口译人才培养关键问题的解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2000年常州工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后,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培养方案在原有的翻译课程之外增设了口译课程,并将其作为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中的核心课程。2006年,随着翻译学科地位的提升,外国语学院开始在英语专业中招收翻译方向的本科生,并于2009年成立了翻译系。口译课程也由原来的单一课程拓展为面向翻译专业、外贸专业以及非英语专业的基础口译、口译、高级口译和口译公共选修课为一体的课程群。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常州工学院的口译课程已经形成了一支教学水平较高、经验较丰富、科研能力较强、梯队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主讲教师队伍中现有口译人员近10人,其中教授2人,在读博士1人;课题组成员均拥有口译或笔译实践经验,为高级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高级口译人才培养模式和发展经历了学习、摸索到逐渐成熟的过程,2010年12月,口译课程被批准为学校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回顾本课程的建设工作,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2000年以来,口译课程就已经成为英语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课程由最初的32学时增加至现在的64学时,这体现了学院在制定培养计划时针对不断变化的人才培养需求及时作出调整,同时也充分反映出本课程在培养计划和学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2009年10月,外国语学院的翻译课程被批准为学校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基础口译、高级口译、口译等课程也被作为翻译课程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了学科建设。其间,口译等课程的大纲、教材得到了重新修订,课程教学内容也逐步上网,教学方法和手段也进行了必要的改革。为了培养口译人才、提升学生的口译能力,口译课程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取得了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发表了多篇口译科研与教学论文。这些工作的完成为进一步做好高级口译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第三,2009年12月,外国语学院经上海中高级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委员会正式授牌,成为常州地区唯一一家上海中高级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考点,进行常州地区及周边城市考生的报考和考试工作。迄今为止,外国语学院已于2010年3月和9月成功地组织了两次中高级口译证书的笔试,并协助完成了上海考点和南京考点的口试报名工作,两次笔试总计参考人数达1 951人,其中高级口译笔试通过率为8.5%,中级口译笔试通过率为39.3%。本考点在常州及周边地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上海中高级口译证书(笔试)常州考点参考与通过人数见表1。

从表1的数据来看,常州考点学生的中级(笔试)通过率分别为31.65%和46.33%,学生的成绩稳步提高;但高级(笔试)通过率只分别为9.43%和7.47%,通过率不高,而且学生的成绩不升反降。这一数据也反映了当今苏锡常地区高级口译人才匮乏的窘境。

表1 上海中高级口译证书(笔试)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以及中国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地位的提高,社会对于高级口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紧对高级口译人才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打造常州工学院口译团队的特色,构建具有苏锡常地区特色的专业化口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的口译人才。

三、研究对策

(一)专业化的培养模式

本研究立足于江苏经济的发展,通过对常州市高级口译人才需求进行评估,在常州工学院翻译课程群研究的项目基础上,通过充分的调查和论证,对常州工学院英语专业以及大学英语本科口译课程、设置、教学、教材、教师等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通过整合口译课程设置体系,加强商务英语课程群或口译相关课程群的建设,优化口译教学环境,在技能/技巧训练为核心、以实践为主的口译人才训练方法基础上,提出专业化高级口译人才培养模式,以构建具有苏锡常地区特色的职业化口译课程,培养出能担任国际会议同声传译和能从事文件翻译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译人才。

苏锡常地区高级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内容力求详实,培养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包括:(1)理解力的培养模式;(2)记忆力的培养模式;(3)双语互译能力的培养模式;(4)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模式;(5)临场应变能力的培养模式;(6)综合归纳分析能力模式;(7)增强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基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口译人才培养的“八化”方针[5]以及广西—东盟博览会高级口译人才培养模式[6],苏锡常地区专业化高级口译人才培养的目标包括9项:(1)课程版块化;(2)内容系统化;(3)练习真实化;(4)学生中心化;(5)教材多元化;(6)技巧全面化;(7)设备专业化;(8)教师专业化;(9)提高口译证书及英语全国考试的通过率。

