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的境界与两岸的追求
—— 在“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 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

2011-03-17王毅

统一论坛 2011年1期
关键词:台湾同胞同胞文化交流

■ 王毅

文化的境界与两岸的追求
—— 在“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 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

(2011年1月18日)

■ 王毅

海峡两岸与海内外的各位朋友:

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召开了不少有深度、有影响的研讨会。今年以中华文化为主题,正逢其时,很有意义。首先,我谨代表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对本届研讨会的召开表示衷心祝贺,对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两岸文化交流的朋友们表示敬意和感谢。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中华文明饱经忧患而延绵不绝,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生生不息,源于中华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和强大凝聚力。纵观历史,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民族的自信,关键是文化的自信;一个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的复兴。今天,伴随着中华民族迈向复兴的坚定步伐,中华文化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中华文化热”成为世界性现象。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多元一体。在大陆,民族的优秀文化哺育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也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过去60多年,大陆文化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在曲折中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文化建设迎来前所未有的繁荣,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今天的大陆,中华文化处处生机勃勃,传统与现代相互融合,东方与西方彼此借鉴,内容不断创新,影响日益扩大。

在台湾,中华文化薪火相传,枝繁叶茂。早期移居台湾的大陆先民,带去了故乡的风俗礼仪和民间信仰。郑成功收复台湾后的数百年间,儒学教育在宝岛广为推展,中华文化在台湾深入人心。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台湾同胞不畏强暴,坚守住中国人的民族气节,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火种。台湾光复之后,中华文化在台湾迎来新的发展,几十年来,台湾同胞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形成了具有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但无需讳言的是,2008年之前的十多年间,台湾出现了一股“去中国化”的逆流。这股逆流割裂台湾与大陆的历史和文化联系,磨灭台湾同胞的中华民族意识,扭曲台湾同胞爱土爱乡的台湾意识,造成了种种令人忧虑的文化、社会乃至政治问题。这种数典忘祖的行径,理应遭到所有中华文化儿女的抵制和谴责。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也是维系两岸关系根基的重要纽带。自两岸结束隔绝状态以来,文化交流一直十分活跃,对增进两岸同胞感情、推动两岸关系改善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经过两岸同胞不懈努力,两岸关系终于进入了和平发展的新阶段,开启了大交流、大合作的新篇章,两岸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齐头并进,蓬勃发展,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随着两岸民众往来日益频繁,“三通”之后更重要的是实现心灵的沟通,深化感情的交融。因为,文化的交流要比其它任何领域的交流都更为深刻,更为长久。只有不失时机地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两岸关系的基础才能更加牢固,两岸关系的动力才能更加持久,两岸关系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经受风雨的考验。

当前,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需要两岸同胞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共同传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中华文化积淀着我们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追求和谐的价值取向,民为邦本的治国理念,团结统一的家国意识,厚德载物的道德精神。数千年传统文化的熏陶,培育出中国人重仁守信、爱好和平、匡正扶善、自强不息等优秀品德。我们应当以礼敬的态度来对待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深刻认识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进而更积极地弘扬中华文化。

二是共同塑造中华文化的时代形象。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才能始终保持旺盛活力,不断为世界文明作出贡献。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的今天,倡导和谐与合作,应当成为我们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时代形象。和谐是中华文化的主流价值,中国人历来主张“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和而不同”、“和衷共济”,中华民族历来推崇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和谐理念与“和合”思想蕴涵的深刻哲理经历了历史考验,契合当代人的精神需求,有助于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复杂矛盾和严峻挑战,能够顺应乃至引领人类文明未来的潮流。

今天,中国大陆将和谐与合作的理念运用于现代化建设和对外关系的实践之中。我们正在致力于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社会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是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和迈向共同富裕的社会。我们还在致力于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希望国际社会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包容的理念,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化,推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实现均衡与普惠的经济全球化。

我注意到,不少台湾朋友也在积极思考中华文化时代形象的问题。比如在反思西方文化的同时,主张宣传和推广中华文化的王道思想。王道思想与“和合”思想、和谐理念相通相融,两岸的专家学者可以共同研究,加强交流,争取形成更多共识。

三是共同构建两岸同胞的民族和文化认同。大陆和台湾是我们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同为中华民族的子孙,都是中华文化的传人。由于历史的原因,两岸曾长期隔绝,两岸民众的历史记忆、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都不尽相同,再加上岛内“去中国化”的误导,致使一些台湾同胞在民族和文化认同上产生了偏差,影响了两岸交流的深入,不利于两岸关系的长远发展。因此,两岸各界尤其是文化界的有识之士应当不断身体力行,不断加强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弘扬,不断加强两岸民众共同的民族和文化认同,让两岸同胞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凝聚在一起。惟有这样,才能真正建设好两岸中国人共同的精神家园,携手开辟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四是共同推进两岸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强文化交流是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应有之义,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大陆和台湾基于同根同源的中华文化,完全可以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彼此借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为此,我们主张顺应两岸交流的大势,不断丰富两岸文化交流的实践,不断推进两岸文教交流的机制化进程,不断积累签署两岸文教交流协议的共识,共同为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作出贡献。

再过十几天,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就要到来了。今年是兔年,“玉兔呈祥”。在此,我衷心祝愿两岸关系在新的一年祥和顺利,祝福在座的朋友及家人吉祥如意。

最后,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作者为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

猜你喜欢

台湾同胞同胞文化交流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刘毕新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馆
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的?重大意义
大陆领导人高度关注并作出重要指示
海外同胞与中国健儿心心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