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技能大赛若干问题研究
2011-03-18孟志咸
孟志咸
(天津市教委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天津市 300122)
职业教育技能大赛若干问题研究
孟志咸
(天津市教委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天津市 300122)
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制度创新。提出大赛项目定位是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改革相结合、系统组织与行业企业参与相结合、个人发展与团队协作工作相结合,对于引领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改革、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应进一步完善大赛制度建设、探索大赛运行模式,加强院校、企业和社会的沟通与交流;注意防止“应赛教育”的异化倾向,关注职业院校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职业教育;技能大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一、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研究背景及意义
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产业的升级换代和企业用工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要求提高新增劳动力以及现有一线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水平。这一客观现实要求职业教育突破发展瓶颈,突出自身特色,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以适应现代产业生产工艺发展变化的要求。基于此,原教育部长周济指出:“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面对新形势、站在新起点的重大制度设计,是推动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一)国外有关职业技能大赛的情况及研究现状
二战以后,随着各国经济建设的逐步恢复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的作用日益凸显,于是各种类型和级别的职业技能大赛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这股潮流一直延续至今。在各国政府不遗余力的推动下,催生了世界技能大赛并涌现出一批积极推行职业技能大赛的国家。
世界技能大赛是全球年轻技术工人齐聚一堂,展开技能竞赛的国际比赛,被称为技术工人的奥林匹克。它象征着卓越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国际顶峰,是一个超过 55年历史,拥有 50个成员国的国际组织,在过去的 5年间,就有包括西班牙、克罗地亚、越南和印度等 11个新成员加入。世界技能大赛每两年举行一次,随着时代进步,每次大赛比赛项目都有增加或改变。最早的比赛始于 1947年的西班牙,当时是为了提高青少年的技能而进行比赛。1950年,葡萄牙参加比赛,后来欧洲各国也纷纷参赛。60年代初期,在亚洲国家当中日本率先参赛。1981年,美国也参加了比赛。至此,世界技能大赛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技能大赛。
日本和韩国非常重视制造技术和水平,在世界技能大赛中的成绩都非常优秀。2007年 11月日本在静冈举办了世界技能大赛,来自世界 46个国家和地区 850多名青年技能健儿在 50个赛项中竞逐殊荣。这次大赛的宣传活动非常成功,使大赛像奥运会一样激动人心。前往观看的观众超过了 20万,连日本皇太子也接连 3天到现场展台前一个一个访问,世界各地更多的人则通过传媒和互联网欣赏大赛盛况。
韩国从 1967年开始开展技能竞赛,1989年颁布了《技能奖励法》,使得技能人才奖励表彰工作具有了有力的法律保证,并使技能竞赛开始走上规范化发展的道路。经过 30多年的不懈努力,韩国基本形成了一套管理科学、程序规范、保障有力,并在社会上具有巨大影响的技能竞赛和人才表彰制度。韩国也是世界上在技能奥林匹克大会上获奖次数最多的国家。2001年的技能奥林匹克大會,已实现綜合成绩“四连冠”的韩国,又一举夺得 20枚金牌,将以擅长制造技术著称的日本和德国 (分別获 4枚和 5枚金牌)远远拋在了后面。
芬兰是 2005年世界技能大赛的主办国。它们发现,之后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的选手和观众的人数每年递增。同时,申请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人数,比 4年前增加了约 30%。资料显示,今年第一次出现就读职业院校的人数超过了普通院校的人数。他们不得不重开多年前因为生源不足而关闭的一些职业教育专业。
中国迄今为止还不是世界技能大会的成员国,还没有举办过国际技能奥林匹克大会,但从 1995年开始多次派出选手参加国际技能奥林匹克大会,并在 2001年取得排名第九的成绩。
在世界范围内,关于职业技能大赛的研究较为鲜见。在我国,由于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一件具有原创意义的事情,因而相关的研究也不多见。我国近年来虽然多次举办全国和地方的技能竞赛活动,但在技能比赛的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等方面还相对滞后,所进行的研究还显得不足。这与中国日益强大的国家形象不符,不利于职业教育规模和质量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转变人们重学历,轻技能的陈旧观念,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
(二)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研究的意义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指由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委和天津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一年一度的由职业院校学生参加的职业技能竞赛,旨在创新人才评价与选拔制度,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发展的重要活动和方式。大赛不仅是我国职业教育制度的一项重大创新,也是职业教育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与发展的推进器。一年一度举办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一项制度,既是全国职业院校办学的一个方向标,也是市场需求人才类型的一个航标灯。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在国内产生了一定影响,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作为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学成果的展示、交流平台,大赛带来的影响及后效应,正在逐步扩大和延伸。大赛过后,人们不仅期待由此而引发的关于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深度思考及其行动,也期待着对大赛所产生的影响力有进一步的理解。例如大赛本身的运行和发展规律是什么?如何才能最有效地发挥大赛影响,如何通过大赛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等等。
