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技术对冬季体育运动的影响
2011-03-18宁文晶
宁文晶
(黑河学院 体育系, 黑龙江 黑河 164300)
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经验证实,产生于生产实践、并不断得到升华的科学技术,它的每一次突破,都会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应,最终推动人类社会深刻变革和巨大进步.
冬季体育运动是指人们借助工具在冰上、雪上或人工铺设的专门场地上进行的各种滑冰、滑雪、冰上球类、冰上溜石、滑雪、滑雪射击、雪橇等体育活动的总称.它是人类祖先为了生产、生活,适应寒冷环境的需要,在同自然环境作斗争的过程中总结的经验经过智慧的升华创造出的冰雪文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冬季体育运动被不断赋予新的文化内涵.
1 对科学技术与科技革命的阐释
1.1 科学技术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与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从它的功能上表现为两个方面,即对世界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
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广义技术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技术就是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科学技术:从哲学的角度分析,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科学解决的是“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技术解决的是“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科学只有通过技术才能得到验证,而技术只有在科学的指导下才能保证他的方向[1].
1.2 科技革命
在人类的历史上,发生过三次大的科学革命.第一次科学革命,哥白尼的“日心说”为代表,打破了宗教神学的束缚,使科学从宗教神学樊篱中解脱出来.第二次科学革命始于19世纪,以物理学的电磁理论、化学的原子论和生物进化理论为主要内容,形成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等学说.第三次科学现代科学革命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相互交叉、渗透为特征的一次新的科学革命.
从总体科技领域说,18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技术革命:以机械为主导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和以电力为主导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以信息为主导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与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较,这次技术革命具有科学化、群体化、智能化、生态化等特征,它越来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2].
1.3 当代科技革命
在第一次技术革命中,生产经验起到先导作用,科学原理是后来被引用进来;在第二次技术革命中理论起到先导作用,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界限还是比较分明的;在第三次技术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比较密切,但仅仅处于某个领域的联系.在当前科技革命中,在主导技术群落的有关领域都呈现出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科学与技术密不可分并成一体化走势的特点.因此,这一次技术革命被许多人称为当代科技革命[3].
2 科学技术对冬季体育运动的正面影响
作为社会发展子系统具有较强地域性特点的冬季体育运动,其产生、发展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纵观冬季体育运动的发展历程,不仅是冬季体育运动自身的成长史,同时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
2.1 科学技术对冬季大众体育运动的影响
科技技术的发展增强人们对冬季体育运动功能的认识,增强了人们参加冬季体育运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给人们亲近冰雪世界提供了机会.
(1)科学技术发展拓宽了冬季体育运动时间和空间.从生活方式的角度分析,不同的生活方式需要不同的载体,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健康的内容去填充,而时间保证、经济保障、活动空间是作为生活方式的必须条件[4].科技进步提高了劳动效率,将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余瑕时间,使更多的人能够从事冬季体育运动来表达对生命的关爱.
以“黑龙江国际滑雪节”、“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等为代表的冬季运动品牌项目、大型的国际、国内冬季体育赛事活动为载体,以及与之相应的冬季体育运动场地设施保证为依托的冬季体育运动,为人们感悟冬季体育运动文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使冬季体育运动成为冬季生活方式内容之一.
(2)科学技术进步催生了新兴的冰雪项目的产生.科学技术的发展加深了人们对事物的本质、规律的认识.科学技术成果在冬季体育运动领域的转化提高了人们认识社会、亲近自然的能力,吸引着不同爱好人群参与冬季大众体育运动,速度滑冰、滑雪、花样滑冰等传统体育项目不断发展的同时,催生了如高山滑雪、空中技巧等新兴的冬季体育运动项目[5].
2.2 科学技术对冬季竞技体育运动的影响
由于信息论等三论的问世及协同论、突变论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一些新成果被不断应用到运动选材、训练等冬季竞技体育运动各领域中,使冬季竞技体育运动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1)科学技术发展健全了冬季体育运动管理体系.由于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在冬季体育领域的影响、渗透,人们开始用多纬度的视角来透视体育现象,催生了如体育哲学、体育管理学等许多体育新学科的发展.体育科学化的过程推动了体育管理体制和训练体制的改革的不断完善[6].
(2)科学技术完善了冬季体育运动训练理论体系.随着人类对科学技术认识的提高,从运动选材到训练过程监控和训练后身体恢复,使运动训练的全过程得到科学有效的控制.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在冬季体育运动中得到验证和运用,丰富了冬季体育训练理论和方法.例如高原训练等理论的提出,使科学训练成为当代和未来冬季竞技运动发展的重要基石.
