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按需印刷和按需出版及其对图书行业的影响

2011-03-18燕今伟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馆武汉430072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1年5期
关键词:印刷技术印刷出版社

●欧 懿 ,燕今伟 (武汉大学 .信息管理学院;.图书馆,武汉 430072)

1 按需印刷与按需出版

1.1 按需印刷(Printon Demand)

按需印刷是伴随着数字化信息处理、远距离数据传输以及高密度存储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印刷方式。在传统的出版方式和印刷技术环境下,图书印刷前要先确定印数,然后再印刷、裁切、配页、装订,书是按批量印制的。数字印刷技术出现后,利用数字化印刷设备可以直接把数字化的图书内容印刷、装订成纸本图书,书是一本一本印的,印数可以随机确定,印刷速度可达每分钟数百页,几分钟就可以印制一本新书,而且可以把数字化的图书数据传输到网络覆盖的任何地方就地印刷。因此,按需印刷也称即时印刷。

按需印刷技术最初主要是用来印制印数少、即时需要的非正式出版物,如会议资料、培训教材、单位年度报告、宣传材料、标书、广告等。由于免去了价格昂贵、耗时的制版工序,从而大大降低了原来必须分摊在每本书上的制版成本,使图书的印刷成本基本上不受印数的影响,而且可以随时开印,即刻成书。这种新型的印刷方式,为破解预测印数、积压库存等长期困扰出版社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很快受到出版商的重视,用于印刷正式出版物,出现了按需出版的新型出版模式。

1.2 按需出版(PublishingonDemand)

按需出版是指出版社利用按需印刷技术来组织出版正式出版物的出版方式。[1]在按需出版的流程中,图书是在网上或者先印少量图书向读者推介,根据读者的需要再批量甚至单本印刷。目前按需出版有3种形式:一是出版社设立自己的POD部门,开展网上出版和按需印刷业务;二是图书销售商与出版社合作,在其销售网点里安装POD设备,根据读者的需要印刷和销售图书;三是出现了专门的按需印刷出版社,这类出版社像正规出版社一样,可以为作者申请ISBN,也对文稿进行文字校正,并且可以帮助作者把书交给销售商销售。按需出版更有创意的方式是,图书内容可以根据读者的具体需求进行一定范围内的重组,这就是逐渐兴起的“按需定制”。按需定制是在按需出版基础上对读者个性化需求的进一步满足,是按需出版发展的新趋势。

按需出版是伴随着按需印刷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国外对“按需印刷”和“按需出版”这两个概念并无严格区分。而在国内目前的体制下,印刷和出版是两个领域,“按需印刷”和“按需出版”的内涵相比较有很大的区别。

2 国内外按需印刷和按需出版的发展状况

按需印刷技术最先出现在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IBM公司开始在自己公司内部推出了按需印刷技术,当时并非用于商业出版,只是用于印制自己公司的产品目录、项目报告和用户手册等。这一做法很快便引起了印刷业以及出版业界的广泛关注,图书出版商、发行商以及零售商都积极应用按需印刷技术,拓展新的业务领域。1997年,美国印刷企业中,能开展按需印刷业务的公司占8%,[2]2003年达到12%,预计2010年将达到20%。[3]

如今按需印刷技术在美国整个图书产业链的应用已经十分普及,不仅表现在整个产业的各个环节的高度参与和广泛的应用,更表现在这一技术在市场上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我们不得不提到美国当今最为成功的按需印刷公司——闪电之源公司(Lightning Source)。该公司以数字技术和网络平台为基础,最早将按需印刷这项技术应用于商业用途,是目前发展最大并且影响力最为深远的一个公司。[4]美国最大连锁书店巴诺(BARNES&NOBLEINC)、网上零售巨头亚马逊(AMAZON)等公司均与闪电印刷公司合作,开展POD业务。兰登书屋也建立了自己专门的POD部门,开展网上出版与POD业务。[5]一些公司与连锁书店合作,在零售书店安装POD设备,随时为读者印制图书,获得了可观的效益。

除了美国以外,在日本、英国、德国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按需出版的发展同样引人瞩目。英国和德国的按需出版自2005年之后开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按需印刷逐步成为国家出版业和发行业新的增长点,按需出版的市场份额不断达到新高。而在日本,印刷业与出版发行业的强强联手也使得日本的按需出版业形成一个强大而完善的生产链系统。

相对于蓬勃发展的国外按需出版来说,我国的按需印刷和按需出版还处于起步的阶段。新世纪初,有些出版社开始引进了数字化的印刷设备,用于印制内部文件、样书、产品样本、宣传册等,但这还只是对传统胶印的补充手段。

