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巾帼何须让须眉,闺中造物有花仙—— 顾春与柳如是的诗词创作比较

2011-03-19

关键词:诗词

高 新

(广西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

巾帼何须让须眉,闺中造物有花仙
—— 顾春与柳如是的诗词创作比较

高 新

(广西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

明清之际,文坛出现了巾帼群体,数量之多堪称空前繁荣。素有“满清第一女词人”之誉的顾春与一代名妓柳如是的诗词创作,为后人称赞不已。一为满族贵妇,一为风尘乐妓,她们的诗词创作必然呈现不同的风格特色:顾多平淡,柳喜用典;顾多柔慈,柳呈侠义;顾真淳于本色,柳哀婉于豪爽。两人的诗词创作也不同程度地反映了独立自由精神和忧国忧民的社会意识,表达了女性解放意识的先声。

顾春;柳如是;诗词;女性意识

近年来学界对古代女性群体的研究日趋活跃,研究视角也不再单纯针对女性代表作家个案,更多地将古代女性作家放在更广泛的历史时空中进行比较、梳理、探求异同。李小满、杨萍和吴仪等,都从全新的视角阐述了古代女性作家的创作意识[1-3]。

自古以来,女子作家群的生活空间狭窄,一直被迫处于男性社会的边缘,因为这一社会的“文化不许女人承认和满足她们对成长和实现自己作为人的潜能的基本需要,即他们的性角色所不能单独规定的需要”[4],因而,“女子无才便是德”之类的论调扭曲并扼杀了诸多女性的文学天才。

到了明清之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给女性群体创作留出了相对自由的空间,理学思想约束的松动,使女性文学创造水平普遍提高,文坛出现了沈宜修、徐灿、吴藻等一批女性作家,数量之多堪称空前繁荣。这一时期的女性创作与同时期的诗词创作相比,在题材的拓展、功能的突破,以及反映时代的精神状态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本文对顾春、柳如是这两位社会身份特殊的女性作家的创作进行分析比较,以此管窥明清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

一、红尘佳人,皆惊天人

前人曰:“八旗论词,有‘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之语。”[5]太清春即顾春,是著名满清贵族女词人,多才多艺,在诗词创作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身份地位抑或风格品性与之有很大差异的一代名妓柳如是,也是一位集侠气、义气、才气为一体的奇女子。梁乙真对柳如是的人格素养给予了高度评价:“虽无经文纬武之能,而襟怀傀俄,放诞风流,抑又巾帼之才俊也。”[6]

一是满洲贵妇,一为一代名妓,这两位奇女子有非常明显的个体差异:从地域、民族、阶层上看,顾春是北方满族贵族,柳如是则是南方汉族娼妓;从生活经历看,顾春有幸拥有相契之爱,享过富贵,也亲历了贫苦困窘,而柳如是则自幼漂泊、沦落风尘、看透人情世故,后得钱谦益钦慕,与之结为伉俪;从朝代变更看,顾春一生生活在清王朝治下,而柳如是则经历了明亡清初的朝代变更,更多体会到家国兴亡之痛。这种个体差异使得她们的情感表达方式、诗词艺术风格各具特色,体现了女性自身在不同境遇下的不同情态,体现了文化思潮冲击下女性的变化。

虽有不同,但作为明清时代的女性作家,她们两人亦有不少相同之处,例如天资聪颖、个性鲜明等。良好的教育、时代的冲击唤醒了她们的自我意识,她们对女性命运及生命蕴涵有着更为自觉的思索与探寻,她们的诗词能够反映出明清时代女性气质、情感、意识。

二、两朵奇葩,两种风格

顾春(太清、太清西林春)与柳如是身处两个完全不同的朝代、阶层,一为满清贵族,一为风尘娼妓,两人的诗词创作必然呈现不同的风格特色。

(一)顾多平淡,柳喜用典

纵观《天游阁集》①顾太清著《天游阁集》, 其中诗七卷、词六卷, 是清代有名的诗词著作. 参见: 太清西林春. 天游阁集[C]. 金启孮, 乌拉熙春, 编校. 影印本. 沈阳: 辽宁民族出版社, 2001.,我们会发现顾春的诗词语言都是晓畅易懂,明白通俗的,不如柳如是那样擅长用典,例如《己丑暮春雨后同霞仙七妹游万寿寺作》②奚彤云. 顾春诗词评注[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下引顾春诗词均出自该版本,不再一一注出.:

