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堆花工艺的发展与变革

2011-03-17张吉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1年2期
关键词:施釉工笔宜兴

张吉

浅谈堆花工艺的发展与变革

张吉

宜兴的堆花工艺作为一种美化陶瓷的装饰手法,它是利用大拇指在坯体上的搓、撕、搭、堆、揿等来塑造形象。早在明末清初就存在堆花手法,来装饰陶器,从手法上来看,明代前的装饰以堆塑为主,清初期的堆花有了大的转折。它充分运用了搓、撕、搭、堆、揿的堆花技法。在器皿上进行装饰,形成了绘画大写意的艺术效果,再经过施釉,使画面层次分明,生动活泼。

民国之后的堆花工艺,不但在装饰手法上进行变化,还在材质、造型、釉料、泥料上进行研究,从单一的白泥发展到用化工有色颜料配制多种丰富的色泥,原先的堆花工艺只局限于缸、罐等粗陶上装饰,现在发展到盆、瓶、钵、千筒、挂盘、壁画等多种造型,使其更具有艺术性,更有欣赏和收藏的价值。

堆花最具有装饰性的代表就是堆“龙”,其次是简单的花卉、走兽。早期的堆龙、堆花,只是运用了简单的“撕”“榻”手法,就能表现得生动活泼;龙纹气势庞大,其制作的产品更显古朴、庄重。文革以后在新一代堆花艺人的装饰创新中,堆龙的装饰手法从各个部位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将以前的平贴手法发展到更具立体感,把龙的前左腿堆成“擒”,龙的右前腿堆成“拿”。龙的左后腿堆成“踢”,龙的右后腿堆成“托”,给人们视觉上具有生动、活泼、凶猛的装饰效果,还运用了“撕、拐、捏、搓、堆、揿”等多种手法相结合。而且使用一些比较简单的竹子做的工具来辅助,施釉烧成后的龙,更有气魄,威武生动。到了现代,由于改进了传统的堆花工艺,在前人积累的艺术精华做总结,把堆花大写意与工笔相结合,把平堆发展到半堆,再发展到浮堆,使堆花工艺有了新的突破。

随着紫砂陶被海内外各界人士所喜爱,原先只装饰在均陶上的堆花艺术也逐渐与紫砂陶相结合;以前的产品做完装饰后需上各种釉料,而用紫砂土堆,就无需上釉,它有独特的性能,紫砂原料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都具有先天的优良条件,可以说是极为合理的矿物构成,这是大自然直接“配制”的可用泥土。紫砂泥自身富有光泽的外形,它的色彩要比堆花泥丰富、明快、亮丽。

用紫砂土堆花,可用工笔的手法来进行装饰,原先在均陶上堆花无法使用工笔渲染的手法。在紫砂土上就可突破这一点,因为它不用施釉,可以把紫砂土一层层的用彩色泥渲染,使画面的效果更逼真,与均陶的味道大不相同。

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堆花继承人,不但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学习传承前辈的工艺手法,还要在堆花工艺的各方面推陈出新,把宜兴陶瓷堆花工艺这一个古老的艺术推向世界,发扬光大。

[1]史俊棠,宜兴均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出版

猜你喜欢

施釉工笔宜兴
卫生陶瓷施釉工序常见缺陷分析及解决方法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基于MATLAB的曲面施釉轨迹优化仿真
罗登祥的工笔绘画
花开的声音
试谈陶瓷元素在壁画创作中的运用技法
精陶机电推出30通道、打印宽度2.1米的全数码大板施釉线
赵炳宇工笔人物画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