在我国第一个进行按需出版尝试的当属知识产权出版社。在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知识产权出版社争取到了新闻出版总署对按需出版业务的支持,于2004年4月率先启动了按需出版工程。这个项目可以提供6种POD服务:新书出版、图书复版、寻断版书、按需印刷、网上书店以及分类专利文献订阅等,[6]并且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按需出版的部门,建立了专门的“中国按需出版网”。2004年的上海书展上,上海同昆数码图书有限公司首次展示按需印刷技术,为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新书提供现场按需印刷服务,并可对出版社开展样书印刷、断版书印刷、商务文件快印等业务,引起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

商务印书馆于2008年底推出了按需印刷业务。它们把44卷819期/号的《东方杂志》全部数字化,用户可对约30000篇文章、12000多幅图画、14000多则广告,按照标题、作者、关键词、摘要等进行检索,并可选择按需印刷服务。

从以上先行者的实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按需印刷以及按需出版的概念正逐步被国内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将对我国图书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3 按需印刷对印刷业的影响

3.1 促进印刷技术和印刷生产方式的创新和发展

作为一种新型的印刷技术,按需印刷的出现正在改变着印刷业的整个面貌。如果说激光照排技术的发明使印刷行业走出了铅与火的时代,数字化印刷技术则将使制版这一从印刷术发明以来一直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省去,实现从数字化内容到印刷型图书的直接转换。在技术经济的层面,目前按需印刷的普及还有两个障碍:一是数字印刷设备对于高精度图像,尤其是彩色图像的印刷质量还不及制版印刷的效果;二是一体化的数字印刷装订设备的价格较高,导致投资大,在价格上与小型胶印设备相比并无优势,特别对国内来说,按需印刷设备要依赖进口,国内技术支持力量不足,更使按需印刷难以迅速发展。

所幸的是,随着国家对数字出版业发展的日益重视,按需印刷的技术条件也不断在提升。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将引进和生产“集成式按需印刷设备”,由一台机器完成图书内容数据输入、储存、印刷、装订,直至产出图书成品的过程,[7]以适应数字化出版发展的需要。

3.2 印刷业业态结构将发生变化

在传统的印刷模式下,印刷厂是靠扩大规模、提高技术以减少成本,从而达到规模效益来获得利润。在按需印刷技术出现后,在大印量的市场上,传统的印刷厂仍然有发展的空间,继续扩大规模以取得效益。而与此同时,小型的应用数字印刷技术的印刷厂将迅速发展。在这样两个不同方向的发展模式下,印刷业的发展格局会发生变化。传统的大印刷厂依旧依靠技术改进产生的规模效益来获得利润,这类印刷厂主要满足大批量出版物的印刷需要。而数字化印刷厂则依靠其快捷方便的优势,规模小而分布广,以定制印刷的服务来满足用户个性化、小批量的需求。

4 按需印刷对出版业的影响

按需印刷作为一种新技术对出版业带来的影响是革命性的。虽然图书出版是人类传播和保存知识的手段,但是在社会活动中,出版是一种经济行为,出版企业是按照经济规律运作的。在传统的印刷技术环境下,图书必须要批量印刷,而且要达到足够大的数量才能够维持成本和获利,因此出版业始终在估计图书销量、减少库存的困境中挣扎。而按需印刷可以使出版社从此摆脱这个难题。

4.1 有利于提高出版行业的经济效益

首先,出版社将不再为图书库存担忧。有按需印刷设备后,出版社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宣传出版的新书,或者只印少量样书,然后根据读者的需求按已经确定销量的印数随时印制,做到先销售再印刷,实现零库存。其次,出版效率会大大提高。由于免去了昂贵的制版环节,图书的价格不取决于印数,一本书也可以开印,降低了成本,满足读者即时的需要。第三,图书的生产和交易全过程都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系统完成。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系统需要解决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个问题,多数行业的电子商务系统都不能解决物流问题,需要在电子系统之外建立物流渠道。但是数字化的图书内容信息却可以方便地从网上传递到用户身边的图书快印机上,免去了图书储存、运输等一系列物流环节,完满地解决其他行业不能解决的问题,建立全流程的电子商务系统,极大地提高出版行业的经济效益。

4.2 有利于确立图书内容价值第一的出版观念

在图书销售数量决定出版社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出版社需要在图书的内容价值和市场销量之间寻求平衡,内容价值高的图书不一定市场销量大,常常不能顺利出版。而在降低了出版社的经济风险,经济效益有保障后,出版社对于出版物的所有考虑都落到了出版物本身的价值上,图书本身的价值就是决定其是否适合市场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目前国内实行根据图书的印张确定定价的制度环境下,按需印刷降低了出版风险,将有利于出版社转变经营观念,有利于高价值的学术图书的出版,提高出版物的文化内涵和学术水平。

