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书育人引发的思考
2011-03-18钱淼华门薇薇
钱淼华,门薇薇
1.2.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387
一、教书育人的法律依据
1993年10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总则第三条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1995年3月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章总则第四条指出“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第五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8年8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一章总则第五条“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第四章第三十一条“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第五章第四十五条“高等学校的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教书育人是法律赋予教师的义务,法律的制定使教书育人工作有了法律保障。
二、教书育人的实施途径
1.以生为本是教书育人的前提。马克思指出:“人,作为人类历史的经常前提,也是人类历史的经常的产物和结果。”教育是人的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必须要以人为本。这里以人为本有三层含义:1.以人为本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的肯定;2.以人为本是一种价值取向,即要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3.以人为本是一种思维方式,要求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既要运用历史的尺度也要考虑用人的尺度,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命运,确立自主意识并承担相应责任。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性。就学校而言,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根本,这就是“以生为本”,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实践,是教书育人的前提。
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必须体现爱与关怀,以实现人的自由和谐发展为最高目的。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随着社会的发展,交流的平台日益多样化:面谈、查寝、电话、电子邮件、QQ、博客等,尽量使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分散解决。只有时刻把学生的安危冷暖挂在心头,千方百计为之排忧解难,才能以情待人,以理服人,达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关系的和谐。
笔者所在的天津师范大学多年来依托学校心理学科的强大优势,在工作实践中秉承“以生为本”的理念,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结合起来,在心理育人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有益的探索。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2.为人师表是教书育人的关键。心理学家韦恩·卡肖说:“榜样的行为常常充当一种正确行为的诱因。”《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指出:“办好社会主义的高等学校,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七章第五十二条“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是最直接的,其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高校教师应该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将对学生的要求内化为其自觉的要求和内在的精神力量,为构建和谐校园贡献自己的力量。1999年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谈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学生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接受教师的道德、情操、作风甚至兴趣爱好的教育和影响,教师的人格魅力将给学生带来巨大的乃至终生的影响。教师高尚的师德和示范的言行,是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关键。
3.依法执教是教书育人的保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二十章第六十二条 “按照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加快教育法制建设进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法规。”第六十四条“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学校要建立完善符合法律规定、体现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和制度,依法办学,从严治校,认真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尊重教师权利,加强教师管理。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对学生实施的奖励与处分要符合公平、公正原则。健全符合法治原则的教育救济制度。开展普法教育。促进师生员工提高法律素质和公民意识,自觉知法守法,遵守公共生活秩序,做遵纪守法的楷模。”
“教书育人”已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高校的各级党政领导要重视这项工作,持之以恒地抓好这项工作,建立健全教书育人岗位责任制和检查监督机制,建立教书育人奖惩机制。其次,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见,教书和育人是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两个方面。依法执教和我们的教学工作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时难免说话做事的方式不太妥当。如果我们在平时注意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有意识地依法执教,教书育人,那么,我们既能正确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又能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发展迅猛、多元文化猛烈碰撞,而大学生也处于人生的重要转折期,因此,加强对学生正确引导,培养其高尚的品德,增强其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其抵制诱惑的自觉性,是高校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
依法执教是高等学校提高管理效率的保证和改善教育质量的前提;是高等学校治校的依据和创建校园特色的基础;是高校教师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社会公德和终生践行的行为准则。依法执教,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教师负责。教师即要教书又要育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1]李胜平.浅谈教书育人的途径、方法[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 第3分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545.
[3]田建国.以人为本的教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86.
[4]韦恩·卡肖(美).人:活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9:199.
[5]朱熹.四书集注[M].长沙:岳麓书社,1988:208.
[6]傅树京.高等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