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协议”对人民币汇率的启示
2011-03-13孙文军
黄 倩,孙文军
(云南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1)
近年来,美国频频对我国人民币升值施压,设置贸易壁垒,对我国提出进一步开放市场等一系列要求。这种情况与20世纪80年代的美日关系有很大相似性。与日本相比,美国对我国的影响力相对有限,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转轨国家,中美之间的不对称依赖程度不如当时的美日关系。但日本20世纪80~90年代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广场协议”前后日美间的博弈及之后日本经济“十年迷失”的教训,值得引起我们的警惕。
一、“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历程及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日本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元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1985年日本GDP占美国GDP的比重达到32%,各国外汇储备总额中日元所占比重达到8%[1]。此时,美国经济面临着贸易赤字的困扰,这刺激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另一方面,美国为了缓解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压力,提高了利率水平,致使美元被严重高估,使得本已脆弱的美国制造业举步维艰。1984年美国的贸易逆差已高达 1 090 亿美元,其中对日本的贸易逆差约占50%,这引发了“排日风潮”,美国许多制造业大企业、国会议员等相关利益集团强烈要求政府干预外汇市场,促使日元升值,以挽救日益萧条的美国制造业。
1985年9月,美国促成签订了“广场协议”,达成了一揽子协议,包括抑制通货膨胀、扩大内需、减少贸易干预,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国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2]。“广场协议”揭开了日元急速升值的序幕。日元汇率从1985年9月的250日元兑1美元一路上升至1995年4月的80日元(如图1)。
针对日元的升值,日本政府大幅度、持续放松银根,实行超低利率的宽松货币政策,使得一开始日本经济发展不但没有停滞,反而经历了连续7年的高速增长,日本1984年GDP增长率为3%(以1995年的不变价格计算),而1985~1991年达到4.6%[3]。但是,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日本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末积累了大量的“经济泡沫”(主要是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形成价格泡沫),并在随后的90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使得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的萧条。
表1反映了从1984~1993年日本汇率和经常账户的变动情况,从表1中可以看出日元从1984年开始相对美元大幅升值,然而从一开始日元的升值不但没有使日本的经常账户恶化,反而增加了经常账户收入,到1988年经常账户收入才开始恶化。表2反映了从1991~2000年日本汇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变化情况,从表2中可以看出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增长率出现大幅度下滑,日本经济经历了衰退的十年。表3反映了日本汇率升值后对股市的影响,股票从1989年开始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从1989~1990年,仅一年的时间股票指数就跌了39.97%。
表1 1984~1993年日元兑美元汇率、经常项目收支 (单位:亿美元)
注:数据来源:日本银行数据库(1984~1993年)
表2 1991~2000年日元兑美元汇率、日本GDP增长率
注:数据来源:日本银行数据库(1991~2000年)
表3 1989~2000年日本股票价格指数 (单位:万点)
注:数据来源:国际统计年鉴(1990~2001年)
另外,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最直接的影响:一是日元相对美元大幅升值使日本持有的美元资产大幅缩水,1985年9月至1987年年底,美元贬值幅度达50%,日本所持有的美元资产也贬值了50%。根据日本机构的统计,“广场协议”导致日本对外净资产汇率损失累计约 35 000 亿日元。 二是日元升值减少了日本对美国传统商品的出口,增加了高科技产品的出口。日本是机械、机器、汽车等产品的出口大国,但伴随着日元的升值,日本机械、机器、汽车等产品对美国的出口额出现了大幅下降,机械机器产品以日元计算,1985~1992年间减少了50%;以美元计算,也减少了10%。为此,日本不得不把多数传统型出口产品的生产转移到亚洲。但是日本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高技术、高性能产品对美出口数量,不论以美元计算还是日元计算,都有很大增加。这与日本政府积极引导企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创造新需求、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等政策有关。正是由于日本较顺利地进行了结构调整,从整体上看,汇率大幅升值对日本贸易顺差的影响有限。
二、中日两国经济状况的异同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已经历了30年的高速增长,并且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依然独树一帜,2009年GDP保持了8.7%的增长,目前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已取代德国成为第一大贸易出口国,2009年全年美国贸易逆差为 3 807 亿美元其中对中国的逆差为 2 268 亿元,占美国总贸易逆差的5.57%。伴随中国商品大量涌入美国市场,并且美国目前面临依然同20世纪80年代一样的问题:严重的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美国由当年的“排日风潮”变为了今天的“排华风潮”[4-7]。目前,美国不断对人民币升值施压,并声称中国可能操纵汇率,这与当年要求日元升值如出一辙。而且,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与日本的经济状况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点。因此,研究这些异同点有利于中国在目前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面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避免中国重蹈日本的覆辙。
