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011-03-05
·资讯·
开封龙化建亚洲最大聚甲醛生产基地
3月20日,河南煤化集团重点项目 开封龙化三期年产6万吨聚甲醛项目主装置开工仪式在开封龙化举行。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加上之前已经建成的一、二期年产4万吨聚甲醛,开封龙化将一跃成为亚洲最大的聚甲醛生产基地。
开封龙化聚甲醛项目是河南煤化集团一类必保和重点推进项目。一、二期4万吨聚甲醛项目比计划提前两个月实现机械竣工,提前3个月建成投产,比国内同类装置工期缩短1年多,节省投资1亿多元。该项目已在2010年9月 26日顺利产出了聚甲醛产品。建设创造了国内同类装置建设史上的多个奇迹,成为河南煤化集团在建项目的精品工程、标杆工程。
作为聚甲醛项目的续建工程,三期年产6万吨聚甲醛项目计划投资21亿元,总工期26个月。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超过15亿元,利税在5亿元以上。届时,该公司将成为亚洲最大的聚甲醛新材料生产基地,将有效改善我国聚甲醛大部分依赖进口的局面。目前,三期项目前期准备工作进行完毕,主装置的桩基施工已经开始。
据了解,生产聚甲醛的主要原料是甲醇,而我国的甲醇产品主要来源于煤炭。目前国内甲醇产能严重过剩,发展聚甲醛项目是解决当前甲醇产能过剩的一个有效途径。按目前市场价测算,每吨煤炭转化为聚甲醛后,价值可提升7倍多。
3月20日,开封市功能与结构化工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开封市聚甲醛基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开封龙化举行,这标志着该公司这两所研究机构晋级为市级研究机构。
中原大化实现冬春季化肥生产历史新突破
据中原大化生产日报数据显示,3月1日至15日,该公司化肥事业部共累计生产尿素21053吨,实现盈利762.1万元,继续保持装置开车以来高负荷运行的良好势头,破解了天然气化工装置入冬后必定低负荷运行甚至被迫停车的“定论”,实现了冬春季化肥生产的历史新突破。
今年一季度,中原大化利用化肥装置冬季停车检修时机,认真贯彻落实“两创新、两带动”战略举措,组织实施了二十余项节能降耗技改技措项目,有效提高了装置的运行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其中仅废热锅炉节能改造一项,每年即可节能增效500余万元。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全力协调天然气供应,比原计划提前15天恢复供气,且日均供气量维持在90万方以上,实现了生产装置的安稳长满优运行。在节能改造和天然气较高负荷供应的“双轮驱动”下,今冬采暖季期间,该公司化肥装置的生产负荷最高达到108%,并创下了日产合成氨1075吨、尿素1852吨的历史新纪录。
在生产管理及设备维护过程中,该公司化肥事业部围绕“一个中心”即安全稳定长周期生产为中心、“两项工作”即节能降耗优化操作、人员培训提高技能和“三项管理”即专业管理、系统管理和运行管理,激励员工细查隐患、优化工况、节能挖潜,并通过实施合成塔升温与十单元开车同步的快速节能开车新方法、创立简洁实用的“金围脖”式查漏法等一系列创新举措,解决了多项制约生产装置冬春季高负荷运行的瓶颈问题,使化肥装置达到了有史以来最佳运行状态。
此外,该公司化肥事业部还通过召开座谈会、专题分析会等形式,全方位了解掌握员工思想状态及技术培训情况,理顺员工情绪,赢得干部职工对各项改革措施和管理制度的认同与理解,充分调动起员工干事创业、拼搏奉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实现新发展、新跨越提供了强大的推进力。
(陈 凯)
多氟多2000吨六氟磷酸锂项目启动
3月29日,年产1亿安时动力锂电池及2000吨六氟磷酸锂两个重大新能源项目,在焦作十大产业园区之一的多氟多新能源产业园奠基。这标志着中部地区一个新能源基地迅速崛起。现场专家认为,多氟多公司率先实现了六氟磷酸锂的国产化,打破了我国锂电池电解质始终依赖进口的格局。
六氟磷酸锂是锂电池电解液的电解质,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等众多领域,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具有大容量、安全、循环次数多等优势的动力锂离子电池,更是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新贵。多氟多公司以氟化工产品起家,目前已成为全球生产规模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技术领先的无机氟化工企业,专业从事高性能无机氟化物、锂离子电池材料和纳米金属材料等研发、生产和销售。此前,该公司200吨六氟磷酸锂项目已经顺利投产,第一批锂离子电池也已于去年底下线。
六氟磷酸锂之所以长期依赖进口,是因为其技术门槛相当高。多氟多公司大力创新,生产的六氟磷酸锂完全可替代进口,打破了国外垄断。与此同时,该公司拥有国内最先进的电池生产工艺,开发的锂电池安全性能优良,单体电芯循环次数不少于1500次,经针刺、高温、高压等测试,均符合电动汽车、自行车等用配件电池需求,产品已通过了UL、CE、ISO9000等体系认证。专家认为,多氟多新项目的实施将对提升我国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行业生产工艺、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等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安化公司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开始地质勘查
