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男子排球高水平副攻运动员专项移动和弹跳素质表现特征的研究
2011-03-06赵文娟
赵文娟
1 前言
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反复运用发、垫、传、扣、拦、等各种技术动作,所表现出的上下肢力量、动作速度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在排球比赛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每球得分制的实施,现代排球比赛的争夺日益激烈,超高度、速度、大强度的对抗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身体素质水平对比赛胜负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因此,全面发展和提高各专项身体素质,提高各系统机能能力,改善身体形态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证。同时,身体素质对延长运动寿命、防止和减少运动创伤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现代男子排球运动技术和战术的迅速发展和日趋完善,以及身体大型化和力量型打法流行的整体趋势,对比赛场上运动员的分工越来越细化。目前,根据排球运动员在比赛场上位置与分工的不同,可以分为主攻、副攻、二传、接应二传和自由人。不同位置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负荷特点不同,对专项身体素质的发展要求也不同[2]。
副攻是专门发动快攻的核心运动员,是以各种假动作和实扣吸引对方拦网,给本方其他运动员创造有利进攻道路的“快抢手”。我们国家是快球的创造者,在打9人制排球时就发明了“快板球”。快攻又是我国的传统打法,快攻包括各种快球以及以快球作为掩护,由同伴或本人所进行的进攻,其特点是速度快、突然性大、掩护作用强、有利于争取时间、空间和组织多变的战术。要想继续保持我国快速多变的打法,就必须加强副攻运动员的专位素质训练,以确保多变战术的运用。因此,对我国男子排球高水平副攻运动员专项移动和弹跳素质表现特征进行分析,为男排副攻运动员今后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提供参考依据,以促进我国男排整体水平的提高。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009年10月18—27日在山东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1届运动会(以下简称第11届全动会)男子排球比赛前8名队伍中的16名副攻运动员(每队2名副攻)为研究对象(表1)。
表1 本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名单一览表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调研
通过体育期刊、书籍和互联网收集、查阅了近10年有关排球方面的文献,掌握了我国排球运动员体能、专项身体素质等方面近期的研究情况和研究方向,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和背景知识,为撰写论文提供重要素材。
2.2.2 专家访谈
为了使本研究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根据研究需要制定了专家访谈提纲,请排球高级教练和排球专家10人,针对副攻运动员的素质特点、临场统计指标等问题征求专家意见并作笔录。
2.2.3 录像观察统计
