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师非理性行为研究——
--来自对吕梁市农村初级中学的调查

2011-03-17殷新元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1年6期
关键词:体罚体育教师农村

殷新元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期,是建立自己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教师的非理性行为不可避免地会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立,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本研究把体育教师的非理性行为定义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通过言语、动作、命令、示范等给学生身心造成伤害的行为。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共调查了吕梁市13个县区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174名,其中男教师124人,女教师50人;学生965名,女生404人,男生561人。调查对象主要集中在初二和初三的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发放《体育教师教学行为调查表》问卷。发放教师调查问卷200份,收回192份,其中有效问卷174份,回收率为96%,有效率为87%;发放学生调查问卷1 000份,收回984份,有效问卷965份,回收率为98.4%,有效率为96.5%。调查问卷经请教教育专家、体育专家和心理专家,认为问卷的效度符合本课题的要求。教师问卷信度皮尔逊相关系数r=0.8716,学生问卷信度皮尔逊相关系数r=0.8449,说明问卷达到设计要求。

1.2.2访谈法对吕梁地区教育局督导室、体委工作人员、汾阳市教育局分管体育的领导和教师进行了访谈咨询,了解吕梁市农村初级中学的基本信息、体育教师的特点、对体育教师非理性行为的认识。访谈的观点将作为本研究有益的补充。

1.2.3数理统计法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运用Excel2003和SPSS11.0两种工具,对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非理性行为认识、使用、情绪失控、影响因素以及学生遭受体育教师非理性行为后的心理情况,运用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些数据中又以教师问卷为主,学生问卷为辅。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吕梁市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对学生非理性行为的表现

2.1.1体育教师非理性行为的表现及其对非理性行为的认知教师问卷调查显示,体育教师对学生非理性行为表现排在前两位的是 “语言侮辱学生,如叫侮辱性的外号,说脏话”和“体罚学生,如踢打学生”,这两项选择的比例都达到了90%。而对于“为了惩罚学生给他们加大负荷”和“用呵斥的方式教育学生”这两种行为部分教师并不认为属于非理性行为的范畴。而对跑圈等司空见惯的、典型的体罚行为,大部分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很正常,充分说明这种变相的体罚具有极高的隐蔽性。在“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对非理性行为的工具性认识”中,有41.4%的体育教师选择了“赞成而且我也会做”;29.3%的体育教师选择了“赞成但我不会做”。总体来看,选赞成的占70.7%,这足以说明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普遍认为使用暴力手段能更好地维持课堂秩序。在访谈中也发现绝大部分教师认为对初中学生,必须配合使用相应的手段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对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拳头往往比言语更管用的观点”这一问题调查中,吕梁市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对没有限度的、不负责任的、失控的教师非理性行为持反对态度,说明多数教师只是希望运用轻暴力行为达到管理课堂秩序的目的,而不是为了暴力而使用暴力。

2.1.2体育教师非理性行为发生的频率调查显示,吕梁市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非理性行为按发生频率排序依次是说教、写检查、给学生增加运动负荷、轻度体罚、言语刺激、用不让学生上课来管理学生。这说明大多数的体育教师还是以说教作为主要的教育方法;从发生率来看,将近1/3的体育教师釆用轻度体罚教育过学生,而“言语侮辱”和“增加运动负荷”还有“不让学生上课”的比例都比较高,使用过轻度体罚和增加运动负荷的体育教师合计占到了60%。这些都充分说明,农村体育教师对学生的非理性行为普遍存在。

对体育教师惩罚手段中的体罚和言语侮辱两个变量做卡方检验表明:轻度体罚在教师性别和专业能力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教师教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言语侮辱在教师性别和教龄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专业能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言语侮辱在专业能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也即体育教师是否是体育专业毕业影响教师的言语暴力。结合访谈的观点,多数非体育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在专业方面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常辅以言语刺激来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

农村初级中学年轻体育教师非理性行为暴力和言语暴力发生率均较高,而老教师以言语暴力为主。通过对言语和行为暴力发生情况卡方检验得出,教师行为暴力发生与教龄有显著关系,而言语暴力没有显著性,这可能是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行为暴力的使用比较谨慎,但是仍保留了言语暴力的使用习惯。

