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举正

2011-03-18王爱亭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济南250100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1年5期
关键词:通志孝经总目

●王爱亭(山东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济南 250100)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以下简称《善目》,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是历史上第一次对全国范围内珍贵古籍的全面著录,共著录了国内782个单位6万余种13万余部善本古籍,是我国目前最全面最具权威性的古籍善本联合目录。然白璧微瑕,《善目》亦偶有著录失误之处。笔者于平日使用过程中,偶见其著录疏误若干,包括书名之误、卷数之误、版本之误、朝代之误、馆藏之误等,日积月累,遂以成篇,各加考辨,条举如下:

(1)通志堂经解一百四十种一千八百六十卷,清成德编,清康熙通志堂刻本(《善目》经部第13页,又经部附录第528页)。

按:所录《通志堂经解》馆藏信息有误。据《善目》藏书单位检索表,清康熙刻本《通志堂经解》馆藏有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黑龙江大学图书馆、河南省图书馆、新乡市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等。除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新乡市图书馆两馆标为残本外,其他各馆所藏均标为完书。然检山东省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所藏该编,春秋类皆缺宋孙觉《龙学孙公春秋经解》一书,其他各馆藏本未能一一核实,当亦有缺此种者。

(2) 晦庵先生所定古文孝经句解一卷,元朱申撰,清康熙通志堂刻《通志堂经解》本(《善目》经部第17页);文公所定古文孝经一卷,宋朱申注,明万历刻《孝经丛书》本(《善目》经部第293页);文公所定古文孝经一卷,宋朱申注,明内府抄《孝经总函》本(《善目》经部第293页);文公所定古文孝经一卷,宋朱申注,明抄《孝经总函》本(《善目》经部第295页);文公所定古文孝经一卷,宋朱申注,明抄《孝经总类》本(《善目》经部第295页);朱文公定古文孝经一卷,宋朱申注,明崇祯刻《孝经大全》(十二集本)本(《善目》经部第297页);朱文公较定古文一卷,宋朱申注,明崇祯刻《孝经大全》(十集本)本(《善目》经部第299页)。

按:同一书著者之朝代或作元或作宋,前后不一。

朱申,生平爵里未见明确记载。《四库全书总目》卷十九《周礼句解》条云:“宋朱申撰。申事迹无考,里贯亦未详。案《江西通志》,有朱申字继宣,宋太学生。又李心传《道命录》有淳祐十一年(1251年)新安朱申序,其结衔题朝散大夫知江州军州兼管内劝农营田事。似为二人。不知此书谁所著也。”《四库全书总目》卷三○《春秋左传句解》条云:“元朱申撰。申有《周礼句解》,已著录。”《四库全书总目》卷三二《孝经句解》条云:“元朱申撰。申有《周礼句解》,已著录。”[1]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二载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 淮守蔡扬金刻《周礼句解》十二卷,题“鲁斋朱申周翰”,[2]又《通志堂经解》本《晦庵先生所定古文孝经句解》一卷,署“后学朱申周翰注”,[3]则申字周翰,当非《江西通志》字继宣者。《四库全书》本《周礼句解》十二卷所据为浙江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检《浙江采集遗书总录》,天一阁所藏刻本,题“宋新安朱申撰”,[4]知申为新安人,则即李心传《道命录》之新安朱申。其宋淳祐十一年(1251年) 在世,入元或仍存。然《善目》之《通志堂经解》本作宋,其他本作元,前后失于照应,不妥。《四库全书总目》亦有作宋有作元,前后不一,《中国丛书综录》则作宋。

(3)春秋提纲十卷,宋陈则通撰,清康熙通志堂刻《通志堂经解》本(《善目》经部第16页);春秋提纲十卷,元陈则通撰,明钞本(《善目》经部第270页)。

按:陈则通,生平里贯未详,《国史经籍志》《经义考》《四库全书总目》《中国丛书综录》均作元人。而《善目》一作宋一作元,显然不妥。

(4)周易集说□□卷,宋俞琰撰,元至正九年俞氏读易楼刻公文纸印本,存十一卷(《善目》经部第58页)。

按:是书《皕宋楼藏书志》卷二著录,作元刊元印本,不分卷,并录元泰定元年(1324年)十月甲子金华黄溍序及元元贞丙申(二年,1296年)五月六日、元皇庆癸丑(二年,1313年)四月十四日俞琰自序。据是书《通志堂经解》本及《皕宋楼藏书志》所录俞氏元贞二年自序云:“乃历考诸家易说,摭其英华为一书,名曰《大易会要》,凡一百三十卷。不揣固陋,遂自至元甲申集诸说之善而为之说,凡四十卷,因名之曰《周易集说》云。”[5]则该书四十卷,《善目》应据以补卷数。

