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那满园的芬芳——记天津市河北区昆纬路第一小学教师李宝玲
2011-03-05何文晖
■本刊特约记者 何文晖
迎春,因一年之中最早绽放,之后即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而得名。其不畏寒威,不择风土,适应性强的特点,历来为人们所喜爱。——题记
迎春开后百花香。小小的迎春花,虽然不像牡丹、月季那样娇美动人、妩媚多姿,但她端庄秀雅,气质非凡;虽没有醉人的芳香,却有春天的气息,回味悠长,沁人心脾,有一种别样的清澈与明净。更重要的是,有了她的绽放和引领,便唤醒了整个春天,满园芬芳会随之勃勃然竞相怒放。
天津市河北区昆纬路第一小学教师李宝玲,便如这迎春——她温文尔雅,英华内敛,却用执著与智慧引燃青春,让生命的激情怒放,使得教育百花园一片芬芳,充满希望。
李宝玲,中学高级教师,河北区小语学会会员,区语文学科带头人。自1985年走上讲台,她默默耕耘了26个春秋。她注重自身修养,刻苦钻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针对学生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朗读和练笔训练,挖掘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引领他们走进想象空间,使学生对阅读和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李宝玲在工作中尊重善待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她依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运用班队主题教育活动推动班集体文化建设,成绩斐然,所带班多次被评为市、区级三好班集体。李宝玲被评为区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中队辅导员、师德先进个人和河北区第三届名师。
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阳光
从走进学校大门那天起,李宝玲就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的工作,她自有一套经验:针对低年级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中年级培养学生自觉向上的进取心;高年级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她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学生,树立了“自觉守纪、自觉学习、自觉向上”的良好班风;她把耐心尽情地送给每一个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她把理解、尊重带到每一位家长身边,深受学生和家长爱戴和信任。李宝玲时常通过队会主题教育活动推动班风建设。她鼓励学生在张扬个性的同时体验合作互助,共同进步。为了给学生搭设展示自我的平台,李宝玲在班内开展了“我是今日班长”活动,使每个学生感受到尊重别人、体验成功的快乐。
李宝玲知道,不是所有的阳光都会破门而入,也不是开了门,阳光就能进来。但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们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她时刻牢记着:把微笑送给每一个学生,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用赞赏的心态去呵护每一个学生。她为学生的点滴进步喝彩,当她和学生一起捡起成长路上的五彩石时,发现身后延伸的是一串充满欢笑的脚印。此时,她由衷地感受到做班主任的幸福。
周一的课间升旗仪式是学生们最重视的活动了。一年级的时候,正巧赶上李宝玲班的学生担任升旗仪式的小主持人,事前做了精心、充分的准备。可没成想,周一一大早,家长急匆匆打来电话,那个孩子夜里发高烧不能来上学了。得知情况后,学校问李宝玲要不要由别的班的学生临时顶上。考虑到班里孩子们的荣誉感,李宝玲拒绝了,然后,她来到班里询问,谁愿意担任主持人。话音刚落,一个学生勇敢地举起了手:“李老师,我愿意!”李宝玲定睛一看,原来是班里一个平时挺调皮的男孩。虽然她心里也打起了问号,但李宝玲还是笑着为他鼓起了掌。利用第一节下课的时间,李宝玲帮着这个学生把主持词顺了一遍,一年级的学生有的字还不认识,于是就帮他标注上拼音。李老师不停地鼓励他:“你一定行!”升旗仪式上,这个学生表现得十分出色,主持得非常流畅,得到全校师生的好评。走下主持台,李宝玲悄悄冲着他挑起了大拇指。后来李宝玲了解到,在家里,那个男孩的家长经常鼓励他:“你是最好的!”这给了孩子很多信心。于是,李宝玲心中很多感慨——只要给学生足够的信任,对他们充满信心,他们的潜力是无限的。
在一般人看来,李宝玲平日里对学生总是和蔼可亲,从不疾言厉色,那怎么能够管得住学生呢?其实,李宝玲有很多自己独特的招法。比如说,班里学生之间难免会有矛盾,发生了问题,李宝玲并没有自己当法官,定个谁是谁非,而是尝试着让学生自己协商解决,让“当事者”双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商讨解决。菲菲心爱的暖水壶被淘气的小刚不小心打破了。菲菲急得直哭,一个劲儿地埋怨小刚。小刚则辩解自己不是故意的。两个人吵得不可开交。“官司”打到了李宝玲那儿。李老师没有急着“断案”,而是让他俩回到教室自己解决。当着同学们的面,俩人把“案情”回放了一下,大家在一旁也帮着劝解。小刚表示了歉意,菲菲则有些犹豫,提出了索赔——“这个暖水壶是妈妈给买的,是不是要你赔,我回家得问问妈妈”。转天上学的时候,菲菲说,妈妈告诉她,小刚不是故意的,同学之间要友爱互助,暖水壶不用赔了。菲菲的高姿态也令小刚很感动,于是把自己心爱的一个铅笔盒送给菲菲作为礼物。同学们看了高兴地鼓掌,李宝玲也欣慰地笑了。通过这件事,不仅锻炼了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矛盾的能力,同时也让班集体更加团结了。