(3)科学技术促进了冬季体育运动服装、场地、器材发展.科学转变为技术并运用于冬季体育实践,改善了冬季运动的外部环境,表现为运动场地、设施器材、服装的改进;如冰上运动中冰刀的革新,现代化室内人工制冷冰场使用,冰雪运动服装器材的革新与应用.冰刀的材质由骨质到木质进而发展到铁质,随着现代纳米技术的出现,出现了碳钢等合成材料的冰刀,减轻了冰刀的重量;运动场所由只能在冬季气候下使用的江河湖面上,发展到不受季节气温限制均能进行冰雪活动的人工室内冷冻滑冰场、滑雪场.运动服装由最初的猎装发展成毛线织装,现进步到经风洞试验筛选出风阻系数极小的面料制成的连衣紧身服.冰刀的构造也发生了变化,有原来的刀跟和道托连在一起的冰刀,经过研制出现了现在的“克拉普”冰刀[7].
2.3 科学技术对学校冬季体育运动的影响
顺应科学技术的前进步伐,学校体育从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内容方法、教育技术手段等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如许多学校相继成立了冰雪专业,形成了本科生、硕士、博士逐步提高的教育教学体系.利用有利的冰雪环境资源,为冬季体育教学提供便利;许多城市建起了室内滑冰馆,使学校冬季体育课教学不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录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在学校冬季体育中的运用,开发了教学资源,扩大了教学空间.
2.4 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大冬季运动冰雪产业化规模
北方以冰雪运动为主的冬季体育产业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发展深度、程度和广度都是空前的.冬季竞技体育,特别是冬季大众休闲体育的蓬勃发展,带动了相关冬季体育产业发展,如冬季体育旅游,冬季体育场地、器材和设备生产销售业,冬季体育服装和用具经营与销售,滑雪与滑冰场馆的现代化建设与管理,与冬季大众休闲体育相关的宾馆酒店及相关的配套服务,以及对各级冬季体育运动者的技术培训等都随之快速发展.
3 科学技术对冬季体育运动的负面影响
科技技术就好像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恩惠的同时也对人类文明以极大的伤害.毫无疑问,21世纪的科学技术对竞技体育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多年来,科学技术介入到冬季体育竞赛中,所获得的效果和产生的魅力已令人瞩目:“克拉普”冰刀的问世,滑雪器材的更迭,连体运动服的发明,室内滑冰馆、滑雪馆的建设.尽管如此,我们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科技进步为冬季运动的发展所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从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史我们越来越感觉到:随着科技在竞技体育领域中的大量运用,人类反而越来越远离发展竞技体育的初衷.科技的实用价值日趋突显,从而导致对竞技体育发展的目标的追求越来越依靠科技手段的运用,使科技理性日益扩张,功利意识疯狂膨胀,继而使科技的滥用在竞技体育场上成为一种屡禁不绝的怪现象.据新华社电:芬兰冬季两项女选手凯萨·瓦里斯日前在例行药检中被查出尿样呈阳性,这是她自2003年以来第二次被证实使用了违禁药物,但如何处罚瓦里斯却成为国际冬季两项联合会面临的一个难题.按照规则,如果一名运动员两次被查出使用了违禁药物,国际冬季两项联合会应该立即宣布对该运动员终身禁赛.但瓦里斯第一次药检没过关却是在越野滑雪赛中.科技技术在提升了人类认识、改造自然能力,为人类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带来对资源过渡开发与环境秩序的不经意破坏,使人们对所追求的体育理想圣境产生怀疑,导致人类与自然协调关系失衡并最终导致精神异化.
4 结语
现代冬季体育运动发展已不再是单纯依靠“经验”和体能开发,而是依靠科技含量的增加,如完善管理体制、改进器材、设备,以及冬季运动的产业化发展等.科技进步在冬季体育中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冬季运动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和的推动力.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只有处理好认识科学技术与冬季体育运动发展的关系才能保持冬季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科技进步与冬季体育运动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和带来的影响,必将从观念上加深人们对冬季体育运动规律的认识,推动冬季体育运动理性科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体育与科学技术[J].体育科研,2001,22(3):1-4.
[2]杨木森.科技革命与体育运动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5):600-602.
[5]钱时惕.当代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哲学研究,1998(7):3-8.
[4]吕树庭,刘德佩.体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122-125.
[5]杨振波.我国冬季大众体育未来发展趋势探析[J].冰雪运动,2005(6):79-80.
[6]陈晓晏.体育现代化与科学技术现代化[J].安徽体育科技,2004,25(3):20-21.
[7]徐文东,朱志强.中国冬季运动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