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幸德秋水的“非战论”思想
2011-03-18胡备吕利华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191
胡备,吕利华(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191)
论幸德秋水的“非战论”思想
胡备,吕利华
(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191)
幸德秋水是日本社会主义思想运动的先驱,他旗帜鲜明地反对日俄战争,留下了大量的反战檄文。幸德的“非战论”思想不仅在历史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即使在今天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幸德秋水;非战论;日俄战争;《平民新闻》
幸德秋水(1871-1911)是日本社会主义思想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也曾经对中国的早期社会主义者产生过重要影响。幸德的社会主义论著如《二十世纪之怪物:帝国主义》、《社会主义神髓》等大多译介到中国,但是,他的“非战论”思想却至今鲜为人知,国内相关的研究论著也几乎是空白。而在近代日本思想史中,“非战论”是早期社会主义者的重要思想之一。
日本早期的社会主义思想有两个来源,一是基督教思想中的改良主义(reformism),二是自由民权思想中左派的主张。幸德秋水属于后者。这两者虽然本质上完全不同,但在20世纪初形成了日本社会主义阵营,并在日俄战争期间掀起了激烈的“非战论”,其观点的前瞻性、深刻性,以及面对强权迫害的不屈不挠精神,不仅在日本国内,即使在交战国俄国、以及欧美各国都产生过巨大的反响。本文中的“非战论”是沿用日本在日俄战争前后常用的词汇,为了如实地再现以幸德秋水为首的非战论的原貌,阐述其特点、历史背景及思想来源,突出其历史性和独特性而特意使用的,以此区别于其他历史年代的和平思想、反战论。
一、日俄战争前的非战论
广义的日俄战争是从甲午战争后的1895年到1905年9月朴茨茅斯媾和条约签订的期间,狭义的是指1904年2月到1905年5月的日俄开战期间。在日俄战争前,日本大多数国民对战争的狂热程度达到新的高潮,但是其中也不乏充满理性,能冷静、客观地提出反对战争、厌恶战争的声音。例如,明星派诗人与谢野晶子(1878-1942)由于其弟参加了日俄战争,为此她写了《你,不要死!》(副标题是“咏叹身处旅顺包围军中之弟”)。其中第三段写到:
弟弟你呀!不要死!/圣上本人不出征,/却叫别人的孩子去流血,/去为野蛮的杀人而送命,/还要说这种死光荣!/人都说圣上慈悲为怀,/可这件事又怎能叫人想得开?①
此诗一经发表,国粹派诗人大町桂月(1869-1925)马上在《太阳》杂志上发表文章称与谢野晶子为“非国民②”。
日俄开战前一年,《万朝报》由原来的主张非战论转向主战论,1903年10月12日,作为骨干记者的内村鉴三在《万朝报》发表的辞职声明“小生确信如同意日俄开战即等于同意日本灭亡。[1]283”③在同一天的《万朝报》上,同为骨干记者的幸德秋水与堺利彦也发表了辞职声明:我们从社会主义立场来分析国际战争,在我们所写的文章中,早就对读者阐述过,战争是贵族与军人之间的私斗,而大多数国民却为此作出了牺牲。但是曾经对我们的观点很宽容的本报,由于近日外交时局的压力,也开始主张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既然是不可避免的,那就应举国一致,协助当局共同前进,这也是读者早已看到的。因此我们如果留在本报,就不得不保持沉默。然而如永远沉默,不表达我们的主张,则有失志士对社会的本分责任,因此我们不得已选择离开报社。[1]282-283后来成为非战论阵营主力的荒畑寒村(1887-1981)在他的《寒村自传》中回忆这段历史时写到:“读了这些辞职声明,我感到战争已迫在眉睫。在此之前,通过阅读两位社会主义者的文章受到很大的启发和感动,现在又看到他们抗拒不可一世的主战论风潮,大义凛然地宣言坚持非战论,这使我热血沸腾。[2]70”