李宝玲还非常注重对细节的要求,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李宝玲班上的学生都知道,犯了错误,只要勇于承认并加以改正,都会得到李老师的原谅。这是因为,李宝玲对学生在诚实守信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比如说,有的学生确实因为特殊情况没有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只要坦诚地讲清楚理由,就会得到谅解,而不是遭受不问青红皂白的“惩罚”。
此外,作为语文教师,将学科德育融入教学也是很重要的。李宝玲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将德育渗透在教学中,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德育教育内容,以读为本,传情悟道;努力创设教学情景,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合理构建主题课堂,整合语文教学资源,课外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语文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品德素养。
课堂因转变而精彩
在李宝玲看来,课堂是学生与教师共同经历生命成长的过程,课堂的魅力在于凸显学生个性的张扬和生命力的释放。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课改实践方面,李宝玲通过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收获了别样的精彩。
首先是转变角色,理解学生的阅读体验。李宝玲认为,教师应换位思考,不能单纯地只从自身角度出发开展教学,而是要用学生的心理与眼光思考问题,时时想着“假如我是学生,我会怎样说,怎样做,怎样想”。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理解学生的体验,体谅学生的言行,从而与他们息息相通。在《草船借箭》一课的教学中,当谈到对诸葛亮的评价时,学生得出的结论很多:足智多谋的人,待人诚恳的人,勇敢的人……这与备课预想的“神机妙算的人”并不相同。李宝玲意识到这是一个十分有价值的契机,于是立即调整教学思路,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找出证明自己观点的依据。有的学生说诸葛亮不是去造箭,而是想出妙计向曹操借箭,是个聪明的人;有的说诸葛亮正因为勇敢,才会带几十个士兵到曹营叫阵;还有的说,诸葛亮是个有学识的人,能算出风向……如此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课文,使诸葛亮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更为丰满和生动。正是因为她转变了角色,才使学生有更加精彩的发现,课堂也呈现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其次就是观念的转变,让学生在教师的尊重下表达自己阅读的感受,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阅读教学中,李宝玲从不刻意追求“标准答案”,而是让学生在阅读中放飞想象,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发现。教学《地球清洁工》一课,在谈到海鸥、乌鸦、榆树、风儿等几位地球清洁工为环保默默做贡献时,一个学生提出,风儿不能算是地球清洁工,他的理由是沙尘暴给人类带来了灾害。李宝玲没有用唯一的答案来统一思想,而是进一步引导,“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评价风儿呢”,让学生进一步归纳总结自己的想法。大家经过讨论得出结论:凉爽的风儿给大家带来了舒适,这是风儿值得称赞的一面;但它也有不称职的时候,那就是狂风肆虐沙尘漫天,但毕竟是短暂的,总的来说,风儿还是为环保做出了贡献,应该说是个地球清洁工。学生通过自己的质疑、讨论、分析,得出了客观、科学的观点。
此外,还包括阅读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通过大量教学实践,李宝玲深刻地认识到,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学习,获得感受,体验情感,理解观点,转化智慧,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所以,语文不仅是知识技能的教授,更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因此,适时地针对教学中的某个环节或某个过程进行新的形式的探究,可以把学生的阅读体验展现出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口语交际课上,李宝玲把“说一说、练一练”的形式改为“辩论会”,针对“选队委自己选自己好不好”、“过生日请同学好不好”等主题展开辩论。学生课下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加以辅证,围绕话题展开滔滔不绝的辩论,他们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独特感受阐述自己的观点。其实正反双方哪方取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形式带来的显著的教学效果:既丰富了学生语言的积累,又增长了知识;让他们既在语文活动中有积极探索的冲动和学习的渴望,又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话题有了自己的认识。由此更加说明,语文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李宝玲经常说,课堂应该是一个让学生放飞心灵、宣泄情感、更新知识、提高能力的艺术殿堂。“简约、真诚、民主的课堂离我们越来越近,教师必须更加努力地去创造,去耕耘,引领学生实现共同转变,让课堂更加精彩。”她的话语坚定有力。
