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

2011-03-19杜占江王金娜赵香玲

图书馆研究 2011年3期
关键词:馆藏馆员学科

杜占江,李 娜,王金娜,赵香玲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图书馆,河北 张家口 075024)

学科化信息服务最早产生于1981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图书馆推出的“跟踪服务”是学科化信息服务的雏形。之后,美国俄亥俄大学图书馆推出的“网络馆员免费导读”服务推动了学科化信息服务的进一步发展。经过30年的发展,学科化信息服务在美国已经形成完整的服务体系,构建了不少功能完善的学科化服务平台。近几年,我国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等三十多所高校图书馆先后开展了学科化信息服务。虽然学科化信息服务被许多图书馆所采用,但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什么是学科化信息服务?张晓林认为:“学科化知识化服务是按照科学研究(例如学科、专业、研究项目)而不再是按照文献工作流程来组织科技信息工作,使信息服务 “学科化”(而不是阵地化),使服务内容知识化(而不是简单的文献检索与传递)。学科化信息服务摆脱了过去 “坐等上门”的被动服务模式,转向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专业化的主动服务模式。学科化信息服务是创新性的一种服务方式,实现了由信息向知识的转化,充分利用了图书馆拥有的实体信息资源及网络信息资源,提高了用户的信息获取与使用能力。

合理构建学科化信息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学科化信息服务,是当前高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图书馆应从加强学科信息资源建设、重视学科馆员的培养、积极进行服务平台建设、优化学科化信息服务内容、建立学科化信息服务的管理与评价机制等多方面入手,逐步完成学科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1 加强学科信息资源建设

1.1 馆藏信息资源建设

高校图书馆应坚持以需求为中心,发现资源、发展资源和组织资源,加强馆藏资源建设。现代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包括印刷型、缩微型、视听型和电子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应坚持专业化、特色化馆藏发展方向,注重高校的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并兼顾其他专业,合理建设馆藏资源;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上,注重特色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建立本馆特色资源库,通过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提高图书馆资源的保障能力;合理配置实体馆藏资源与虚拟馆藏资源,逐步增加电子资源建设的经费投入,实现从印刷型文献为主的馆藏体系到印刷型和数字型文献资源并重的馆藏体系转变。

1.2 网络信息资源建设

学科化信息服务是以资源为基本条件的。除利用馆藏资源外,高校图书馆还要充分开发网络资源。网络资源是提供学科化信息服务重要的资源基础。网络资源建设应包括:(1)学术信息的实时报道。实时的学术信息主要包括最新的学科专著、专业刊物目次、国内外的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最新研究成果、学术报告、研究趋势及动态等。报纸、学术期刊、网络媒介等是传播学术信息的重要途径。定期对报纸、学术期刊、网络媒介等上的学术信息进行收集、筛选、整理,并使之有序化,是高校图书馆资源导航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2)学术著作。学术著作包括本学科领域的教科书、参考书、科研专著等以及权威人士或同行对专著的评价信息、专著借阅信息、购买或网络阅读的相关信息;(3)学术期刊。高校图书馆应收集和整理与各学科相关的中、外文期刊目录,设立专题目录,建立期刊最新目次通报、期刊站点导航、原文传递、投稿指南、期刊全文库导航链接等;(4)学术机构信息。学术机构信息包括学术机构的概要介绍,如学科专业机构名称、研究方向及研究重点,本机构的论文、学术报告、实验数据及实验结果、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其他知识产品等;(5)学术专家信息。高校图书馆主要收集和整理学科领域内国内外著名专家的基本信息(如所属科研机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及进展等)。这有助于学科研究人员掌握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方向及研究进展。除此之外,还应收集包括相关的专业机构、协会、学科的专题网站及学科专家的博客等资源。

2 重视学科馆员的培养

学科馆员是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融入教学过程,参与科研活动,提升用户的信息能力,为用户教学、科研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学科馆员是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主力军。高校图书馆可通过引进人才、馆内培养、聘请离退休教授等方式加强学科馆员队伍建设。首先,应根据学校专业设置,设定学科馆员的重点服务对象。其次,根据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在馆内进行学科馆员的选拔,对学科馆员进行业务与工作技能的培训。同时,应鼓励馆内中青年馆员结合学校的专业设置及自己的专业兴趣,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学习,进而成为学科馆员。学科馆员应具有丰富的图书馆学、情报学及所服务学科的专业知识,掌握计算机技术和外语知识。要重点培养学科馆员的文献检索及组织分析能力,使其能够独立承担某学科的信息服务任务,并能为其所服务对象的教学与科研提供有效的文献资源,做好跟踪服务。

