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反思: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选择

2011-03-18封喜桃杜国莉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

封喜桃,杜国莉

(唐山师范学院 教育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教学反思: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选择

封喜桃,杜国莉

(唐山师范学院 教育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新课程改革已在我国全面展开,较之以前的教育有了巨大的变化,这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和心理调适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此,中小学教师应了解什么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到底要反思什么,应认识到教学反思的现实意义和迫切性,也要看到我国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切实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积极推进我国素质教育改革。

新课程;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心理调适;教学反思

新课改情况下,新一轮中小学课程在内容、结构、功能、实施和评价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体系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中小学教师如何应对全新理念指导下的课程改革,如何实现自身专业成长,如何进行心理调适以逐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环境是当前教师发展面临的焦点问题。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Posner G J)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1]。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2]。可见,教学反思是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和心理调适的必然选择与有效途径。

一、关于教学反思的界定

在教育界,对教学反思的界定至今众说纷纭。蔡亚平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以一定的价值观为指导,理性审视自己的教育实践,改进教育行为,提高教学效益和教师素养的过程[3]。王映学等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监控、教学体验等方式,辩证地否定(即扬弃)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行为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4]。陈夏英提出,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5]。

以上这些关于教学反思的含义说法虽不太一致,但具有一些共同的方面:第一,教学反思的主体是教师;第二,教学反思是一种过程,并且是一种思考、提高的过程;第三,教学反思的对象是自己教学过程的所有方面,包括教学过程的准备、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实施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等;第四,教学反思是为了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素养。另外,许多学者认为教学反思就是要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教学的缺点,而忽略了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弘扬。其实,经验与缺点往往是并行的,都会促进我们的教学改革。因此教学反思是教师以整个教学过程为研究对象,辩证地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进行深入思考,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素养的思考过程。

二、新课改中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现实意义

从2001年开始的新课程改革与以前的课程改革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教育理念。新中国成立后,中小学教育经历了数次改革,但基本教育理念没有变,一直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观点。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要求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结合,切实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其实,这种理念在教育领域已存在将近半个世纪了,只是在教育现实中人们并没有将它运用起来。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新课程的实施是一项系统的过程,需要国家在中小学课程标准中有一个明确的要求,中小学教师要掌握正确的教学理念,具备相配套的中小学教材和评价方式,改革社会只重学历的用人机制等。目前,中小学新课程标准已经制定,配套教材已投入使用,高考改革正在进行,社会用人机制也在逐步改观,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就在于中小学教师是否掌握了新的教育理念,是否能时刻有意识地在教学中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新课程改革对于每一个中小学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改革,尽快实现教学转变的有效途径就是随时随地进行教学反思。

1. 教学反思促使中小学教师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新课程标准需要工作在教学一线的中小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点一滴地渗透。但是,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结构、内容,中小学教师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所有的教师都在探索、都在尝试。在这些尝试中哪些是符合新课标的,可以被我所用;哪些只是形式上的转变,应该尽量避免;自己的教学是不是在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遇到教学问题按照新课程理念应怎样解决,等等。中小学教师的这些反思促使他们随时随地地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2. 教学反思有助于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

在课改的实践中,中小学教师不仅要反思教学的优秀经验,也要反思教学中的失误。优秀经验可以帮助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找到一条捷径,更快地实现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教学中的失误总结可以帮助中小学教师尽量弥补教学失误带来的损失,从失误中看到自己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应避免的做法。另外,优秀教师处理教学问题的方式也是有助于形成教学机智的一条途径。不断总结新课程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教学素养,有助于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最终促进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3. 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

“教师即研究者”[6]已被广大教师认可,但在教学中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却是很多中小学教师感到头疼的事,寻找一条适合中小学教师研究的路子非常必要。叙事性研究(针对教学事件进行反思)应该是中小学教师进行科研的一种很不错的方式。由于身处教学一线,他们的叙事与反思往往促成了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将大大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

4. 教学反思促成素质教育的实现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教学。具备强烈教学反思意识的中小学教师,时刻反思自己教学实践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为学生树立了创新的榜样,也改善了整个教学过程,使每个教学环节都充满生机和活力,为学生进行创新和实践提供了环境。因此,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素质教育的实现。

三、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教学反思在我国中小学教学领域正呈现出一片蒸蒸日上的新气象,但我们应看到当前中小学教师所进行的教学反思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1. 重形式,轻实质

多数中小学对教师教学反思作了硬性规定,要求中小学教师每周或每月必须写一定数量的教学反思笔记。教师为了完成学校的规定,应付学校领导的检查,经常到网上或教学杂志摘抄或教师间互抄,只要数量,不讲质量。于是写教学反思成了教师们的一项任务、一种负担,多数中小学教师叫苦不迭。这样的教学反思,教师将它当作上交给领导的“作业”,当成应付检查的摆设,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教学反思的实质根本没有得到切实的体现。其实,教学反思强调的是思考,重要的并不是书面的形式。