因此,本项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弥补我国在职业技能大赛方面理论研究的不足,通过有关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发展影响的系统研究,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的形成。
本项研究的实践价值在于,天津作为全国技能大赛的主办地,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同步实施,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形成一套、规范化、系统化的制度体系,推动国家重大决策的转化、重大政策的落实。
二、天津市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基本情况和理论研究优势
目前,天津市已经连续 8年举办了市级职业技能大赛,连续 3年承办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涵盖 12个专业类别的 35个竞赛项目,其中高职 4个,中职 8大类31个项目,比 2008年增加了 2个大类 11个比赛项目。参赛选手近 3000人,观摩人员超过万人。大赛决出一等奖 220名,二等奖 426名,三等奖 640名;优秀指导教师奖 278个,团体奖 9个,优秀组织奖 37个,企业贡献奖 13个。
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同期在津举行,来自全国 200多所院校和 50多个国内外著名企业代表 300余人出席会议。
第六届全国职业教育现代技术装备展览会也同期在津开幕,展会设展位 700余个,国内外近 200家厂商云集津城。
2010年大赛有三大特点:一是社会更加关注;二是行业更深入参与;三是内容更加丰富。大赛竞赛项目有所增加,共计 14大类 42个项目。其中高职组比赛项目 4大类 7项,中职组比赛项目 10大类 35项。参赛选手 4084人 (农业项目 343人,比赛地点设在江苏),来津总人数近 1万人。高职组决出一等奖 11名,二等奖 33名,三等奖 45名;中职组决出一等奖 298名,二等奖 586名,三等奖 850名;优秀组织奖 37个,企业贡献奖 14个。
大赛的各项活动较前两年也有所增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表彰会暨经验交流会、职业教育国际论坛、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汇报演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与大赛同期举行。
天津市举办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的历程和积累的经验,为探索了我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制度设计及制度化建设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成为我市开展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课题研究的优势。具体体现在:
1.逐步形成了大赛的组织管理制度。2008~2010年,作为承办城市,市委、市政府将精心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写进了天津市委工作要点和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三届大赛的大赛组织委员会都由教育部和天津市政府联合组成。2010年大赛设立了由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和天津市市长黄兴国为主任委员,16个主办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大赛组织委员会。组委会下设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中共天津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苟利军和天津市副市长张俊芳为副主任委员的执行委员会,负责大赛各项活动总的统筹协调和具体落实工作。
2.逐步形成了大赛的服务支持制度。在连续三届大赛的举办过程中,天津市建立了由市领导挂帅,由天津市教委、公安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 23个部门参加的大赛服务机构,下设11个工作组,具体负责大赛的宣传、接待、安保、市容、交通等方面工作。同时大赛组委会还建立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专家技术咨询委员会。
3.逐步形成了大赛的安全保卫制度。经过天津市有关部门的多方协调和实战演练,我市对于来津参赛、观摩人员的各项活动安排,包括住宿、出行、赛场的环境布置、安全保卫,特别是卫生防疫等工作均已形成制度,并逐渐完善突发事件预案。
4.参与制定了竞赛项目的设计制度。连续三届大赛尽管是由教育部牵头来做的,但是大赛赛项的设计、赛事的技术规范要求、大赛的裁判等,基本都是由天津市组织行业、企业专家根据生产服务一线的实际需要来进行设计和确定的。
5.直接参与制定了大赛裁判规则和执法制度。为确保大赛公平、公正、透明,大赛各赛项都聘请了各个行业,即大赛竞赛领域当中比较知名的专家来承担技能竞赛的裁判工作。大赛组委会明确要求裁判人员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一经发现一定要严肃处理。
6.直接参与制定了大赛奖项制度。大赛规定一等奖占全部奖项的 10%,二等奖 20%,三等奖30%。其余的为优秀奖。大会组委会将向选手颁发获奖证书和纪念品。同时,还要向获得一等奖选手的指导教师颁发优秀指导教师奖。对于支持大赛的有关企业颁发特别贡献奖,对于组织参赛工作成效突出的地方政府颁发组织奖。
7.直接参与制定了大赛的宣传报道制度。为使大赛在社会上产生更大的影响。大赛的宣传工作从新闻发布、记者采访到动员更多媒体对大赛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宣传,都由大赛组委会统一领导,综合部署。
总之,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连续三届在天津举办,使天津有了直接参与大赛组织实施全过程的机会,也使天津市的专职科研人员有了近距离考察、亲身实践的机会,既积累了经验,又历练了队伍,为天津市开展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理论研究做了充分的铺垫。