(一)当今中国经济与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的相同点
当前中国与日本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泡沫经济,有许多相同之处:它们都处在全球经济失衡的背景下;经济都处在高速发展阶段,投资和出口的高速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经常账户盈余占GDP的比重处于较高水平,汇率升值、房地产和股票等资产价格猛涨等。
1.中国和20世纪80年代日本所处的经济环境相同
目前,中国正处在全球经济失衡的大背景下,主要表现为:美国经常项目的巨额逆差,中国等亚洲国家经常项目的大量顺差、美国政府财政赤字并且成为全球最大的债务国。2009年中国GDP总额为 335 353 亿元,折合 49 850 亿美元。而美国GDP总额为 142 585 亿美元,中国GDP总量达到美国的34.96%,与当年日本相当。2009年中国贸易顺差为 1 960.7 亿美元,截止到2010年10月,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突破2.5万亿美元,而2009年美国累计财政赤字为1.41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为二战以来最高。这充分表明了目前全球经济失衡及中美贸易的不平衡,这与当时日本的情况极其相似。
2.中国和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都面临流动性过剩
为应对2007年的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央行公布的2010年上半年货币政策报告指出, 2010年上半年,中国M2余额为67.4万亿元,同比增长18.5%,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4.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6万亿元。加上2009年为拉动内需政府投放的4万亿资金和中国对外贸易大量顺差,目前,中国国内由于流动性过剩而出现了物价大幅上涨,2010年10月CPI同比上涨4.4%,PPI同比上涨5%,房价也出现了大幅上涨。这些都与当时日本的情况相似。
3.中国和20世纪80年代日本都以出口为导向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其中对外出口为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十多年来,中国一直坚持外需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这使得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大量顺差,外汇储备大量增加,这与当时日本的情况相同。外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的缺点是主要贸易国经济发展情况对本国经济的发展有较大影响,一旦贸易国经济发展出现问题,并使所需进口产品减少,将使本国经济受损,增长放缓,而且会面临主要贸易国的抵制措施,如提高关税,进口许可证,迫使出口国货币升值等[8-11]。
(二)目前中国经济与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的不同点
虽然目前中国的经济情况与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本质的不同之处:
1.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
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差距非常小,国内市场基本已处于饱和状态,当时日本平均每户国内居民已经拥有1台小汽车,彩电、冰箱、空调等家电早已完全普及。中国目前还远远达不到这种水平,汽车总拥有量才 6 962 万量,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所以人均拥有量非常少。中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的初中期阶段,广大的农村市场发展还有巨大的空间。
2.产业结构不同
1978~1995年的“排日风潮”期间,日本对美国大量出口的产品主要集中于汽车和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产品及彩电和半导体等高技术产业的产品。这些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大,日元的大幅升值会导致出口的快速下降。而由于中国是主要的最终消费品出口国,绝大多数中国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而资本品、零部件,以及包括主要矿产品和石油产品在内的各种工业原料都大量依赖进口,因此中国进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较低。所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对中国进出口影响小于20世纪80年代日元对美元升值对日本进出口的影响。
另外,与当年日本涌入到美国市场的产品主要集中于几个特定的发达制造业不同,来自于中国的商品更多来自于轻工业和中等技术水平的产业,而且呈“全面开花”之势,中国生产的产品充斥着美国市场,几乎存在于美国的每家每户,使得美国生产商指责中国的制造业阻碍了美国制造业的发展,迫使他们压缩就业[5-11]。由此引发了“排华风潮”,且集中于要求人民币升值,以全面降低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不是像以前“排日风潮”那样,主要是对特定产业采取贸易保护措施[9-12]。
三、对中国政策选择的启示
(一)应促进人民币渐进有序升值
人民币对美元快速大幅升值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会使中国的出口产品竞争力大幅下降,这会导致很多出口企业面临倒闭,而且由于中国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外需拉动的,因此人民币快速大幅升值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对世界经济影响力逐渐加大的今天,人民币快速大幅升值也不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应使人民币渐进有序升值。另外,在升值过程中,中国应积极调整其外汇储备的结构,降低美元资产的持有。