2. 重全面,轻深刻

多数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内容全面,大都从成功之处、不足之处、今后改进等角度进行论述,但多为蜻蜓点水,全面而不深刻,难以真正成为中小学教师以后教改的依据,难以真正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3. 重课课思,轻学科思

有些中小学要求教师要课课反思。中小学教师本来工作就很繁忙,再加上写每次课的教学反思任务,很容易造成教学反思泛泛而谈,缺乏针对问题的较为连贯的、成体系的思考和认识,难以促进学科的整体教学改革。

4. 重教师,轻学生

当前教学反思的着眼点多集中在教学内容、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等“教师怎样教”这一方面,对“学生的学”,即怎样才能学懂、学会,乃至会学并进行学习反思的并不多见,其实这种做法是有偏颇的。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等教育理念,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与学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因此,教学反思也应包括“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

四、改进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几点建议

1. 学校从管理的角度为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创造条件

学校科学管理是中小学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反思的重要保障。为了避免以上所谈到的“重形式,轻实质”、“重课课思,轻学科思”等问题,中小学校长在管理中要从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去对教师提出要求,而不是追求形式上的多样化。而校长要能做到这一点,需要教育行政的支持,也需要校长能正确地解读中国的新课程改革。因此,加强对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育改革认识与解读等方面的切实培训,是从外部保障中小学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反思的关键。

2. 提高教师社会地位,促使其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本是每一种职业的基本要求,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一定会做的。爱岗敬业是中小学教师的一种专业精神,但它很容易受到教师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等方面的影响。没有爱岗敬业的精神,中小学教师就不可能积极地进行教学反思,并将教学反思运用于以后的教学。因此,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地位,是中小学教师积极教学反思的前提。

3. 教师应认识教学反思的价值,形成教学反思意识

有效的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贯彻我国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但由于教育管理的失当、教师社会地位的相对低下、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工作繁忙等原因,中小学教师真正认识到教学反思价值的并不多,主动进行教学反思的意识也很薄弱。因此,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既要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将继续教育变成制度,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又要从外部社会环境为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铺平道路。

4. 了解教学反思的相关知识,并掌握其基本方法

大部分中小学教师由于专业化水平不高,对教学反思本身的认识不足。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必须了解教学反思的相关知识,掌握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首先,中小学教师应了解教学反思的内容,知道教学反思应包括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经验与不足,改变教学反思只是反思教学行为的思想误区。其次,中小学教师还应熟悉教学反思的过程。教学反思应经历发现优劣、分析教学、提出新假设或教学改革思路三个阶段。最后,中小学教师要掌握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教师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有四种:一是自我反省,二是与正确的教学理论时刻对照,三是与他人进行交流,四是结合新课标进行教学研究。这就需要中小学教师不断为自己充电,有效利用各种形式提高自己。

5. 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树立学生主体的教学观

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这是教学反思有效性的基本保证。新课程标准由于较之以前的教育在教学理念上有巨大的转变,这就使接受了多年传统教育并从事了多年中小学教育的教师很难很快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再加上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没有全面的理解,也没有多少其他教师的优秀经验可学习,因此,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上大多并没有实质性的转变,没有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转变,中小学教师当然也很难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真正将学生主体的教学观贯彻在实际教学中。所以,中小学教师学习并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很必要。

[1] 刘岸英.反思型教师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2003, 19(4)∶40-42.

[2] 鲍宗武,陈杏生.新课程下“反思型”教师群体的形成与发展[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12)∶39-41.

[3] 蔡亚平.论教学反思的困境与出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5,(1)∶104-106.

[4] 王映学,赵兴奎.教学反思∶概念、意义及其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53-56.

[5] 陈夏英.论教师教学反思的意义及策略[J].丽水学院学报, 2005,27(1)∶118-120.

[6] 朱煜.论课程改革与教学反思[J].历史教学,2004,(6)∶46-50.

(责任编辑、校对:韩立娟)

Teaching Reflection: Teachers’ Choice 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FENG Xi-tao, DU Guo-li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 is in progress now. It is different from the education before and there is a tremendous charge for teachers’ teaching an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Teachers should know the concept of teaching reflection, the content of the reflection, and understand its practical importance and eagerness of that. They should try to develop their teaching reflection ability and the whole educational accomplishment to promote educational reform

new curriculum; teachers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specific development;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teaching reflection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08110018)

2010-11-12

封喜桃(1976-),女,河北平山人,硕士,唐山师范学院教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理论研究。

G521

A

1009-9115(2011)03-0139-03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