4.3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按需出版还有待时日

按需印刷是实现按需出版的基础技术条件,但并不意味着有了按需印刷设备就可以实现按需出版。真正意义上的按需出版应该是按照两个方面的需要出版:一是按照作者的需要出版,只要作品的内容符合出版的要求,经过编辑审校程序后都可以出版;二是按照读者的需要出版,对已经可以出版的图书根据读者的需要随时印刷出书。

在现阶段,按需出版在我国的普及还有诸多的难点。在制度层面,现行的书号管理制度使按需出版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已有书号图书的短版、断版印刷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按需出版还有待于管理体制的调整。在技术层面,即时印刷设备还依赖进口,印刷高精度的画面质量还不及传统的胶印,而且国内相应的技术支持环境也还不完备。在经济层面,由于即时印刷设备的高成本,目前的价格优势还只是在小批量的出版物印刷上,大批量的图书印刷还要依赖传统设备。此外,如何在按需出版即时印刷的环境中实现对著作权和版权的控制,也还有许多法律法规层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5 按需出版对发行业的影响

按需印刷和按需出版的兴起似乎是图书发行中盘商的终结者,但是国外发展的实际情况是,各国的图书中盘商都是推动按需印刷和按需出版的促进派。以美国的闪电之源公司为例,它拥有来自2400家出版社的60万种图书的电子书库,又与拥有专利产品“图书快印机”的按需出版公司(On Demand Books,LLC)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大有包打天下的架势。德国、英国和日本的情况也是如此。

中盘商如此热衷于按需印刷和按需出版,是因为他们有两个优势:一是在网络化的环境下,大的中盘商都已经建立了电子商务平台,拥有书目数据库资源和管理的技术与经验,扩展为全文图书信息的管理系统没有大的技术上的障碍;二是中盘商上游连接着出版社,下游连接着零售商、图书馆或终端读者,能够保证稳定和畅通的供应和销售渠道,经济上没有大的风险。而从出版社的角度,尽管在技术上是可以抛开一切中间商直接把图书销售给读者,但是在实际运作中,把发行销售委托中间商做,自己集中精力做好图书的选题和出版工作对出版社的发展更为有利。因此,在按需印刷和按需出版的环境下,图书中盘商仍将发挥不可缺少的作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这一领域,国内的发行商也有可施展的空间。随着改革开放,国内学术界对国外文献资料的需求与日俱增,图书馆是引进外文文献的主力军。由于经费所限,图书馆的外文图书缺藏十分严重,仅以高校图书馆人文社会科学图书收藏为例,目前高校图书馆每年购进的外文图书只占国外出版量的50%,如果回溯到1949年,收藏量仅相当于这个时期出版量的1/5左右,[8]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发达国家按需出版公司拥有的解决了知识产权的图书资源已经有相当大的覆盖面,如果国内的图书进口公司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代理国外按需出版公司在国内开展按需印刷业务,开辟图书进口的新渠道,这对国内图书馆补充缺藏,提高文献保障能力具有很好的作用。

6 按需出版对图书馆的影响

图书馆传统的图书采集、典藏和服务制度都是基于图书印刷出版发行的传统模式设计的。由于图书再版的不确定性,藏书缺失了不容易补充,图书馆在采集图书时,只要经费允许就“宁滥勿缺”,尽可能收全;在图书流通时,也会有许多对读者的限制性规定,以保持藏书的完整。这些措施无疑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按需出版的出现,将为图书馆破解这些难题提供新的思路。

6.1 文献资源建设将会有新的模式

在按需出版的环境里,短版书和断版书的获取将不再困难。只要数据库中储存有图书的电子文本,在解决了版权问题的前提下,在用户需要的时候就可以印制图书。即使因为出版年代久远,或是因为印数少,市场上已经没有这种书流通,只要有这种书的电子文本,就可以随时获得,这就大大丰富了图书市场上可供图书的品种。随着图书回溯数字化的推进,从理论上说,只要一本书在世界上存在过,就可以随时再现它的印刷本。这就极大地减轻了图书馆图书采访工作的压力。首先,买新书不再是一锤子买卖,即使一时漏订,发现以后还可以及时补购;其次,印旧书不再困难,为图书馆系统地补充馆藏提供了新的来源和手段;第三,可以降低对订购复本数量精确度的要求,并且可以采取“适度从紧”的策略,不必预估足够的复本,必要时再临时补购。这些便利将使文献资源建设的组织和管理模式发生新的变化。