2.1.3体育教师非理性行为受情绪影响情况戴·冯塔纳(D.Fontana)认为“情绪上的成熟应该是成功的教师应具有的另一种品质”。在老师和学生沟通的时候,学生首先感受到的是教师的情绪。在体育活动过程中,体育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就能看出他是否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查发现,80%多的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有过无理由的烦燥和想发脾气,但仅有10%的教师会把日常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带到课堂上,而在这10%的教师中,在有不良情绪上课时有将近一半的教师会不自觉地将不良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

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农村体育教师能够控制个人情绪,但也有一部分体育教师控制能力较差,如果情绪失控就很容易将不良情绪指向学生。如果体育教师对个人情绪缺乏克制力和忍耐性,经常在学生面前发脾气,就肯定会影响到师生关系,影响到体育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

对导致情绪失控的变量进行卡方检验表明,教师的性别在此项中无显著差异。说明男女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情绪失控情况没有差别;教师的教龄在情绪控制和影响教学上有显著差异,表明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时间长短对情绪控制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但在指向学生上没有显著差异;而是否是体育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在受情绪影响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一旦影响到教学,在指向学生时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就有了区别。

2.2 吕梁市农村中学生受体育教师非理性行为的影响

2.2.1农村中学生对体育教师非理性行为的认识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非理性行为,排在第一的是说教。在言语刺激的使用上,学生的反馈比教师问卷的使用比例要高。说明很多教师在说教的时候没有注意到用词和语气等,无意间刺激了学生,说明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应在语言上多下功夫,提高自己的语言使用艺术和控制能力,以免在无意中刺伤学生。学生在“写检查”的选项上与教师调查有较大出入,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实际上很少有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让犯错误的学生写检查。学生对体育教师非理性行为的认识情况,排在第一和第二位的是教师体罚和言语侮辱行为,排在最后一位的是罚跑圈。对这三项,师生回答吻合,说明对常见的体育教师非理性行为师生都认识不足。

2.2.2农村体育教师非理性行为对中学生造成的影响调查发现,在直接被体育教师体罚过的学生中,有34.1%的学生受到了影响;影响持续一天的占到21.6%;影响持续一周者占17.0%;另有9.6%的学生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受影响。调查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遇到体育教师的非理性行为时,心理会都有不同程度的伤害,轻的仅仅影响一节课,严重者就会影响到随后几天的情绪,使他们形成心理阴影,进而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对非直接受到非理性行为的学生选择“无所谓”的人数极少,说明教师对某个同学的行为,会影响到全班同学的心理,这可能就是体育教师为何乐此不疲使用非理性的原因,能达到“杀一儆百”、“快速”管理的目的。

2.2.3农村中学生遭受体育教师的非理性行为后的应对学生如果是被体育教师误解而受到体罚,约65%的学生会在下课后向老师解释,35%的学生选择“当面反抗”和“默默忍受”。表明这些学生在遇到教师非理性行为后会出现两个很极端现象,当面反抗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默默忍受纵容了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的非理性行为。很少有学生选择“告诉班主任或者校领导”,表明学生不相信学校会对教师进行处理,也说明学校没有一整套的应对制度和解决手段。

学生因为自己犯了错误,而被体育教师暴力处罚,大部分选“默默忍受”。表明农村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不会走合法的途径保护自己的权益。有一些同学会在体育课以后和老师说明情况,极少部分学生会告诉班主任或校领导。不管是否学生自身的原因总会有一些学生选择当面反抗来应对体育教师的非理性行为,使师生矛盾进一步激化。

3 吕梁市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非理性行为成因

3.1 整体文化素质低是导致体育教师非理性行为发生的根本原因

调查显示,许多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非理性行为采取的是默认甚至是支持的态度,他们认为教师在对学生身体不造成伤害的前提下,用踢、打、骂的方法来管理学生是很正常和合理的。家长普遍认为自己也会在生气的时候打孩子,教师为了“管好”学生,踢打几下,是对学生学业负责的表现。殊不知教师对学生的非理性行为不仅仅造成学生身体上的伤害,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伤害。

而且,当前的高校科研生态不健康,查处学术造假事件,一来底气不足,二来担心给学校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打击学术腐败尚停留在剪矢医伤的水平。

