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随笔化写作教学的真谛
2011-03-18天津市双港中学刘建始
■天津市双港中学 刘建始
多年的作文教学现状是学生对作文兴趣越来越低,甚至望而生畏。学生大都害怕写作文,被逼着写出来的大多是虚假的作文。语文教师大多是无奈与懊恼,作文教学成了伪教学,语文教师受累不讨好,这是最大的悲哀!沉疴宿疾,积重难返,作文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笔者所在的天津市双港中学开展随笔化写作教学已经快三个年头,全校语文教师基本掌握了随笔化写作教学的概念、主张、思路、原则、课型,以及随笔化作文要解决的问题。下面谈一谈对开展随笔化写作教学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对随笔化写作教学的认识
语文专家成浩老师将随笔化作文中的随笔定义为“随手下笔”。在这里,随手下笔而成的文字都是随笔化作文。随时随地,随遇随历,随感随记。“回归本真”是随笔化写作的主张,作为一种生态语文教学的新体系,共有“情景随笔作文课、随笔作文展示课、随笔作文读悟课、随笔作文评议课,随笔作文成文课”五种课型。教学原则为“牧养言语生命的野性,正视言语生命的呵护,相信言语生命的自成长”。牧养即尊重,正视即顺应,相信即养护。以“先写后导”为主,“先导后写”为辅。
这样做更符合语文新课标理念,我们高中作文教学必须切实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真正把学生当作语文学习的主人;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激发引导上。教师在每一堂课里,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兴奋起来;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写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毫无疑问地感觉到自己是互动主体。
二、随笔化写作教学需要改变语文教师的观念
我校开展的随笔化写作教学,第一步是建设语文生态园,包括绿色阅读和随笔化写作。绿色阅读:本色的读书,学生自由地在读书室里自己选择图书,远离题海走进书海,在书海里浸泡、畅游。我校开设了隔周一次、两节连排的阅读课,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基础,因为学生的写作素材来自生活和书本。同时开设了随笔化写作课,先从情景随笔作文开始。单周阅读课,双周随笔化写作课,列入课表,严格执行。坚持一段时间后,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在30分钟里写出800字之多的真实性很强的作文。语文教师随着兴趣和信心的增加,观念也随之逐渐改变,教师的信心与兴趣保证了随笔化写作教学的实施。
教师的观念是在教学实践中改变的,是发自内心的,不是用制度强迫的,真正在内心接受了随笔化写作教学,并能进行反思。真正的思考是充满智慧的,思考加上研究,方能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执教的教师和听课的教师与学生同写作文,使得写作成为语文教师的生活方式,是语文教师不懈的追求,也是语文教师价值的体现,并且有利于知教知学。这样教师不就真正懂得学生吗?认识到自己写的随笔不如学生,并且也明白了“先学后导”的方式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最大的收获是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在学生的语文实践中解决了高考作文的瓶颈问题。
三、随笔化写作教学需要打造叫人愉悦、具有审美价值的课堂
活动情景创造激情,随笔化作文第一个课型就是“创设活动情景”。我校语文教师在课改实验中创造性地设计了很多有效果的活动情景课。比如“鞋与小石子”“头发的故事”“采访校长”“体验残疾”“人生的选择”“我的手机谁做主”等。以“鞋与小石子”为例。上课时,语文教师先是发给学生一些干净的小石子,让学生放到鞋子里,学生可以随意地在教室里走一走,感受一下。这样,学生马上就进入了情景,活跃起来,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小石子在鞋中很硌脚啊?如果鞋中有硌脚的小石子,我们该怎么办呢?在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时候,教师稍加引导:如果学习生活是鞋,什么是那些让我们举步维艰的小石子呢?学生们一下子就陷入了沉思。这个时候,只要把这个活动和思考的过程整理一下,就可以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了。有的同学还展现出非常好的逆向思维能力。听听这些题目:“带着石子儿上路”,“不妨换双鞋子”……
在随笔化写作教学的理念指导下,尝试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还原言语生命的本真,用“尊重、顺应与养护”的态度和方式对待言语生命,使每一个生命个体尽可能地挖掘言语潜能,展现自己的言语才华。顺应学生的言语生命,为学生的言语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和环境空间。养护学生的言语生命,不苛责、不强求,引导言语生命健康发展。而且教师与学生同写随笔,不仅促进了语文教师的提高,而且让我们看见了语文教师美丽的内心世界。
随着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师的视野更加开阔,不仅仅用情景创设随笔作文课,而且在网上下载一些视频引入随笔化写作教学中,教学方式更加丰富。
四、随笔化写作教学中的作文评改
在随笔化写作教学推进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写完作文,和做完其他作业一样,一交了之。其实“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所以语文教师的一个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认识到修改的重要性,养护学生的修改文章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受修改的乐趣,悟出写作的真谛。
1.修改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说,情景随笔作文课给学生的是兴趣,那么修改课使学生的作文上档次。“激发兴趣是一时,培养习惯是工程”。修改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的作文完整,努力把自己想说的意思恰当地表达出来。学生删除、调整和增减词语,优化语言结构,以使文章达到表现学生意图的目的。成功的修改不是指文字数量的变化,而是指修改的结果更加接近学生的意图。再说,学生写了那么多文章,怎么就写不好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学生没有修改或者不愿意修改,要达到学生普遍产生“我要改”意愿的状态,是一个长期培养的系统工程。
2.评改的点如何确定?
