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世博会看城市文化建设与城市图书馆
2011-03-18褚乃骥
褚乃骥
(辽宁省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15)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上海世搏会的成功举办也证明了城市文化建设与城市图书馆是密切相关的。我国《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正式提出“城市图书馆”这一术语,城市图书馆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传播的内容是这些城市或地区历史文化的缩影。一座城市若没有图书馆就彰显不出其高雅的文化品位,因为它体现了该城市及其所在地区的文化底蕴,并给人们提供着丰富的精神食粮。伴随着现代化的社会进程,图书馆与城市文化建设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显得更加密切,所以,我们在进行城市文化建设时,要把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放到突出的位置。
上海图书馆王世伟提出“国际大都市图书馆”的概念:国际大都市图书馆应该位于国际大都市,它提供的知识服务平台要做到积淀文化、激扬智慧。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凸显了图书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世博会举办之际,深入思考图书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方向,显然是有现实意义的。
1 城市文化与图书馆发展的联系
1.1 城市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由历史沿袭下来的思想、道德、艺术、风俗、生活方式等一切物质和精神现象的有机复合体。它包含着有形的物质文明,也很大程度体现在无形的精神文化方面,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特征、审美情趣、价值观念上,内化、积淀、渗透于每一代社会成员的内心深处。
文化是人类在生长中的一种本能,又是社会财富增加时的产物。社会能养活多余的人,于是文化便繁盛起来,只有在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社会中文化才能表现出与人本身的亲和力,体现文化与人的本性的一致性。所以,文化也称“人文”化。
每座城市的起源与发展都离不开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气候等诸多因素,在长期的文化积累和历史沉淀的长河中,各自独具特色和个性的城市文化逐渐形成,并成为支撑城市发展的内在力量。这种特色和个性囊括了地域、民族、种族、宗教、语言、习俗等各个层面。
城市文化就是指能够反映城市精神、城市特质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市民品行、人格追求、伦理情趣、建筑形态、经济环境特质资源等众多方面和领域,是城市发展的风格、气质、文化心理和文化结构,经过一定的积淀而形成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又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创新,具有连续性、继承性和创新性的文化形态。
城市是人类进步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正如哲学家所说,人类所有的伟大文化都是从城市开始的,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文化有多种体现:城市的历史、城市的人口素质、市民的文化生活质量以及城市的各种文化设施。
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更是文化的集中地和发源地。今天我们注重环保,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大力发展城市的文化,不就是为了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吗?随着现代化交通工具、电子信息、计算机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世界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频率越来越快,规模也越来越大,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就是明证。
1.2 城市文化建设与城市图书馆的发展
图书馆在城市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图书馆作为城市文化设施之一,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贯穿整个城市发展历史,它与城市的形象、城市的人口素质、市民的文化生活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城市文化的主角。可见,公共图书馆是现代文明城市的标志,承载着城市的基本价值追求,孕育着城市的精神。
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几乎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同步,世界上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同城市的兴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我国也是如此。我国真正以经济为中心的城市兴起是在宋代。宋朝当时的京城汴梁(开封)人口已超过100万,其人口之多,在当时世界上也是少见的。同样宋朝的皇家图书馆规模也较大,有三馆一阁(昭文馆、集贤院、史馆和枢密阁),藏书达5705部、73877卷。除国都外,宋朝州府之城也较大,人口大约都在20~50万左右,各州府书院教育极为普及,几乎所有著名的州、府都有书院。19世纪中后期,我国出现了一批近代工商城市,开始了城市发展史上的新阶段。不久,公共图书馆也随之出现。1901年后,安徽、浙江、北京、江苏、湖南等省(市)的城市相继创办了公共藏书楼(即公共图书馆)。著名的有浙江绍兴创办的古越藏书楼、杭州的浙江藏书楼、安徽的皖省藏书楼、北京的京师图书馆、湖南长沙的湖南省图书馆等,标志着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这次上海世博会之所以会受到民众的喜爱,与许多国家、地区、城市多彩多姿、富有特色的文化元素分不开,也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十七大关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战略决策,具有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历史发展到今天,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元素。世界许多城市丰富多彩的文化的集中展示,给人们提供了分享文化大餐的精神盛宴。一座城市离开了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就没有了灵魂。而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各种不同类型图书馆的出现,所传播的历史、文化、艺术、科技信息以及不同风格建筑等,不正是这座城市或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吗?她既传承历史文明,又承载现代文明。
公共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设施将永远存在,正如上海需要一个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图书馆一样,每个城市都需要有图书馆,不仅用来收藏印刷品资料,而且用来供人们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图书馆不只是一个藏书的地方,更是一个社会的、文化的中心,有会议室、展览厅等。也就是说,这里要配备所有对公众有用的信息设施,要求所有的图书馆员能有效地运用这些设施来为公众服务。这就是图书馆的社会使命。
