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技术价值异化的消解

2011-03-18巨乃岐卢晓莉王恒桓李彬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河南郑州450001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生产力异化人文

巨乃岐,卢晓莉,王恒桓,李彬(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河南郑州450001)

论技术价值异化的消解

巨乃岐,卢晓莉,王恒桓,李彬
(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河南郑州450001)

消除和解决技术价值异化问题,一要变革传统自然观念,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价值观;二要促进技术转型升级,建设面向大生产观的生态型技术;三要确立正确价值目标,构建技术生产与消费的和谐关系;四要优化主体需求结构,推动技术与人文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价值;异化;消解

在我们的时代,技术发展既给我们带来了巨大财富和无限希望,也给我们带来了多种灾难和潜在威胁。技术的巨大作用无可辩驳,技术的严重威胁也不可否认。所谓技术价值异化就是技术价值的负向实现,是对技术价值目标的背离和对技术价值目的的否定、对立、背叛。技术价值异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由技术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不可消除的异化,有由于技术本身的缺陷和主体认识的局限所造成的难以避免的异化,也有由错误价值观、片面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等所造成的根深蒂固的异化,等等。分析技术价值异化的根源,消解技术价值异化,对于深受其害的现代人类来说,无疑是一件非常迫切而又极其艰难和意义重大的事情。

一、变革传统自然观念,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价值观

防止、减少和消解技术价值异化,前提是有一个正确的自然观作理论基础,根本是要有一个正确合理的技术价值观作指导。

首先,必须变革传统的人与自然相对立的自然观,建立“自然—人—社会”有机统一的系统自然观。这是从根本上消解技术价值异化、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价值正效应的前提条件和自然观基础。长期以来,技术价值异化愈演愈烈并表现出累积、倍增和扩大的趋势,从根本上说直接源于传统的人与自然绝对对立的机械自然观。这种自然观只承认人的价值而不承认自然的价值,把人与自然绝对对立起来,把自然看成是可以任意宰割、处置和抛弃的材料库、动力源和垃圾场,无视自然的资源价值、环境价值和生态价值,无视自然对整个人类来说在发生学意义上的秩序源、价值源、生命源的作用,以及在发展学意义上的价值库、价值岛的作用。这种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沙文主义的观点在理论上是根本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极其有害的。事实上,自然界是一个完整、稳定、和谐的生态共同体,人与这个生态共同体同生共进、密不可分。“我们包含于世界中——不仅包含于其他人中,而且包含于整个自然界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一事实的端倪:当我们以一种片段性的方式看待世界时,世界的反应也相应是片段性的。事实上,可以说,世界若不包含于我们之中,我们便不完整;同样我们若不包含于世界,世界也不是完整的。那种认为世界完全独立于我们的存在之外的观点,那种认为我们与世界仅仅存在外在的‘相互作用’的观点都是错误的。那么,如若我们将世界包含于我们的意识之中并施之以爱,包含着我们自身的世界就会有所回报。”为此,我们要从人与自然相对立的思维模式转向整体思维模式,建立“自然—人—社会”有机统一的系统自然观。在整体有机论自然观中,自然界作为人的生存家园的生态价值具有最高的和最后的意义,人既不是宇宙的中心,也不是游离在自然之外、凌驾于自然之上的主宰,而是自然的一部分;人所拥有的理性和掌握的技术力量所赋予人的不仅是占有自然以满足自己需要的权利,同时还有以认知生态规律、自觉服从生态规律的方式尊重生态共同体中诸物种的生存权利的义务,促进“自然—人—社会”的整体发展是人的责任。面对身处自然界特殊地位所产生的内在挑战和巨大责任,人必须以整体有机论自然观为价值导向去规范技术活动的内涵、发展方向和应用范围,自觉地将需要的满足、对生活意义的追求融入到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家园的过程中,实现生态化的技术生存[1]。

