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紫砂与茶文化

2011-03-17胡仁杰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1年2期
关键词:古玩紫砂陶饮茶

胡仁杰

漫谈紫砂与茶文化

胡仁杰

紫砂源于明代中期,以壶为主体的紫砂陶的发展与兴起同茶以及茶文化发展密切相联。茶文化带动了紫砂壶的发展,壶主导、影响、兴旺了整个紫砂行业。

紫砂;茶文化;

紫砂起源于明代中期,其迅速勃兴是由于明代饮茶方式由烹点饼茶改变为冲泡散茶。泡茶需用新式茶具茶壶。紫砂的特性可使茶味得到最佳发挥,最适合制作茶壶;并且因紫砂的可塑性强,茶壶造型可随心所欲地变化。

“紫砂的材质介于陶跟瓷之间,这决定了它的独特艺术性。”堵江华说,一般考古学的结论是,紫砂作为一种单独的材料来制作器皿,是出现在北宋,那时还是大器型,一般用来煮水;明朝人开始拿它来喝茶,才使此后紫砂壶和中国人的生活、茶文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淡雅古朴,土金争价。中国紫砂壶艺、紫砂文化源远流长,沿袭千载。”遥想东坡当年,一壶好茶,三五好友,坐而论道,对墨挥毫,文人的雅致生活被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今,生活在物质社会的现代人,更需要这种境界的回归。而这种回归,也许,就是从一杯好茶、一把好壶开始。

明代中叶以后,唐宋饮茶之风再次在宜兴士大夫中兴盛,于是,集壶艺、诗词、书画、篆刻于一体的紫砂壶文化,应运而生,成为茶文化的标志。 据《宜兴县志》记载:明代陶都出现了一位卓越的制壶巨匠供春,他从金沙寺僧处学到制壶技艺,供春被尊为“陶壶鼻祖”。明清紫砂陶器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茶具,即“阳羡茗壶”;另一类是陈设器,即“文房雅玩”。紫砂陶原料被誉为“五色土”,主要种类有:白泥,色呈灰白、桃红和象牙白;嫩泥(亦称黄泥),色呈浅灰、淡黄和黄红色;紫泥(古称青泥),是制紫砂壶的主要原料,其种类较多,烧成后分别呈松花色、碧绿色、浅赫色;红泥(亦称朱泥),也是制紫砂壶的主要原料,烧成后变朱砂色、朱砂紫或海棠红;绿泥(亦称段泥),大多作胎身外面的装饰泥,烧成后呈粉绿色。“五色土”质地细腻柔韧、可塑性强、渗透性强,是一种品质极优的陶土。紫砂壶,泡茶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茶汤的原汁原味。同时紫砂壶握于手中便于边畅饮、边赏玩。把玩长久,紫砂壶表面会呈一种黯然之光的老包浆,这是老古玩家最喜爱的。古玩界的传统是:北方老古玩家把玩鼻烟壶,南方老古玩家赏玩紫砂壶,这似乎成了老古玩家身份的标志。事实上,明清以后,紫砂壶已成为茶文化的象征,浸泡着儒家学术、道教思想、佛教文化。品茗,更多的是品文化……紫砂至今已发展成闻名世界,独秀于陶瓷之林的一个艺术门类。以壶为主体的紫砂陶的发展与兴起同茶以及茶文化发展密切相联。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茶文化的发展就难有紫砂今日之盛。茶文化带动了紫砂壶的发展,壶主导、影响、兴旺了整个紫砂行业。值得注意的是,壶在客观上是 顺 应了茶文化的某些需要,但也显现了自身独特价值;既依赖于茶而游离于茶,又发展了茶文化,它有自己的审美特点。因为紫砂除了壶类外,还有雕塑、瓶盆、文餐具、壁画饰物等其它门类产品,它们与壶同时构成了紫砂的内容。更主要的是紫砂是陶瓷的一个分枝,它体现的是陶瓷的本质与审美,它与茶文化的联系只是内容的外延。紫砂壶因材质、功用等特点成为极佳的、少有匹敌的饮茶器具,既与茶密切联系,又独立生存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现代思潮、现代艺术渗透、影响,文化含量加大了,使它从内容到形式都出现了崭新、前所未有的、令人鼓舞的局面,形成了空前的高潮。它将与茶文化继续着密切联系,互相作用、互相支持、互相影响,同时将按整个社会文化及自身的轨迹发展。

[1]《宜兴县志》韩霞辉谢翱萍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5年出版

[2]《中国茶文化》王从仁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出版

猜你喜欢

古玩紫砂陶饮茶
紫砂陶刻“稚子垂纶瓶”的创作及评析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浅析紫砂陶的造型与审美表达
论紫砂陶刻的装饰与发展
开宗立派 重构传统——吴鸣紫砂陶艺历史价值之再认识
说说古玩、古董和文物
门泽光
古玩抢劫
四季饮茶与健康
月下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