2 城市图书馆的地位与作用
2.1 城市公共图书馆是城市发展的标志
城市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如何认识图书馆在提升城市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城市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象征,是城市文明的标志,是代表城市文明水准的符号,它多层次、多层面地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明形象,有“城市文化的名片”之功。它的文献收藏功能、信息传递功能以及建筑的文化符号功能等,构成了一个城市不可缺少的文化要素。王世伟则这样描述:图书馆的发展是一座城市文化最为集中的展示,也是一座城市文明品质的象征。
当今世界各国的城市都十分重视图书馆建设。美国华盛顿的国会图书馆、俄罗斯莫斯科的国家图书馆、日本东京国会图书馆等等,都代表各自城市的形象。法国为建设世界第一图书馆,不惜投资80亿法郎,在巴黎城的中心塞纳河畔,建立了30万平方米,非常有文化品位的世界一流的图书馆。图书馆的整体构思非常独特,造型就像四本打开的大书。英国政府在伦敦新建了国家图书馆,不惜投入4.5亿英磅巨资,将不列颠图书馆建成伦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我国1996年12月20日新落成的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上海图书馆,是上海市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占地3.1公顷,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坐落在市中心淮海中路。这座由市政府投资6亿多元建成的新馆,主楼由58.8米和106.9米两座塔型高层建筑及5层裙房组成,整个建筑呈多维台阶式块体结构,象征丰厚文化的积淀和人类对知识高峰的攀登,富有直观的视觉形象和深邃的象征意蕴。室内装修是一流的配套设施,还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真正体现了世界大都市的文化品位,是上海城市的一大标志。
目前新建的城市图书馆,大都作为城市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反映了城市建设对图书馆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要结合图书馆服务的实际,研究图书馆建筑本身的规模、大小、布局是否能发挥图书馆服务在城市中的最大作用。
2.2 图书馆对城市文化的支撑
一个城市的文化建设水平,不仅反映在硬实力(人、财、物等)方面,而且还反映在软实力(信息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等)方面。图书馆正是从图书馆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层面,支撑着城市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如果离开图书馆对文献的搜集、保存、研究和传播,城市文化建设的任务是较难得以实现的。因为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图书馆无疑是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现阶段我国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二是创造更多更好的优秀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此发展规划中,我国的图书馆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可见,图书馆不仅对于城市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图书馆在客观上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因此,增强图书馆教育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的能力,对于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提升城市文化方面的作用,具有直接的意义。
城市公共图书馆既是文化和知识传播的中心,也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继承和传播中心。我们无法想象,没有图书馆,那些珍贵的文献资料将何以妥善保存;没有图书馆,那些记载着城市变迁历史的文献资料又何以能集中与展示。所以从文化角度看,图书馆的重要价值不仅在于它所珍藏的各个时期的文献,还在于这些文献所呈现的贯穿人类长河的链条,以及从古至今发展的脉络。图书馆作为文化和知识传播的中心,其文献收藏功能、信息传递功能构成了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要素。因此,一座城市的文化建设离不开图书馆的支撑。
2.3 图书馆对城市文化的教育作用
作为城市文化公共服务体系之一,图书馆是城市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设施,它既是文献流、信息流、知识流、人才流、思想流的所在地和城市中最重要的免费公众空间,也是城市中市民文化享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它承担着城市教育的重要使命。目前图书馆作为广受公众欢迎的公共文化设施,具有很强的社会教育功能,在传播社会进步思想、道德、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弘扬优秀文化和科学文化精神,促进国际文化交流,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提高全民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图书馆的教育功能不受时间、空间、年龄、学历的限制,这是任何其他教育机构所不能比拟的,它所收藏的丰富的知识资源,能满足各类读者的需求。图书馆以其丰富的馆藏、良好的阅读环境,系统地、源源不断地向市民提供新的文化知识和先进政治理论,从而培养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文明市民,促进城市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
2.4 图书馆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
图书馆对文化资源的保存和持续开发利用,使其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图书馆拥有丰富的知识信息资源,它的开发和利用就可以为城市文化建设提供全方位的知识信息服务;图书馆收集本地区的出版物、本地区人士著述、手记等,对于了解、探求、研究和把握本地文化、经济建设、旅游资源开发等提供了最佳途径;图书馆还可以发挥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优势,积极参与到城市建设的信息调研和信息决策中去,为行政决策部门提供全局性、方向性、预测性的综合信息。
3 城市公共图书馆建设的举措
从上海世博会上,我们了解到了世界城市文化发展的足迹,也看到了城市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还看到了图书馆在引领城市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那么结合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及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在城市文化建设方面加强图书馆的建设呢?