构建苏锡常地区高级口译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探讨高级职业口译人才的培养方法,在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令学生在课程教学中掌握日常常见题材的汉英及英汉连续传译的技巧,并培养学生的同声传译的基本技能。在校英语专业学生第六学期侧重汉英口译,第七学期侧重英汉口译,同时,教师应介绍同声翻译与国际会议翻译的技巧。“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使用一些常用的翻译软件,学会利用网络电子工具书、语料库、百科全书来解决翻译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翻译效率和质量。翻译教学还应加强翻译职业知识的培训。翻译行业的行情与发展动态、翻译职业伦理道德是翻译职业意识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7]

(二)采用研讨式、口译现场模拟式教学

苏锡常地区高级口译人才的培养,通过运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如卫星电视、同声传译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等设备开展,聘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译员和兼职研究员为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座。笔译课程可采用项目翻译的方式授课,即教学单位承接各类文体的翻译任务,学生课后翻译,教师课堂讲评,加强翻译技能的训练。

该模式在教学理念上,严格区分旨在提高语言水平的教学翻译与培养口译技巧与口译从业人员的翻译教学,从教材、教学、教师等各方面实现口译培训的职业化。通过专业化课程体系的设置,包括连续传译、口译技巧、政治外交口译、同声传译和国际会议翻译等课程,让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正确掌握口译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口译技能的训练包括记忆、笔记、信息综述与重组、分散使用注意力技能、单语干扰复述练习、影子练习、公共演说技巧、数字转换、译前准备等。口译课采用多媒体教学。该口译课程体系分别从理论、内容和实践上教授各种口译技巧,使口译教学更科学更具实际意义。

(三)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教研水平

通过苏锡常高级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常州工学院可以加强口译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加快培养学科带头人,建设科研团队,鼓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不断提高学术影响力;积极参加常州市的各项口译活动,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口译实践,避免在教学中纸上谈兵。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全面提高口译教师队伍素质。

(四)改善教学条件

通过苏锡常高级口译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将加大设备的投入,建设同声传译实验室,能为学生提供使用校园网和计算机的条件,并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培训提供条件。时机成熟后,还将进行社会培训,为常州市各个企业培养适用型口译人才。

通过高级口译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加大图书资料的投入,将拥有较齐全的翻译工具书、口译教材和口译研究等图书资料,另外还将拥有一定数量的电子图书资料和各种教学软件,可满足教学和研究的需要。

通过高级口译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在口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一批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和学生口译实践基地。

四、结论

综上所述,高级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将立足苏锡常地区,尤其是常州市经济的发展,对常州工学院英语专业以及大学英语口译课程设置、教学、教材、教师等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对高级口译人才培养定位/方案及其对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职业适应能力的影响开展调查研究,对现行的、与之不相适应的内容进行客观分析、描述并提出改革建议,以构建具有特色的专业口译课程体系,探索具有特色的英汉高级口译人才培养模式。其意义具体表现为:(1)探索苏锡常地区尤其是常州市英汉、汉英高级口译人才培养模式; (2)为苏锡常地区尤其是常州市培养高级英汉、汉英口译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14.

[2]穆雷.翻译教学发展的途径[J].中国翻译,2004(5):25-27.

[3]刘莉.中国高级翻译人才奇缺 需求十万毕业生不足千人[EB/OL].(2007-10-26).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0710/26/t20071026_13380356.shtml.

[4]仲伟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及其对中国外语教学的挑战[J].中国外语,2007(4):4-7.

[5]仲伟合.口译在中国:新趋势与新挑战[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3-8.

[6]马霞.广西—东盟博览会高级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7(4):170-172.

[7]胡东平、王建辉.基于市场需求的翻译教学的混沌认识及其应对方略[J].外语界,2009(4):43-47.

猜你喜欢

苏锡常工学院常州市
教师作品
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机电项目浅析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苏锡常都市圈高职院校双创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苏锡常地区国控污水处理厂氨氮排放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