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短期强势难掩长期贬值压力
2011-03-09蔡亮万和源传媒江苏南京210019
□蔡亮(万和源传媒,江苏南京210019)
日元短期强势难掩长期贬值压力
□蔡亮
(万和源传媒,江苏南京210019)
全球外汇市场近期风云激荡,日元的表现尤其抢眼。
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0级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以及核泄露事故后,美元兑日元汇率从最初开盘的82.99一路下跌至17日的76.50历史新低点。18日G7联手干预日元后,美元兑日元目前暂时稳定在80上方。
干预日元,日本政府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大。为了稳定金融市场,日本中央银行从3月14日开始向金融系统持续注资,至22日,日本央行的注资规模累计已达40万亿日元。日本央行在干预日元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但从短期来看,干预效果依然存疑。
从供求理论和外汇交易的实践出发,不难剖析此次地震发生后日元短期保持强势的主要原因。
首先,地震给日本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一部分日本国民对日元现钞的需求在短时间内迅速高涨,极大地推高了日元的走势,况且,日本家庭部门拥有的海外净资产额冠绝全球,其对日元现钞的需求也催生了海外资产的抛售热潮,进一步放大了日元的短期升值效应。
其次,从外汇市场的操作经验来看,美元兑日元汇率在跌破80这一重要整数关口的瞬间,很可能立即触发了大量自动买入日元的交易指令,这同样渲染了日元的短期升值效应。
再次,近期美、英、法等西方多国部队对利比亚接连实施军事打击,外汇市场避险需求骤升,而日本央行维持的零利率政策恰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避险需求,日元短期升值压力高企,G7干预日元升值的难度由此倍增。
有必要补充说明的是,“黑天鹅”事件导致日元短期走强并非毫无先例。1995年阪神大地震发生后,日元在三个月内升值幅度高达20%便是明证。此外,2008年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元在最初几个月内的走势同样如此,彼时,市场参与者使用美元结算的需求井喷,美元短期一度异常坚挺。
长期来看,日元仍然面临相当大的贬值压力。
其一,日本震后的经济基本面不支持强势的日元
尽管地震过后,日本GDP增长速度有望较震前有所提升(GDP统计的是增量,不涉及存量损失),但地震引发的核泄露事故对GDP增长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样不容小觑。一方面,围绕核泄露事故产生的核污染疑问很可能危及日本部分产品尤其是绝大部分农产品的出口远景;另一方面,核泄露事故对日本民众消费意愿的打击很可能是长期性的,影响或远超外界预期。
无论在震前还是震后,出口都是日本经济复苏的关键。而核泄露事故对GDP增长造成的负面影响意味着,日本政府要想实现经济复苏的目标,必须加倍依赖出口对GDP的拉动力。一句话,日本政府具备以日元贬值推进震后经济复苏的强烈动机。事实上,前述日本央行不惜向金融系统连续注资40万亿日元的行动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日本政府对弱势日元的期待。
其二,日元受债务问题的制约很难长期保持强势
日本政府3月23日公布的初步评估结果表明,此次地震及随后发生的海啸造成的住宅、道路破坏等直接损失额可能在16万亿日元到25万亿日元之间。天量的损失额无疑增加了震后重建的资金压力。
日本政府筹集重建资金的途径有二,一是出售海外资产,二是继续发行国债。前者势必引发新一轮海外资产的抛售热潮,刺激日元走强,而这显然违背了日本政府乃至G7干预日元升值的出发点。因此,相比出售海外资产,日本政府通过继续发行国债筹集震后重建资金的可能性更大。
但继续举债,对债务总额占GDP比重接近200%的日本政府来说,又将是一次饮鸩止渴的行动。
虽然,日本短期内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很小。多年以来,凭借高储蓄额的强力支撑,日本国内的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控制了95%的日本国债。此外,按照地震发生前有关机构的估算结果,到2025年,日本的债务总额将与储蓄额相持平,债务问题对日本政府来说并非迫在眉睫。
但是,通过举债筹集庞大的重建资金意味着日本的债务总额进一步膨胀,日本目前的储蓄额要想重新上升至地震前的水平也需要时间,因此,较地震前的估算结果,日本债务总额与储蓄额相持平的时间已然大大缩短。就这一点而言,短期强势的日元不仅面临着长期贬值的压力,更隐藏着大幅贬值的危机。
(作者为万和源传媒策划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