春雨初晴后,郊原望远峰。山高犹见雪,风定不闻钟。竹里禅房静,门前溪水溶。同来大欢喜,日色满苍松。

这首诗交代了游玩的时间是在春天的雨后,接着描写了万寿寺的优美环境,顾春和七妹在寺中听闻佛理后,心中非常欢悦。顾春使用的都是极其平实的话语,没有任何多余的修饰,只是平白自然地将寺庙的环境游玩的喜悦心情呈现出来。又如《鹧鸪天·荠菜》:

溪上星星小白花,也随春色斗豪春。绿波渺渺天边水,细草盈盈一寸芽。春有限,遍天涯,千红万紫互交加。野人自有真生趣,桃叶携筐亦可夸。

顾春用平淡自然的笔墨勾勒出春天的灵韵,毫无雕饰地反映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字里行间只是淡淡的描绘,给人一种恬淡之美。

较之太清的通俗易懂,柳如是则多喜用典,读来含蕴无穷,例如《梦江南·怀人》其六③刘燕远. 柳如是诗词评注[M]. 北京: 北京古籍出版社, 2000. 下引柳如是诗词均出自该版本, 不再一一注出.:

人去也,人去玉笙寒,凤子啄残红豆小,雄媒骄拥裹香看。杏子是春衫。

“人去玉笙寒”句中暗用南唐李憬“小楼吹撤玉笙寒”之语,借用其中的小楼二字,指柳如是与陈子龙同居的南楼。“凤子啄残红豆小”互易杜甫《秋兴八首》之八“红豆啄残鹦鹉粒,碧梧楼老凤凰枝”一联中“鹦鹉”和“凤凰”两词,改“鹦鹉”为“凤子”,避去“楼老”之意。亦以《古今注》五“鱼虫门”“峡蝶”条云:“其大如蝙蝠者,或黑色,或青斑,名为凤子。”[7]柳不欲自比鹦鹉,而愿与韩凭夫妇之峡蝶同科。又如她最为著名的《金明池·咏寒柳》: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上阕中的“南浦”一词缘于江淹的《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寓含着浓浓的离愁,下阕中的“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结句,借用了汤显祖《紫钗记》的故事向情人表明心迹,对迫使二人分手的势力进行反抗,同时也有对未来的幻想与渴望。虽然大量使用典故,但柳诗的用典并无“堆垛”之嫌,而是呈现精当贴切、思致新奇的特点。

(二)顾多柔慈,柳呈侠义

顾春与柳如是诗词的题材,无论是闺阁柔情、咏物述怀,还是游记唱和、家国天下,均有涉猎。顾春与奕绘相亲相爱、琴瑟和谐,丈夫在世期间顾春生活极其美满幸福。顾春有许多描写母子之情的作品,如《六女叔文将归于喜琳拉氏占此时之此示之》:

生小娇憨性式痴,情物理几曾知。从今事事须留意,不是深闺傍母时。……形影相伴十六年,斯行未免两情牵。

《四月初七钊儿恭送玉碟盛京以次示之》:

呼儿执手细叮哼,千里长途此乍径。阅历务须心似铁,操持更要口如瓶。……家书有便寄邮亭。

两首诗字字深情,满含着母亲对小儿女的叮嘱与关心。无论是时节变换、衣服增减,还是世态人情、为人处世,母亲竭尽全力考虑周到,恐有丝毫差池,一句“呼儿执手细叮哼”简简单单的话语塑造了一个为儿女牵肠挂肚的殷殷慈母形象,歌颂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中国古代诗词源远流长,却很少有这样描写母亲形象的,实为憾事。毋亲搏大、无私和坚韧的品格,在顾春的笔下越发真实、细腻、感人,令人难以忘怀,这也是顾春诗词在题材拓展方面的一大进步。

而柳如是在诗词内容方面最为突出的莫过于表现其侠气、义气、才气于一体的“巾帼不让须眉”之气概。如《剑术行》:

西山孤鸟何纵横,荒彼白日啼龄敲。偶逢意气苍茫客,须眉惨淡坚层冰。手无风云但悍疾,抉我双骑西南行。未闻马上言龙骤,已见门前悬弓戟。拂衣欲走青珊瑚,顺洞不言言剑术。须臾树秒雷电生,玄猿赤豹侵空冥。寒锋倒景不可识,阴崖落木风悲鸣。吁暖变化须异人,时危剑器催石骨。我徒壮志满天下,广陵白发心侧侧。视此草堂何为者,雄才大略帷愁疾。况看举袖星辰移,海童江妾来迟迟。杰如雄馗射婴第,娇如胁鸽离云倪。苹如列精俯大壑,翁如足练从文狸。奇熊孤鸽眼前是,阴云老鹤徒尔为。丈夫虎步兼学道,一朝或与神灵随。独我比汽怀此意,对之肆矶将安之?

此诗是柳如是赠好友孙临之作。崇祯三年,崇祯帝冤杀边帅袁崇焕,自毁长城。东北边防力量大大削弱,官军损失惨重,大明王朝如大厦将倾。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奋笔创作了这首《剑术行》,全诗气势磅礴、英气满纸,可称壮怀激烈。一个“婉娈倚门之少女”[8],竟有如此壮志,委实令人感佩。她在《拟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中高歌吟唱:

人生苦不乐,意气何雄雄。走猎邓城下,射虎当秋风。

一宝块逞飞辫,上客齐卧龙。金吾一何邵,悲歌心不终。

这首诗歌字字有力,饱含骨气,脱尽脂粉气。柳如创作该诗时才十五六岁,可见她自幼便有侠客风范。诗人以女性独特的视角,给我们描绘了一个“走猎邓城下,射虎当秋风”的女侠形象,“上客齐卧龙”,与男性文人交游酬唱,更见其侠义豪情。

柳如是有任侠之气,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在创作时师心独运,表达慷慨磊落之情怀,在稚嫩生涩中散发着青春女子的活色生香,写出了自己的真性情。

(三)顾真淳于本色,柳哀婉于豪爽

诗词风格方面,顾春诗词以真淳本色为主,气格清淡空雅,自成境界,如《早春怨·春夜》:

杨柳风斜,黄昏人静,睡稳栖鸦。短烛烧残,长更坐尽,小篆添些。红楼不闭窗纱,被一缕,春痕暗遮。淡淡轻烟,溶溶院落,月在梨花。

这首词自然灵动、清新蕴籍,看似不经意,细品却精巧轻灵,尤其是“不闭窗纱”,窗外月下轻烟笼罩的梨花与室内氤氲的馨香浑融一体,没有伤春之悲,有的只是对黄昏月夜幽谧迷人春意的悄悄享受,对美的敏锐精细的品味。人的一生哪怕拥有那么一时半会儿这样的美妙时光,也足以令人欣慰。又如《中伏日游净业湖次湘佩韵》:

倒影垂杨媚绿漪,红衣翠扇舞参差。市声远隔蝉声急,身在尘寰竟不知。

垂杨倒映碧波,远离市井喧嚣,蝉声急切,顾春全然忘乎尘世。人生如寄,奕绘去世后,顾春从大自然的清幽意境中寻找生命的活力,形成了真淳而本色的艺术风格。

而柳如是的诗词则洗尽铅华,独标素质,藏哀婉于豪爽。如《出关外别汪然明》:

游于天涯感塞鸿,故人相别又江枫。潮声夜上吴城阔,海色晴连越嶂空。壁垒烟销生日月,苯蒲日落起雄风。谁怜把酒悲歌意,非复桃花潭水同。

这首赠别之诗,写得慷慨悲凉。时值秋季,游子浪迹天涯,江枫染丹,友人惜别。在这离别之际,把酒悲歌一曲,此情此意,又何止桃花潭水之深呢?在苍茫宏大的景物下,柳如是作为红颜知己,与友人依依惜别,哀婉而不失雄壮,藏哀婉于豪爽。又如《南城子·落花》:

拂断垂垂语,伤心荡尽春风语。况是樱桃薇院也,堪悲。又有个人儿似你。莫道无归处,点点香魂清梦里。做杀多情留不得,飞去。愿他少识相思路。

暮春时节,落花飘扬在雨丝中显得如此凄凉与伤感,词人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无比悲怆的景象,纷纷落花承载了词人的飘零身世与坎坷际遇,诉尽了词人无比惆怅的心情与难以割舍的深切眷恋。但女词人面对爱情的失意毫不矫揉造作,不是要人同情的弱女子情态,而是勉力自强毅然无畏的“落花飞去”形象,哀婉忧伤中饱含着内在的刚毅与独立的豪情。

三、同系巾帼,同领先音

虽然顾柳身处不同朝代,也有不同的社会身份地位,但两人都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历史变迁。顾春处于清王朝由盛到衰,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以及八国联军侵华;而柳如是则处于大明政权覆亡,满清入主中原的朝代更替时期。此外,两人身份特殊,顾为满清八旗贵妇,是没受到传统汉文化熏陶的少数民族女性,柳如是为汉人、江南名妓,身处风尘烟花之地。两人都在诗词创作上都取得巨大成就,她们是两个特殊群体的代表人物。研究这两个特殊群体的女性代表,可探求明清时期女性作家的独立主义精神和忧国忧民意识觉醒。

(一)张扬的独立自主精神

与男性作家拥有同样的文学话语,是所有女性作家的愿望。明清时期,虽然文学上女性文学创作出现一派繁荣,然而传统的封建社会道德仍然压抑着女性意识。顾春和柳如是面对命运,表现了不甘和抗争,面对社会压力表现了从容自信,她们突破了传统女子狭窄封闭的见识,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超越时代的女性意识。顾春在《苍梧谣·正月三日自题墨牡丹扇》中这样写道:

侬,淡扫花枝待好风。瑶台种,不做可怜虫。

这是顾春在男权统治下对自己的人格和才华作出的自我肯定,是不甘受男性驱使奴役的宣言。顾春将自己比作“瑶台种”的牡丹,坚决不做男权社会的“可怜虫”。此外,顾春还高度赞赏水仙的品格,以水仙自喻,在《水仙》中她这样写道:

托根清净态清妍,六出花开小雪前。素质果然同皓月,生香端合比青莲。风裳水佩山中侣,金盏银台海上仙。一自凌波人去后,夜凉空对影婵娟。

顾春笔下的水仙花洁白如皓月,香气怡人,超凡脱俗。诗人用空灵的笔墨对水仙高度赞美的同时,也表达了不流于世俗、高洁伟岸的人生理想。这种强烈的独立意识,与传统封建道统宣传的“妇德”相违背,解构了男权统治威严坚固的堡垒。顾春诗词呈现出不脱离时代又高于时代的风流意态和洒落襟怀。柳如是也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如《题墨竹》:

不肯开花不肯妍,萧萧影落砚池边。一枝片叶休轻看,曾住名山傲七贤。

此诗正是柳如是的自身写照,虽沦落风尘,却强烈地表达了不愿被人轻视尤其不愿被男性群体轻视的心态。在《咏晚菊》中,她写道:

感尔多霜气,辞秋遂晚名。梅冰悬叶易,篱雪洒枝轻。九畹供玄客,长年见石英。

谁人问摇落,自起近丹经。

秋景凄冷而感伤,然而正是在这样萧瑟的环境中,才更显出秋菊的铮铮铁骨。在百花凋零、严寒肃杀的晚秋,只有菊花傲然挺立,引起女诗人对秋菊美好品格的赞赏,秋菊的这种品格给处于社会底层的失意女子以巨大的力量。正因为有这种独立的品格,在封建社会中女性人格被贬低的背景下,柳如是的诗作呈现了女性自尊自信的独立自主精神。

(二)深切的忧国忧民情怀

顾春与柳如是虽身处不同的朝代政权,但两人的诗词中均蕴含着浓浓的忧国忧民情怀。顾春一生历经清王朝由盛到衰,生活阅历极为丰富。虽为满洲贵妇,却时时不忘关注百姓的忧苦。在《二月十日雨同夫子作》一诗中她唱道:

晓起开帘望,东南云势稠。霎时苏地脉,万点解民忧。雨洗花枝润,烟霏柳带柔。即看春意足,细麦秀皇州。

在《夏至日同夫子登天游阁》诗中,又唱道:

至日登楼有所思,连天亢旱奈何斯。……总然殷阁无炎热,更愿谤沱早及时。

字里行间体现了女诗人关注国事民生、忧国忧民的深情。清朝末年,帝国主义殖民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极大的苦难,在顾春的诗词中也有所反映,如《意难忘·哭云林妹》:

相把袂,语悲伤,说离乱兵荒。叹年来,惊惊恐恐,无限凄惶。

尽管柳如是出身低微,但作品中,爱国情怀自然流露,忧国忧民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柳如是虽为乐妓,却颇有气节。如《东山酬唱集·岳武穆祠》:

钱塘曾作帝王州,武穆遗坟在此丘。游月旌旗伤豹尾,重湖风雨隔旄头。当年宫馆

连胡骑,此夜苍茫接戍楼。海内如今传战斗,田横墓下益堪愁。

这首诗表达了对当时政局的忧虑,饱含深厚的家国天下情怀。又如《初夏感怀四首》其一:

海桐花发最高枝,碧宇霏微芳树迟。汾水止应多寂寞,蓝田却记最葳蕤。城荒孤角晴无事,天外搀枪落亦知。总有家园归未得,嵩阳剑器莫平夷。

明末内忧外患,战乱四起,民不聊生,百姓生活极其困苦。诗人由眼前景物联想到历史变幻,从海桐花发感慨芳树繁茂之迟,进而由汾水寂寞感叹以往蓝田出玉之盛,规劝统治阶级要珍惜人才,拯时济世。柳如是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令人感动。

四、结 语

在封建社会,大多数女性的命运是相似的,坎坷与寂寞伴随终生。柳如是、顾春不同的文学风格与生存样态,既说明文学的进步,也说明女性的进步。以这两位属于两个民族、阶层、命运的杰出女作家为切入点,我们不难发现,明末到清末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始终在一个新的层面上延续展开,女性文人不再局限于单一的闺阁题材,而是更多地面对现实、参与政治来。这确立了女性话语的地位,也为女性文学开拓了更广阔的领域。

[1] 李小满. 从吴藻和熊琏看清代女性词人的精神困惑[J]. 文学教育: 上, 2008, (8): 148-149.

[2] 杨萍. 清代女性词中女性意识的觉醒[J]. 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6): 75-81.

[3] 吴仪. 李清照与柳如是: 离乱时代成长起来的女诗人[J]. 江汉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6): 51-53.

[4] 赵雪沛. 明末清初女词人研究[M].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1.

[5] 严迪昌. 清词史[M].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9: 608.

[6] 梁乙真. 清代妇女文学史[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9: 34.

[7] 崔豹. 古今注[M]. 焦杰, 校点.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47.

[8] 陈寅恪. 柳如是别传: 上册[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 4.

Women Are in No Way Inferior to Men and Elegance
Is Filled in Ladies’ Mind—— Comparison of Gu Chun’s and Liu Rushi’s Creation of Poems

GAO Xin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China 530004)

In the Ming Dynasty and the Qing Dynasty, there were an unprecedented number of literary women writers and their popularized works. Among those popularized works, poems of Gu Chun, a Manchu gentlewoman and named “the First Female Poet in the Qing Dynasty”, and of the famous prostitute Liu Rushi,gained the following poets’ highly appreciation. Different social status had imposed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ty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creation of poems: Gu preferred common words while Liu borrowed allusions; Gu showed her tenderness while Liu presented her sense of obligation; Gu tended to be natural and sincere while Liu sorrow and proud. The spirit of independence and freedom, together with concern for the fate of society and nation, are reflected in their poems, which also claim for the awaking of the sense of women’s liberation.

Gu Chun; Liu Rushi; Poem; Female Consciousness

(编辑:刘慧青)

I207.23

A

1674-3555(2011)03-0099-06

10.3875/j.issn.1674-3555.2011.03.014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u.edu.cn获得

2010-10-07

高新(1985- ),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book=104,ebook=329

猜你喜欢

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