通过观看比赛录像,统计第11届全运会男子排球决赛的8场比赛,为本文的综合分析提供定量数据。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在正式统计前制定了统计标准和表格,征求有关专家意见,并通过预统计对统计标准和统计表格进行最终的修订。为了降低统计误差,在正式统计前进行了2次预统计,3人同时统计一场比赛,熟悉判断方法和标准,核对数据,校正误差,进一步统一认识,尽量保证统计数据的一致性。根据副攻运动员在赛场上的活动形式,主要统计5种步法:1)发球时的助跑步数;2)一攻的助跑步数;3)拦网移动方向步法、步数;4)拦网后的快速后撤步步数;5)防反(再进攻)助跑步数。统计起跳指标包括扣球起跳、拦网起跳、发球起跳。
2.2.4 数理统计
运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录入和基本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了百分率、平均值、t检验等运算。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高水平男子排球副攻运动员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调查统计,参加第11届全运会男子排球比赛的前8名队伍中16名高水平副攻运动员的年龄、身高、体重、扣球高度、拦网高度情况见表2。
表2 本研究对象身高、体重等统计一览表
副攻运动员的主要任务是拦网和组成快变战术攻,主要活动区域在网前,因此,要求副攻运动员要有绝对身高,各队身材最高的是副攻运动员,身材高可以保证网上对抗的高度优势。对副攻运动员速度力量的要求是绝对力量、爆发力强,原地起跳和连续起跳能力强,扣球动作小速率快;网前连续动作多并且要连贯和灵活。从表2的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我国高水平副攻运动员平均年龄27.25岁,其中,最大年龄34岁,最小年龄21岁,年龄跨度较大。副攻运动员在各队中身材最高,体型偏瘦,16人的平均身高为200.69 cm,其中,最高为205 cm,最低身高198 cm,总体差距不大。但与参加2008年奥运会决赛的世界高水平男子排球副攻运动员相比有一些小差距,他们平均身高是203.6 cm,最高为211 cm,最低位198 cm。我国男子排球高水平副攻运动员整体平均身高与世界高水平副攻运动员平均身高相比仅差3.09 cm。我国副攻运动员平均体重83.75 kg,其中,最大91 kg,最小75 kg,体重较轻的多为年轻运动员,与世界男子排球副攻运动员差距较大,相差9.15 kg,世界高水平副攻运动员平均体重92.9 kg,最重111 kg,最轻85 kg。职业运动员体重大,肌肉的生理横断面就大,肌肉的绝对力量也就大。体重的不足,使我国男子排球运动员在进攻力量、速度上与世界男子排球优秀运动员相比处于劣势。我国男子排球运动员体重偏轻肌肉充实度低,是制约我们进攻力量和速度的主要因素,副攻运动员应加强素质训练,使身高和体重均衡发展。
3.2 我国高水平男子排球副攻运动员助跑分析
3.2.1 男子排球副攻运动员在比赛中1攻扣球助跑步数据分析
在进行统计前征询专家意见,关于助跑、移动用2步间距离或规定总距离便于训练操作运用,还是用步数便于操作运用,一致的意见是用步数便于操作,原因是球的运行不固定,用距离不好丈量,用步数便于根据球的位置调整步子大小。另外,关于是否统计一局比赛或一场比赛助跑、移动运用的方式、方向、步数数据、起跳多少次数据,以前均没统计过。所以,本研究采用下列指标对副攻运动员的素质特征进行统计。
目前,副攻运动员在比赛中已经不参与接发球,他们在前排有2轮站在网前4号位或3、4号之间偏4号位站,有1轮站在2号位。原因是副攻运动员打快攻要吸引对方拦网,为了加快进攻节奏,他们要在一传到达二传手之前助跑起跳,所以他们不能接发球。在前排跳得最多,他们轮转到后排不接发球,自从1998年规则修改,增加了每球得分制和自由防守运动员。新规则的出台,副攻运动员轮转到后排发完球,交换球权被自由人替换下场休息。副攻运动员扣球动作小限制他们打后排攻,为了保证全队立体进攻,自由人不能替换主攻和接应二传而要换副攻运动员下场。另外,从体能节省化和时间有效化角度讲,副攻运动员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和二传配合练习快攻技术,同其他运动员配合快攻战术和练习2人或3人拦网技术。当今排球比赛单人拦网已经很难拦到对方扣球,必须组成集体拦网才能提高拦网成功率,副攻运动员在运用扣、拦技术时都是与同伴配合完成的,所以,他们运用的助跑、移动、起跳这些素质表现特征区别于其他位置运动员。