早在1900年,幸德秋水就在《万朝报》上发表了题为《非战争主义》的社论,这是在日本最早明确提出反对战争的主张。文中写到“军备与战争的惨祸来势汹汹地将要弥漫东亚大地。……和平论者是多么地强调军人遗族的不幸啊,想念父亲的孩子,思慕丈夫的妻子,刚刚经过生离之苦,又添死别之恨。然而,他们为了国家二字、名誉一词,连哭泣都不允许!最终直至家庭破碎,兄弟离散,故人不归,这是何等罪孽!……和平论者是多么地了解战地人民的不幸啊!由于突如其来的战争恶魔,可爱的人民房屋被烧毁,财产被掠夺,妻儿被奸淫,……和平论者是多么地关注平民社会的损失!贸易停止,生产萎靡,金融危机,贫民增加,随之而来的是沉重的赋税![3]167”
幸德秋水在他的反帝国主义著作《二十世纪之怪物:帝国主义》(警醒社,1901年。以下简称《帝国主义》)中阐述到:所谓爱国心,实乃以讨伐他国为荣誉的好战之心,这种好战之心实为动物的天性。而此动物的天性和好战的爱国心之类,实际上与释迦、基督精神相违背,与文明理想目的水火不相容。[4]245在此把好战比作动物的天性,认为好战分子是远离文明的野蛮之人,可见幸德秋水对战争是深恶痛绝的。
岩崎允胤在评述幸德秋水在该书中所批判的爱国心时指出“幸德所批判的爱国心是由帝国主义所培养,与军国主义结合成经纬,构成帝国主义的要素。民族在形成自己的共同体(即祖国)时,经过漫长的历史培育出的对于其共同体的人、风土、语言、文化所拥有的热爱之情是爱国心的本义。但是,民族在形成近代国家的过程中或之后,统治阶级歪曲了爱国心的本义,将其偷换成(国民)对其所统治下的国家的热爱之心。他们将其作为促进资本主义膨胀的精神支柱所利用时,这种被偷换概念并歪曲的爱国心就成为了与军国主义紧密结合的精神要素。[4]246”
该书在第三章分析军国主义时,秋水指出军备扩张和征兵制带来的弊端:军营里无赖游民的出现,大量生产力的浪费,多数有为青年的受挫,军营所在地风俗的败坏,行军途中对平民的骚扰。军备扩张和征兵制并未给国民增一粒米、添一片金。在第四章论述帝国主义时,指出“所谓帝国主义即意味着建设大帝国(Greater empire),建设大帝国即意味着领土版图的大扩张。[4]248-249”《帝国主义》通过论述“爱国心”、军国主义、帝国主义,明确地表明了幸德的反帝国主义立场,也首次系统地阐述了非战论思想。
在日本一提起日俄战争,马上让人联想到的是爱国主义、举国圣战之类,虽然也不乏反对战争、厌恶战争、倡导和平的声音,但何其微弱。以幸德秋水、内村鉴三等为首的非战论的出现就如同黑暗中的一道曙光,让世人感受到正义、理性,不仅在日本掀起巨大波澜,而且在世界和平主义思想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随着《平民新闻》的创刊、日俄战争的爆发,非战论思想愈加令世人瞩目。
二、《平民新闻》与非战论
1903年幸德秋水、堺利彦、内村鉴三一同退出了万朝报社。11月,幸德秋水与堺利彦等一起创建了平民社,并创办了每周日发行的《周刊平民新闻》(以下简称《平民新闻》),继续大力倡导非战论。
1903年11月15日,在《平民新闻》创刊号上发表了创刊宣言:
一、自由、平等、博爱乃人生之三大要义。
一、吾人为彻底实现人类之自由而信奉平民主义。故欲打破一切由门阀高低、财产多寡、男女差别所产生之阶级。除去一切压迫之束缚。
