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产业复兴需“三板斧”
2011-03-18缪凯康
■文/缪凯康
景德镇产业复兴需“三板斧”
■文/缪凯康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接近尾声,而景德镇国有大中型陶瓷企业纷纷改制失败,致使作为当时中国陶瓷产业标杆的景德镇陶瓷产业一落千丈。直至2009年,景德镇陶瓷产业年总产值突破百亿大关。自此,从当年的衰败没落中走出来的景陶才重新登上中国陶瓷产业的大舞台。
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缔造了千年传奇的“瓷都”景德镇,在陶瓷工艺、人才培养、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宣传造势、产品创新和品牌塑造等方面,都显得有些黯然失色。面对这些困境,景德镇需要敞开胸怀,接受挑战,开辟复兴“瓷都”的新道路。
调整产业结构 优化资源配备
2009年,在国务院确定的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中,景德镇因瓷土资源枯竭而榜上有名。这对有着千年制瓷历史、有着厚重陶瓷历史文化的景德镇是一次大的震撼。景德镇需要面对现实,对陶瓷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优化资源的合理利用。
目前,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日渐流行,各行各业都开始以“低碳”、“环保”和“节能”等概念来引领产业结构调整。面对这一现状,转型、升级中的景德镇陶瓷应当瞄准前沿,以现有基础为依托,大力发展高技术陶瓷产业,确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资源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着力提高陶瓷产业结构中的科技含量,多措并举的确立高技术陶瓷在陶瓷产业中的重要位置,让高技术陶瓷成为景德镇陶瓷产业复兴的“奇兵”。目前,景德镇陶瓷产业形成了以高科技陶瓷为核心竞争力,以艺术陶瓷、日用陶瓷为依托,以建筑卫生陶瓷为规模,以创意陶瓷为后发优势的架构。
重视品牌效应 打造世界品牌
缺乏具备行业领军能力的品牌是当前景德镇陶瓷的“硬伤”,这是一般意义上的招商引资无法解决的难题。引领景德镇本土陶瓷品牌走上世界舞台,是当前景德镇陶瓷产业的“破题”要点。
据了解,受历史传统、企业定位、管理水平及市场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景德镇大多数企业的产品仍属于中低档产品,缺乏创新意识,市场定位模糊,产品外观粗俗。定位高端的大师级艺术瓷,虽然美誉度较高,但受制于产量稀少、价格昂贵等因素,不可能承载景德镇打造世界知名陶瓷品牌的重任。
要在景德镇创建世界级陶瓷品牌,应当用好“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合作模式。政府要把打造世界级陶瓷品牌作为陶瓷产业规划的重点,具备发展潜力的企业要以不破不立的决心重新定位自己的发展目标,争当品牌创建的“领头羊”、“排头兵”。
首先,强化优胜劣汰意识:借天然气接入景德镇、国有陶瓷企业改制完成之机,破除低成本运行的小作坊、小企业产生的不利影响,坚持走优强发展之路,重塑景德镇陶瓷企业的精品意识。
其次,加快景德镇优质陶企上市的步伐,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实现企业的跨越发展。
再次,加强产、学、研的有机集合,引导学术研究的成果向实体企业转换,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生产工艺,加快陶瓷生产技术的升级换代。
最后,挖掘景德镇现有优质品牌的潜在价值。引入战略投资者,通过产权多元化,将现代企业管理手段和品牌运营模式运用于景德镇本土品牌的经营中,寻求新突破。
发挥自身优势 建好内外渠道
好的品牌要好的渠道相配合。在品牌制胜、渠道为王的竞争时代,渠道营销对品牌资产积累和最终的销售起着决定性作用。与产品、价格和促销相比,渠道也最有利于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为实现景陶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景德镇的自身优势,努力建设好内外双向渠道。
建设内销渠道,首先,以大中型企业为主导,小型企业和作坊为支持,共同出资组建遍布全国的景德镇陶瓷连锁专卖店,成立专门的股份公司负责管理经营;其次,采用统一的CIS标识,改变过去古板、缺少创新的老套形象,以新形象面向顾客,塑造品牌新的核心理念;同时,统一培训专卖店销售人员。
在大力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引导企业做好外销、做强国际市场也是景德镇陶瓷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目前,景德镇陶企应抓住传统工艺陶瓷出口火爆的契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设施,不断提高出口型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为景德镇陶瓷产业外销打下坚实基础。
2010年,景德镇陶瓷产业总产值突破150亿元,出口总值近3亿美元,除了享誉国际盛名,每年在景德镇举办的中国陶瓷博览会也给景德镇陶瓷出口增添了不少优势。
景德镇与陶瓷联系紧密,千年文化底蕴赋予景德镇及景德镇陶瓷产业宝贵财富,它为景德镇陶瓷产业带来希望,照亮了景德镇千年“瓷都”的复兴之路。
book=61,eboo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