从表3看出,我国高水平男子排球副攻运动员在比赛中,一攻的扣球助跑步数1步助跑次数最多,1局比赛平均1步助跑20.3次,2步助跑次之11.2次,3步助跑最少0.8次。通过t检验结果看(表4),1步和2步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步和3步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3步和1步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说明1步和2步助跑是比赛一攻中用的最多的,这体现出副攻运动员用短距离助跑爆发出快速度的一攻助跑素质特征。
表3 本研究16名男子排球副攻运动员一攻扣球助跑步数统计一览表
表4 本研究男子排球副攻运动员一攻扣球助跑步数t检验一览表
出现这种特征的原因是,我国高水平男子排球副攻运动员在各队中都是身材最高,副攻运动员扣近体快球和平快球多,身材高大、步幅大,用的助跑步数就少,男子排球扣背飞球少,3步助跑主要用于扣单脚背飞球,所以,3步助跑总步数很少。另外,副攻运动员为了加快快攻节奏,而减少助跑步数。从运用扣快球技术动作分析,具有幅度小、频率高、速度快、变化大的特点。副攻运动员一般是快攻战术的发起者和执行者,要求移动速度快,助跑步数少,起跳迅速,挥臂扣球多以快速收胸的动作带动小臂和手腕的鞭打,以便快速完成动作,减少对方拦网运动员判断动作的反应时间,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动作速度快本身就要求动作幅度相对小、爆发性强,同时,副攻运动员参与的快攻战术的隐蔽性也要求进攻助跑快,技术动作幅度尽可能小,避免对方作出预判。这充分证明副攻运动员以快制胜、以快制高的专位进攻特点和区别于其他专位助跑的素质特征。比赛中主攻运动员采用3步和多步助跑扣强攻,接应二传采用2步和3步围绕副攻运动员进行向前或向后助跑,随后在副攻掩护下起跳扣第2点攻。
3.2.2 男子排球副攻运动员在比赛中防反后撤步再助跑步数分析
表5显示,我国高水平男子排球副攻运动员在比赛中防守反击后撤、扣球助跑步数中,后撤和助跑的1步步数大于2步步数(第5局除外)。平均一局比赛后撤1步是6.34次,助跑1步是6.44次。后撤2步平均一局4. 16次,助跑二步是3.91次,原因是副攻运动员扣短平快球多于扣近体快球,副攻运动员如果在4号位拦网,没拦死,他会快速后撤1步,再快速助跑1步扣短平快球,或者快速助跑2步扣近体快球。副攻运动员在2号位拦网,没拦死,他会快速后撤1步,再快速助跑1步扣背快球,或者快速助跑2步扣前绕近体快球。防守反击男子排球没有单脚扣球,所以,统计中没有3步助跑的助跑素质特点。
表5 本研究男子排球16名副攻运动员防守反击后撤步、扣球助跑步数统计一览表
副攻运动员参与的快攻战术不以高度和力量取胜,而以快速和变化制敌。从跑动路线、起跳位置到击球位置、扣球手法、要求灵活多变。由于副攻运动员的个人进攻战术特点、特殊的场上位置和作用,决定了他们个人进攻战术具有区别于主攻等其他进攻运动员的特征,因此,对于副攻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基本技术等都有针对性的要求。教练员在训练时,安排副攻运动员的专位素质练习应结合他们在比赛中的步法特点,快速后撤1步上1步或上2步,后撤2步上1步、后撤1步上2步,练习快速多变结合快球跑动路线和进攻节奏的助跑步法。另外,结合比赛回合次数(表20),重复练习3~5回合,改变以往练习10多回合的马拉松训练,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位练习内容和运动负荷。
3.2.3 男子排球副攻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拦网移动方向、步数分析