一、吾人为使人类享有平等之福利而主张社会主义。故要使社会共有生产、分配、交通之机关,其经营管理皆为全体社会。
一、吾人为使人类尽博爱之道而倡导和平主义,故不问人种之区别、政体之异同,务期全世界撤除军备,禁绝战争。
一、吾人既以多数人之完全自由、平等、博爱为理想,故欲实现之手段亦为国法容许范围之内,唤起多数人之舆论,并与多数人协同一致。若夫诉诸暴力、逞一时之快,吾人绝对否认之。④
以此为开端,日本早期的社会主义者以《平民新闻》为中心,勇敢地掀起了非战论运动,其核心思想聚焦于马克思主义。他们的队伍中有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基督教式的马克思主义、托尔斯泰式的人道主义,他们的思想本质虽然不同,但是在非战论上达成了一个统一战线,幸德秋水堪称是该统一战线的领袖人物。[2]36
幸德秋水是《平民新闻》的主笔,他的文章言辞犀利,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吸引了广大读者,给军国主义政府以有力的打击。1904年1月17日幸德秋水在《平民新闻》(第10期)《吾人始终否认战争》一文中指出:战争从道德上看是可怕的罪恶,从政治上看是恐怖的毒害,从经济上看是巨大的损失,社会正义遭其破坏,万民福利遭其蹂躏。在文章最后幸德呼吁:“啊!我亲爱的同胞!从狂热中清醒吧!从汝等一步步将要陷入的罪恶、毒害、损失中自拔吧!天降之祸犹可避,人为之祸不可逃!战争一度破裂,其结果无论胜败,继之而来的必然是无限的痛苦和悔恨。为真理,为正义,为天下众生福利,深夜请扪心自问!⑤”幸德秋水从道德、政治、经济的角度来论述战争所带来的灾难,深刻挖掘战争的罪恶,同时文章的修辞巧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非战论更具号召力、感染力。
在《平民新闻》第14期(1904年2月14日)上,幸德秋水连续发表了《战争来》、《送士兵》和《战争的结果》三篇文章。
在《战争来》这篇文章中写到“虽然今日战争已经到来,但若吾人有国,吾人有笔、有纸,则誓将战争反对到底。[2]322-323”彻底地表明了幸德秋水的反战的坚定决心。
在《送士兵》一文中,幸德秋水指出战争并不是士兵所犯下的错误,亦不是士兵自身的愿望。“士兵是值得可怜的,他们没有思想的自由,没有身体的自由。[2]322-323”随后,秋水从单纯的批判战争进而转到批判不合理的现行的社会制度上:“为了不让子孙后代重蹈覆辙,只有废除现行的邪恶制度。[2]322-323”同时在这篇文章中,秋水还呼吁对待同为人类的俄国人,要有礼节,莫实施暴行。这表明他的非战论思想不仅具有社会主义的一面,而且具有人道主义、国际主义的一面。
战争究竟能给日本带来什么好处呢?在《战争的结果》一文中,他写到“第一,几千万、几亿万的公债利息的负担难道不会出现吗?……第二,诸多支出的增加和随之而来的繁重的增税难道不会出现吗?……第三,军国主义的跋扈难道不会出现吗?军备的扩张难道不会出现吗?进而出现投机的泛滥,物价的上涨,风俗的堕落。[2]324”
日俄战争爆发后,1904年3月桂太郎(1848-1913)内阁召集政友会和宪政党代表商议战时增税计划,这印证了秋水在《战争的结果》中日本将要为战争增税的预言。幸德在《呜呼!增税!》(《平民新闻》第20期,1904年3月27日)一文中写到:
呜呼!“为了战争”实乃强力之麻醉剂也。仅此一言,足致聪者失聪,明者昧明,智者失智,勇者丧勇。何况并非聪明智勇之议会政党乎。
彼等议会政党,今全然被“为了战争”所麻醉,弃常识,失理性,忘议会政党之精神根本,沦为一机器耳,何机器乎?所谓增税之机器是也。而政府巧用这便利机器,顷刻将六千余万元之苛税强加于吾人头上。
呜呼!六千万元之增税!苛重之增税!实乃“为了战争”也。……