还是从学生的文章中来确定,批改学生作文时,能发现学生作文的问题。主要抓学生文章中共性的问题,进行评改。也可以从文章立意、结构、选材、语言等方面进行,但是面面俱到不可能,应该抓其一点,带其他的几点,纲举目张,举一反三。但是应该与学生的作文有密切的联系。有的教师抓住了“立意”这一点,选了几篇立意明确的文章和学生的文章比较,选的文章不要太难,选学生容易理解的,或者是学生学过的名家名篇。让学生读,让学生讨论,教师也参与讨论。学生在读中比较、感悟,使学生茅塞顿开,思维活跃,教师抓住这一瞬间,让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挖掘学生的言语的潜能,改出好文章。
评改过程中,也可以用语文教师自己的文章作为修改的范例,与学生的作文比较。学生读到教师的作品,学生对教师不仅仅是佩服,教师的作品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教师的作品是“生命之作”,其中包括教师的感情、心得以及认识。用自己的作品指导评改最有说服力,学生的佩服之情会油然而生,对教师的作品学生是愿意发表见解的,学生会瞬间产生修改的动机。学生的动机是驱动学习的主要因素,其中一个方面是因为看到教师做而希望自己做;因为看到教师富有激情地写作,学生就觉得自己也可以完成写作。应该说,教师的写作习惯有助于促成学生的写作习惯养成。
评改文章要注重评、展这两个环节。“评”,就是有目标地选取学生的作文,边读边评。师生通读,读得精彩,声情并茂;教师评要评得到位,叫学生心悦诚服,不能啰里啰唆,要画龙点睛。讲评是教师的内功。教师讲评的过程中,要和学生交流看法,目的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悟性,教学生明白应该怎么改,不要寄希望于学生一次就把作文改好,要养护学生的言语生命的激情。“展”就是展示,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又一次进行比较,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发现展示的作文哪好哪不好,同时取长补短、进一步修改自己的文章。然后教师再一次指导,使学生主动地在课下再一次修改自己的文章。那些文学大家都提倡“文不厌改”,这已经是作文的规律。
3.写作的核心在于修改。
我们的理念:“没有经过认真修改的文章,永远是半成品;写作的核心在于修改,只有经过反复修改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这是随笔化写作教学的“魂”。教师精准的、充满激情的、画龙点睛般的点拨是教学中的亮点。教师的激情、修养、精气神、文化底蕴是学生言语生命成长的园圃。以流畅的点拨掌控课堂是评改课上教师能力的体现。学生认真聆听的习惯是评改课的保障。
修改作文有两个层次,一是改正错字、用词不当和标点符号误用等问题;(这个层次应该放在常态的平常的修改中,要经常提醒学生)二是更注重意思的表达,经过感悟、思考,以便增加、删除、合并或者替换所使用的词语,总是围绕着学生的写作目的进行修改。(这个层次放在指导修改时进行)
4.作文评改课的四种课型。
(1)片段引领评改课。先用片段做范例,再用学生作文和名家文章比较,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展示修改后的作文。读、比、评、改、展,层层递进。
(2)典型文章引领评改课。阅读好的文章,其中包括名家的和学生的文章,与学生的“病文”比较,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展出作文。读、悟、比、评、改、展。“读”和“悟”是关键。
(3)以语文教师的文章为范例引领评改课。用教师的文章做范例,示范修改,得出规律,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展示修改后的作文。示范、比较、悟、改、展。用教师的激情唤醒学生的言语意识,熏陶学生、启发学生、增强修改欲望,学生会模仿教师修改自己的文章,使学生意识到如何进行修改,使学生养成修改的习惯,喜欢修改,和喜欢情景随笔一样。教师点燃激情,和学生形成互动。
(4)开头和结尾评改课。做的也不错,教师们也很努力。但是光修改开头和结尾,就没必要用两节课了,可以缩短课时。
这四种课型都有可取之处,还是第三种最好,如同情景作文一样,教师与学生同写随笔是亮点;修改作文过程中拿出教师的作品和学生共同修改更是我们的特色。
5.评改课的细节问题。
(1)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时要宁静。没有宁静的心绪,文章是修改不好的。如果拿出一篇例文修改,可以让学生讨论修改,自己的文章一定要宁静的心态下修改。“没有静静思索的课堂是不正常的”。(李希贵语)
(2)展示修改的痕迹。学生修改完作文,要拿到投影仪前显示,学生的作文要保留修改痕迹,让人了解其修改的思路。
(3)聆听习惯的培养是需要长期坚持做的事情。学生展示自己修改后的作文,其他学生一定要认真聆听,从中受到启发。
修改文章是一个习惯培养的工程,其中包括读、比、评、议、改、展等能力。“一个能不断修改自己文章的人,一定是一个负责任的人,一个在文字上有理想人。修改行为的本身,比写出一篇好文章更有意义。”
一篇作文从“创设情景—随手下笔—比较阅读—读中感悟—开阔思路—随笔修改—成文展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语文教学的新体系就基本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