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对接在职业院校建设中的理论构建与运用实践

2011-03-18何敬恩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1年11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实训专业

郭 葳,何敬恩

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对接在职业院校建设中的理论构建与运用实践

郭 葳,何敬恩

(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天津市 300180)

职业教育是是企业发展需要规划和参与的重要部分,具有社会事业和企业活动二重共同支撑的属性。引领文化、效益文化、和谐文化是涵盖现代企业精神、机制、环境三种文化形态的三个基本文化元素;企业文化是职业院校建设的主体内容;教学文化与企业文化要相结合,通过建设双师教师队伍这一主线传播企业文化。

机器文明;企业文化;三元素

一、现代企业文化是现代职业院校建设的基本方向

我校将企业文化作为全面加强育人模式、教学模式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搭建了更为广阔的校企合作平台,确定了将学校建设成为:“企业文化教育和传播的园地,职业人培养的文化基地”的建设目标。我校以融合了精神文化、机制文化、环境文化三种形态的文化元素,确定为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对接的基本原则,先将三种文化融合再与学校文化实行对接和融合,确定引入现代企业文化主要是下列三种。

1.体现企业发展前沿的引领文化。在专业建设、特色项目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以企业发展的新状况为尺度、以新技术作为指导建设的原则和标准。实行跟踪组合式创新,组合体现在整体性上才能实现教学效果,密切跟踪就是实现与企业的同步发展,就是与企业共同站在发展的前沿。企业的发展要居于社会发展的前列,学校要以为企业提供人才的方式促进社会的发展。

2.促进企业规模发展的效益文化。我校确定了学生规模适度,各专业年级年度招生控制适度,年度开设专业保持适度,专任教师、管理人员、服务人员比例适度,本地生源为主、外地生源为辅招生调配适度,保持和突出商贸特色,发展商用机电应用技术类专业中等规模的综合型学校。适度规模产生最佳效益,职业学校和企业在规模效益上具有相同的原理。

3.员工与企业共同体的和谐文化。我校在机制建设中以全面和谐为核心,构建教学过程是教师实现理想,体现个人价值的文化理念,将个人劳动更多地与精神追求相联系,和个人理想追求息息相关,共同追求一个理想和目标,用精神文化构筑工作基础,共同享受理想和目标的成果,使学校与每名教师结为共同体。摆脱与某个人、为某个人而为的思想,企业发展要依靠员工,学校为社会做贡献要依靠每名教师。

这三条对整体企业、企业文化起着承载和支撑作用,这三条文化是,创新、效益、效力、诚信、贡献、团队、优势等文化的根基,我校将这三条行业文化称为“企业文化三元素”。还要设计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对接的基本方式。

1.企业文化进入的路径。要为企业文化进入学校拓展适宜的路径。我校确定了在办学思想中引入企业文化,将学校全面建设成为具有企业特色的人才培养基地,改善和搭建二个实现载体,一是校内技能大赛,与学校合作的企业从观摩、命名、命题、考核、选拔、奖励的整体设计上实现全面深度参与;二是拓展和发展校企合作委员会,在现有隶属行业为主的会员单位向新型校企合作伙伴发展,使之适应工商综合型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2.企业文化嫁接的方式。企业文化要有向学校教育文化适宜的过渡方式,才能实现为学生接受的教育形式,我校确定了四种形式,一是在专业建设上引入企业文化,企业发展的整体状况和先进水平,要体现在课程开发和实训基地建设之中,并随着企业发展做动态调整和跟踪,将示范校建设与后续建设相连接;二是在环境建设上引入企业文化,全面实施5S管理法,在每个教学、实训、工作、生活、校园的各场所营造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营造了“文化场”的精神气息,使每个师生置身其中,既创造文化场又享受文化场;三是在德育工作中引入企业文化,实行从早自习、教学、实训、自习、校园文化活动、到晚就寝的“一日教学活动整体设计”,按教学要求实行统一计划、统一考核、统一评定,更全面地规范学生的行为养成和良好习惯;四是在师资培养中引入企业文化,我校确定为专业教师都要有双师经历,每年教师都要在企业有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或工作过程的实践,企业从业成果作为教师评价奖励的标准,三年以上教师都要能承接专业教学的企业化项目。