表6显示,我国高水平男子排球比赛中,副攻运动员的拦网特点是向两侧移动多,并且是与2、4号位并位配合拦网不取位拦,移动主要在场地内侧。从数据中看,拦网移动方向、步数,向右移动1步的步数比向左移动1步的步数多203次,并且向右移动1步的步数比向右移动2步多181步,说明男子排球进攻点多以3号位的快攻和4号位强攻为主,拦网一方就要向右移动去拦网。而向左移动的总数比向右移动的总数少199次。向左移动2步的步数比向右移动2步的步数多4次,说明2号位进攻少,多以拉开战术攻为主,向左移动距离长,需要2步移动拦网的移动步法特征。
经过t检验(表7),拦网向左移动1步的步数和向右移动1步的步数相比,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向左移动2步和向右移动2步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 0.05),说明3、4号位进攻多,拦网方向右移动1步的次数多。
表6 本研究男子排球16名副攻运动员拦网移动方向、步数统计一览表
表7 本研究男子排球副攻运动员拦网移动步数t检验一览表
现今的高水平比赛,击球高度都在330~360 cm,拦网运动员采用原地起跳无法阻挡对方的进攻,这次统计16名副攻运动员均采取先转体,面朝进攻方向,身体由横向移动变为面向移动方向向前跨步移动,使移动动作同助跑起跳动作相近,更有利于移动与起跳动作紧密衔接,从而增加起跳高度,这与赵哥等研究的拦网技术动作有相同之处[4]。例如:对方3、4号位之间扣短平快,副攻运动员就要向2号位移动拦,身体先向右转,左肩侧对网,左脚向前跨出1大步,然后,右脚再向前迈出1步并步落于左脚侧前方准备起跳,这是1步移动起跳动作特征。2步移动是,对方4号位进攻,本方副攻运动员向2号位移动拦网,身体先向右转,左肩侧对网,左脚向前跨出1大步,然后右脚再向前迈出1步,左脚再跟1步并右脚双脚起跳,这是2步移动起跳特征。向左移动步法同向右移动,但方向和步法相反做。起跳摆臂动作是拦网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摆臂方式可分为划弧摆臂和前后摆臂,从本研究的16名副攻运动员拦网起跳动作看,拦网起跳中均采用前后摆臂且呈屈肘向上摆臂方式。这种前后且呈屈肘向上摆臂方式,既有利于充分发挥蹬地力量增加弹跳高度,又能减少起跳触网犯规。现今的拦网移动起跳特征与教课书的动作叙述有一些差别。教材中说的交叉步适用于中远距离移动,跑步适用于较远距离移动拦网。在现代的高水平比赛中已不存在,原因是现今的运动员身高比起20世纪70~80年代运动员身高普遍高出10~15 cm左右,身材高,步幅加大,摆臂幅度加大,侧向两步移动更有利于增加助跑速度和起跳高度。所以,教材中的交叉步和跑步移动已不适合高水平运动员运用。
3.2.4 男子排球副攻运动员在比赛中发球助跑步数数据分析
通过观看比赛录像作技术统计发现,16名副攻运动员在发上手大力跳发和上手跳飘时均采用2步助跑,上手跳发为了增加前冲力,助跑步幅大速度快,击球时要充分起跳,击球的后上方。发跳飘助跑速度慢步幅小,起跳不需要用全力,只需要轻跳的技术特点。由于副攻扣球的技术动作以小动作快速度为主,扣球是以小臂和手腕挥动,展腰收腹动作小,所以限制了他们运用展腰收腹的大力跳发球技术,副攻运动员多采用发跳飘或原地发球技术(表9)。
表8 本研究男子排球16名副攻运动员发球助跑步数统计一览表
表9 本研究男子排球16名副攻运动员每局发球次数统计一览表
表8显示,我国高水平男子排球副攻运动员在比赛中,发上手跳飘球的助跑步数远远大于上手跳发球的助跑步数。主要原因是,上手发跳飘球比上手发大力球的总次数多191次(表9),虽然两种发球都采用两步助跑,但是发球数量相差的多,所以,助跑步数相差382次。通过表10看出,上手跳发和上手跳飘的t检验结果,两者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表10)。
表10 本研究男子排球16名副攻运动员发球方式t检验一览表
3.2.5 男子排球副攻运动员在比赛中总移动步数数据分析
从表11看出,16名副攻运动员平均一场比赛总的移动步数是 144.4步,一局比赛移动最多是37步,最少是26步,平均每局移动步数是28.6步。比赛中移动最多是浙江的3号,一场比赛移动166步,一局最高次数是46步,原因是两队水平相差小比赛激烈,防反来回球多移动步数多。一场比赛移动次数最少是山东队3号71步,一局最少次数12步,原因是他采用原地发球,比赛防反次数少,接发球进攻少,拦网次数少,所以,移动步数较少。
