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资源共享理念的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
2011-03-19尚雷
尚 雷
(周口师范学院图书馆,河南 周口 466000)
特色馆藏是指各图书馆经过长期建设积累,在某一方面形成一定规模的、结构比较完整的文献资源优势。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一个图书馆中独具特色的部分馆藏;二是指一个图书馆总的馆藏体系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周口师范学院图书馆已形成了以文学、理学为主体,兼有工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多类型、多载体的馆藏体系,成为该院文献信息中心和信息化的基地。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大众化的藏书服务越来越不能满足高校师生研究和学习的需要,建设特色馆藏资源、开展特色服务成为高校图书馆满足读者需求的重要举措。在信息资源共享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加强特色馆藏资源建设,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夯实资源基础。
1 共享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建设特色馆藏的重要性
1.1 特色馆藏是图书馆为学科建设服务的资源基础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十条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教学、科学研究的需要,根据馆藏基础及地区或系统文献资源布局的统筹安排,制订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方案,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馆藏体系”。高校办学各具特色,主要体现在学科特色、科研特色、人才培养特色、校园文化特色四个方面。可见,学科特色是高校办学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体现。高校图书馆应加强特色资源建设,加大对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文献资源的收藏和开发,为高校特色办学、特色发展、特色创新创造条件,为高校学科建设服务。如浙江财经学院作为地方经济文化的重要研究基地,是浙江省民营经济研究中心。该院图书馆加强了浙江民营经济文化特色馆藏的建设,为民营经济研究提供了资源保障
1.2 特色馆藏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
信息资源建设与信息资源服务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指出:“最大限度地满足校内外读者的信息需求,实现最广泛的信息资源共享,是大学图书馆追求的崇高目标”。随着文献出版量的激增,任何一所高校图书馆难以收集全所有出版物,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正由传统的“大而全”或“小而全”的分散建设向以共建共享为特征的整体建设转化。特色馆藏建设是馆际互借、资源共享的前提。高校图书馆只有建立馆藏特色,才能逐步融入区域性的文献保障体系之中。通过建设特色馆藏,实现资源共享,用户只需拥有一台联网计算机,不受任何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就可方便快捷地检索到各馆馆藏资料。高校图书馆应结合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形势,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重点建设特色馆藏,利用先进的服务手段,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文献的需求,实现最广泛的信息资源的共享。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藏书的价值,才能体现图书馆自身的价值。
2 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特色不突出
一些高校图书馆所谓的特色馆藏,其实缺乏特色,存在着明显的重复建设的现象。各高校图书馆购进的数据库基本上是相同或相近,如各高校图书馆均引进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这种重复购置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也使各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失去了自身应有的特色。有些特色数据库特色性不明显,如南华大学图书馆的“随书光盘压缩库”,是将图书所附赠的光盘压缩后建成的数据库,内容主要是计算机方面的,所以这样的数据库没有什么特色。
2.2 特色馆藏建设不规范
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尤其是虚拟特色馆藏建设,需要相关的建设标准作依据。如在特色馆藏书目数据库建设中,数据库建设者应按照《中国分类主题词表》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有关规定对文献进行主题标引和分类标引,应按照CNMARC格式对文献进行著录。只有采用统一的文献分编标准,才能实现资源共享。
2.3 特色馆藏利用率不高,更新不及时
由于一些高校图书馆在建设特色馆藏时没有采取措施宣传特色馆藏资源和开展特色服务,所以特色馆藏资源利用率偏低。读者较少利用图书馆的特色馆藏资源,有的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成了一种“摆设”。另外,有些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尤其是自建特色数据库内容没有及时得到更新,影响了读者的利用。
3 共享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途径
3.1 根据学校特色,建设纸质特色馆藏
纸质文献包括纸质的报刊、图书、学术报告、科研成果、发明专利等。高校图书馆应在充分调研读者需求的基础上,依据学校办学特色,大力开展纸质特色馆藏建设。在保证入藏文献科学性、系统性、延续性和时代性的前提下,重点向主要学科和新学科倾斜,制订科学系统的文献资源建设规划,确立资源建设方向,合理配置核心馆藏与相关学科馆藏的比例、入藏文献复本量的比例以及中外文文献的比例等。如安徽工程大学的学科专业定位是以工科为主,在机电、轻纺食品和设计艺术等学科领域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明显优势,该校图书馆围绕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培养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积累文献资源,确定学科专业类图书、基础学科类图书及素质教育类图书的比例,从而形成了以工科文献为主、兼顾其他学科的特色馆藏文献资源体系。