二、拓宽校企合作平台是企业文化进校园的基本方式

企业文化在进入学校后要转化为教学文化形式,以教育文化的形式,传播企业文化。要创造转化平台,实现融合式链接,我校在转化方式中搭建了三个文化融合平台。

1.改进专业建设委员会工作机制,校企人员在共同工作中吸纳式融合。我校各专业都建有专业建设委员会,但工作形式为学期或学年集中工作,我们在体验和收获专业建设委员会给学校发展带来促进的同时,也感到专业和企业行业接触的时间和学习的方式仍然不足,我校确定了将专业建设委员会常态化,一是确定了聘请的企业人员负有和能够联络广泛的企业、行业的职责,不局限于被聘用人员的企业范围,要对行业的发展有全面的了解和熟悉,要对主要技术工种和岗位的操作熟练掌握,要能够对专业建设提出全面指导意见,要能全面参与专业建设方案的制定,通过联络使更多的企业加入专业建设;二是专业建设委员会是校内专业教师的培训学习机构,将专业教师既要送到企业培训,又要将教师留在校内,将教师课后备课时间与再培养、再提高的过程相结合融为一体,由专业建设委员企业专家在校内承担指导任务,形成一支常年指导的高水平指导专家;三是发挥行业专家的技术优势,帮助制定实训基地建设和设备采购,维修、维护方案,更好地帮助学校建设实训基地,帮助维护和选择适宜的实训设备和企业化设备,使教师更好地体验和学习、学会企业化带来的 “机器文明”。

2.建设校企联合体和产品工作中心实训基地,在工作实践中学习式吸纳。在专业教学的同时实现企业化项目,是职业教育院校基本特色。我校发展企业化项目主要是在校内创建校企联合体实训基地和产品工作中心二种方式,将实训基地的功能在二个方面界定清晰,一类为教学模拟的基础实训基地,另一类为产品和工作过程的实训基地,第二类实训基地不是每个专业都建立,要根据专业属性的不同确定企业化实训基地的规模、产品、设备,要聘请有经营管理能力的企业技术人员,带项目、带产品、带管理实行校企合作式共同建设企业化实训基地。我校确定了机电制冷专业和信息技术专业二种类型的企业化实训基地,一是与大型制冷企业公司在前一时期合作的基础上,拓展建设华北区域承接制冷工程维修、维护、安装、服务中心,集机加工、焊接、设备诊断、备品储备、人员培训,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进修、交流、竞赛、教研的中心基地,还为家用电器品牌经销商提供技术和人员服务,将教学链与企业链在延长中创造企业人员进入职业教育的平台,将专业改造和发展更贴近企业,使专业教师时刻处于制冷专业的文化氛围之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文化素养;二是信息技术专业与北京高新技术园区数字化工业模拟公司在已建立合作关系的基础上拓展新的合作领域,引入产品制作工作中心,使动漫专业的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在校内既从事教学,又直接从事产品项目,时刻把握信息技术与动漫企业发展的最新文化成果,在带领学生实训中,可将承接的项目实行流水化分工和分解,使每名学生从事一个片段的技术操作,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为一体,将学与做融为一体,将教与学融为一体,创造信息技术与教学文化融合的良好空间环境。

3.聘请企业和社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从教,实现改造式吸收。建设一支具有双师经历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将实行侧重向企业培训为主的导向,在继续坚持输送教师到高等院校提高教学理论素养、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大从企业和社会选聘人才的力度;聘用企业人员以三看三不看为选聘原则,即看能力不看学历、看健康不看年龄、看业绩不看资历;根本目的是用企业人员的行业背景文化改造教学队伍,组织校内教师、观摩外聘教师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校内教师与外聘教师实行项目教学组合,实行拜师学习,赋予指导教师指导、帮助、评价、奖惩的职责,以“一带多捆绑式”形成企业文化传授的组织方式;还创造多种促使专任教师向外聘教师学习的氛围环境,送外聘教师进修教育理论,提高生活福利补贴,提高外聘教师的职业素养,实现教师向职业人才和职业人才向教师的二个相互转变。

建立校内双师型经历教师标准,涵盖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参加企业化工作的年限累加达到2年,二是以本人为主完成的企业化项目或工作过程项目不少于3个,三是完成的企业化项目是实践性项目或有实践应用价值的项目,四是能够带领学生开展项目教学或承担新的开发性企业项目,五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主动服务意识强、校企双方评价高。对达到标准的双师教师在多方面给予奖励、鼓励性待遇,形成向双师标准的导向性转变。

三、产学文化对接融合是职业院校建设的主体内容

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决定了职业院校的文化建设要以企业文化为基调,职业院校要纳入企业发展的规划之中,职业院校是企业的预备工场。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点,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密切关注和跟踪,及时体现和更新,我校确定了企业文化进入学校的长期任务和建设方式。