两名国家队副攻运动员一场比赛平均移动步数是132步,一局比赛平均最高步数是32步。通过t检验结果(表12,P>0.05),说明16名副攻运动员平均每局的移动步数与国家队副攻运动员平均每局移动步数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表11 本研究男子排16名副攻、国家队副攻运动员一场比赛平均移动步数与最高步数、最少步数统计一览表
表12 本研究男子排球16名副攻与2名国家队副攻运动员移动步数t检验一览表
3.3 我国高水平男子排球副攻运动员起跳分析
3.3.1 男子排球副攻运动员在比赛中起跳扣球、拦网、跳发球次数统计分析
从表13统计数据看,一名副攻运动员在一场比赛中,拦网起跳次数最多52次,占总数的48.9%,其次是扣球43次,占总数的 40.5%,发球最少 11次,占总数的 10. 6%。一场比赛起跳的总次数106.22次。这一研究数据与1996年日本宫泽荣作对攻手在排球比赛中所需的弹跳耐力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相似,他研究在一局球赛中,运动员平均起跳扣球次数为34、36次,3局比赛共101.7次。而一场激烈的排球赛,运动员一般要大强度跳跃220次左右。
表13 本研究男子排球16名副攻运动员平均每人一场比赛扣球、拦网、发球起跳次数统计一览表
表14 本研究男子排球16名副攻运动员每局扣球、拦网、发球起跳次数统计一览表
表13、表14显示,我国高水平男子排球副攻运动员在比赛中扣球、拦网、发球的起跳次数中,起跳拦网次数最多,其次是起跳扣球,起跳发球次数最少,说明副攻运动员在场上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其身高和弹跳的高度阻碍对方的进攻,其次是掩护队友进攻或自己进攻。3局比赛后,由于体力下降,第4局扣球和拦网的起跳次数均有明显下降。第5局是15分制,起跳次数和前几局相比少了一半。从比赛录像观察到副攻运动员原地起跳和连续起跳能力强,每次起跳手出网高度要一致,起跳高度的衰减率低(表16)。
表15显示,我国高水平男子排球副攻运动员在比赛中接发球扣球次数占总扣球次数的77.1%,说明我国高水平男子排球比赛接扣球到位率低,扣快球必须要接扣球到位,否则二传无法组成快球,所以,副攻运动员防反进攻的次数少,百分比低,防反扣球的次数是9.9次,只占到扣球总数的22.9%,防反进攻少助跑、起跳少的专位素质特征。
表15 本研究男子排球16名副攻运动员平均每场比赛一攻和防反扣球起跳总次数与百分比统计一览表
表16 本研究男子排球16名副攻运动员每局拦网起跳方向、次数统计一览表
表16显示,我国高水平男子排球副攻运动员在比赛中,平均每场比赛起跳拦网原地起跳18.6次(表16)和向右移动起跳19.8次的次数较相近,原因是我国高水平男子排球比赛各队均采用“边一二”进攻阵形,3号、4号位在二传体前进攻容易配合成功,扣球数量明显增多,在3号位主要扣近体快、短平快球多,在4号位扣平拉开和扣调整球多。所以,副攻运动员原地起跳拦网和向右移动起跳拦网总次数就要比向左移动起跳拦网总次数多794次。对方2号位进攻少,副攻向左移动起跳拦网次数相对少436次。
3.3.2 国家队副攻运动员与16名副攻运动员平均起跳次数比较分析
从表17看出,2名国家队副攻运动员平均一场比赛起跳次数是117次,多于16名男子排球副攻一场比赛起跳的平均数106.22次。通过t检验(P>0.05,表18),说明我国男子排球副攻与国家队副攻运动员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副攻运动员之间弹跳素质特征没有差别,都是一样的运动量。弹跳素质与技术水平无关,与比赛的激烈程度有很大关系。比赛激烈防反回合多起跳次数就多,两队悬殊大,比赛回和少,起跳次数就少(表19)。
表17 本研究男子排球2名国家队副攻与16名副攻运动员平均起跳次数统计一览表
表18 本研究男子排球16名副攻运动员与2名国家队副攻运动员起跳次数t检验一览表
表19 本研究男子排球2名国家队副攻与16名副攻运动员起跳次数统计一览表
3.4 我国高水平男子排球副攻运动员比赛时间分析
3.4.1 男子排球副攻运动员比赛回合次数统计分析