三、职业技能大赛取得的主要成果
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制度创新,被誉为职业教育的“奥林匹克”。大赛突出职业技能导向,通过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有效推动了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大赛注重“德技并重”,通过举办全国部分职业院校德育成果汇报演出活动和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充分反映职业院校学生精神风貌和德育成果。大赛推动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更加深入,通过各相关行业挑头主持各项赛事,行业企业为比赛提供专家、技术规范和相应设备,促进了职业教育与生产实际更紧密地结合。大赛追求开放性与国际性,通过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以及赛场开放,让社会公众可以近距离了解职业教育;通过职业教育国际论坛,让世界了解中国,中国也将走向世界。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定位是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改革相结合、系统组织与行业企业参与相结合、个人发展与团队协作工作相结合,这对于引领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改革、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一)大赛比赛项目选择与设计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自诞生之日起就刻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承担着为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工人和为职业教育发展寻求突破口的重任。
职业教育要培养适应产业未来所需的人才,就必须思考:企业在想什么?企业在做什么?企业需要什么?我们能为它做什么?特别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培养人才要按照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开设贴近生产、贴近工艺、贴近实际的课程,即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掌握各种关键技能,形成职业能力。为此,大赛比赛项目的选择与设计要求适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的需要;要求以制造业、电子通信业和先进技术应用为主题;要求体现高技术层次和高技术含量;要求能够引领相关高职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同时也能够展示选手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
大赛比赛项目的选择与设计具有以下特色:
1.赛项的选择与设计体现了产业发展最新动态。2010年,大赛引入了行业的新技术、新设备,力求让职业院校和教师感知产业需求,推动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例如“3G基站建设维护与数据网组建”比赛项目。3G是刚刚推出的最新技术,3G基站建设是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简称工信部)正在抓的工作,职业院校马上要为他们提供一线的技能型人才,所以大赛设计了这个项目。
2.赛项的选择与设计突出了紧贴生产实际的特点。依据企业实际构建“真刀实枪”工程环境,按照真实的工作要求组织比赛是职业技能大赛赛项设计的特点。例如“数控机床的装配、调试和维修”赛项是针对制造企业数控机床维修人才的素质与能力要求而设计的,参赛选手需要完成的比赛任务(数控车床 Z轴装配与调试)都是真实的工作任务。作为高职组的比赛项目,它有别于中职组的操作比赛,更多注重调试和维修,技术层面上更复杂。
3.赛项的选择与设计切合了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根据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设计比赛项目,是职业技能大赛赛项设计的基本要求。例如“产品造型设计及快速成型”是目前工业化进程中领先的应用技术,它改变了传统产品设计、模具制造不适应产品生命周期短、升级快的客观要求,企业如果不具备该项技术的设备和掌握这项技术的人才,几乎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2008年曾考虑将该赛项列入高职组,但因当时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水平所限,报名参赛省份少而没有实现。经过一年的专业建设,2009年有 25个省 (除内蒙古、吉林、海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外)44个代表队参赛,充分说明在模具产业升级激发的高技能人才需求背景下,赛项适时推动了高职专业改革的深化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提升了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大赛带来的层层冲击波在赛场内外激荡,引发人们对于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和改革方向的深入思考。在比赛现场,除了密切关注选手的表现外,各参赛代表团负责人和指导教师之间交流最多的,就是关于大赛的赛项设置与技术要求。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苏文锦说:“3G基站建设维护、快速成型技术、数控机床调试维修等比赛体现的都是新形势下产业、行业、企业的最新技术要求,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作为上海代表团团长,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观摩了多个赛场。他认为,通过大赛,能够推动职业院校关注行业、企业的发展动态和技术更新,并且主动联系行业、企业,这种激励作用不可小觑。从比赛的实际效果来看,大赛的赛项设置与技术要求确实起到了引导职业院校专业改革与建设、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作用。
(二)大赛对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引领
技能大赛各项赛事紧扣专业领域的市场需求,以赛项为引领,使院校以大赛为“坐标”,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可以说技能大赛引领了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
