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太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2011-03-19高雪梅郝小刚
高雪梅,郝小刚,王 平
(江苏科技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拳术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据不完全统计,太极拳目前已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练习太极拳的人数也达到亿万人之众,太极拳被称为“世界第一健身品牌”[2]。然而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太极文化的传播和推广与发展成熟的拳击、跆拳道等相关体育产业市场相比,还处于“落后状态”,太极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没有驶入“快车道”。作为太极拳故里的中国人都期盼着太极文化产业凭借其品牌效应,使其市场发展形成规模,并产生较大的经济收益。为此,本研究根据太极文化的传播进程及其产业发展现状,深入剖析太极文化的推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战略性的对策,为太极文化的推广及其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也为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建言献策。
1 我国太极文化传播与产业发展概览
为推广太极拳,1984年中国武汉举办了首届“国际太极拳(剑)邀请赛”,社会各界反响强烈,自1986年开始,国家每年都举办“国际太极拳(剑)、推手比赛”。1987年在日本举办的首届亚洲武术锦标赛上,太极拳比赛在亚洲体坛正式亮相,在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在这次亚运会的开幕式上,中日两国1500名太极拳爱好者还进行了大型的太极拳集体表演。1991年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上,太极拳正式走入世界级赛场。2000年,国际武联决定将每年5月定为“世界太极拳月”。2001年,在中国三亚举办了“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
在国内太极拳文化推广方面,随着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的出台,太极拳成为练习人数最多的一项全民健身运动项目。1998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万人太极拳表演;2000年中国武协制订了太极拳全球发展战略,即太极拳健康工程,[2];2006年温县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了实地勘察与科学论证,并制定出台了中华太极拳起源圣地陈家沟旅游发展的详细规划,政府投资1.2亿元,将陈家沟建设成为举世闻名的“太极文化村”[3];2008年焦作市政府委托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制作了《焦作市太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3年)(纲要)(研究报告)》;2009年在焦作市举办了“第五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赛暨第八届焦作山水国际旅游节”,此项活动的开展加快了陈家沟太极拳圣地的建设,也发挥了文化交流、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等文化功能。
2 太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太极文化产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从1992年始,国际太极拳年会在中国成功举办了七届,共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两万多名运动员和爱好者参加年会,有数十万人前来旅游观光洽谈贸易,仅在第二届国际太极拳年会期间就签定了42个贸易项目,其中内资项目有17个,总投资达6.3559亿人民币;外资项目有10个,总投资达1.451亿美元,还有其他贸易项目15个。太极拳的商业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太极拳的产业发展也达到了一定水平[5]。太极拳文化产业具体表现为:授拳、太极产品开发、太极旅游 。
2.1 太极授拳
太极授拳业是太极文化产业的主体,也是太极文化产业的载体,太极文化产业能否发展好,这是关键环节。目前,世界各国各类太极拳培训机构有162多所,仅日本就有46所[4]。国内太极拳培训主要分为太极发源地太极世家传承(培训对象为家族后代)、太极发源地太极传授(培训对象为家族以外人群)、各地民间太极拳师太极传授(主要以民间收徒为主)、各大体育院校太极拳教学、体育训练系统太极拳训练、各地武馆太极拳办学等。国际太极拳培训形式主要是以一些太极传人和名师到发达国家开设武馆为主,如陈小旺、陈正雷、朱天才、王西安等一批太极拳名师走出国门,开办了各类国际武馆[3]。根据不同性质的太极拳传授(培训),太极拳传授的“内涵”也各不相同,民间传授的太极拳是以传统太极拳为主,这是中国太极拳的“原味”,从体育院校和体育训练体系中所教学的太极拳以竞技太极拳为主,不能完全体现太极拳的真实一面。
2.2 太极产品开发
太极拳有五个门派,每个门派都有着深远的历史根源,文化底蕴深厚,因此太极拳的“名气”影响广泛。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借用太极拳“名气”注册了太极拳相关企业和商标来开发产品的越来越多,相关产业主要为太极拳相关器械服装加工、太极拳健身服务、太极拳音像制品,以及利用太极拳的“名气”来开发和经营太极拳无形资产等。而太极拳无形资产的开发又以太极拳商标、太极拳赛事冠名权和专利使用权的开发与使用,以及利用太极拳名家、名人和名誉肖像权的经营与使用等形式为主[5]。
2.3 太极旅游