其次,必须在“自然—人—社会”有机统一的系统自然观的基础上,科学构建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的技术价值观。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规范技术发展、消解技术价值异化的唯一正确的价值观指导。所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价值观,就是建立在“自然—人—社会”有机统一的系统自然观基础上的技术价值观,说得具体一点就是:第一,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价值观是把人的价值与自然的价值高度统一起来的技术价值观,亦即把人道价值与天道价值高度统一起来的价值观。在这种价值观看来,不仅人道价值与天道价值是高度统一的,而且天道价值还具有高于人道价值的意义[2],正因为此,人类具有维护自然、保护自然和建设自然的责任和义务。因此,人类的技术发明和创造不仅具有造福人类的价值和意义,而且内在地承担有保护自然、建设生态的价值和意义。第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价值观是把个人的价值与社会的价值和人类的价值高度统一起来的技术价值观。这种价值观要求人们在具体的技术活动中,必须把个人的技术价值选择与社会的技术价值选择和人类整体的技术价值选择统一起来,而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对立起来。当诸多选择之间发生矛盾时,也应该自觉地服从和选择社会和人类的技术价值。第三,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价值观同时还是把当代人的价值与后代人的价值高度统一起来的技术价值观。在这种价值观看来,当代人的需要和利益与后代人的需要和利益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也是平权的,当代人类应该自觉地为后代人类着想,应自觉地代表目前还是缺位的后代人,以维护和保护他们应有的权利。我们决不能吃祖宗的饭,断子孙的路。我们必须从事“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人的本性”的技术活动,必须创造出“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人的本性”[3]的技术系统,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的应有价值,推动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二、促进技术转型升级,建设面向大生产观的生态型技术

技术自身功能的缺陷直接导致了技术价值的异化,因此,克服技术本身的固有缺陷,寻找新的技术原理,赋予新的技术使命,发展新的技术形态,构建新的技术实现方式,是克服技术价值异化的现实途径和根本出路。技术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既要改造自然以满足人类生存、发展、完善的现实需要,也要建设生存家园以保障人的根本生存利益,因此,技术就其本性而言是实现人与自然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工具,必须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关系协调发展的生态技术,实现技术活动的层次升级和生态化转型。

所谓生态型技术,就是建立在“自然—人—社会”有机统一系统自然观基础上的既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要又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关系协调发展、和谐共荣的新型技术。哲学、科学的现代发展,为生态型技术的创造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科学理论依据。现代生态科学、环境科学等整体性科学,以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界为对象,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整体的本质和规律,追求对人的生存发展的整体把握和长远关怀。以整体性科学的基本原则为设计原理而形成的包括环境工程技术、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以及节能降耗技术等在内的新型技术,都属于生态型技术,它们的结构组合和功能设计符合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规律,追求自然资源开发能力与自然生态系统修复能力的统一,因而既能够不断地开发和转换资源,增强和扩大技术给人类和自然带来的正面效应和积极影响,同时又能够不断地调整和修正资源开发和转换的方向、速度及规模,减少和克服技术给人类和自然造成的负面影响和消极结果,从而有利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生态型技术从其本质和机理看,是面向大生产观的新型技术。所谓大生产观,即把社会生产与自然生产、社会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高度统一起来的一种生产观,在这种生产观看来,自然生产和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社会生产和社会生产力是自然生产和自然生产力的继续和发展[4]。大生产观认为,近代以来所出现的种种危机,包括资源危机、能源危机、生态危机等,都是人们长期以来片面发展社会生产和社会生产力而无视自然生产和自然生产力的结果,是只污染不治理、只破坏不建设、只牺牲不拯救、只索取不补偿的片面生产观导致的必然结果。在大生产观看来,生产力并不只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而是人类认识、改造和建设世界的能力,既是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的统一,又是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和人才生产力的统一[5]。生态型技术在本质上既符合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又符合生态系统有序进化的要求;在机理上既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完善,又推动自然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自然生态系统自身的自循环、自稳定、自发展。因此,生态型技术又是把社会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高度统一起来的一种技术,是致力于推动社会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技术。它在本质上是运用自然生态系统的运行方式和规律来组织社会生产,是对自然系统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生态化整合和多层次循环利用,因此具有资源消耗最小化、能源利用最大化、物能转换循环化、废物排放趋零化、综合效益优质化等特点。可以说,生态型技术是技术发展的高级形态,是技术未来发展的主导形态,它在本质上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技术,是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基础和可靠保证。