1.大赛引导职业院校专业建设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3G基站建设维护与数据网组建”赛项是为适应通信行业技术升级、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发展和 3G业务推广需要而设计。赛项确定之初,大多数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教学条件比较薄弱,教学内容还未涉及到 3G技术。通过公开比赛样题和加强师资培训,高职院校开始关注并加强相关专业的建设,专业建设水平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为最终培养高技能通信人才、支持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众多高职院校在通信类专业建设上突出了实用性和灵活性,紧贴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了调整,并获得了行业企业的广泛支持。
2.大赛引导职业院校根据企业实际调整相关专业的课程内容。许多观摩大赛的制造企业领导和专家一致认为,赛项的竞赛内容设计与企业实际工作状况基本一致,是制造企业急需的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职业技能和必备的工作能力。以“数控机床装配、调试与维修”赛项为例,其中所包括的数控机床机械装配图纸识图、机械装配与调试、精度检测与补偿,电气原理图识图、电气线路安装与连接,机电联调与故障诊断、数控系统、伺服驱动和变频器参数优化,数控机床基本操作、编程与试切加工,机械加工精度与测量方法等知识、技能就是数控维修类专业的主要教学内容。可见,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3.大赛引导职业院校开展课程改革。职业技能大赛一方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更反映出职业院校课程建设及教学水平。以数控技能竞赛为例,比赛成绩统计显示:10%的参赛队能出色完成,25%的参赛队完成良好,50%的参赛队基本完成,15%的参赛队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全部任务。比赛成绩的正态分布一方面说明赛项内容设计的科学和比赛难易程度的合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目前高职院校数控维修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即参赛选手数控加工能力、电气连接技能、数控机床参数设置和调试技能普遍表现能力较强,这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高、实训条件不断改善有很大关系;同时,也反映出可能存在的不足,如许多参赛选手在机械部件装配和故障排除两项表现较弱,如机械装配基本功不扎实,机械识图、装配和调试能力差等。总之,参赛选手的维修能力,普遍表现出的“电强机弱”的情况,说明许多院校的课程建设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在目前情况下,应加大机械部件装配和故障排除方面的实训课程比例。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既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对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办学质量提出了很大挑战。技能大赛检验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同时也检验了学校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水平,是一场从学生到学校、到地区的全方位检验。以此为基础,职业院校可进一步深入市场调研,瞄准市场变化,贴近企业需求,开展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努力实现培养目标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培养更多适应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合格人才。
(三)大赛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及方式改革的推动
都说结婚是人生大事,从要登记何东就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他就准备这么过下去了?朝九晚五,结婚生子,地球上大多数人都这么过的……这是他想要的生活吗?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职业院校办学的一个方向标,是市场需求人才类型的一个航标灯,职业院校办学必须贴近企业、贴近行业、贴近地域经济,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是市场上需求最旺的。因此,职业院校要长足发展,就必须更加坚定地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及方式改革的道路。
1.大赛增强了职业院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的主动性。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比拼的是最新热门技术,市场一旦发生变化,学校必须在课程设置、实训内容和专业建设等方面重新审视,以适应新兴产业的需求。因此职业院校必须与拥有最新技术的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2010年,福建省的 7支参赛队伍中有 6支来自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苏文锦说:“现在 3G技术全面推开,大赛也增加了 3G专项比赛。所幸我们此前与神州数码、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都开展了合作,否则学校自己关起门来搞 3G根本不行。”只有学校和企业走得近了,交流多了,培养出来的学生拥有了最新技术,学生才能占领就业市场,学校才会有进一步发展。可见,大赛对于职业院校主动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是一个有力地促进。
2.大赛推动了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职业技能大赛已成为工学结合教学成果的一个平台。以“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项目为例,该赛项以企业生产与市场运作模式进行赛程设计,参赛选手在模拟真实工作环境与条件下,按照实际的电子产品设计、生产、检测流程完成比赛任务。比赛内容包含设计电子产品原理图,按原理图设计、制作原器件电路板,将制作出的电路板安装到赛项规定的电子产品中,再把电子产品的各项功能调试出来,最后填写好相关工艺文件,进行现场答辩。比赛内容的系列要求,已经不是单一技能所能胜任的,多种能力的综合运用成为完成任务的关键。正是这样的比赛活动,有效地调动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各类职业技能的积极性。突出了专业技能在职业教育中的位置,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更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有力地推动了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