并且,汇率升值应与培育经济内在增长动力的经济结构改革等措施相配合。通过升值,要发挥能使资源顺畅流动且经济内部生产效率较快提高的作用。
(二)应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竞争力
中国出口的产品大多属于高能耗、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这种贸易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的就业压力,但是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因此,为改善中国经济结构,中国当前急需逐步淘汰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产业,加强自主知识创新,开发一批绿色的高新技术产业,使产业结构从资源密集性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服务化和高附加值化的目标。
政府应该实施使企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创造新需求、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等积极财政货币政策,并引导金融机构对高技术、创新产业给予贷款优惠。在制造业中,对比如钢铁行业、电铝业等高能耗的产业制定目标,进行合理改造。大力发展汽车组装业和家电等低耗能产业,尽可能地减少能源的消耗,减少对石油的依赖。这可以借鉴日本70、80年代的经验,日本当时实施了产业调整的政策,积极鼓励高技术、低污染的行业发展,如大力发展家电和汽车行业。同时减少或转移了很多低附加值、高污染的产品的生产,如使许多造船企业、钢铁企业相对减产,或者转移到国外去。
(三)应大力努力扩大内需,减少外贸依存度
目前,中国依靠外需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面临外部需求减少,贸易限制增多的等严重问题,在我国这种增长方式越来越不可行,因此,中国应把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依靠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中国内需一直处于抑制状态,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民众收入没有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民众没钱消费。因此,刺激消费需求的核心在于增加居民收入,最终实现人民“有钱可花,有钱敢花”的目标。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13-15]。
(四)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市场,加强对汇率干预的市场化作用
完善中国金融市场,特别是完善中国国债市场和货币市场工具,有利于加强对汇率干预的市场化和多样化。这可以加强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由于中国是顺差国,外汇储备大量增加,使得中国被迫向国内投放了大量的流动性,如果中国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发达的话,就可以采取冲销干预,利用公开市场业务(主要是国债和央行票据),抵消一部分流动性,从而避免为实现外部均衡而牺牲国内经济发展。
另外,汇率制度改革后,弹性的汇率制度加大了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从而使得企业出口面临更大的风险。所以企业可以多使用金融衍生工具来降低出口的风险,而金融系统应该加大对金融衍生产品的开发,以满足企业的需要。政府则应加大对中国金融衍生市场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推进金融衍生市场的发展,引导培育市场主体管理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允贵.“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和启示[J].国际经济评论,2004(1):15-20.
[2]菊地悠二.日元国际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罗纳德·麦金农.为什么中国的汇率要盯住美元:基于日元的历史分析[J].财贸经济,2007(1):65-69.
[4]罗纳德·麦金农.从历史角度比较中日两国货币升值[J].中国金融,2007(6):40-45.
[5]骆传明.全球经济失衡与人民币汇率走势[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6]夏斌,陈道富.从广场协议看日元升值的教训及启示[J].中国市场,2001(24):68-70.
[7]杨建.人民币汇率升值与人民币贬值的两难抉择[J].战略与决策研究,2010(3):19-22.
[8]金森俊树.人民币汇率评估:日本经验谈[J].宏观经济研究,2006(4):55-59.
[9]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第三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10]崔用植.汇率战争——汇率撼动经济[M].北京:现代出版社,2010.
[11]熊珍琴. 中国外贸顺差的本质与美国强推人民币升值原因探析[J].亚太经济,2010(4):67-69.
[12]劳伦斯.S.科普兰.汇率与国际金融(第三版)[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13]高海红.全球视角下的人民币汇率——政策选择与风险防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14]BERNANKE, BEN. The Global Saving Glut and the U·S Current Account Deficit Sandridge Lecture[J].Virginia Association of Economics, 2005(80):796-815.
[15]MCKINNON, RONALD. Exchange Rates under the East Asian Dollar Standard: Living with Conflicted Virtue[M].Cambridge Mass: MIT Press,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