1.全面对接,育人模式融合。以岗位能力为核心,不断调整课程体系,在全程订单培养和短程订单培养的基础上,以职业指导课和就业指导课为基本载体形式,引入大型企业培训师。在教学计划的不同时期进行课程核心能力章节的强化提高,起到关键知识技能点短期提升的倍增效果,使学生能体验到真实的工作氛围,企业培训师与课程教学相结合,承担职业规划课、职业道德课、顶岗实习、实训教学等,这就形成了与专任教师的专长互补,搭建一支校企结合的师资队伍,缩短学生与就业岗位的距离,不断满足企业对人才的更高需求。在考察和考核学生的标准中参考性引入企业员工考核标准和奖惩办法,全面加大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的力度,精神奖励与学校文化建设相融合,为优秀集体和学生提供多种展示窗口,满足学生在校园中成为偶像的心理需求,同时发挥学生偶像的引导作用,整体带动企业文化教育的影响力;物质奖励以参观交流学习相对应的高水平的现代化企业为主要形式,使学生进一步丰富专业素养,增强专业学习动力,培养热爱专业劳动的思想意识。

2.深度对接,教学模式融合。企业对员工的终身培训教育是以需要为最高原则,是以缺什么补什么的实用性作为培训内容。学校在借鉴企业教育文化中不断审视职业教育在课程教学、教材建设、教学组织方式、考核标准、考核形式、教师评价标准、教师奖励机制等方面需要改进的问题,逐步将部分文化基础课列为选修课,减轻部分学生不擅长文化基础学习的弱项和压力;探索将企业的选人、用人标准与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有机结合的方式方法,素质考核考察的内容和项目逐步量化为学分记入学生考核评价体系,发挥素质教育职业培养的导向作用。

不断创新实训教学组织方式,企业的师带徒在新旧时代始终在传承,有着强烈的需要和生命力,发扬传统的师徒教学方式,创建新时代师徒精品教学组织方式,对一部分尖子生制定师带徒的培养计划,体现因人施教的教育思想,创建师带徒小班精品教学,放在第三学年,形成与顶岗实习相并行的新教学制度,由部分企业高工与专任教师形成双导师学习指导制度。

3.特色对接,德育教育融合。遵循学生向员工过渡阶段价值观培养和形成的一般规律,强化终身做职业人为生活目标的事业追求,做好关键转折点的德育培养,实现有企业特色的文化对接和融合,在三方面实现创新和融合,一是德育课主渠道作用,变讲为训,实行实训基地实践性教学,我校建设了能力拓展德育实践教学基地,基本原理和主要功能是心理学、行为学、美学、道德理论相融合,通过实训类能力拓展与训练培养学生在合作中的服从意识、协作意识、助人意识;培养和指导学生良好的气质和修养,养成临危不乱的思维习惯;二是突出尊师教育的内容,企业文化中对师傅的尊重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有现代工业文明的影响,以“师生周、敬师日”的形式为载体,将尊师重教的氛围由自觉自发,向主动追求转变;三是引入企业文化中重视产品质量的攸关意识,培养师生强烈的质量意识,将质量至上、质量立校意识的培养,从督导检查中丝丝入扣,每学年展示多种高质量教学文本;在学生中将按时高质量完成作业,按等级分实行差别化评分,树立作业就是产品的思想。

四、现代企业文化的创新发展是职业院校长期关注点

企业文化虽然随着西方工业革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但我国企业文化正处于重要的成长时期,而新兴的信息企业文化创建时间更短。我校在对接企业文化中实行:整体对接与专业差别性对接相结合的二层级对接型方式。主要关注点有二个,一是科学文化的引入和培养,使每名教师养成思考问题、处理事情遵循规律的良好习惯,不断破除现代迷信,不断解放思想,构筑师德师风的重要内容;二是市场文化的引入和培养,增强服务社会、服务企业、自我发展的能力,破除习惯于依赖行政的思想意识,投身市场竞争,适应市场竞争,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和发展。

[1]任志侬.引领卓越——用先进文化统领企业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mbining Enterprise Culture and School Cultur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Construction GUO Wei,HE Jing-en

(Tianjin First Commercial School,Tianjin300180 China)

Vocational education,supported by the society and the enterprises,i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Leading culture,benefits culture,harmony culture are the main elements in the modern society culture forms.Besides,enterprise culture is the main body in the vocational college's education.Therefore,school culture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enterprise culture that ought to be spread by the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machine civilization;corporation culture;three elements

G710

A

1673-582X(2011)11-0003-04

2011-09-02

郭葳(1968-),女,天津市人,天津第一商业学校校长、高级讲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职业教育研究工作;何敬恩(1952-),男,天津市人,天津第一商业学校发展研究室主任、中级职称、从事职业教育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实训专业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