启迪学生书写多彩生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李宝玲在写作教学方面下了大工夫。她认为,在低年级,学生即使没有“作文”的意识也不要紧,要紧的是让学生敢于写。其实,他们身上蕴含着许多写作的积极因素,只要教师努力去挖一挖,引一引,帮助他们跳一跳,学一学,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李宝玲尝试着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练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一个是抓住学生动情时进行练笔。通过作文教学实践,李宝玲觉得周记是贴近学生生活视野、接近他们经验世界的一种理想方式。学生就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思想认识,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写自己想写、能写的东西。
再有就是抓住学生有生活的事进行练笔。李宝玲认识到,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他们多观察、多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多阅读、多实践,让习作成为快乐的事。她在班里开展的“今天我是值日班长”活动,让每个学生体验着管理与被管理、服务与被服务、尊重与被尊重的快乐。在经历了这个过程之后,有的学生写道:“今天我是值日班长。这一天,我既紧张又高兴。紧张是因为我怕干不好,同学会笑话我;高兴是因为我做的事情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同学用掌声祝贺我。早晨,我早早地来到学校为同学服务,把饭盒放整齐,摆放桌椅,打好洗手水。晨读时,我带领大家读词语,我像一位小老师,那声音真好听,同学们大声朗读,真响亮。课间时,我又是一名纪律监督员,课间做操,我帮助同学纠正每一个动作,我懂得爱惜集体的荣誉比什么都重要。下午放学了,我整好队伍带领同学走出校门。‘你是一个优秀的值日班长’,老师这样夸奖我。我现在特别盼望着下次的值日能快点到来。”这个学生捕捉了生活中细小的事情,用“心”写了出来,闪烁出纯真的童趣,展露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可写的东西,但如果不能留心观察,就会视而不见,许多值得写的东西就会擦肩而过。
“写自己想写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这是新课程提出的理念。在实际教学中,李宝玲因势利导,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去积累,丰富学生的生活,使习作教学与学生的社会活动、家庭生活等紧密结合起来,可以扩大写作的空间,使学生放开手脚,有发挥的余地。如,在课堂上李宝玲曾经创设了这样的情景: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学生自主拟题,自由表达。有的学生由圆想到了车轮;有的学生由圆想到了人民币,想到了健身圈,从而联想到爱护人民币,珍爱生命这一主题。还有一个学生这样写:“月饼是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最圆,还有全家大团圆,现在我明白了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过中秋节,这一天,远在外地的人们都要赶回家团圆。我还能想起那些保卫祖国的解放军叔叔们,他们为了千家万户的大团圆而舍弃了和家人在一起,我从心里敬佩他们,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才会有我们幸福安定的生活,才会有千家万户的大团圆。”
李宝玲诚恳地说,练笔真的是学生张扬个性的平台,是学生创造性的表述能力不断提升的沃土。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在感悟和思考基础上,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而自己所做的,正是为学生搭设了这个平台,引领着他们勤于想,乐于写,用手中的笔书写多姿多彩的生活。艰辛地付出换来了丰硕的成果。李宝玲指导学生参加多届作文大赛分获一、二等奖,她也因此多次在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中获育才奖。
李宝玲是一个爱动脑筋的教师,在学校浓浓的教科研氛围里,她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实验。除了参与学校承担的重点课题外,她还独立承担了河北区“十一五”科研课题“关于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促进个性发展的研究”。其研究成果论文《以“探”引“导”,以“导”促“探”》、《创新教育之我见》、《阅读评价重在多角度、有创意》分获全国一、三等奖及市级一等奖。这些年,她所撰写的教科研论文在报刊上发表共20余篇,在全国和市、区级评比中连连获奖,并被评为中国发明协会中小学创造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在天津市教师教学基本功“希望杯”竞赛中她获得一等奖。李宝玲在市、区、校作观摩课、研究课、优秀课20余次,在市级优秀课、河北区双优课、百节创优课评比中多次获奖,其课改经验在全区进行了典型汇报和推广。
结语:迎春代表春天,当你看到了迎春,便看到了一年新的希望。春寒料峭的时候,迎春便早已把一树温暖悄然地挂在枝头,给人以无限的希望。一朵花,会开出一个季节,会绽放出一片美好的未来。对于李宝玲来讲,那满园的芬芳,也正是她最大的梦想。漫步在教书育人的石子路上,她品尝着艰辛,也体验着快乐。她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停下探索的脚步;她执著地相信,有了这份努力与期待,走下去,便会有一路的风景,一路的精彩。