经过三个多月的项目可行型调研、项目立项、设备招标、图纸绘制等前期准备工作,3月15日下午14:00,河南煤化集团安化公司年产25万立方米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项目开始进地勘查,标志着该公司年产25万立方加气混凝土砌块项目的“三通一平”和地质勘测工作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施工现场正在紧密锣鼓的跟紧工期,为下步工程奠定基础。25万立方米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项目是安化公司积极响应国家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政策、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两调整、两提高、两带动、两创新”战略举措,延伸企业产品链条,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循环经济项目,也是河南安阳市确定的2011年市重点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3300多万元,项目建设周期拟设为六个月。
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可消耗掉约5.26万吨粉煤灰和5.26万吨炉底渣,在降低粉煤灰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年可实现产值3750万元,平均年净利润597万元。
河南煤气化公司成功研制废水氨氮检测试剂
日前,河南煤气化公司通过技术改造,自行研制成功废水检测专用试剂,改变了长期以来该公司废水氨氮检试剂依赖进口的局面,大大降低了生产材料成本,在国内尚属首例。
该公司义马气化厂以前每天都要对生产废水的氨氮含量进行测量,由于使用的是美国哈希公司的进口设备,所以在检测过程中必须使用其配套的专用试剂。这样的试剂每天都要消耗30包,费用150元,一年下来,仅此一项指标的检测试剂费用就高达5.5万元。该试剂的成功研制,使试剂消耗成本由每年的5.5万元降至3300元。
新授权突破五十项 多氟多创新走世界
2011年3月3日,伴随着《一种生产冰晶石的方法》授予发明专利权通知书的到来,多氟多迎来了一个新的辉煌 授权专利突破五十项!华丽数字的背后,是多氟多人勇于创新的无畏精神。
在企业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始终坚持以创新为理念的多氟多,坚实的迈出了跻身国际氟化工领先行列的脚步。迄今为止,多氟多公司共申请专利115项,有98项发明专利,其中50项授权。这充分验证和认可了我们多氟多的研发实力和技术原创性,我们坚信,科技创新的号角即将吹响多氟多最美好的未来!
车用生物燃料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天冠集团
3月18日,从河南省科技厅传来喜讯,国家科技部批复同意依托天冠集团,建设“车用生物燃料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我国推广绿色能源汽车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急速增加,石油短缺、大气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开展替代能源研究在世界上越来越受到重视。生物燃料主要是指以农作物秸秆等为原料制取的燃料乙醇。生物燃料可直接与汽油或柴油按一定比例混合后作为汽车动力燃油使用,起到替代汽油和柴油的作用。大规模推广车用生物燃料,对于国家石油安全和环境保护意义重大。近年来,作为全国3个定点生产燃料乙醇的企业之一,天冠集团在成功研制并推广使用燃料乙醇的同时,还不断加大对生物柴油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力度,去年成功完成了生物柴油组分及汽车匹配技术,并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的验收。
天冠集团总工程师杜风光介绍,为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推进产学研结合,带动行业整体技术进步,天冠集团近年来一直努力申报建设“车用生物燃料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终于于近日获得批准。这标志着河南省在车用生物燃料技术的基础研究、应用性研究和原始创新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是天冠集团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取得的又一成绩,实现了南阳市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零”的突破。
据悉,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同一行业或领域具有惟一性,是国家为增强科技储备和原始创新能力,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的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也是国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后,国家将通过政策、科技立项等方式,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和科研工作予以全力支持。