3.2 整合资源,建设特色数据库
信息资源整合是指将某一范围内的,原本离散的、多元的、异构的、分布的信息资源通过逻辑或者物理的方式组织为一个整体,使之有利于管理、利用和服务。也就是说,信息资源整合就是把分散的资源集中起来,把无序的资源变为有序,以方便用户查找信息。通过信息资源整合,能够有效解决信息分散性与用户信息需求综合性的矛盾,解决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实现信息服务的增值。
高校图书馆应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建设特色数据库,为资源共享服务。特色数据库是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前提。首先,应整理馆藏纸质特色资源,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多渠道收集特色资源。其次,对特色馆藏信息进行数字化加工,建立完整而规范的文献数据库。高校图书馆应大力开发地方文献、特色学科馆藏文献,建立地方文献专题文数据库和特色学科文献数据库。要实现资源的共享,高校图书馆在建设各种特色数据库时,要重视数据库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严格按照 《国际标准书目著录》、《中国机读规范格式》等有关标准和要求进行数据库的建库工作。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元数据的标引一定要符合 《CALIS特色库子项目描述元数据规范及相关规则》中所规定的元数据规范,要合理掌握标引深度,以便今后实现与全国各高校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将信息通过网络对外提供服务,促进资源共享。
3.3 建立区域联盟,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图书馆联盟是指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的目的而组织起来的以若干图书馆为主体,联合相关的信息资源系统,根据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工作程序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结构,执行一项或多项合作功能的联合体。区域性图书馆联盟的建立,可使用户共享区域内的信息资源,协调采购外文原版期刊、大型丛书、大型工具书及数字化资源,可避免重复建设,节省经费。以高校图书馆和地区公共图书馆、科技图书馆联合形成区域中心图书馆,带动区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一种崭新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是提高高校特色馆藏资源利用率的新举措。如“海南记忆网”是由海南大学图书馆、海南历史文化基地与海南省内其他高校图书馆联合共建的,并广泛吸纳了海南省公共图书馆系统、省博物馆、省档案馆等单位以及海南省内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参与共建、共享。“海南记忆网”已纳入美国著名学者、信息管理科学领域资深专家陈钦智教授倡导与推动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的国际数字图书馆项目——“全球记忆网”在中国的合作项目之中。利用“全球记忆网”平台,可使“海南记忆网”与全球的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连接起来,最终使海南特色文献资源建设从区域性的共建共享提升到全球共享的水准。
面对读者日益广泛和多样的信息需求,高校图书馆只有通过联盟的力量,建立多方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才能以最少的投入获取读者对文献信息最大的满足,从而推动社会进步。
3.4 宣传特色馆藏资源,开展特色服务
在共享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浅层次的信息产品和传统的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随着信息资源和用户需求的多样化与分散化,高校图书馆必须通过一些渠道,宣传特色馆藏和特色数据库,改变以往的被动服务模式,将用户需求同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以信息知识的搜寻、组织、分析、重组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保障用户获取信息的满足率。
知识服务是未来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发展方向。通过知识服务,将储存的信息转化为知识;通过知识服务,开发知识资源、提高知识资源的价值;通过知识服务,为用户提供自动化、个性化、专业化、深层次化的服务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人的共识。高校图书馆在建设特色馆藏的同时,更要利用先进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4 结束语
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是资源共享的基础,资源共享是图书馆建设的目标和方向。“特色馆藏”和“资源共享”相互依存,没有特色馆藏,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资源共享;如果不能实现有效的资源共享,那么特色馆藏的建设也就难以为继。要实现有效的资源共享,高校图书馆要重点建设特色馆藏,使师生用户能方便快捷地获得特色文献资源,从而促进高校的发展。
[1] 谭芳兰,江小云,蒋福兰.湖南省高校图书馆虚拟馆藏建设调查与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2006(1):63-65.
[2] 王小会.海南地方文献资源共享结构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5):109-112.
[3] 金以明.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6):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