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
2011-03-19文樟泰
文樟泰
(广西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防城港市 538021)
人工流产术后出现宫腔粘连已屡见不鲜,为探讨宫腔粘连的X线影像特点,提高子宫输卵管造影(HSG)对宫腔粘连的诊断率,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3月共37例宫腔粘连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至2011年3月共进行HSG检查女性不孕症患者或人流后3个月月经未能复潮者549例,年龄18~42岁,平均(32.1±5.17)岁。其中人流后月经未能在3个月复潮者11例,原发性不孕218例,平均不孕时间(3.61±1.76)年;继发性不孕330例,平均不孕时间(4.32±1.35)年,术前经检查均无HSG手术禁忌。
1.2 方法 月经干净3~7 d,排空膀胱,在妇产科门诊手术室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及宫颈,插入双腔子宫造影导管。在气囊管注入生理盐水2.5~3 mL,堵塞宫颈内口,防止造影剂外溢,同时在造影管内注入5%利多卡因5 mL以作宫腔内麻醉,防止因疼痛造成子宫输卵管痉挛影响诊断结果。注射造影剂前先作盆腔透视,观察盆腔内有无异常阴影之后,在X线荧屏监视下,再缓慢注入造影剂。于造影剂充盈宫腔和输卵管但尚未进入腹腔时点摄第一张片,于开始向腹腔弥散时点摄第二张片,30 min后再摄腹部平片一张。
2 结果
549例患者中,经HSG诊断为宫腔粘连37例,其中中央型8例,表现为宫腔内单个圆形或不规则充盈缺损;边缘型13例,表现为宫腔边缘不规则锯齿状、鼠咬状充盈缺损;混合型16例,中央型和边缘型二者表现合并存在。37例患者均于次月月经干净3~7 d行宫腔镜检查,发现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结核各1例,另34例与X线诊断相符,HSG诊断宫腔粘连符合率为91.89%。
3 讨论
宫腔粘连系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引起子宫肌壁的相互粘连,从而引起子宫内膜不应性或阻塞性闭经,临床上表现为腹痛、闭经、月经过少、流产或不育等症状[1]。
3.1 临床依据 有刮宫史,特别是反复多次的刮宫或子宫内膜慢性炎性等;临床表现主要有吸(刮)宫术后月经异常,多数表现为月经过少或闭经,少数月经尚正常,伴有不同程度周期性腹痛、继发性不孕等;B超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变薄或厚薄不一;性激素检查提示女性激素正常。
3.2 HSG表现 HSG可见宫腔正常或变小,宫腔内或宫腔边缘见一个或多个圆形、不规则锯齿状或鼠咬状充盈缺损。缺损区轮廓清晰,边缘锐利,其形态恒定,不因注入造影剂的量或压力而变化,也不因宫体位置变换而改变。输卵管显影情况与宫腔粘连是否累及输卵管开口有关,可表现为完全显影、一侧显影、一侧部分显影和不显影。
3.3 鉴别诊断 宫腔粘连应与以下几种疾病的影像学相鉴别:①子宫结核:盆腔平片往往显示整个子宫壁均受影响,宫腔呈不同形态和不同程度狭窄或变形;晚期宫腔挛缩变形呈“三叶草”或不规则变形,同时伴有输卵管形态改变,即输卵管僵硬,似棒状或串珠样、末端杵状等结核性输卵管炎的表现;如盆腔内有钙化则更支持结核的诊断。②子宫黏膜下肌瘤:表现为宫腔内圆形或椭圆形充盈缺损,边界清楚;增加造影剂量时,缺损区常被掩盖而缩小;宫腔扩大变形,宫壁弛缓。③子宫内膜息肉:若为宫腔前后壁的单个息肉,则在注入少量造影剂时可见造影剂包绕于息肉周围,息肉呈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充盈缺损,当宫腔注满造影剂后缺损可能反而消失;若息肉位于宫腔侧壁则造影片中示宫腔壁有指压迹样充盈缺损,可多个亦可单个,一般不影响宫腔的三角形态。故在怀疑子宫内膜息肉做造影时必须在透视下边注造影剂边观察,见到充盈缺损即摄片,以免漏诊。
宫腔粘连的辅助检查有B超、宫腔镜和HSG等。但B超只能观察宫体外形和宫腔的切面像,对宫腔病变进行准确定位方面有限[2]。宫腔镜技术可以对一些过去无法确诊的疾病,通过宫腔镜均可“眼见为实”,很容易诊断清楚。通过宫腔镜能够观察全宫腔,将宫腔内组织放大了10~30倍,了解是否存在导致不孕不育的宫腔粘连、输卵管阻塞、子宫纵隔切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腔内因素[3]。因此,宫腔镜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检查手段,是目前确认宫腔粘连的金标准。但其操作复杂,患者痛苦大,费用高,一般难以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而HSG可以客观了解是否存在宫腔粘连,可以确定粘连的部位和范围、程度,而且简便易行、安全经济。本组病人诊断符合率达91.89%,也说明HSG是基层临床上拟诊为宫腔粘连的首选检查方法。
[1] 李 志,罗志琴,费正华,等.宫腔粘连子宫输卵管造影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J].临床医学,2008,28(9):95.
[2] 王川红.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不孕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6(13):43-44.
[3] 刘雪琴.B超监护下宫腔镜诊治宫腔粘连的探讨[J].微创医学,2007,2(6):523-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