盖吾人为何组织国家?为何设置政府?且为维持国家政府而将生产财富之一部支持国家政府者何故也?无他,唯保持吾人之和平、幸福与进步也……[2]328-329
此文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军国主义政府发动战争的罪恶,一经发表,立刻被当局禁刊。
幸德秋水不仅呼吁日本国内人民反对战争,而且在《平民新闻》第18期(1904年3月1日)上发表《与俄国社会党书》,提出日俄劳动者联合反对战争的倡议:
啊!在俄国的我们的同志们啊!兄弟姐妹啊!我等与诸君,虽然天涯相隔,不能共聚一堂畅谈,然而我等却深知诸君久已。……如今日俄两国政府为满足其帝国主义之欲望,竟不顾生灵涂炭。但在社会主义者眼中,无论人种,无论地域,无论国籍,诸君与我等皆同志也,兄弟也,姊妹也,断无互相残杀之理。诸君之敌人,非日本人也,实乃所谓爱国主义也,军国主义也。我们的敌人非俄国人也,实乃所谓爱国主义也,军国主义也。所谓爱国主义实为诸君与我等共同之敌也,世界万国之社会主义者共同之敌也。[2]324-325
幸德所倡导的“无论人种、无论地域、无论国籍”的联合反战概念,当时在欧美广为流传,时至今日仍具有生命力。
由于《平民新闻》坚定不移的非战论主张,因此1905年1月日俄战争处于胶着状态时,被政府强令停刊。《平民新闻》共发行了64期,共二十余万份,另外,还有近两千名直接购读者,在札幌、仙台、山形、横滨、名古屋、京都、大阪、新宫、神户、岗山、熊本等地成立了很多平民俱乐部,遍布日本,甚至其网络也延伸到了远在旧金山的平民社分部。因此,可以说《平民新闻》的非战论思想在日本及海外广泛传播,影响巨大。[3]228
《平民新闻》虽然只发行了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但是作为非战论的主战场,它集结了以幸德秋水为首,包括堺利彦、石川三四郎、西川光二郎等一大批反战主义者。非战论思想也在此走向成熟,并达到高潮。其激烈的反战思想触怒了当局,最终在日俄战争结束前夕《平民新闻》被专制的军国主义政府所扼杀。
三、幸德秋水的非战论
从《帝国主义》一书到《平民新闻》,幸德秋水一直活跃在非战论的第一线。幸德拥有深厚的学问素养,再加上深受自由民权运动的熏陶,这些无疑是他非战论思想的丰富来源。
幸德是被誉为“东洋的卢梭”——中江兆民的得意门生,他自幼清贫且极爱读书,曾读过如下书籍:
中国古典《孟子》《荀子》《古文真宝》《白诗选》《唐诗选》《金圣叹评三国志》和日译本《金瓶梅》、《西游记》及《水浒传》
佛典《法华经》《日莲大士真实传》
日本古典《古今集》《徒然草》《太平记》《平家物语》《源平盛衰记》《八犬传》《近松著作全书》《靖献遗言(汉文)》
日本现代文学《佳人之奇遇》《经国美谈》《书生气质》《细君》《邂逅》《浮云》[3]84-85
由于其涉猎广泛,因此他的文章文笔犀利、极具感染力,隅谷三喜男在评价幸德秋水的文章时指出“与其说他的理论高深,倒不如说是他格调高雅的汉文风格更具感染力。[1]287”
通过分析幸德秋水与托尔斯泰和内村鉴三非战论的异同可以阐述幸德秋水非战论的特征。
托尔斯泰1904年6月27日在英国《泰晤士报》发表的题为《你们悔改吧!》一文中指出:“战争的起因实为人们丧失了宗教信仰,因而其救治的方法应该是让人们自己悔改并顺从神的意志。即爱邻人,已所不欲勿施与人。[5]179”托尔斯泰在七十七岁的高龄,能从博爱的人道主义立场出发,提出非战论主张,在世界上产生很大影响。但是托尔斯泰并未能从社会进化论的角度分析帝国主义战争的原因、实质、结果,这是其思想的局限性所致。而幸德秋水对此作出了很好的论述。