3.2 缺乏课堂管理能力是导致教师非理性行为的重要原因

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场地主要以室外为主,学生在室外活动范围大,师生、生生互动频繁,学生容易兴奋,干扰因素增多,体育教师为了组织管理好学生,必须要付出很大的精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师的管理水平要高,年轻体育教师由于经验不足,管理水平有限,为了掌控课堂纪律很容易产生非理性行为。

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学历水平较低,后续的培训跟不上,导致农村体育教师在理论和专业方面素质方面水平较低;此外,一些非体育专业毕业的教师、民办教师、兼职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对体育课的驾驭能力不是很好,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干扰,体育教师要想把课堂秩序管理得有条不紊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3.3 兼职工作多而繁杂、安全压力大是非理性行为的诱因

陈雁飞等对北京市体育教师进行的调研表明,体育教师面临压力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本次调查中也发现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压力确实较大,但压力不是来自于上课,而主要是担心会出安全问题;同时多数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还兼任其他工作,如保安、后勤、组织学校其它活动,这也可能是导致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在上课时责任心不强、精力不充沛,耐性不足。

无论是体育课还是体育课外活动,体育老师很担心会有学生的伤害事故发生。一旦发生这样的事件,对学校、学生和学生家长都难以交代,所以体育教师感到责任不小。面对一些不听话的学生和难以开展的教学工作,易诱发非理性行为。

3.4 师生认识不统一,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

在对希望体育教师拥有的品质的调查中,学生问卷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尊重学生、较高的个人素质、和蔼友善;而教师问卷的回答依次为:较高的个人素质、过硬的专业能力、健康的心态。可见,教师多注重个人和专业能力的提高和影响,而学生首先感受到的是教师的情绪,这就可能导致教师非常有积极性,潜心提高自身水平,却事倍功半而得不到学生的认可,转而使用简单直接的非理性行为。

3.5 体育教师的法律意识淡薄

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都规定,禁止对学生实施体罚和变相体罚。事实上,很多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对禁止体罚学生的相关条款并不清楚。农村绝大多数体育教师的法律知识缺乏,法制观念淡薄,也反映了教育相关部门在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上不重视,走形式,没有下大力气,没有引起基层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重视,在体育课上随意使用暴力行为来处罚学生,行为没有一定的约束。另外,相关部门在处理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暴力行为时睁一眼闭一眼,使得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各种暴力行为不可能制止。再加上大部分家长和学生,没有维权意识,在遇到体育教师的暴力行为时一般是忍为上策,充分说明家长和学生对相关法律不了解,不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4 对体育教师非理性行为的应对策略

4.1 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要尊重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在实际的教学中就必须逐步改变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的倾向,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把体育教育落到实处,从体制、人才、资金、场地、器材全方位入手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才能有效地消除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才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有机整合,才能引导学生的情绪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4.2 加强法制建设从制度上加以规范

我国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虽然法律已经将最极端的惩戒方式——体罚明文禁止,但教师对自己惩戒权力运行上的合法性在实践中还是难以把握,那么是否要明确地在法律条文中指出什么是体罚并制定合理的惩罚标准呢?虽然有学者认为各种试图约束体罚的限制,有可能为滥用体罚提供了有理有据的证据,从而在具体实践中往往超出法律所划定的限度。笔者认为,为了规范教师行为,为了避免教师因掌握不好惩戒的尺度而放弃惩戒,进而更加体罚学生,应具体列出哪些是非理性行为的具体做法,并规定具体的惩戒范围、方式、程序,这样教师才能很好的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完成教师应尽的义务。

4.3 开展法制宣传,畅通维权渠道,提高维权意识

“法律告诉人们哪些事实是他们所可以依赖的,并据此扩展他们能够预见其行动后果的范围。”教育主管部门就应经常组织教师开展各类法律学习培训活动,以此加强教师的法律意识,从而能主动地依照法律规定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学生相对于教师,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身体弱小,法律意识不足,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大多数学生惧怕老师,受伤害的机率较大。在一些学校中,学校普法教育名存实亡,形同虚设。有关职能部门应建立有效而畅通的申诉渠道,并定期宣传检查,在师生中大力实施普法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有关的职能部门一定要加强法制宣传,让学生家长也参与进来,尽量提高农村学生家长的维权意识。面对教师的暴力,勿因事小而不为,积极鼓励农村家长和学生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暴力行为要理直气壮地敢于说“不”。