3 加强学科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学科化信息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按学科、专业分类,将学科知识资源进行分类、归纳、序化与优化,提供全面的学科资源信息,使用户能够通过此平台全面了解学科的信息全貌,掌握学科研究趋势与动态。同时,它也是联系学科馆员与用户的桥梁,用户通过此平台享受学科化信息服务,学科馆员使用该平台为用户提供服务。

3.1 在线咨询

用户可以通过在线咨询、表单咨询、电话咨询、面对面咨询、电子邮件咨询等向学科馆员咨询相关的问题,学科馆员及时解答用户提问。学科化信息服务平台可通过QQ、E-mail模式及FAQ模式解答用户提问。QQ实现实时咨询,便于用户与学科馆员直接的在线交流;用户通过E-mail模式填写表格提出问题,学科馆员根据用户提出的问题,将答案发给用户;FAQ模式是将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分类组织,做成列表放在网页上,供用户查询使用。这三种咨询方式的结合将达到更加理想的咨询效果。

3.2 资源导航

作为馆藏资源建设的一部分,资源导航通过学科化信息服务平台展现给用户。实时更新资源、删除过期信息、修改不可使用的链接是保障资源导航顺畅的必要工作。确定学科专业,根据资源内容确定导航资源分类,如可将资源导航设置为国内外学术会议、学术机构与组织、专业站点、综合站点、专著、专利与标准等类别,在此基础上增加资源的简单介绍。此分类设置可以使用户清晰地了解本学科的资源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浏览所需资源,节约查找资源的时间。

3.3 服务推广介绍

学科平台服务推广是指利用网络手段使用户对图书馆的服务与资源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激发用户的信息需求,发挥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作用,有效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与水平。服务推广包括师生关注的馆藏图书及期刊和数据库资源的介绍、图书馆宣传片、最新培训内容、专题讲座、新书介绍、图书馆工作计划等。高校图书馆可设立馆长意见箱,用户可以通过邮件或者留言的方式与馆长进行沟通与交流。

3.4 网络信息共享空间

网络信息共享空间是用户与学科馆员、用户与用户直接交流的场所。用户之间可以就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进行交流,其他用户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科馆员对用户的交流信息进行管理,将可供参考的信息发布到空间中供其他用户使用,实现多人互动有序交流。

4 优化学科化信息服务内容

4.1 资源的宣传推广服务

学科馆员应充分了解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和电子资源的订购及建设情况,熟悉其所负责的学科领域的研究方向、研究重点、创新课题、最新研究成果、人员结构、信息需求等信息,从而提供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服务。可采用宣传页、学科馆员网站、学科服务站、学科馆员联系名册等方式推广图书馆资源及信息服务内容。

4.2 科学研究的全程跟踪服务

高校图书馆要从选题开始到课题结束为科研人员提供全程的跟踪服务,随时随地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及时提供信息服务。在科研选题阶段,学科馆员通过搜集、整理最新的国内外研究趋势为科研选题提供线索;在科研立项阶段,学科馆员为科研立项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调查国内外的研究理论与实践,提供项目的研究意义与研究进展报告;在科研过程中,学科馆员可整理科研信息、提取对课题有用的知识,并记录科研过程中产生的其他信息;在项目收尾阶段,学科馆员为科研成果提供市场竞争力分析及前景预测服务,为论著评奖提供引证分析服务等。

4.3 为专业教学服务

学科馆员要参与教学活动,研究课程所需信息资源,参与教学讨论。通过与任课教师的沟通、了解,主动帮助教师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信息资源的查找与利用问题,提供课程教学所需资源,并对教学讲义、课件、有关教材、参考资料以及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和保存,作为本馆的特色馆藏资源,以备学生浏览、下载。学科馆员要与任课教师进行合作,有条件的可以进行教学过程中的视频录制。此服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了解教师的思想观点与理论体系,把握课程的精髓。