6.2 图书馆的典藏制度将发生改变

国内图书馆的典藏制度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图书馆有一个明显的不同点,就是保存本制度。西方国家图书馆一般不买复本,除了特藏图书外,所有的藏书都可以外借。而国内只要是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除了价格较高的大型图书可能只买一本外,一般都会订购一定数量的复本,并且会把每一种书留一本保存在阅览室,原则上不外借,也有称库本、样本、种子本等。保存本制度的起源没有进行过考证,但它的存在应该是与中国的国情有一定的关系。由于经济欠发达,图书基本上都是平装,不耐用,而且国人爱护公共财产的意识不强,流通图书的损坏比较严重,为了保持图书馆藏书的长期可利用,只好留一本以备不时之需,这也是合理的考虑。但是这么多图书馆都留着一套不能外借,而且使用率不高的图书,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来看是一个很大的浪费。按需出版可以解除图书馆的这个后顾之忧,除了少部分承担长期保存文献任务的图书馆还需要保留保存本制度外,多数图书馆都可以取消保存本,使尽可能多的图书被读者充分利用。如果连同上述减少不必要的复本的作用,所释放出来的馆舍和人力资源的总量是相当可观的。

6.3 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模式会有新的变化

目前发展如火如荼的图书馆联盟中,馆际互借是一项主要的协作功能。馆际互借是进行实物传递,需要人工处理馆际借书请求、下架、运输、借还手续、运输、验收、归架等一系列程序,需要运输费用,如果认真计算一本书的馆际互借成本并不是一个小数字。如果按需出版的发行网点已经延伸到图书馆,那么在读者需要某一本书而图书馆没有收藏时,缺藏图书的信息可以通过网络传到现场印制,而且这本书在读者使用后可以入馆收藏继续被其他读者利用,这时图书馆解决读者需求的措施将在按需出版成本和馆际借书的传递成本之间进行比较,馆际互借不再是唯一的选择。

此外,按需出版的发展对电子图书的发展前景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电子图书以其携带方便、可进行特定字段检索为优点,但是毕竟阅读起来不如纸本图书方便和舒服。尽管电子图书的阅读器不断有新产品问世,性能不断改善,目前的普及情况并不乐观,并没有出现取代纸本图书的迹象。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图书快印机配备在图书馆,读者在看一本电子图书时觉得有兴趣,想借纸本图书回去细细品味,就提出借书请求,图书馆随即印一本图书出借,那将是一种新的服务方式。也许按需出版的发展意味着,纸本图书将获得新的生命力,在图书馆里纸本图书将和电子图书永远共存下去。

7 结语

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来看,按需印刷出版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图书出版发行的物流消耗,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为对销量预测不准造成图书积压浪费,也能够减少图书馆长期保存图书的压力,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是出版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2006年,数字出版被国家列为“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的重点,这为按需出版提供了政策的铺垫。

实现按需出版后,整个图书产业链中的所有环节都成为可以直接面向读者的节点。正如美国的帕修斯集团总裁麦克纽恩所说的:“由于按需出版和按需印刷的出现,出版链条上各个环节的界限正在变得模糊。”[9]印刷业、出版业、发行业和图书馆的社会分工和专有职能将会发生分化和重组。处于这样的形势下,各行业的发展模式、市场定位和经营理念都会处于一个变化调整的时期,这将对从业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提出许多新的课题。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看,市场机制总是会去掉不必要的中间环节的消耗,以达到投入产出效益的最大化,而这也是符合现代社会节约资源的发展理念。相信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按需出版的大环境会不断地与技术的发展协调同步,实现相关行业的和谐发展。

[1]王瑞玲.按需出版及其对图书馆的影响[J].图书情报知识,2006(1):53-56.

[2]赵俊成,张瑞娟.按需印刷面面观[J].中国印刷,2008(2):29-31.

[3]张桂兰.解读“按需印刷”[J].数码出版,2006(11):29-30.

[4]练小川.从按需印刷到按需销售[J].出版参考,2008(21):38,41.

[5]鸿栋.POD加快出版印刷业态改变步代[J].今日印刷,2006(9):54-56.

[6]李德升.个性化市场模式下的按需出版与数字印刷 [J].科技与出版,2007(7):53-56.

[7]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将生产“集成式按需印刷设备”[EB/OL].[2010-03-14].http://www.reyin.cn/news/qiyeynanxiao/201003/09-276621.shtml.

[8]肖珑,等.高校人文社科外文资源的布局与保障方法[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6):2-7.

[9] 按需出版 [EB/OL].(2009-06-30).http://nes.keyin.cn/plws/view.php?aid=63224.

猜你喜欢

印刷技术印刷出版社
内卷
神奇“印刷”术
我等待……
第十届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
印刷+智能=?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第十届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
第十五届毕昇印刷技术奖在京揭晓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扬州雕版印刷技术的兴盛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