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探索
2011-03-19唐连凤李龙一
唐连凤,李龙一
(通化师范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吉林 通化 13400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探索
唐连凤,李龙一
(通化师范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吉林 通化 134002)
运用政党、规律、执政规律一般理论,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探索历程,阐述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基本内容,即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注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密切党群关系,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重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
共产党执政作为一种社会历史活动,有其内在的规定性。中国共产党能否科学认识、准确把握、自觉尊重执政规律,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也关系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前途命运。鉴于此,中国共产党人十分重视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把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作为全党一件大事、崭新的课题,提到日程上来。本文通过对政党、规律、执政规律等基本理论阐述,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和实践,总结出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基本内容。
一、政党、规律、执政规律一般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指在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时,由特定阶级、阶层或集团中政治上最积极的部分按一定原则结合而成,以实现其根本利益,主要是以取得政权和巩固政权为目的的一种政治组织。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政党的性质由它所代表的那个阶级的性质所决定的。从一般意义而言,政党具有如下特征:一是一定阶级的一部分,是阶级斗争和一定阶级的阶级统治工具;二是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有一定的政治纲领;三是有组织纪律性的政治组织;四是以取得争取政权和巩固政权为主要目标的政治组织。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共产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政党执政是指特定的阶级或社会集团,通过自己的人物组成的政府来掌管国家事务的一种社会现象。自从人类进入到阶级社会,国家产生以来,政党执政就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存在。由此可见,政党执政的内涵应该包括为谁执政、靠谁执政以及如何执政等方面。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规律是指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基本秩序和必然趋势。规律又称为法则。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规律具有客观性、必然性、普遍性、永恒性。人们不能创造规律,不能消灭规律,不能违背规律,但是人们可以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尊重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它内在的规律性。政党执政也不例外。根据这个定义,我们认为政党执政规律可以表述为:执政党在执掌国家政权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反映政党政治本质和必然性的法则和客观要求。执政规律有共性也有个性,并且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和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又有着不同的内涵。认识执政规律,要坚持一般执政规律和特殊执政规律的有机统一。因此,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除了应全面遵循共产党及其他执政党的一般规律以外,还必须充分考虑在中国国情条件下以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的特殊规律。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探索历程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共产党执政规律探索,早在中国共产党执政之前,毛泽东同志与黄炎培就谈及“历史周期率”,并在新中国成立前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要求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执政29年,实际也是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的29年,这期间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这些都为共产党继续探索执政规律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探索执政规律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指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四大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探索执政规律重新回到正确轨道并取得初步成果阶段,其标志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果断停止使用阶级斗争为纲口号,明确提出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上来。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为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提供了实践基础和思想认识动力。尽管当时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没有明确提出执政规律这个概念,但围绕执政规律的探索还是取得一定成果。这些成果集中体现:如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同志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这篇讲话是对中国共产党如何执政问题的一次集中的探索。邓小平同志提出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权力过分集中问题;二是兼职副职过多问题;三是党政不分、以党代政问题;四是交接班问题。同时邓小平同志还指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存在的主要弊端,即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针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邓小平同志认真总结经验、失误,汲取苏东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的教训,指出:“使人民放心,这是取信于人民的第一条。第二条是真正干出几个实绩,来取信于民。”①1992年南巡讲话中邓小平同志指出:“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对于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②以上这些探索涉及党的领导制度改革、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党内生活民主制和制度化、权力监督与制约、党政分开、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等问题,已经探及到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部分内容,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为中国共产党继续探索执政规律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阶段是指党的十四大以后至党的十六大开幕,这是共产党执政规律探索继续深化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深入及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的增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及世界发展趋势,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取得很大成就,如2000年12月16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指出:“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必须高度关注党与群众的关系问题、人心向背问题。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因素。党风廉洁,从来是赢得民心,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繁荣的重要一环,这是对兴亡规律的一个重要经验总结。”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第一次向全党同志提出 “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这一重大命题,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探索的信心和决心。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如何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③上述认识是中国共产党及其主要领导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对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更好服务人民,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阶段是指党的十六大以后至今,这是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趋于成熟阶段。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更加进一步深化。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决定》指出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决定》高度概括中国共产党执政五十五年来的主要经验,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的是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主线,并将反腐倡廉建设提到更加重要的地位。