(通讯员:陈 铁,陈琰炜,董青山)
秸秆乙醇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项目通过科技部验收
由河南天冠集团等单位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秸秆乙醇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项目日前通过了科技部专家组的验收。据天冠集团总工程师杜风光介绍,该集团已建成了国内首条秸秆纤维乙醇工业化生产示范线,目前已投入运行,顺利生产出秸秆纤维乙醇产品,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100%,项目整体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这将为下一步化石能源的替代提供新渠道,为较好解决“三农”和能源问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秸秆乙醇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项目旨在通过对纤维乙醇原料的预处理、综合用酶的生产、共酵菌株的构建、发酵液的治理、原料的收购储运等关键技术的突破性研究,以降低秸秆乙醇生产成本,实现生物质能源的“非粮替代”,深入推进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该项目包括秸秆乙醇产业化示范关键技术开发、秸秆降解微生物的构建及发酵工艺优化、秸秆乙醇酶解发酵关键技术研发、秸秆乙醇工程放大及关键设备开发等4个课题,分别由天冠集团、浙江大学、上海天之冠可再生能源公司、郑州大学4个单位承担。2008年4月,该项目被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成为科技部重点实施的科研项目。
2011年3月16日科技部农村司聘请了有关专家对该项目进行验收。介于这4个课题很好地完成了课题设立之初提出的研究目标和任务,研究技术路线正确,方法科学,管理有序,经费使用合理,达到了考核指标,验收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通讯员:陈 铁,董青山,李 瑞)
河南油田精蜡厂“比学赶帮超”增收降耗
2010年,河南油田精蜡厂围绕生产经营中的重点、难点,深入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该厂瞄准先进指标,通过搭好厂级、车间级、班组级“三个竞赛平台”,积极推进活动开展,找出了差距、明确了方向、增加了压力、比出了干劲,推动了经营管理不断创出新水平、迈上新台阶,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员工参与活动率达到95%以上。
活动中,精蜡厂围绕“提高综合商品率”竞赛项目,通过优化产品结构,降低中间原料库存,强化管理,精细操作,降低了综合自用量和加工损失率,提高了综合商品率。据统计,去年该厂全年综合商品率比计划指标提高0.73%,比股份公司下达的达标激励指标高0.34%,增加商品量0.44万吨。其中特种蜡产量达到5万吨以上,比去年同期增加1.45万吨;加工损失率比去年同期降低0.11%,增加效益786万元。综合商品率、加工损失率、特种蜡产销量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阶,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员工参与活动率达到95%以上。
由于精蜡厂装置较多、加工链长,造成能耗较高。为有效降低消耗,该厂通过创新管理方法、加强现场管理、实施节能措施等方式,使2010年炼油能耗比总部下达标指标低2.44个单位,同比降低0.36个单位。与年度预算指标相比,节水14.5万方,节电669万 kW·h,节煤13458吨,同比降低生产成本达312万元。
(通讯员:李家武)
河南油田精蜡厂污水处理提效
河南油田精蜡厂污水处理场浮选溶气罐溶气系统改造投用2个月来的数据显示,出水含油量比改造前降低10%,污水水质得到大幅改善,同时由人工调节变为自动控制,减少了人工操作环节,降低了人工成本。
该厂污水处理场原溶气罐体内的四组射流器由于长期磨损,部分结构腐蚀、结垢及堵塞等多种原因,不能使罐体内的空气与水充分混合溶解而释放到浮上池内,导致污水处理效果变差。同时,由于人工操作无法准确控制进气量的大小和进气时间,操作难度大、气浮运行不平稳,严重影响了污水水质处理效果。
该厂于去年12月中旬开始对该系统进行改造,将溶气罐内的工作射流器和循环射流器全部更换为新的高效射流器及自动真空进气器,将接点式液位控制系统改造成超声波液位自动控制系统,拆除原定压释放器,更换安装截止微调阀门,改造原配电箱控制系统,实现溶气罐自动控制调节。
日前,改造后的高效射流气浮设备运行稳定,气浮水分布得到改善,油渣上浮量提高,悬浮物能及时得到处理。经化学分析,出水含油量比改造前降低10%,COD(化学需氧量)含量下降,污水水质得到有效改善,为污水进入下一道生物处理工序,实现装置中水回用提供保障。
(通讯员:蒋永明)
为职工搭平台 促企业发展
近日,一篇刊登在河南油田精蜡厂3月16日《炼油人》一版上的3000字文章《我的学习收获》在精蜡厂职工里引起很大反响。
《我的学习收获》出自于该厂新联合车间催化装置班长李建涛之手,他去年11月份在北京燕山石化培训中心参加了总部举办的“中石化催化裂化装置关键岗位技能培训班”。回来后,他根据所学到的知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提出了23条针对催化装置的改进建议,如“降低烧焦罐出口粗旋高度,防止此处超温”、“再生斜管下部增加挡板,防止主风(烟气)带入斜管内,可以增加再生滑阀蓄压,提高剂油比和抗事故能力”等,并递交给车间领导。