4.4 学科知识库服务

学科知识库是以网络为基础,以收集、整理、保存、利用学科产生的知识产品为目的而建立的知识库。学科知识库具有知识挖掘功能,由经过加工、重组的知识信息构成,是能将知识进行分类、加工、序化和重组的知识信息集合。学科知识库应包含网络资源导航中的学科机构信息、学科专家信息、学术期刊及著作,并将机构科研过程产生的数据、知识及最后的科研结果纳入知识库中,同时应加入信息服务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文献等。主要包括学术著作、学位论文(正式出版的科研专著及学术论文、优秀毕业论文、硕士博士论文)、科研报告(科研过程中的进度报告、科研工作总结以及科研过程产生的数据、文本、视频、音频等)、实验信息(实验数据、实验报告、实验结果)以及各种观点、经验、思想、看法等的总结。

4.5 创新服务

在 Web2.0时代, 图书馆可将 Blog、Wiki、A-jax、RSS等应用于学科化信息服务中。利用RSS技术可以向用户提供网络资源导航,提供图书馆新订购的文献、数据库信息,并能够以通知、通告的方式提供给用户。利用Blog能够实现信息揭示、知识过滤与重组,并能够将重组的知识传递给用户,再由用户进行进一步的传播,提高了知识获取的效率。高校图书馆在充分听取用户意见和建议的同时利用Blog加强学科信息导航服务。利用Ajax可以实现图书馆书目及电子资源的整合,有利于用户跨库检索资源。利用Wiki建立开放的专题知识库,任何用户都可以修改、添加知识库的内容,实现知识共享。

5 建立学科化信息服务的管理与评价机制

完善并优化学科化信息服务,需要建立学科化信息服务的管理与评价机制。首先,应建立由图书馆馆长领导并负责的学科化信息服务工作委员会或工作小组,协调图书馆各个部门之间、图书馆与学校各个教学系部之间的关系,负责制定学科化信息服务的总体规划,确定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考核与激励措施,对服务效果进行评价等。其次,要保证图书馆各个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学科化信息服务不是单纯由学科馆员或学科专家就能够独立完成的,而是需要图书馆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只有各个部门有效协作,才能实现学科化信息服务的良好效果。例如:学科馆员将收集到的文献采购推荐意见反馈到采编部,采编部则及时地为学科馆员推荐新的信息资源采购信息;信息咨询部为学科馆员提供各种数据库的培训资料等;系统部则要与学科馆员通力合作,共同解决信息资源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完善系统平台。再次,建立学科化信息服务质量与效果评价机制。评价学科化信息服务质量与效果是学科化信息服务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科化信息服务在实际的运行中发挥作用如何,实际的工作效果如何,读者的满意度如何,都需要依靠学科化信息服务评价的结果来判断。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科化信息服务的评价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一般情况下,可以从信息用户的满意程度、学科化信息服务产生的效益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如通过用户问卷调查了解信息用户对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的满意程度。

[1] 张晓林.构建数字化知识化的信息服务模式[J].津图学刊,2003(6):13-16.

[2] 施雁冰.高校学科馆员的学科化信息服务[J].图书馆学刊,2010(8):72-74.

[3] 吴新年,陈永平.关于学科化信息服务的思考与建议[J].情报科学,2007(12):1833-1837.

[4] 胡建平.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范式转变[J].情报杂志,2003(9):80-81.

[5] 张会田,巩林立,傅晔.基于网络的学科化信息服务体系构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5):686-688.

[6] 范广兵,初景利.泛在图书馆与学科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08(1):105-108.

[7] 陈艺.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的思考[J].现代情报,2008(11):26-28.

[8] 孙丽娟.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化信息服务的思考[J].河北科技图苑,2009(2):51-53.

[9] 程静,李长城.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模式与保障机制探讨[J].潍坊学院学报,2010(1):151-153.

[10] 白兴礼.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体制构建[J].图书与情报,2008(1):94-96.

[11] 初景利,张冬荣.第二代学科馆员与学科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08(2):6-10.

[12] 孙成江,吴正荆.知识服务战略:创建增值联盟[J].情报科学,2002(10):1028-1029.

猜你喜欢

馆藏馆员学科
馆藏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