4.4 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监督和引导,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近年来,国家非常关心提高教师的地位和改善他们的待遇,而对农村初级中学教师的素质,尤其是师德和法制观念的重视不够。殊不知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才是教育事业进步的根本保证。针对农村的培训基本成为形式,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的能力没有实质性的提高。

笔者认为,要按照“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要求,针对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建立品行修养评价制度和相应的监督奖惩机制,将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的品行修养纳入规范运作的轨道,持续不断地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4.5 加强学校和家庭、师生的交流沟通,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农村家长和学生受封建残余教育思想的影响严重。“严师出高徒”“戒尺底下出人才”的观念被许多人所接受,也为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的暴力行为提供了沃土。体育课多是在开放的环境下进行,在上课的过程中也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兴奋性,再加上学生人数多,学生的行动就不好掌控,如何很好的引导学生在允许的范围内活动,课堂心理气氛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多数人的多种情绪状态的综合反映,只有加强师、生、家庭的沟通才能使师生的心理距离缩短,并互相理解,互相包容,进而消除年龄差距,减小代沟,才能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4.6 在破除“师道尊严”的前提下,重建教师权威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教师权威是一把“手术刀”,“使用它可以进行最细致的、难以觉察的手术,但它也可能刺痛学生。” 当前,随着人们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师道尊严”被逐渐破除,教师权威也日益受到质疑。但师道尊严与教师权威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放任自流的教育与专制的教育一样糟糕。 教师权威的丧失,还意味着学生对教师丧失了理解和信任,这样会影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在师生平等的前提下重建教师权威,力求在教师的权力控制与平等合作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契合点。建议:学校应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学校对教师要有尊重学生的规定,同样对学生也要有尊重教师的规定。如果学校有相应的惩戒制度,教师惩戒只是例行公事,这样既使学生在学校有制度可以参考,也可以使教师在遇到学生违纪时可以实施相应的惩罚措施,而不是一味地说服。毕竟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自控能力还不是很强,需要教师加以纠正。教育中,不能没有表扬和奖励,但批评与惩戒也是必要手段,缺少哪一方面都不会是完整的教育。

4.7 缓解压力,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

造成教师暴力行为存在的内因是教师们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教师接受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种职业,就不得不尽量满足人们对这个神圣职业的要求,常常掩盖和压抑自己的一些性情,从而造成心理的失调。同时,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虽然在体育课上没有什么压力,但校内的其它杂乱而繁重的工作,实际上是一种高强度的持续紧张的脑力和体力劳动。 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很容易形成孤独、乖僻和感情抑郁,进而导致心理问题。人有压力就需要发泄,暴力行为有时候就会成为发泄的渠道,学生就有可能成为发泄的对象。提高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地位,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教师负担,为教师缓解压力。教育管理者要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环境,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进领导方式,推行人性化管理等,营造有利于教师保持心理健康、不断进行自我调适的环境。教师自身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适时适度调整自己的心态。

[1]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176.

[2] 张大力.中学体育教师教学中非理性行为研究——以太原市为例[D].太原:山西大学,2006.

[3] 赵阳,石岩.我国足球场观众言语攻击现象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6,27(3):82~86.

[4] 高明书.教师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77.

[5] 石岩.球场观众暴力的理论阐释和因素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1):1~5.

[6] 兰亮.中学体育教师非理性言语行为研究——以太原市为例[D].太原:山西大学,2008.

[7] 爱弥尔5涂尔干.道德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106.

[8] 杨光富.美英韩泰四国教育体罚现象透视[J].当代教育科学,2003(9):31~32.

[9] (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M].邓正来译.上海:三联出版社,1997.195.

[10] 季彩君.中学教师非理性行为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11] 张旺.美国校园暴力:现状、成因及措施[J].青年研究,2002(11):44~48.

[12] 刘辉.我国中学教师体罚及其法律责任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5.

[13] 陈雁飞,等.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压力及压力源的调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4):107~111.

[14] 林小群,等.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压力源结构模型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5,25(3):44~46.

猜你喜欢

体罚体育教师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难忘的体罚
美国教育体罚的渊源,现状与前景
福建省教练员对未成年运动员体罚现象研究
全球第25个儿童权利日:何时告别暴力和体罚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