长期以来,青工李建涛坚持在工作之余自学炼油技术知识,在坚持学习的同时积极向其他同志传授学习经验,组织班组岗位员工利用网络学习催化装置炼油技术,解决生产难题,交流学习心得。
精蜡厂领导对青工李建涛的23条建议非常重视,专门安排有关部门研讨,对从技术、经济上可行的建议,将择优着手实施。同时,该厂还号召全厂职工向李建涛同志学习,学习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认真钻研、根据企业实际提出好建议、想出好点子的工作作风。
据了解,近年来精蜡厂在面对技术骨干大量流失的情况,出台了“强内功、做能手、促发展”方案。通过每年在基层单位筛选,结合技术比赛、日常工作业绩将优秀的员工选拔到班长、重点生产岗位上来,同时让所有的各车间班长、技师等骨干人员在两年内轮训一遍。此外,选派专业技术骨干、操作骨干“走出去”学习兄弟单位先进经验,参加专业技术知识培训。通过这种模式,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学技能、提建议的热情,仅去年在职工内部征集特色产品生产研发、降本增效、安全生产、“三基”建设等方面合理化建议2762条,采纳实施1435条,创效2726万元。
(通讯员:蒋永明)
无偿献血 多氟多职工获奖
3月10日,多氟多职工任抗战从焦作市中心血站领取了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等部门颁发的2008~2009年度无偿献血金质奖,表彰他从1998年5月一直到现在连续13年的无偿献血。加上他在2009年9月获得的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奉献奖,任抗战成为焦作市目前同时获得过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奉献奖和无偿献血金质奖的第一人。
1998年5月,任抗战在上大学时第一次主动报名无偿献血200毫升。当他得知无偿献血能成为延续生命、互相关爱的桥梁纽带时,就暗下决心,将无偿献血进行到底。截至毕业时,任抗战已经无偿献血600毫升。
任抗战大学毕业以参加工作后,坚持每年献血两次,一次400毫升。由于他的名字在焦作市血液中心的打响,2003年3月,省红十字会第一次在焦作市组织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活动,任抗战光荣的并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焦作市第一批参加采样的人员。2007年12月26日任抗战向一名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成功地挽救了这位患者的生命。 当别人问起无偿献血和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之事,任抗战表现得很平静,说:“我连续13年无偿献血和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只是想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人活在世上,不能光想自己,也要为别人着想。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中最重要的就是感恩。我感恩我们伟大的祖国,感恩企业给予我们赖以生存的工作岗位。奉献社会我一没资金基础,二也没啥其他能力,党和政府提倡无偿献血,我坚持献一点,也算为社会尽一点绵薄之力。至于我捐献造血干细胞,那可是为了救人一命。俗话讲的好,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咱不能对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白血病人眼睁睁看着不管。”
如今他的无偿献血故事还在继续,爱心仍在流淌……
(通讯员:滕庆磊)
“洗澡”省下10万元
“稳着,慢一点…”己烷溶液在四五个人的“呵护”下,缓缓注入换热器内。“但愿这一招,能出现奇迹。”杨海宏、马立波两位神眼中透出无比的期盼。
事情得从头说起。自2011年1月起,洛阳石化聚丙烯公司聚合装置粉料输送风机C501出口压力、电流持续升高。针对异常,车间经多方排查,焦点锁在了E502换热器上,推断是其堵塞所致。为保证正常生产又合理消缺,该公司拟出方案:将判定堵塞的换热器下半部分拆下检修,在拆卸处用短接联接,维持换热器上半部分正常工作。时下环境温度较低,换热效果不会受到影响。
换热器拆下后,堵塞严重。症结找到,如何根除,成为一道难题。该换热器是意大利进口翅片管式换热器,翅片之间只有0.5毫米的缝隙,180根换热管呈错排布置,开工十余年来,拆卸清理也是头一次。
面对困难,聚合车间职工集思广益,敢于亮剑。高压水枪冲洗、高压风吹扫都用上了,甚至连消防车打压冲洗的招也使上了,清掉的却只是表层黏结物,翅片真面目仍“深藏不露”。“用火烧?”,情急之下,有人提出建议。“会造成翅片变形,换热器等于报废。”建议立即被否定。“如果真不行,只好换新的了。”在多种清洗方法失效之后,这种共识等于给换热器宣判了“死刑”。“己烷是催化剂稀释溶液,对付黏结物也许…”车间技师杨海宏和催化剂班班长马立波的想法不谋而合。“就这么干。”他们所想,得到了车间强力支持。“海宏,立波,你俩还真行哈!给换热器洗这么个利索“澡”,亮哇哇的。”
“这个‘澡’洗得好,不仅省下10万元更新费用,还节省了三个月设备定制时间…”公司经理在调度会上这么称赞他俩。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