现代太极拳爱好者越来越追求太极拳的“原汁原味”,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到太极拳故乡参观学艺,由此也带动了太极旅游行业的发展。从1992年至今,共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人到中国陈家沟拜师学艺,数万人来访。目前,中国温县从政府的战略角度确立了“中华太极拳起源圣地陈家沟旅游发展规划”,大力开发当地太极拳旅游产业[5]。太极旅游产业开发的产品主要包括:太极特色旅游纪念品、太极文化产品、特产以及太极拳祖传的疗伤药物等。
3 太极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剖析
太极“文化战略”的价值早已为世人所知,但由于受到太极拳竞技运动水平、赛事规模、普及推广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太极拳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开发形式、经营渠道等诸方面的水平还比较低,基本上是处于起步阶段,围绕着“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的产业链一直没有形成[6]。分析可知,太极文化产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 产业发展不均衡
众所周知,中国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孙式、武式、吴式五个门派,然而,目前只有陈式太极拳受到重视,并得到地方政策扶持,其他四个门派的声音是越来越小。中国的太极不是陈式一家太极,而是五大门派各有不同风格的太极,发展太极文化产业,应均衡开发五大门派太极文化产业,真实全面反映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与内涵。另外,目前已有的有太极文化元素的企业和商品在知名度、规模、数量、质量等方面与优秀体育产业相比存在差距,其内在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家族式经营管理的理念,不能满足社会对太极商品的需求,还不能给社会提供有效的服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与改进。
3.2 太极文化价值没有真正被挖掘,导致太极文化产业发展存在误区
虽然全世界习练太极拳的人数众多,但是绝大多数人习练的只是简化太极拳套路,在学习过程中对外在“形”的注重多于“内涵”,对太极拳的精髓还缺乏认知和继承。对于太极拳内在的养生健体、防病治病等许多方面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进行科学实验和论证;对于太极理论与哲学、伦理道德方面的关系还不能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解释其所寓含的深奥哲理,还没有正确地把握住太极拳的文化属性,从而影响了太极拳的传播与推广,这直接制约着太极拳文化的推广及其产业化的发展[7]。尤其在文化传播方面,其传播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误读。
3.3 专业授拳师与教学资源间矛盾严重制约太极文化产业的发展
作为一项身体的艺术,太极拳的鲜明特色就是“入门引路须口授”,离不开师父的言传身教[7]。可见太极拳师在授拳过程中的重要性。然而太极拳的门派之争和其他武术门派争夺一样,从未停息过,导致各太极拳门派教学资源不能有效整合,再加上一些太极拳武术学校的规模较低,受到这些人才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太极拳授拳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一直得不到快速提升,其商机和产业化水平没有得到充分挖掘,这与当代太极拳受到政府高度重视的大环境不相适应。另外,目前传统太极授拳业以师徒传授为主,但“师”层次不齐,教学水平与教学规模也各不相同,可以说没有规范可言。在一些体育院校和体育训练系统所授的太极拳又以竞技套路为主,因此导致传统的不够规范,规范的不够传统。传统太极拳授拳没有高校正规教学资源,传统太极拳师不能在体育院校担任教师,导致太极文化产业发展没有步入“正轨”,这也是制约太极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4 推进太极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4.1 整合授拳业资源是发展太极文化产业之本
授拳是发展太极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只有大力发展太极拳授拳业,太极文化的影响力才能被扩大,只有太极文化得到大多世人的认可和接受,这个产业才能得以推进与发展。针对目前民间传授传统太极拳不够规范,学校系统与体育训练系统有规范的教学资源传授太极拳但不够传统的矛盾,加强学校和民间授拳门派的交流与合作,整合太极授拳业资源,这是发展太极文化产业的前期基础。在推进这项工作时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有益于民间太极名师的利好政策来进行扶持,让民间太极名师愿意走出来,愿意和学校以及体育训练系统合作,使学校成为太极授拳及研究的主要载体,各地太极武馆成为太极拳授拳业的主要实习基地。建议政府出台一些对太极名师的优惠政策,这样既可在高校中留住太极人才,又能加强与太极名师交流的机会,而且还有利于规范太极授拳业,让太极授拳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4.2 均衡发展太极文化产业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大国,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中国的太极文化,更是中国武术文化的代表,太极文化的影响力之所以让世人青睐,是由于中国太极拳有五大门派,五大门派风格特色各有不同。发展中国太极文化产业,应均衡推进五大门派太极文化产业的发展,这是做大做强中国太极文化产业的基础,否则中国太极文化产业的发展只是“一条腿走路”。目前,陈式太极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头良好,建议其他四大太极门派发源地的政府向焦作市政府学习,挖掘中国太极文化产业的价值。
