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1-03-18刘海龙
刘海龙
(宿州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自80年代中期以来,排球成为普通高等院校体育必备的选修课程,同时也是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然而,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高校参加排球运动的学生越来越少,只有少数学生将排球做为选项课.如何在这样的困境中使排球再次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是高校体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1 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存在的几个问题
1.1 排球运动技术门槛太高,参与者身体条件要求太高
排球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运动.六人制硬式排球具有高度技巧性的特点,技术难以掌握,初学者入门有难度.据资料报告一名优秀的排球运动员成才大约需要经过8~10年(据调查1997~1999年,初次入选国家队男排的运动员,专业训练最短的7年,最长的12年,平均9.3年,粗略计算约2万个小时)的训练[1],而一般的高校男学生需要一到两个月的学习才能具备发球和接发球的能力.
排球运动也称“空中飞球”.不允许身体任何部位使球停留和落地的规则,要求参与者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在瞬间完成准备、判断、移动、击球等一系列动作,参与者需要具备较高速度和灵敏素质.很多高校的排球网高多是参照国际排联的标准高度.即使下调也不会高于10厘米的差度.据国际排联医疗委员会调查,97%的世界人口身高都在1.85m(男)和1.75m(女)以下.而当今从事职业、半职业排球运动的成人选手平均身高都在1.95m(男)和1.85m(女)左右[2],用他们使用的国际标准排球网(男子2.43m,女子2.24m)在高校进行排球专项课教学,对普通的大学生来说,难度很大.
1.2 初级比赛趣味性不浓
由于竞技六人制硬排球本身球速快、球感硬,在教学中很容易挫伤手指,组织比赛难度大.初学者经常会击不到球或把球打飞,出现四处拣球、打不起来等情况.通过比赛发现,女子比赛几乎成为接球和发球赛;男子比赛虽然有简单的战术配合,但回合数不足,每局时间很短,因此无激烈程度和观赏价值可言.久而久之,多数学生将会失去对排球的兴趣.
1.3 高校大众排球基础薄弱,缺乏对排球运动的宣传
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排球运动基础,究其原因:一是在上大学前没有参加过排球运动或是很少接触排球.二是间接引导不够,缺乏排球骨干力量的带动和鼓舞作用,不具吸引力,不能形成浓厚的排球兴趣和有意注意的心理,因此也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社会和学校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进行排球运动知识的普及,学生对排球运动缺乏了解,因此大学生不关心排球,不愿意接触排球,对排球运动缺乏兴趣.
篮球和足球运动在宣传方面的成功无疑应该是排球运动学习的榜样.在媒体的大量宣传下,篮球和足球的造星运动是很成功的,很多学生就是在这些明星的影响下参与或者更加积极的投入到自己喜欢的运动中.由于在排球运动领域里没有崇拜的偶像作为学习的榜样,学生对排球运动没有渴望倾向,便将精神上的需要和兴趣的目标投向别处[3].
1.4 教学内容单一,选编教材不合理
在很多高校的排球教学任务中,往往是一个学期中只学习一个单一的技术动作,在公共体育的学习中教师往往忽视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低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甚至为了追求高及格率,在教学评价的设置上只考核一些很简单的排球技术,教师在教学中也只是围绕着考核内容进行单一教学,使得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目前,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的教材往往沿袭体育学院或师范院校体育系技术科教学的模式.对普通高校公体学生来说,在身体素质和技术学习模仿能力等方面,都与专业体育学生有很大的区别,按照原来体育院系的教学模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
2 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的发展对策
2.1 跳出“硬排”的束缚,实施分层教学
当代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具有个性化、实用性、鉴赏性较高的特点,因此,排球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从6人制室内竞技排球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引进“大排球”的观念,即软式排球、气排球、墙排球、沙滩排球等娱乐排球.只有当多元化的排球运动形式能够迎合学生学习排球的多种动机与需求时,学生参与排球运动的意识才会得到增强,而学生参与排球运动意识的增强之时,就是排球课程从“冷落”变成“热门”之日.
降低排球网高度,根据不同的需求来升降网的高度,依据教学总体目标,将不同的教学对象,按相关的影响因素分成不同的教学层次,并对不同的教学层次提出相应的目标和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手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从而体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根据学生不同水平开设不同层次的班级,在实施分层教学后,体育教师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做到各有侧重点,对提高班侧重于对抗条件下技术运用和战术配合,培养学生的战术意识和提高比赛能力.
2.2 突破“人数”的限制,教会学生不同的比赛方式
很多高校,教师教学多是沿用的六人制竞技硬排球的比赛教学模式,比赛的战术也多是六人制排球的思路,但是在学生实际的课余活动中,一时很难凑齐十二名球员,很多时候由于人数凑不齐而放弃了进行排球运动.这样就束缚的学生参与排球运动的兴趣与行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教授学生一些简单实用的二对二、三对三、四对四、五对五的战术打法,制定一些简单合理的规则,使学生在人数不多的情况下也能进行规范有趣的排球比赛.
2.3 开展排球造星工程,营造浓厚的排球氛围
大力宣传排球明星,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尽可多的排球比赛信息,适当介绍排球明星,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观看排球比赛,关注排球明星,依靠排球明星的号召力,让更多数的对排球技战术并不太了解的人喜欢排球.
教师应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明确排球运动具有激烈对抗性和高雅休闲性等特点,理解排球运动的价值和意义,掌握排球练习方法,感受排球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排球活动.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设施,创造良好的条件,培养体育骨干力量,发挥其引导作用,扩大影响面;采取以强带弱、以点带面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如组织练习赛、对抗赛、友谊赛等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推动排球运动的开展与普及.只有通过增强排球的吸引力,才能使更多的人参加,开展排球运动的氛围才会更浓厚.
2.4 突破单一教学内容,合理选编教材
教材是课程教学的重要载体.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的教材必须从目前沿袭体育学院或师范院校体育系术科教学的模式中跳出来.教材选编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根据排球运动竞赛的基本特征,选择那些在比赛中使用频率较高、实用性较强、动作技术结构与方法相对简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和运用的基本技术、战术作为主要内容.
3 结束语
高校排球课教学一定要遵循教学规律,结合实际情况,激发学生兴趣,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使高校排球课更加完善和科学.通过排球课的引导和学习增加学校排球人口,使排球课再次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
参考文献:
[1]葛春林.软式排球的特性及常用技术[J].中国学校体育,2001(2):34-35.
[2]张华.排球发展的三个边缘话题[J].中国排球,2003(2):34-35.
[3]马恒祥.安徽高校排球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4(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