3.1 加强图书馆的延伸服务
目前我国城市均以建设学习型城市为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图书馆在做好“阵地”服务的同时,应该不断扩宽服务领域,将服务延伸到城市的各个基本层面、各种公众场合。例如:某国外图书馆拓展服务——竟然将图书馆办到公交车上!貌似“小题大做”,但其效果出人意料的好。以此为鉴,我们可以将图书馆开在商场、酒店、车站、机场等地方,让图书馆在城市里遍地开花,处处流芳。
3.2 树立以人为本的办馆新理念
读者到图书馆的目的不外乎有二:一方面是为了汲取所需的知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享受终身学习的快乐。以此营造一个良好的、充满文化和学习气息的人文环境,是吸引读者的重要举措。图书馆的建筑、硬件设施、服务手段、学习环境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例如,深圳南山图书馆就是山中有馆、馆中有山的布局,令读者有身临其境的神往。给读者温馨的家的感觉,以人为本才能吸引读者,使图书馆真正广泛发挥其强大的教育功能。
3.3 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整合
城市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其在建设学习型城市中的功能,实现利用、整合资源,其中包括人力资源、图书馆专业人才资源及图书馆和社会各类人才资源。图书馆内部人力资源的整合——对现有人员进行合理分工,搞好读者培训,发挥各学科特长,搞好特色服务,为各类不同需求的社会化学习团体提供专题服务。藏书资源整合——为学习型社会服务,仅靠公共图书馆的藏书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效能,加强图书馆间的联合、实现资源共享是非常必要的。其中不仅包括本地区公共图书馆之间的联合、与本地区院校图书馆之间的联合,也包括与外地公共图书馆之间的联合,方式上则可依托计算机网络,签订馆藏资源有偿共享协议。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公共图书馆一般拥有较为丰富的电子信息资源和完善的网络系统,网络资源的数量多、更新速度快,有着传统的馆藏所不能及的地方,因此公共图书馆在充分利用这种网络优势的同时,要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数据库,给尽量多的读者提供全面的服务。
3.4 构建网状城区图书馆服务体系
城市图书馆应该构建一种以城市中心馆为核心,以城区馆为节点,以社区馆为终端的网状服务体系。其主要职能包括:一是城区图书馆在接受省级图书馆的大众文化服务的职能转移后,在城市化发展道路上应该得到更强大的经费和政策的支持。二是城区图书馆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或在辖区中实行总分馆制,或独立发展。三是以若干城区馆为服务节点,横向连接成一个资源共享的公共图书馆网络,城市中心馆为其提供必要的文献保障。
总而言之,图书馆与城市文化建设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命题,图书馆对城市文化的承载和展示作用是众所共知的。图书馆是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助推器,担负着为市民文化生活提供智力资源和精神动力的职能。为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图书馆必须要与时代同步发展,致力于为市民读书学习、丰富文化生活、提升城市品位提供服务,用充满文化氛围的和谐环境来吸引市民认识图书馆、走进图书馆,通过充分发挥其资源收藏、文化教育、资源展示、信息交流等服务职能来促进城市的文化发展
城市图书馆的发展既需要以城市文化为依托,又需要城市的扶持与关注。城市文明的构建与弘扬、城市品牌的塑造,需要借助图书馆的影响。欲实现图书馆与城市文化的共同发展、共存、共赢与共荣,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
[1]王世伟.论中国大城市图书馆综合文化功能及其开发[J].图书馆,1996(2):18-21,28.
[2]柯平等.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功能——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功能.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3] 陈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M].深圳: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06.
[4] 汪民安等.城市文化读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 田蔚风,李和兴.都市文化与世博.北京:学林出版社,2010.
[6] 俞思念.文化与宽容.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