3.大赛促进了教学方式改革。职业技能大赛以团队的形式参赛,比赛过程中团队成员可以相互研究,指导教师可以到赛位进行指导。例如有的赛项采取小组团队比赛方式,每个参赛队由 3名选手组成,配指导教师 2名。在竞赛过程中,选手可以就遇到的问题向指导老师求教,选手有 3次求助机会,指导教师可以在赛场内指定位置进行技术指导。这种比赛形式符合企业师傅带徒弟的实际情况,也增加了赛项的开放性、真实性和共同参与性,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比赛规则,鲜明地体现出“做中教”、“做中学”的职业教育特点,突出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参赛队的指导老师深受大赛启发,他们对教学方式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将教师为主体过渡到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要以企业岗位能力为目标,以真实工作情境或任务为载体,分组教学,使学生得到个性发展的同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应改革传统的成绩考核评价标准,以形成性考核为主,综合考核职业素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并将职业素质放在第一位。不少选手表示,“技能大赛非常符合新技术发展的需求,这样的学习方式,使我们对今后的就业很自信”。大赛对教学方式改革的引导得到了师生一致认同。
以就业为导向,依靠行业企业校企合作办职教,紧贴生产实际工学结合搞教学,瞄准岗位能力抓教改,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大赛从总裁判长、裁判,到大赛的命题专家,绝大部分来自企业;大赛使用的软件全部是企业生产目前普遍使用的软件,并由相应软件企业赞助。赛项比赛内容的设定、比赛方式,甚至比赛用设备,都成为行业企业的关注点,尤其是参赛选手的去向更是企业家们关心的焦点。大赛期间到赛场观摩的专家和企业界人士认为,大赛倡导、传播的理念,是企业所需要的;赛项的选择,是新技术应用的体现;赛场设计、比赛要求,更多地融入了企业文化。通过举办大赛,有利于把多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逐步探索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经验和做法加以制度化和规范化。
(四)大赛的社会参与和社会影响力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校在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向企业和社会客观地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这让企业和社会更青睐、更信任、更依靠学校;而大赛也以自己服务行业、服务企业的能力,获得了行业企业的广泛认可。
1.大赛吸引了全社会的注意力。职业技能大赛作为一项与普通高考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试卷,强调动手操作能力的全国性人才选拔考核,吸引了中央电视台等 40多家媒体到竞赛现场采访,并在黄金时间播出,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仅有企业的观摩团到赛事现场,有全国各地兄弟院校的观摩团参观交流,而且还有高中毕业生和学生家长来探究竟。大赛正值高考以后,有些考生也正处在选择哪些学校就读的十字路口,考生的犹豫,学生家长的观念,都在参观大赛中发生了变化。用学生家长的话来说:没想到高职院校有这么先进的设备,没想到高职院校的管理这么井然有序,没想到高职院校的老师这么负责任,没想到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那么抢手。大赛获得了全社会的关注,产生着越来越深远的影响。
2.企业的深度参与保证了比赛项目的技术领先。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另一个平台,得到了更多的行业企业关注。例如大赛得到了工信部的大力支持,工信部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中国移动集团、电子制作杂志社、中电科技集团第十五研究所等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全程参与了赛项设计和技术保障等工作;中兴通讯冠名赛事,提供 60余万元的设备。华为、思科、华三、惠远、浙江求是教育科教设备有限公司、亚龙科技集团等知名企业为大赛提供软件、设备、服装及技术等支持,参与样题、考试命题及裁判工作,为大赛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撑和保障。据统计,大赛的企业参与度达到 90%。正是行业企业及其技术人员的参与,保证了竞赛的技术含量,确保了大赛各个环节工作的圆满完成,也使大赛得到了行业企业的广泛认可。
3.面向公众开放使大赛的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在保证比赛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大赛的部分比赛项目实现了赛场和竞赛过程的对外开放,起到了宣传大赛、宣传职业教育的目的。例如有的赛场特别设置了观众通道,方便社会各界人士现场观摩比赛;有的赛场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比赛现场进行远程视频直播,观众可通过上网点击实时观摩比赛过程。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参观职教设备展览会时,通过设在“2009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暨校企合作成果展”上的视频转播系统与现场裁判通话,高度肯定了这一做法。
近几年来,随着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的社会和企业参与日益广泛和深入,大赛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形成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倒逼机制,一方面,促进了教学改革、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等工作的科学发展;另一方面,推进了大赛建立和完善了基本制度和运行机制,增强了组织力度。目前基本做到了技能大赛覆盖所有学校、覆盖所有学生、覆盖所有专业、覆盖所有专业教师,形成了“校校有比赛,人人能参与”的局面。更重要的是,由于在技能大赛中获奖的优秀选手,能够获得政府和学校在升学和就业方面会给予的较大力度的优惠和支持,这一政策让社会公众看到职校的学生也一样可以是“状元”,一样能够出优秀人才和成功人士,因此进一步提高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社会认可度。