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求全党必须牢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结合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实践,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课题,不断总结和运用自身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探索形成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2011年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通过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得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样的重要结论;明确指出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任人唯贤、广纳人才,以事业感召、培养、造就人才,不断增加新鲜血液,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正视并及时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为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继续探索执政地位指明方向。
三、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基本内容
尽管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创造、不能消灭,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人们在实践中,通过大量的外部现象,可以认识或发现客观规律,并用这种认识指导实践,也就是按规律办事,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立足中国,放眼世界,认真总结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汲取苏东剧变深刻教训,经过三十多年执政规律的探索,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基本内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科学的理论本身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理论本身正确、科学;另一方面理论要与时俱进。坚持科学理论指导,要求执政党既既要坚持正确理论,又要坚持理论与时俱进。总结苏共失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回顾中国改革开放后,共产党执政地位不断得到巩固,主要得益于中国共产党不仅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且善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得到发扬光大。由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能力,所以党的理论和实践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二)注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国富民强、民族复兴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目的之一。中国共产党从建立开始就以中国先进生产力代表登上历史舞台。注重发展生产力,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发展等观点,不断为先进生产力发展创造条件。在当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的地位、执政要求、领导作用以及党自身的存在和发展,都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紧密相连。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共产党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不断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三)密切党群关系,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也有把执政党与人民关系形容为舟与水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它们是前人总结执政党执政经验得出的最朴素的执政规律,它们同样适合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共产党执政的本质是为民问题,核心是党与人民的关系问题。目前中国共产党在借鉴古今中外执政党兴衰成败经验教训基础上,已经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党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所要求的“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是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大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的根本因素。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四)重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苏东社会主义国家亡党亡国的教训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要实现长期执政,避免重蹈苏东剧变的覆辙,就一定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第一,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腐败是一个大毒瘤,是一种社会现象,世界上任何执政党都不同程度存在腐败,谁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搞得好,谁就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政权稳定。反之,亡党亡国。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对腐败问题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坚决反对腐败。新世纪新阶段,共产党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反腐倡廉建设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一起确定为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
第二,共产党员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增强公仆意识。党员干部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绝不能把权力变成个人或少数人谋私利的工具。一旦权力被某些领导干部据为己有,失去公仆意识,成为人民的老爷,党同人民的血肉关系丧失了,执政党自然也就丢掉了执政基础。无数历史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执政党自身教育问题,要求每个共产党员都要不断学习,不断改造、修正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权力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政治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第三,加强权力监督与制约。没有监督和制约的权力是产生腐败根本原因之一。俄共主席久加诺夫在总结苏共垮台的教训时说:“苏联和共产党垮台的根本原因是对财产、权力和真理的垄断。它断送了国家,导致国家上层的腐败和变质。”④惨痛的教训让中国共产党越来越认识到,只有加强对党的权力监督与制约,才能有效防止权力的滥用以及权力腐败。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强调“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体系,保证党和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党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等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些论述表达了加强权力监督与制约,主要是对监督权、决策权、执行权的监督与制约,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权力监督与制约指明方向。
注释:
①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98.
②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③ 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5.
④许 新.超级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原因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43.
[1]邵德门,赵连章,刘 彤.政治学概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臧乃康,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探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3]张建德.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几点认识[J].理论学刊,2003(1).
[4]龚培兴,黄世贤,刘雪明.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本质要求[J].理论前沿,2003(16).
[5]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与分析[J].前沿,2004(2).
[6]葛韶峰.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探索三十年[J].新东方,2008(12).
[7]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R].
[8]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
[9]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
D63
A
1008—7974(2011)11—0025—04
2011—08—25
唐连凤(1964-),女,吉林省集安市人,现为通化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主任,法学硕士,教授。
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