日俄战争期间在日本国内也有很多不支持战争的言论,例如前文提到的与谢野晶子,但是她的诗与其说是反战的不如说是厌战的更为恰当。另外还有作为基督教徒的内村鉴三所倡导的基督教式的非战论思想。内村虽坚决地反对战争政策,但对于战争本身他又主张不抵抗,因此他的非战论具有两重性。他不赞成一切具有暴力与破坏性质的反战行动,认为即便国家发动不义之战,也要对服兵役持宽容的态度。内村鉴三的非战论是基于基督教义中“以自身的死亡为他人赎罪”的原理,以此鼓励人们奔赴战场。内村认为一个基督教徒在战场上的死亡比一个非基督教徒的死亡更有价值,其牺牲将会被神所认可。他还认为拒绝服兵役是懦夫行为。由此看来,内村鉴三的非战论是充满矛盾的,他反对的仅仅是政府的战争政策,而面对战争他选择了妥协与服从。他把基督教教义作为反对战争的出发点,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其非战论的狭隘性。
与此相比,幸德秋水非战论的特点之一是从社会发展进化论的角度来诠释战争本质的。他在《评托尔斯泰翁的非战论》一文中就是从社会主义者的立场出发,提出当今国际战争并非如托翁所言,单单是人们忘记基督教义所致,实乃在于列国经济竞争之激烈。故将来欲灭绝国际间战争,避免其惨害,应将当今之资本主义制度颠覆,以社会主义制度取而代之。[5]180综合前文可见,幸德秋水的非战论思想更加深刻地揭露了战争的罪恶本质。除此之外,他的非战论始终是站在广大平民的立场上,坚决、彻底、不妥协地反对战争、反对权威,打破偶像。
加藤周一在《何谓日本人》一书中提到“在战争期间,大多数知识分子未能科学地、有区分地把握国家的概念,因此未能阻止法西斯主义。[6]7”由于在当时的日本形成了一种服务于国家的罪恶是个人的美德这样一种观念,因此与幸德秋水同时代的知识分子大多将支持日俄战争作为一种爱国行为。而幸德秋水能够在当时就一针见血地指出“爱国主义”与帝国主义互为经纬,旗帜鲜明地反对战争,说明了其理论具有前瞻性。虽然他的非战论思想有其局限性,但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释:
①原文:隅谷三喜男《日本的历史(22):大日本帝国的考验》,298页。译文:王述坤《日本史纵横谈》,182页。“/”表示换行。
②《广辞苑(第五版)》:不履行国民义务,有背叛国家行为的人。
③此处为笔者译,本论文中除注明出处的译文外均为笔者译。
④原文:隅谷三喜男《日本的历史(22):大日本帝国的考验》,286页,译文:参照朱谦之《日本哲学史》288-289页。
⑤幸德秋水“吾人は飽くまで戦争を否認す”《平民新闻(第10期)》1904年1月17日。
[1]隅谷三喜男.日本的历史(22):大日本帝国的考验[M].中央公论社,1966.
[2]大河内一男.现代日本思想大系(15):社会主义[M].筑摩书房,1963.
[3]神崎清.实录:幸德秋水[M].读卖新闻社,1971.
[4]岩崎允胤.日本近代思想史序说〈明治期后篇〉上[M].新日本出版社,2004.
[5]幸德秋水.幸德秋水集(改造文库)[M].改造社出版,1929.
[6]加藤周一.何谓日本人[M].彭曦,邬晓研,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7]广岛和平文化中心.和平事典[M].劲草书房,1985.
[8]朱谦之.日本哲学史[M].人民出版社,2002.
[9]王述坤.日本史纵横谈[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徐星华)
K313.4
A
1008—7974(2011)01—0037—04
2010—09—06
胡备(1959-),天津人,现为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副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吕利华(1984-),女,河北辛集人,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