4.3 扩大太极产品开发规模
目前,体育产业经营策略和发展方向以职业化发展道路为主,在发展我国太极文化产业时也要借鉴职业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同时又要以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思路来推进我国太极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打破传统观念,引进多方面的管理人才,优化组合,加强管理,形成规模,全面向社会提供太极服务,满足社会各阶层对太极拳文化和相关产品的需求[2]。建议政府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太极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一批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太极文化产品品牌,加强对太极拳赛事、太极拳组织和活动标志、名称等无形资产的开发,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强化知识产权对各类太极文化企业的导向作用,提升太极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提高太极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8]。
4.4 乘政府调整产业结构之东风大力发展太极文化旅游业
体育产业在中国的产业结构中目前还是“弱势产业”,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还较小,其产业价值比起传统产业来讲还“不足一提”。然而体育产业低碳环保,是绿色经济的典型,符合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方向。在我国经济发展良好势头的推动下,体育产业在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体育事业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日趋突出,体育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体育产业涉足的领域也不断拓展,居民体育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并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体育产业发展迎来了良好的历史发展机遇。中国政府目前正在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国体育产业和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利好政策,来促进中国体育产业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旅游带动太极文化产业发展,深入挖掘各式太极拳“根”文化,培育太极产业发展主体,整合各类太极文化资源,推进太极文化旅游业发展是目前发展太极文化产业的主要议题。建议我国政府出台一些细分产业的政策,有针对性地扶持太极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不仅有利于民族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还有利于提升中国民族文化的软实力,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5 结束语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太极文化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典型。目前太极拳在世界上得到了较好的普及与开展,但太极文化的传播及其产业化程度远远不够,还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市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只有加强管理,不断整合,从国家战略角度来做大做强,才能使太极文化产业市场逐渐形成规模并产生较大经济效益,让世人分享到太极文化的巨大内在价值。加大太极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从战略角度推进太极文化产业的开发与发展对提升中国民族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国民族文化影响力都具有深远意义。
[1] 王永胜.论太极文化在创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J].搏击·武术科学,2007,4(4):28~29.
[2] 邢树强.太极拳产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2):184~185,193.
[3] 李新和.温县打造太极文化产业品牌[N].焦作日报,2006-03-04(A02).
[4] 王战平,谢援朝.焦作太极拳普及和太极文化产业发展的践行之路[N].焦作日报,2010-06-17(5).
[5] 朱国军.太极文化的推广及其产业化问题的研究[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0(2):50~52.
[6] 周健.河南太极产业“白鹤亮翅”[N].大河报,2009-07-10(2).
[7] 苑勇宽,许平肖.制约太极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因素分析——以邯郸市太极文化产业化发展为例[J].体育世界,2007(8):48~49.
[8]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Z].北京:国务院办公厅,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