四、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展望及建议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意义重大而深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推动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又好又快成长是其最根本的目的。连续三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这一点上完成了既定目标,选拔出了优秀选手并将其成功推介给了企业以及其他用人单位。
为了更好的发挥培养选拔优秀技能人才的优势,将我国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举办好,促使其未来能够比肩世界技能大赛 (W o rld Sk ills com petition),本子课题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1.强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系国家级比赛的性质。进一步加大技能大赛的宣传力度,扩大技能大赛的国内外影响力,努力营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舆论氛围,增强职业院校学生的自信心和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2.进一步完善大赛制度建设,保证赛事有序进行。在制度体系建设方面,要建立大赛各部门责任分工、竞赛技术指标、工作成效评价、资金保障、财务管理、大赛运行程序等方面的制度,使大赛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保证大赛各项工作的严谨性、科学性,提高大赛的运行效率。
3.进一步探索大赛运行模式,全力做好服务工作。要在目前已经初步形成的“政府主导、院校参与、企业介入、社会支持”运作机制基础上,进一步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尽量多地发挥市场作用,通过授权委托,调动大型企业和知名社会中介机构参与大赛的积极性。要细致周到地做好接待服务工作。
4.进一步完善大赛的各执行机构,使之更加科学、合理。教育部和天津市应考虑建立专门的大赛组织管理常设机构,协调好中、高职各项赛事的工作安排,实施精细化管理,形成专业化队伍,强化执行力。
5.组建能够在大赛举办的筹备阶段和举办期间调节办赛者和赞助企业利益的中介实体。在不伤害各赛项执委会积极性的基础上,对赞助经费统一管理,科学安排,最大限度地发挥赞助经费的作用。
6.逐年增加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专业、学科作为比赛项目;减少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程度差或在评判过程中主观因素较多的比赛项目。
7.加强院校、企业和社会的沟通与交流。每年定期举办相关主题研讨会;大赛举办期间,为教师和技术人员交流提供机会和平台。
8.注意防止“应赛教育”的异化倾向。鉴于目前各地职业院校中已经出现了一种苗头,即在大赛举办前,学校将一部分学生集中起来,以参加大赛为唯一目的,短时间、高密度地备赛。特别提请有关部门注重保持技能竞赛目的纯洁性,要关注职业院校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A b s tra c t:V ocational schoo ls and co lleges’sk ills com petition held nationw ide in Ch ina is an inno2 vation in ou r vocationaleducation.The article show s the research on the in fluence of the sk ills com peti2 tion to V E ’s developm en t.Itp roposes that the com petition shou ld be com b ined w ith V E ’s teach ing re2 fo rm,thatexperts from en terp rises shou ld be inv ited to participate in its o rgan ization,and that the com 2 petition shou ld em body the com b ination of ind iv idua l developm en t and teamw o rk. The com petition shou ld p lay an im po rtan t ro le in lead ing vocational institu tions to carry on their teach ing refo rm and in p rom o ting the“w o rk-in tegrated learn ing”m odel to b reak new ground.The com petition’s system con2 struction shou ld be im p roved,and its operating pattern shou ld be fu rther exp lo red.Fu rtherm o re,the comm un ication w ith en terp rises and society shou ld be strengthened,the alienated com petition-o rien ted tendency shou ld be avo ided and c lose atten tion shou ld be paid to the upgrade of vocational institu tion studen ts’com p rehensive qualities.
Key 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sk ills com petition;vocational co lleges;train ingm ode;schoo l-en terp rise cooperation
Sk ills Com petition in V ocationa l Education
M ENG Zh i-x ian
(Voca tiona l and Technica l Educa tion Cen ter of Tianjin M unicipa l Educa tion Comm ission,Tianjin 300122 China)
G 710
A
1673-582X(2011)04-0003-08
2010-10-12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全国职业教育教学试验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GJA 070004)子课题之六。
孟志咸 (1962-),男,天津市人,天津市教委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