《皕宋楼藏书志》又录俞琰之子仲温刊书跋三则,《上经》后跋云:“嗣男仲温校正,命儿桢缮写,谨锓梓于家之读易楼。至正八年岁在戊子十二月二十五日谨志。”《下经》后跋曰:“嗣男仲温点校,孙贞木缮写,锓梓于家之读易楼。至正九年岁(1349年)在己丑十二月朔旦志。”《彖传》后跋曰:“嗣男仲温校正,命儿桢植缮写,谨锓梓于家之读易楼。至正十年(1350年) 岁在庚寅八月旦志。”[6]据此三跋可知,是书乃俞琰子仲温于元至正八年(1348年) 至十年(1350年)陆续付梓于家之读易楼,则其版本定作元至正八年至十年俞仲温读易楼刻本为最善,《善目》作至正九年刻本,不妥。台湾《国家图书馆善本书志初稿》经部著录是书作元至正十年俞氏读易楼刊本(存一卷),尚可。

(5)春秋左氏传补注十卷,元赵汸撰,元至正二十四年休宁商山义塾刻明弘治六年高忠重修本;春秋左氏传补注十卷,元赵汸撰,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休宁商山义塾刻明修本,清丁丙跋。(《善目》经部第246页)

按:《善目》所录《春秋左氏传补注》刊刻年代不确。

上海图书馆藏元至正商山义塾刻明弘治六年(1493年)高忠重修本《春秋属辞》,卷末有明洪武元年(1368年) 程性跋,云:“初,商山义塾奉命以是书刻梓,自庚子(元至正二十年)迄癸卯(元至正二十三年),计会廪膳赋输之余,誊本鸠工,刻板一百一十片,皆直学黄权视工。甲辰(元至正二十四年)春,县主簿张君复奉命勾考续工,而《属辞》一书告成。是年秋,县丞胡君仲德复奉命并刻《师说》《补注》二书,始属性董其事,因得备完《属辞》讹阙。迄岁乙巳(元至正二十五年),学事既废,刊书亦结局矣。”[7]则《春秋左氏传补注》之刻,始于元至正二十四(1364年)年秋,至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刻成。故其版本当定为元至正二十四年至二十五年刻本,或定为元至正二十五年刻本。

(6)春秋集注十一卷纲领一卷,宋张洽撰,宋刻本,国家图书馆藏(《善目》经部第268页)。

按:是书辽宁省图书馆亦藏有宋刻本,《中华再造善本》据以影印,经检验,知为宋德祐元年(1275年)卫宗武华亭义塾刻本。其行款版式与国家图书馆所藏全同,当为一刻。则《善目》著录为“宋刻本”失于笼统,另藏馆漏列辽宁省馆。

(7)春秋五论一卷,宋吕大圭撰,清康熙四年成德刻《通志堂经解》本(《善目》经部第270页)。

按:刊刻时间著录有误。《通志堂经解》是辑刻于清康熙年间的大型经部丛书,书中虽题成德校订,实则为昆山徐乾学所辑刻,乃徐氏出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而让名于纳兰成德者。其刊刻始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通志堂经解》卷首有康熙十九年(1680年)徐乾学总序一篇,序中云:“因悉余兄弟家所藏本,覆加校勘,更假秀水曹秋岳、无锡秦对岩、常熟钱遵王、毛斧季、温陵黄俞邰及竹垞家藏旧版书若抄本,厘择是正,总若干种,谋雕版行世。门人纳兰容若尤怂恿是举,捐金倡始,同志群相助成,次第开雕。经始于康熙癸丑,逾二年讫工。借以表章先哲,嘉惠来学。”[3]序称“经始于康熙癸丑”,即康熙十二年(1763年)。《善目》称康熙四年(1665年) 刻本显误,其时《通志堂经解》尚未发雕,且康熙四年时,成德仅十二岁,更知《善目》作康熙四年成德刻本失考。

(8)春秋师说三卷附录二卷春秋属辞十五卷,元赵汸撰,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 至二十四(1364年)年休宁商山义塾刻明弘治六年高忠重修本,清韩应陛跋;春秋师说三卷附录二卷,元赵汸撰,元至正二十四年休宁商山义塾刻,明弘治六年高忠重修本;春秋师说三卷附录二卷,元赵汸撰,元至正二十四年休宁商山义塾刻明弘治六年高忠重修本,清丁丙跋。(《善目》经部第272页)

按:《善目》将《春秋师说》元刻本刊刻年代定为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至二十四年(1364年)或元至正二十四年,均不确。

上海图书馆所藏元至正商山义塾刻明弘治六年(1493年)高忠重修本《春秋属辞》卷末明洪武元年(1368年) 程性跋云:“初,商山义塾奉命以是书刻梓,自庚子(元至正二十年)迄癸卯(元至正二十三年),计会廪膳赋输之余,誊本鸠工,刻板一百一十片,皆直学黄权视工。甲辰(元至正二十四年)春,县主簿张君复奉命勾考续工,而《属辞》一书告成。是年秋,县丞胡君仲德复奉命并刻《师说》、《补注》二书,始属性董其事,因得备完《属辞》讹阙。迄岁乙巳(元至正二十五年),学事既废,刊书亦结局矣。”①福建地方文献及闽人著述综录[M].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组编辑出版,1986.则《春秋师说》之刻,开始于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秋,竣工于至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日藏汉籍善本书录》经部著录《春秋师说》三卷附录(残本)一卷,作元至正二十五年商山义塾刊,尚不误。