三、确立正确价值目标,构建技术生产与消费的和谐关系

资本主义制度迫使技术为资本增值服务,将技术转变为“资本的技术”、征服自然的利器和使用工人的机器,变成单纯追逐剩余价值的手段和工具,这是几百年以来技术价值异化的主要根源。在资本主义的条件下,技术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完善的需要,不是为了大众消费,而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为了价值增值。因此,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生产与技术消费不是一种相互联系、互动发展的和谐关系,而是一种互不相干、没有联系的分离关系。一方面,资本家无止境地追求剩余价值,他们利用技术、占有工人,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各种各样的技术产品,造成了生产的大量过剩、产品的大量积压和资源的过度浪费,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动乱;另一方面,资本家为了资本的价值增值,极力鼓励并普遍推行高消费、超前消费、透支消费、赊账消费,主张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物质主义、拜金主义,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花样翻新的包装诱惑和送货上门的攻心服务,把每个人塑造成单纯物欲的经济动物、资源耗费器和金钱的奴隶,使人异化为单面的人,使社会异化为单面的社会。总之,过度生产、过度消费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显著特点。这种状况表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技术生产与技术消费的关系全面失调,技术生产与技术消费本身已经被全面异化。这种异化的根源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对技术价值目标和目的的异化,即技术活动的目的不是满足人的物质文化需要,而是实现价值增值。

因此,变革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方式,消解技术的价值异化,建立技术生产与技术消费的和谐关系,树立适当生产、适当消费的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技术价值观,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技术价值目的,确立正确的技术价值目标。所谓正确的技术价值目的和技术价值目标,就是技术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合理的生存、发展和完善需要,而不是单纯为了实现价值增值;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而不是纯粹为了经济增长、追求剩余价值,不是金钱至上,不是有增长、无发展;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而不是一味地浪费资源,人为地制造贫富差距,单纯地追求感官刺激。在实现的技术活动中,树立适度生产、适度消费的技术价值观,确立正确的技术价值目标,构建技术生产与消费的和谐关系,就要树立为了大众消费而生产的技术思想,把技术的生产纳入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上来,转变到维护、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来,转型到保障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的轨道上来。因此,必须彻底变革以资本为根本驱动力的生产方式与社会制度,建立一种服务于人类整体利益的社会化的联合体和社会制度,使“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6]只有这样,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身之间的矛盾才能最终得到解决,才能真正建立起适合于人类本性的技术生产与技术消费的和谐关系。

四、优化主体需求结构,推动技术与人文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优化主体需求结构,实现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平衡与统一,提升主体需要层次,丰富技术的人文蕴含,推动技术与人文的协调发展,也是消解技术价值异化、充分实现技术价值的重要途径。

