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钝绥螨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
2011-03-07黄建华秦文婧罗任华黄水金秦厚国付志飞
黄建华,秦文婧,罗任华,黄水金,秦厚国*,付志飞
(1.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西 莲塘 330200;2.江西省吉安农业学校,江西 吉安 343011)
巴氏钝绥螨Amblyseius barkeri(Hughes, 1948)是近年来国内开发出来的一种对多种农作物小型害虫(螨)有较强捕食能力的捕食螨,江西、广东、四川等主要柑橘产区已成功地用来防治柑橘有害叶螨。关于巴氏钝绥螨在国内外的分布、基本生物学特性、捕食能力以及不同食物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国内外已有一些研究[1~9]。但以芦笋蓟马Thrips tabaciLindeman为食料,该捕食螨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目前尚未见报道。明确该螨取食芦笋蓟马后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可以为释放巴氏钝绥螨防治芦笋蓟马以及推算其在芦笋田发生世代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巴氏钝绥螨为室内用粉螨饲养半年以上的种群,芦笋蓟马为芦笋田采集的活体低龄幼虫。
1.2 实验方法
收集30℃、RH72%条件下饲养的巴氏钝绥螨,12 h产的卵分别置于15、20、25、30、35℃,相对湿度72%,光周期L∶D=12 h∶12 h的人工气候箱中,每隔12 h观察一次卵的发育情况。卵孵化后,将幼螨单头挑入由海绵、黑布、塑料薄膜、培养皿组成的饲养平台上,然后分别置于上述人工气候箱中,用芦笋田采集的芦笋蓟马幼虫饲养,每隔12 h观察1次,记录各螨态发育历期。当若螨发育成成螨后,雌雄配对,分别置于上述人工气候箱中观察至产卵。
1.3 数据统计分析
根据各螨态发育速率及对应的温度,采用“最小二乘法”,分别求出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产卵前期及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10],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C为发育起点温度;K为有效积温;Sc为发育起点温度标准差;Sk为有效积温标准差;n为实验组数;V为发育速率;T为发育历期的实验温度(℃);T′为 T 的理论值;为速率平均值。
对发育历期采用SAS 8.1统计软件PROC GLM进行方差分析,并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的拟合采用DPS麦夸特法进行拟合。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温度巴氏钝绥螨的发育历期和发育速率
由表1看出,在五种温度下,巴氏钝绥螨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和全世代发育历期以15℃下最长,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缩短,35℃下最短。发育速率以15℃下最慢,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产卵前期在 15~3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缩短,35℃又有所延长,说明过低或过高的温度对产卵有不利的影响。各虫态发育速率(y)与温度(x)关系的logistic拟合曲线方程见表2。
表1 五种温度下巴氏钝绥螨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和发育速率
表2 巴氏钝绥螨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表3 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
2.2 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
由表3数据看出,巴氏钝绥螨的发育起点温度较低,各龄期发育起点温度由低到高依次为幼螨、后若螨、前若螨、产卵前期、卵。卵和幼螨的有效积温相近且最低,前若螨、后若螨、产卵前期的有效积温约为卵或幼螨有效积温的两倍。
3 小结与讨论
巴氏钝绥螨在不同温度下取食芦笋蓟马,其发育历期和发育速率因温度不同而有较大差异。随温度的升高,发育历期逐渐缩短,发育速率呈logistic曲线趋势加快。巴氏钝绥螨4个螨态中,幼螨、前若螨和后若螨发育起点温度均较低,分别为12.65、13.66、13.25℃,但卵的发育起点温度较高,为18.07℃。因此,在芦笋田释放该螨防治芦笋蓟马时,应考虑气温对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如果是露天栽培的芦笋,应在日平均气温达到18℃以上,低于此温度,则不利于该螨卵孵化和种群繁殖。
巴氏钝绥螨幼螨期和卵期需要较少的有效积温,前若螨、后若螨和产卵前期需较多的有效积温。完成一个世代需有效积温126.87日·度。江西南昌地区一般气温高于该螨发育起点温度的总有效积温为2607日·度左右。根据有效积温法则推算,该螨在南昌地区一年可繁殖21代。
[1]张倩倩, 范青海.猎物对巴氏钝绥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J].华东昆虫学报, 2005, 14(2): 165-168.
[2]徐海莲, 肖筱成, 戴文吉, 等.巴氏钝绥螨防治沙田柚上红蜘蛛试验结果初报[J].中国生物防治, 2009, (增1):15-17.
[3]张金平, 范青海, 张帆.应用实验种群生命表评价巴氏新小绥螨对西花蓟马的控制能力[J].环境昆虫学报,2008, 30(3): 229-232.
[4]凌鹏, 夏斌, 李朋新, 等.巴氏钝绥螨对柑桔全爪螨的捕食效能[J].蛛形学报, 2008, 17(1): 29-34.
[5]吴伟南, 方小端, 刘慧, 等.利用巴氏钝绥螨控制番木瓜皮氏叶螨的研究[J].中国南方果树, 2008, 37(1): 50-52.
[6]李朋新, 夏斌, 舒畅, 等.巴氏钝绥螨对椭圆食粉螨的捕食效能[J].植物保护.2008, 34(3): 65-68.
[7]Bonde, J.Biological studies including population growth parameters of the predatory miteAmblyseius barkeri(Acarina: Phytoseiidae) at 25 ℃ in the laboratory[J].Entomophaga, 1989, 34(2): 275-287.
[8]Momen, F M.Effects of single and multiple copulation on fecundity, longevity and sex ratio of the predacious miteAmblyseius barkeri(Hugh.)(Acari, Phytoseiidae)[J].Anz.Schaedlingskunde, Pflanzenschutz, Umweltschutz, 1993.66(8): 148-150.
[9]Hansen, L S.Control ofThrips tabaci(Thysanoptera:Thripidae) on glasshouse cucumber using large introductions of predatory mitesAmblyseius barkeri(Acarina: Phytoseiidae)[J].Entomophaga, 1988, 33(1):33-42.
[10]曲花荣, 邵凌松, 逄焕臣.等.白蛾黑棒啮小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J].中国森林病虫, 26(4): 9-10,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