一场高水平比赛,1个回合最多共计75次,占总回合次数61%,2个回合26次占总次数21.1%,3个回合13次占总次数的13%。回合时间分析,双方各打一个来回球是5.56s,一个队接起一传组织的进攻需要2.78s。从数据中看,男子排球比赛进攻威力大,一锤定音的球多,拦、防能力较弱,防守反击来回球少,比赛回合少,精彩性和观赏性比女排低。
3.4.2 男子排球副攻运动员比赛中所用时间分析
现今的一场排球比赛打满5局需要100 min左右,与新规则修改前的发球权得分制相比,时间的可控性提高很多。当年一场激烈比赛需要耗时3 h左右,一局比赛用时最长可打50多min,在一场比赛中扣球可达200次以上,拦网可达300次,水平相差大的一场比赛只需30 min左右就结束,用时难以控制。
现今的每球得分制比赛,失误就失分,要求运动员运用技术的精准性要更高,运动强度也更大。运动员每次起跳都要全力,高度的衰减率要低,快速移动能力要强,移动慢贻误战机就会造成失分,对各种技术的运用要准确无误。
根据以上分析,教练员在专项素质训练安排中,应结合现今排球技术特征,设计副攻运动员在网前快速做1步、2步的移动徒手拦网,快速后撤1步或2步,再接1步或2步的助跑起跳,连续做3~5个来回控制在9~15 s内完成,间歇20s再重复,做3组休息1 min。结合比赛强度和间歇时间安排练习次数和组数,使专项训练更科学合理。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我国男子排球高水平副攻运动员在各队中身材最高,与世界高水平副攻运动员身高相比差距不大,但体重与世界男子排球副攻运动员相比差距较大。
2.我国高水平男子排球副攻运动员在比赛中,一攻时运用1步助跑次数最多,2步助跑次之,3步助跑最少。运用单脚起跳少,3步助跑次数少是助跑的主要特征。
3.男子排球副攻运动员在比赛中防守反击后撤、扣球助跑步数中,表现出后撤和助跑的1步步数大于2步步数(第5局除外),没有3步助跑的主要特征。
4.副攻运动员的拦网移动特征是向两侧移动多,主要在场地内侧移动并位起跳拦网,移动时表现出采取先转体,面向进攻方向,与扣球时的助跑起跳动作相似的移动、起跳特征。
5.男子排球副攻运动员在比赛中主要起跳特征是,拦网起跳次数最多,扣球起跳次之,发球起跳次数最少。
6.副攻运动员发跳飘和跳发球时均表现出采用2步助跑加起跳的特征。
4.2 建议
1.在素质训练中应结合副攻运动员的瘦高型特点,增加小肌肉群力量和腰背部、肩带肌肉力量,提高肌肉的壮实度,增加起跳空中的滞空能力和扣球的进攻速度。
2.在专项素质训练安排中,应结合现今排球技术特征,设计副攻运动员在网前看信号,快速做1步、2步的移动徒手拦网,迅速后撤1步或2步,再接1步或2步的助跑起跳,结合比赛强度和间歇时间安排练习次数和组数,每个练习都要控制时间完成,使专项训练更接近比赛负荷量和强度。
3.一堂训练课安排运动量,网前移动应在150次左右,后撤步再助跑应在100次左右,拦网跳和扣球跳应在200次左右。每次移动要全力快速,起跳要高且有滞空。每次起跳高度衰减率要低,练习中密度要小,强度要大。
4.建议增加单脚扣背快和背飞球,单脚助跑速度快,起跳后身体在空中转动幅度大,扣球线路变化多,进攻效果好。应多练习单脚3步助跑起跳以适应扣背飞的需要。前国家运动员汪嘉伟就是很好的例子,具有中国特色的打法应继续保持。
[1]东道明,林建,魏琳.我国部分甲级男排4项体能测试达标的分析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4):128-129
[2]张欢.中国男排与世界强队进攻差距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4):62-64.
[3]张兴林.我国不同位置优秀排球运动员比赛负荷及专位素质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毕业(学位)论文,2006.
[4]赵歌,李毅钧.中、外优秀男子排球运动员拦网技术的三维动作分析-3号位运动员向2号位移动拦高球技术[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7):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