(9)〔道光〕晋江县志七十七卷首一卷,清胡子铝吴、周学曾等纂修,稿本,存五十四卷(《善目》史部第926页)。

按:〔道光〕《晋江县志》,《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均作“胡之铝吴修,周学曾、尤逊恭等纂”。《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云:“之铝吴,云南太和人,嘉庆十三年进士,道光十年任晋江知县。”[7]又《福建地方文献及闽人著述综录》该志条下云:“清胡之铝吴修,晋江周学曾、尤逊恭等纂,道光九年修,稿本。”①则《善目》所录“胡子”,“子”当为“之”之误。

(10) 太平三书十二卷,清张万选辑,清顺治五年刻本(《善目》史部第973页);太平三书十二卷,清张万选辑,清顺治五年怀古堂张万选刻本,卷一原缺(《善目》集部第1789页)。

按:是书重复著录,一入史部地理类,一入集部总集类。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是书顺治五年(1648年)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据以影印。检此书,分胜概、风雅两部分,大致皆先列各名胜并稍作概述,次列历代歌咏该名胜诗人并附小传,后胪列具体作品。若依书之体例、内容而论,当入史部地理杂志之属为宜,《四库全书总目》即入地理类。

(11) 传道四子书八卷,清徐达左辑,明刻本,清唐翰跋,存四卷(曾子二卷,子思子二卷);传道四子书八卷,明徐达左辑,清抄本,清丁丙跋。(《善目》子部第24页)

按:同书辑者之朝代一明一清,相邻矛盾。考徐达左,字良夫,号耕渔子、松云道人,元末隐居,明洪武时出为建宁训导,故当定为明人为宜。则《善目》所录前一条误明为清。《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子部儒家类著录是书,作明徐达左辑,犹不误。

(12) 黎二樵未刻稿一卷,清黎兰撰,手稿本

(《善目》集部第1247页)。

按:黎兰为黎简之误。考《碑传集三编》黄丹所撰《明经二樵黎君行状》云:“君讳简,字简民,一字禾裁,号二樵,世居顺德之弼教村。”[8]《清人诗文集总目》《清人诗文集提要》著录是书,均作黎简撰,不误。盖“兰”的繁体为“蘭”,“蘭”“簡”形近而致误。

(13) 耆年讠燕集诗一卷赠言一卷,清王日藻撰,清康熙三十二年刻本(《善目》集部第1743页)。

按:《善目》既入是书集部总集,又署“王日藻撰”,自相矛盾。《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藏书目录》著录是书,作昆山盛符升等撰,清康熙中刻本,入集部总集类诗编杂录之属。可见王日藻只是此书撰者之一。

(14)地球志略一卷,清徐健畲撰,小方壶斋丛书稿本(《善目》丛书部第513页)。

按:徐健畲为徐继畲之误。是书收入《小方壶斋舆地丛抄》第一秩,检山东大学图书馆藏本,该书正文首行上题“地球志略”,下题“五台徐继畲”。[9]另,《中国丛书综录》《北京图书馆普通古籍总目·地志门》《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图书总目补编》《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汉籍分类目录》等皆作“徐继畲撰”。

[1](清)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Z].影印本.北京:中华书局,1965.

[2](清)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Z]//清人书目题跋丛刊.影印本.北京:中华书局,1993.

[3](清)徐乾学.通志堂经解[M].清康熙间刻本.

[4](清)沈初.浙江采集遗书总录[Z].影印本.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5]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Z]//宋元明清书目题跋丛刊.影印本.北京:中华书局,2006.

[6](明) 赵汸.春秋属辞[M]//中华再造善本.影印本.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7]金恩辉,胡述兆.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Z].台湾:汉美图书有限公司,1996.

[8]汪兆镛.碑传集三编[M]//清碑传合集.影印本.上海:上海书店,1988.

[9](清) 徐继畲.地球志略[Z]//小方壶斋舆地丛抄第一秩.上海:著易堂,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刊本.

猜你喜欢

通志孝经总目
总目次
第36 卷总目次
《孝经丛书》与《孝经总类》异同考
——从明代朱鸿《孝经》类编著来看
《孝经郑注》辑本三种平议
蒙古文《孝经》及其词语释义研究
《回疆通志》史学价值论析
2014年第1—6期总目次
云南编年史之力作——评述《新纂云南通志·大事记》
《新疆图志》通志局本与东方学会本探析
《孝 经 纬》述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