人的内在需要是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平衡与统一。然而,长期以来一直盛行的人类中心主义,近代文艺复兴以来所开启并盛行的“世俗物质主义”,以及普遍流行的市场经济所奉行的经济主义、效率主义等,片面强调人的物质需求,以物的价值作为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这既扭曲了人的内在需要,误导了技术的发展方向,也扭曲了技术内在价值的社会建构,遮蔽了技术精神价值的充分彰显,使人疏离了真正有意义的生活,造成了技术价值的异化。要克服技术价值的异化,就必须首先提升人的需要层次,以人的内在需要的提升来限制物欲的过度膨胀,在满足人的生理、生存需要的同时,努力使人的心理更健康、情感更丰富、意志更坚决、道德更高尚、个性更鲜明、人格更完善、境界更博大,从而实现对更加有意义的生活的追求。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必须优化主体需求结构,凸显人的精神需求和人文价值,把对精神价值的追求摆在突出地位,自觉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拓展自己的精神境界。其次,在优化需求结构、提升需要层次的基础上,强化技术的人文指导,丰富技术的人文意蕴,要在技术构思、技术设计、技术发明、技术生产和技术应用的全过程中,既追求和实现技术的物质价值,又追求和实现技术的精神价值,使技术内在的人文价值、人文意义和人文精神在技术活动中充分显现出来,使技术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完善的需要的全面价值充分实现出来,努力防止、减少、消除技术活动的负效应,使技术价值的负效应控制在最小的范围、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人类已经生活在信息时代了。信息时代是信息技术开辟出来的新时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满足和实现人类精神需求而被人类创造出来的。众所周知,正是由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科学、文化、教育、艺术等等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今天,广播电视技术、收音录音技术、网络传输技术、液晶显示技术、通信卫星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的出现和发展,不仅发展出广播大学、电视大学、网络大学、光盘大学,使得整个社会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大学校,而且使得素质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成为现实。应该说,信息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是技术自身逻辑发展的必然,而且也是人类需求丰富化、高级化的时代反映和必然要求。从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中可以看出,技术确实是的人质力量的表现和成果,技术也确实需要人的本质力量的规约和引导。这其实就是技术与人文的互动发展和协调发展的问题。

可以说,技术与人文的互动发展、协调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过、突出过。这不仅因为现代技术与过去相比有着更大的效能,它的正常发挥需要人文指导,否则其破坏性作用可能会造成整个社会的灾难,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因为,近三百年以来,技术的发展一直是人类发展的主题,它已经取得了持续的、快速的和超前的发展,相比之下,人文的发展在总体上却处于几乎停滞的状态,如果说有发展,其发展也是缓慢的和滞后的。人文与技术发展的这种严重不平衡(这其实是人的需要结构失衡的表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突出特点。这也可以说是人文与技术发展阶段性的某种表现。我们强调优化主体需要结构,推动人文与技术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首先要强调的就是,必须优先和重点推动人文自身的发展以现实地指导和规范技术,这是现代技术继续发展、合理发展、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其次,也要提升技术的人文意蕴,要通过技术的发展更快更好地实现人文价值,促进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思想和人文方法的社会传播、运用、普及、发扬和提升。

[1]林学俊.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技术生存异化的根源及其超越[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4),67-71.

[2]邬焜,李建群.天道价值与人道价值[C].价值哲学问题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48-59.

[3]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926.

[4]巨乃岐,刘冠军.生产力新论——大生产观初探[J].东方论坛,2003(1),13-27.

[5]巨乃岐.我国生产力理论研究的重大缺失——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探析[J].学术论坛,2007(4),1-5.

[6]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926—927.

(责任编辑:卞实)

Abstract: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alienation of technological value,we must do the following four things:the first is transforming traditional natural ideas and constructing technological valu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second is promoting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echnology,constructing eco-technology in accord with the view of the great production;the third is establishing a right value goal and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relations between technological production and technological consumption;and the fourth is optimizing subjective demands and promoting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technology and humanity aswell as harmonious development.

Key words:technological value;alienation;elimination

On Elim ination of Alienation of Technological Value

JU Nai-qi,LU Xiao-li,WANG Heng-huan,LIBin
(Department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Science College of PLA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Zhengzhou,Henan 450001,China)

B15

A

1008—7974(2011)01—0026—04

2010—10—13

巨乃岐(1958-),陕西岐山人,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人文社科系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卢晓莉(1969-),女,江苏南通人,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人文社科系副主任,副教授;王恒桓(1966-),安徽霍邱人,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人文社科系副主任,副教授;李彬(1971-),河南开封人,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副主任,讲师。

猜你喜欢

生产力异化人文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人文绍兴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人文社科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